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006

  好在涿县并非临近边疆,也无异族定居。瘟疫只是偶发,并未大面积传播。
  邑民生病,也可到楼桑义舍,寻医问药。且汤药费多为侯府支付。无奈如今药价奇贵。所需药材多为野生,需到深山密林中采摘。产量很低。但凡得了慢性病,因病致穷便是常事。刘备家之所以家道中落,正是因父亲久病卧床所致。
  刘备见自家花房四季如春,遂想到了药圃。
  一些常用药若能大面积种植,可解缺医少药之荒。
  这便命胡姬在自家花房中试着种植。
  若可行,以后邑民家的庭院,便不再种植桑麻,统统改为药圃。
  少君侯灵秀天成。楼桑之所以能有今日气象,少君侯居功至伟。只要是少君侯下发的告示,邑民自会口口相传,迅速贯彻执行。信赖是其一,威望日隆却是其二。
  楼桑邑与十里之外的涿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邑乃是刘备的封地。虽有汉律官吏掣肘,却实打实是刘备自家的产业。陆城亭侯放在天下,实在不值一提。然而放在一县之地,却是一等一的宗亲豪强。
  谁敢捋少君侯虎须?
  比起县城,楼桑颇多便宜(biàn
yí)自在。是难得的休闲之地。
  校馆年前闭馆。学生多以解散。
  路远的早已在大雪封路前归家。楼桑子弟更不用说。再剩下的,多半是不想回家之人。其中就有公孙瓒。
  陈逸、胡辅,刘备长兄刘文、四弟刘修,整日与公孙瓒为伴。到处吃喝闲逛不提。刘备若是不忙,也会与众人小聚。这日雪大,众同窗好友又碰到一块。
  与众人不同,刘备心有所虑。
  楼桑舟车皆能自造。独缺马匹。买又太贵。如何是好。
  见刘备又为马匹叹气。旁边的公孙瓒这便放下蜜浆杯:贤弟,若为马匹所困,为兄倒是能举一人。
  刘备忙问:何人?
  公孙瓒却卖了个关子:我且手书一封,他若能到,我便引来相见。
  刘备点头道:如此,便有劳兄长。
  公孙瓒亦笑道:举手之劳,贤弟何须客气!
第099章
北疆来人
  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
  北地春来晚,冰雪未消融。病菌未能扩散,再加上病患收容救治及时,瘟疫幸未波及楼桑邑。
  待路上坚冰开始融化,车马已能勉强通行。
  蛰伏了一个冬日的马厩,喜讯频传。苏双说,不久便会有数匹良驹产下。青駹马居功至伟。
  缺马是整个楼桑最头痛的难题。
  话说,年前公孙瓒曾言,有人能解缺马之急。却不知他说的是何人?
  刘备十二岁。
  身形又蹿高一截。力气也大。二石的匈奴长弓,可自如开启。与个头稍矮于他的公孙氏互击,能两百合不败。剑击算是初成。
  名师出高徒。
  话说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以刘备的身手,似也差不多少啊。
  校馆已开学。众同窗好友,白日仍难见少君侯一面,刘备还是上晚学。即便如此,时间也排的很满。除了自身的修习,邑中诸事也需他定夺。市长耿雍和置长崔钧,更是日日拜访侯府不提。
  白毦精卒、水兵部曲、贼捕刺奸,严查死守,不曾怠慢。
  等到春暖花开,忽有一骑奔入邑中。
  马上少年,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向守卫打听了校馆的方位,这便拍马赶去。
  不久,公孙瓒使人投书,言好友已到。刘备急忙赶去相见。
  公孙瓒贵族子弟,在宿馆三层租了一套别馆居住。平日还有婢女家仆,服侍起居。正是饭时,学生们多去食堂用餐。等刘备赶到三楼别馆,公孙瓒正与一胡服少年谈笑风生。
  见刘备,这便起身招呼他进来。
  一左一右,拉着刘备和胡服少年之手,介绍道:“贤弟,这便是能助你一臂之力之人。名唤阎柔,乃燕国广阳人氏。”
  “广阳阎柔,见过少君侯。”刘备虽身穿便服,胡服少年却不敢怠慢,恭敬的行礼。阎柔应该年纪不大,却显得十分老成。想必与自身经历有关。
  刘备笑着回礼:“我与瓒兄长,兄弟相称。阁下不必客气。”
  公孙瓒亦笑道:“贤弟所言极是。我二人同窗为学,又早已相识。即是同门,又是兄弟。阎柔你不必拘礼。”
  “也好。”到底都是少年心性。阎柔也不矫揉造作,爽利的直起身来。
  宾主落座。
  刘备这便开口道:“兄长曾与备言道,阁下能解楼桑缺马之困。不知此言当真否?”
