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4/2006

  亦如小母牛莫名怀孕。人工受孕,人畜皆宜。
  后世论证,只需温度、酸碱适宜,可存活数日之久;即便在体外,四十八小时,存活率亦有七成(70%)。虽说,以上数据,皆来自后世。然,正如大汉宫廷有守宫砂一般。时下,江湖能人异士,如过江之鲫,多过牛毛。类似“莫名怀孕”之奇技,或有人代代沿袭,亦未可知也。
  可以确定,禁中无人会此奇技。十常侍之所以齐来啼血,哀求皇后施以援手。正因纵观江湖,当世唯有一人,深谙“千里投怀”之术。此人与何后,关系极深。
  事不宜迟。送走十常侍,何后这便传命:“来人。”
  “奴婢在。”
  “速遣人出宫,将义兄接来一见。”
  “喏。”须臾,便有车驾出园,往城中接回何后义兄。道人史微,字子眇。其人有道术,与何后自幼相识。先前,皇长子便寄养在史子眇府中。故称“史侯”。
  过不多久,车驾重入西园,在西邸前停稳。便有身材五短,其貌不扬,尖嘴猴腮一道士,翩然下落。
  “皇后何在?”环视金碧辉煌,略显萧瑟之西园。道人随口一问。
  “回禀仙师,皇后已在万金堂恭候多时。”答话小黄门,曾伴史侯身侧,同养在史道人家中。
  “还不速速引路。”
  “喏。”知其秉性,小黄门急忙应承。
  登堂入室。史子眇伏地行礼:“贫道拜见皇后。”
  “义兄请起。”何后自帘后言道:“座。”
  “谢皇后。”
  待其落座。何后正欲开口,忽话锋一转:“义兄可知,所谓何事?”
  “哦?”史子眇掐指一算:“可是为太子之事。”
  “然也。”何后喜从天降:“世间一切,皆逃不过义兄法眼。”
  “皇后谬赞。天道无常,红尘浊世。贫道不过是侥幸参破只鳞片爪。而已。”史子眇言道:“不知贫道当如何相助。”
  “闻义兄自天书习得‘千里投怀’奇术。不知真否?”
  史子眇一大一小,两只鼠眼中,精光一现:“只恨未有真龙降世,此术无用武之地。”
  “义兄岂不闻‘麒麟送子’?”帘后何后,妩媚生姿。
  “嘶——”饶是装神弄鬼史子眇,亦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麒麟在北。无怪皇后欲行‘千里投怀’。”言语出口,彻齿生寒。然“富贵险中求”。若真能令皇后如愿以偿,获利何其丰厚!
  心机百转,正计较利害。忽闻何后又道:“义兄可有此神通乎?”
  “有。”情急之中,脱口而出。覆水难收。电光石火,史子眇已谈笑如初:“事关天家国祚,帝后福佑。贫道,自然有。”
  “当如何施为。”何后喜问。
  “此神通可逆天改命,颇费道行。”史子眇故弄玄虚:“凭我一人之法力,断难达成。且还需网罗天下奇珍异宝,通灵神物,以为助力。道法财货,耗费颇多。”
  “义兄且说来,需折钱多少?”何后开价。
  “足需一亿大钱。”史子眇咬牙出价。
  “可也。”何后难得爽快。
  史子眇血气冲顶,一时红光满面。
  何后不疑有他,自帘后娓娓道来:“走时,义兄可取三枚琉璃宝钞带回。事成之后,自当分文不少。”
  “皇后恕罪。”史子眇坐地还钱:“所谓‘钱能通神’。一亿钱货,乃为向各路神仙,赎买鼎炉灵宝之用。仙家宝物,概不赊欠。”言下之意,需提前支付全款。
  “原来如此。”事关钱货大事,何后自当问清:“先前义兄曾言,非一人能及。不知还需何人相助。”
  一问一答间,史子眇已打好腹稿:“皇后可曾闻‘麻姑’之名?”
