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8/2006

  “有。”程中大夫轻轻颔首。
  “甚好,甚好……”
  洛阳西郭寿丘里,大将军府。
  霞楼之上,堆光如昼,金碧辉煌。
  大将军何进,携一众府吏,宴请新任并州牧董卓。司隶校尉袁绍,河南尹何苗皆列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董卓膀大腰圆,孔武有力。起身相敬,宛如人熊直立。
  桓帝末曾任羽林郎。时有武艺,力大无双。佩双箭囊,骑马飞驰,左右射击,每发必中。后屡外出御敌,可谓身经百战。
  满饮一杯,大将军何进试问:“仲颖此去并州,身兼平乱重任。不知当如何与敌。”
  “逢强智取,遇弱生擒。”董卓出口成章。
  “避实就虚,乃胜兵之道也。”何进笑赞。
  “并州出雄兵。”新任大将军府主簿许攸,起身言道:“使君此去,当广募麾下,以为驱策。”
  “子远之言,正合我意。”何进笑道:“胡人性狭,见利忘义。仲颖此去,当重金结好南匈奴王与奢延鲜卑属国大人。引为助力,已备‘不时之需’。”
  董卓心领神会:“喏!”
  言及“不时之需”。何进忽落杯离席。执董卓手,出临大平座。
  眺望万家灯火。何进遥指九堡连横,制霸西郭的二崤城言道:“仲颖可识得,此是何地?”
  “乃蓟王陵,二崤城。”十里九坂,以象二崤。堆土成丘,各高百余丈。蓟王又在山巅,兴二崤城。百丈山城,绵延十里。制霸西郭,令人望而生畏。九坂坞堡之间,以瓮城互通,又设吊桥相连。只需升起左右吊桥,九堡各自独立。是分是合,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可攻可守,固若金汤。
  “名为王陵,实为王城。”何进龇牙一笑:“每每登楼观之,如鲠在喉。”
  董卓低声进言道:“蓟王权倾天下,无可匹敌。园中暗伏幕府精兵一万,距二宫不过数里之遥。大将军当徐徐图之,切莫心急。”
  “仲颖且安心。”何进苦笑:“先前不知,今岂还不知。蓟王披丧送亲,百人亲卫,险灭吾门。如此豪强,闻所未闻。宜当智取,不可力敌。”
  “如何智取?”董卓忽问。
  “只需如此……如此……”示意董卓附耳上来,大将军何进这便娓娓道来。
  “嘶——”董卓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此计,何人所出。”
  何进笑揭谜底:“乃我府中主簿,南阳许子远是也!”
第132章
一脉相承
  中山靖王陵,位于中山国北平县境内。
  因其西望太行群峰,东临冀北平原,形如落凤,得名凤凰山。传说,靖王曾临巅远眺,见主峰居中,两峰左右相辅,以为此地风水奇佳,可为墓穴。便命人大兴土木,修建陵寝,后安葬于此。凤凰山遂更名为陵山。
  山上所建宫殿、庙宇,山下所筑陵邑,皆毁于两汉之交,战火绵延。今已片瓦无存。幸存守陵人,依山而居,遂成村落。称:北陵山村、南陵山村与守陵村。
  靖王刘胜墓与王妃窦绾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造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两墓大同小异。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墓室中,分别建有木结构与石板房。乃是一座功能齐备的地下宫殿。随葬品,尤其奢侈。后世共出土铜、铁、金、银、陶、玉、石、漆木、骨角、玻璃、象牙等类器物一万多件(10633件),用途囊括烹饪饮食、家居陈设、梳妆盥洗、日用杂器、文具文玩、车马出行、武器装备、丧葬用具、生产工具、医药用具、计量器具、娱乐、俑人、钱币等,不一而足。尤以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最为珍贵。
  出土器物不仅数量繁多,且制作精美,铜器鎏金银、错金银、镶嵌珠宝,玉器雕琢精细,陶器加施彩绘,皆后世罕见。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错金银鸟篆文壶”、“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鎏金银镶嵌乳钉纹壶”等,皆出于此墓。
  果然是纵情享乐之主。