  阎柔轻轻点头:“若只为马匹,(阎)柔确有办法。”
  刘备大喜:“如何相帮?”
  “无它,去北疆贩马。”阎柔答道。
  数年前,张世平也曾来信,说要去北疆贩马。当时刘备颇多顾虑。今阎柔又提起,这便动了心思:“阁下识得胡人?”
  听此问,阎柔面色一紧。跟着又展眉道:“岂止认识。胡人对我颇为信任。”
  公孙瓒这便说道:“阎柔少时曾被乌桓、鲜卑俘虏。在胡人部落中长大。颇为胡人所信。”
  原来如此。
  难怪会面露一丝不豫之色。
  这段经历,一定十分痛苦。刘备正不知该如何开口。阎柔却浑不在意的说道:“游弋在关外的几支部落,我都能去说项。价格少君侯自当放心,定比马市便宜数倍。”说着,阎柔又说起一件旧闻,“去年雪大,匈奴老单于染病暴毙。新单于刚刚继位,正需金银安抚笼络其他部族。此时贩马易。”
  刘备也听说,老单于年前身亡,其子屠特若尸逐,已就单于位。
  想必,阎柔口中的新单于,就是他吧。
  “去往单于处的路径,不知阁下熟悉否?”刘备问道。
  “(阎)柔(生)长于草原,塞外草木如数家珍。自然熟悉。”
  “沿途部族,阁下又熟悉否?”刘备再问。
  “年幼玩伴,多散在各部之中。柔自然也熟悉。”阎柔又答。
  “如此,便请阁下盘桓数日,去与不去,不日便有分晓。”刘备想了想道。
  “可也。”阎柔郑重点头。
  离开公孙瓒处,刘备转而又去了市楼。问过耿雍,如今赀库内有存钱千万计。足有五百万钱可用。换成马蹄金饼,有三百余枚。之所以金贵。不是一万比一,而是万五比一,正因铜钱不便携带。大宗货物,多以黄金结算。也是因携带方便,故而胡商尤喜黄金。所以在马市,胡商甚至愿意用一万五千枚铜钱换一锭马蹄金。加上刘备此次兑换量又大,所以金价尤其贵。
  一般商贾,无力承担。
  刘备问过,所识人之中,唯有辽东田氏能与他兑换。
  先不着急。
  第二天,刘备又请来公孙瓒,询问阎柔身世详情。
  公孙瓒这便将所知,娓娓道来。
  其中血泪,当真不忍直视。身负血海深仇,却还能与胡人混迹为友。阎柔此人,非常人也。
  见刘备默不作声,公孙瓒知他起疑,这便劝道:“阎柔乃愚兄好友。其人忠肝义胆,重诺轻死。此去必能马到功成,贤弟大可放心。”
  “兄长多虑了。”刘备笑着点头:“我只是在想,事若能成,当何以为谢?”
  公孙瓒这便松了口气:“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言谢!事成之后,给他在邑中找个安身立命的差事便是。”
  “如此,也好。”刘备虽点头,却隐隐有些担心。总感觉哪里不对。
  也罢,既是公孙瓒的朋友,估计不会有太大问题。
  打定主意,刘备又去信张世平,询问贩马诸事。
  很快就收到张世平的回信。
  信中言道:舍近求远,非上上之策。何不去三郡乌桓?
  刘备细看之下,才幡然醒悟。原来此时的幽州,还有三郡乌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