  “可是‘沧海桑田’、‘东海扬尘’之仙姑。”何后岂能不知。
  据《神仙传》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平东南姑余山。桓帝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时以麻姑喻高寿。稍后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水边,以灵芝酿酒祝寿之故事。因而后世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然也。”史子眇高深一笑:“盗采麒麟之菁,非麻姑不可为。”
  “原来如此。”何后虽忍痛割爱,却也不见兔子不撒鹰:“义兄若能将麻姑请下凡尘,十枚琉璃宝钞,自当双手奉上。”
  何后为人,史子眇焉能不知。这便欣然点头:“可也。”
  与何后约定时日,史子眇这便回府,设坛作法不提。
第169章
百日分晓
  史子眇身材五短,其貌不扬,尖嘴猴腮,还是大小眼。如此“出众”之外表,特征实在太过明显。堪称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反观天家麒麟,蓟王刘备。身长八尺,姿容丰伟。玉树临风,悬钟后顾。想要以次充好,事前不知,事后焉能不知。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谁的孩子,总归是像谁。若在此事上犯下大不敬之死罪。即便骗来一亿大钱,又焉能有命去花。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正如蓟王立旗,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阴怀不轨,扯旗造反。是一个理。
  既然是“麒麟送子”,必然要“盗采麒麟之菁”。而后妥善储藏,一骑绝尘,当日送达洛阳。确保活性未丧。十足新鲜。
  “麻姑”,出身未知。葛洪《神仙传》称其为仙人王方平之妹。于姑余山修道,后世尊其为“上真元君之亚”。桓帝时,王仙人降于蔡经家,召麻姑。伴鼓箫之声,随众仙官翩然而至。衣着锦绣,光彩夺目,手似鸟爪,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际,自称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蔡家设宴款待,麻姑撒米祛秽,所撒之米皆成珍珠。宴毕,升天而去。
  宋时《太平方记》亦载“麻姑”之事。言:唐玄宗时,长安大会道众,“麻姑仙”自昆嵛山三千余里往赴之,帝见其衣冠异常,问所自(从何处来?),(麻姑)对曰:自东海。(玄宗)复问来何时(又是何时来?),(麻姑)对曰:卯兴而辰至。会间,(玄宗)遣二使臣即其所,麻姑令二人入袍袖中闭目,二人入袖,但觉有如飞升者,适过莱阳,其一(其中一人)下闻市声,开目视之,遂坠焉,土人为立庙以祀之,号仆射庙云。
  唐宋后,民间亦多有麻姑传说现世。
  换言之。按照后世的理解。“麻姑”或非人名,而是一修真门派的“头衔”。此门派中道术最高者,或干脆说是“掌门”,乃号“麻姑”。前代“麻姑”羽化升仙,便将“麻姑”头衔,传与后辈。如此代代沿袭。从汉至唐,再至宋,直至随门派消亡而失传。
  “(麻姑)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然“手似鸟爪”。俗语曰:“人老脚先衰,树枯根先竭”。纵驻颜有术,奈何却“露出马脚”。枯手似鸟爪,足见其老也。桓帝至今,已过二十年。前代麻姑,或已入土。传位与新人,亦未可知。
  而史子眇之所以请“麻姑”出山相助。只因,欲往之地,欲行之事,非女子不可为。
  试问。身材五短,其貌不扬,尖嘴猴腮,还大眼瞪小眼之道人史子眇,如何能混入蓟王深宫,且还近身入帐,承欢榻上,一夜风流后,“盗采麒麟之菁”。
  内外条件,皆不允许啊。
  或曰:姑余山远离洛阳,时下乃深山野林,人迹罕至之地。所谓“仙踪难觅”,如何能轻易得见。
  实则不然。
  “麻姑仙”派,在洛阳设有分派。先前,京中有望气者,言京师有刀兵之灾,二宫流血。先帝怒而阅兵,震慑宵小。出家修行,虽号仙人。又岂能当真不食人间烟火。“望气者”之所以齐聚洛阳,或也贪慕洛阳香火鼎盛,烟气繁华。
  “光和五年,八月,帝起四百尺观于阿亭道。”
  待建成,先帝取名“千秋观”。仙人好楼居。四百尺观,便为引仙人下凡,享观中香火,保大汉江山。
  时下,观中海内方士齐聚,得洛阳勋贵供养,生活甚是惬意。此观,既为承接仙人下凡,为大汉祈福,故非世间高人不得入内。先前京中“望气者”之所以颇多妄言,正因未能入选。心生怨念。
  而麻姑仙派,自当位列其中。受信众,四时供奉。
  而诸如史子眇,能得皇后专供,自行开宗立派,不与同行争利。自当身高一等,道高一丈。
  通报名号,车入观中。
  登楼与麻姑仙派,洛阳主事相见。
  “史仙师,所为何来?”宾主落座,麻姑仙派女道遂开口相问。
  “有一首善之事,欲与麻姑同享。”史子眇笑答。
  “上善之上,方为首善。”女道问道:“史仙师,是否言过其实。”
  “善善恶恶,何不请‘麻姑’掐指一算?”说完,史子眇从袖中取一饕餮锦囊,置于当面:“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言尽于此,自归寒舍。恭候麻姑大驾。”
  “不送。”
  “留步。”
  是夜。当世麻姑,一袭白衣,自史子眇重檐大堂天窗,翩然而落。盘坐于史子眇当面。
  “何事可称首善?”
  “‘千里投怀,麒麟送子’。”史子眇道破天机。
  凡吃这碗神仙饭,皆八面玲珑,心窍剔透之辈。同道当面,何须掐指。略作沉思,麻姑这便醒悟:“何后。”
  “然也。”史子眇轻轻颔首:“麒麟在北,生人勿近。普天之下,唯麻姑能盗麒麟阳髓,为皇后孕身。”
  “如此,需舍清白真身。染红尘浊气。”麻姑答曰:“一世修行,皆付诸流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