  还有两件“铜祖”,亦称国宝重器。其中一件“树丫状”双头铜祖,器型略小(直径约2.3公分,长约10公分)。另一件常规构造,器型较大(直径约3.4公分,长达16.5公分)。许是靖王以失蜡法,仿真铸成。亦说不定。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谓“一脉相承”。
  有后世子孙,蓟王刘备,效仿先祖,曾在九泉汤馆,暖泉精舍中,与娇妻美姬亦用“失蜡法”,铸造人伦重器。
  器型远超先祖。若后世出土,必令世人瞠目结舌,望而生畏。
  此,都是后话。
  雪后初晴。
  郑门十贤之一,北平长赵商,陪同蓟王刘备,车驾入陵山。
  山村百姓遥见王旗,纷拥到村口迎接。
  今汉与前汉,亲疏有别。然守陵人却世代为中山靖王守陵,足见一斑。
  与今汉王族,先掘地宫,再垒土成丘,广植林木而成陵园不同。前汉中山靖王陵,乃凿山而成。之所以存世二千年,未遭盗掘。正因乃是山陵。山石坚固,难以掘洞。
  知陵山之所在。伴驾而来的蓟国良匠,这便寻址重修王陵,及陵邑不提。
  待重修祖陵,蓟王便会将王陵所在之北平县,改名“靖陵”。
  凤凰三山,展翅欲飞。云雾缭绕,霞光万道。果是风水宝地。择吉日,设坛祭拜先祖,行认祖归宗大礼。
  礼毕,工匠这便破土,围绕凤凰山,督造陵邑。
  北平县城,位于眺山南坡脚下。传为春秋时,赵简子所建,以御燕国,城距陵山,约十五里。刘备欲将整座凤凰山,造成陵邑。待城毕,北平城内民众,将悉数迁入凤凰山城定居,为先祖守陵。
  北平城,背靠眺山,易守难攻。稍后当改造成关城。称“北关”。制如南关如出一辙,内建驿站、粮仓、营房、武库、马厩、草料场、将作坊、水陆码头等,再遣一良将屯守。如此可称“首尾兼顾”。千里国土,自当固若金汤。
  待刘备返回王都,已是十一月中。
  隆冬将至,大雪纷飞。
  母亲问:夜宿陵山,可称梦见先祖。
  刘备摇头道:未曾也。
  母亲言道:先祖好酒,许宿醉未醒,亦未可知。
  刘备笑答:母亲言之有理。
  重建王陵,兹事体大。刘备虽封蓟王,然认祖归宗,乃出前汉中山王一脉。与今汉枝系甚远。
  重建王庙,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可令刘备先父,配享王庙。如此,便可与京兆尹刘陶修复的长安太庙,遥相呼应。换言之,刘备的继承世系,便可追溯到高祖一辈。这便是“祖庙”的上下延续:“陆城侯庙”—》“中山王庙”—》“高祖太庙”。
  皇、王、侯,三级,传承有序。
  若不找回中山靖王陵,建中山王庙,又当如何。
  从礼法而言。刘备便不可称帝。因他已弃享今汉太庙。只有等薨后,葬入函园。朝廷下诏,赐刘备配享太庙。二代蓟王,才拥有皇位继承权。且还需与今汉皇族,论资排辈。掰指一算,究竟是多少顺位。
  不用想,一定排在队列之末。
  然而。顺位多寡,是一回事。有或没有,又是另一回事。
  前后两汉,同出高祖。
  江山轮流坐,今日到我家。
  礼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远离洛阳,是非之地。归国就藩,刘备如龙游大海,虎啸深山。怎叫一个爽利。宫中妃嫔,皆已产子。事后统计。子,百五十一。女,百五十七。母子平安,无一夭折。世间罕见。
  究其原因。蓟国卫生、医疗条件,首屈一指;新生儿夭折率,本就远低于帝国平均是其一。蓟王势盛,龙精虎猛,厚积薄发,妃姬多胡女,身丰体沃,再行深耕厚植,朝培夕溉,利于生产为其二。又加祖宗庇护,天降鸿福乃为三。总归是善有善报。
  时人将传播迅速,能够造成民众大量死亡的烈性传染病,统称为“大疫”。
  “疫”,“民皆疾也”。大规模暴发,则称“大疫”。伤寒、瘴气、传尸(肺结核)、疠风(麻风)、虏疮(天花),并称“五疫”。
  “五疫”的传播,与卫生、医疗条件,息息相关。
  临乡王都,分内中外三城。蓟王宫,居于正中。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可类比后世隔离区,自与传染源隔离。刘备等人,自幼练武,身强体健,免疫力强。再加稍有头痛脑热,便可就近寻医问药。治疗及时,对症下药。不日可愈。
  大乱之后,必有大饥;大饥之后,必有大疫。
  蓟国丰衣足食,民生安定。又是一大利好。
  除去再次受孕的王妃公孙氏与七位小姐姐。刘备已不打算再生。
  嘱咐宫中侍医,与各级女官,再选人侍寝时,当择安全期。
  刘备隐约记得:前七后八?
第133章
夺母之恨
  南宫,玉堂后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