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2006

  “皇后出价一亿。”清白值几钱?史子眇,不为所动:“事成之后,你我平分。不知,能补足仙姑之‘流水’否?”
  “千里投怀,皆出我手。如何只分一半。”麻姑摇头。
  “只因千里投怀,不过成其一半。还需麒麟送子,方能成就首善。若无神兽天降,奔走二宫。皇后无故孕身,如何堵天下悠悠众口。”史子眇言道:“无中生有,漫衍鱼龙。自大贤良师故后。普天之下,唯我一人精通此术。故此‘首善之术’,合称‘千里投怀,麒麟送子’。此二术,辅车相依,缺一不可。”
  “一亿各半。”麻姑略作思量,这便应允:“先取千万。”
  果然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
  “千万在此。”日留百万为见面礼。又夜取九百万,凑足首付款。
  素手一挥。将漆木钞匣收入袖中。麻姑飞身而去:“百日见分晓。”
  “静候佳音。”史子眇仰面一笑。
  事成矣。
第170章
树大招风
  作为一个致力于羽化飞升的修仙门派。皮囊或者说肉身的作用,充其量,不过是尘世的‘容器’罢了。
  所谓清白之身,更是可有可无。历数史上那些个白日飞升的强者,前半生皆与常人无异。投身红尘,趋名逐利。哪一个是清白真身,不染红尘浊气。
  麻姑先前所言,“一世修行,皆付诸流水”,在明眼人看来,不过是为讨价还价罢了。
  一言蔽之。钱能通神。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便是所谓“树大招风”。时至今日。何须蓟王刘备开口。各方利益,如影随形。只需能投其所好,回报又岂止一本万利。于是乎,蓟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事关利害。遇见什么事,听见什么话,收了什么物,纳了什么人,无论糖衣如何艳丽甘美,内中皆包藏私心,裹挟利益诉求,由表及里,二者断难剥离,亦难言纯粹。
  故今时今日,尤显真情可贵。公孙长姐,稳坐正宫大位。雷打不动。只因弥足珍贵。
  对明主而言。刘备需要平衡的,便是个体与群体,“有所求”与“无所欲”的关系。不可贪得无厌,更不可小富即安。如何去有效的控制野心,成为横在蓟王心头的最大难关。至于个人需求,早已无关紧要。更无关全局。
  一天吃五餐,一夜幸七美。不过如此。人力有穷,而天道无穷。即便穷尽所能,纵情享乐如先帝。亦不过广厦千间,佳丽过万。
  再一言蔽之。蓟王已被天下诸路神仙,四方妖精所惦念。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窃钩窃国,偷人盗嫂,皆实属平常。盗采元菁,闻所未闻。每每出人意表,真不愧是地狱级。
  南阳,太守府。
  河南尹何苗与长水校尉袁术,正襟危坐,待太守秦颉巡视返回。
  南阳,乃今汉陪都。历史悠久。西周时被称为“周土”。春秋时,楚国在丹阳立都,楚在南阳设宛邑,俗称“宛”。冶金业发达,为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战国后期,为秦所据。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初置南阳郡。
  秦一统六国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擅长经营之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商业因而繁盛,尤其冶铁业再次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时为八大通都大邑之一。
  前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六大都会之一。
  今汉,光武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因而被称为“帝乡”。时南阳郡,二百四十万口,为全国各郡之冠。郡城周长三十六里。称陪都。河南首屈一指,仅次于帝都洛阳。
  时至今日。即便饱经战乱,诸多城池毁于战火。南阳郡亦足有百万之众。而南阳,亦是墨家最后一处中兴之地。
  正因,工商发达,乃帝国商都。百工居肆,各司其职。以五圣之张衡,太守杜诗等,仕墨为首。滋养了墨门的兴盛。终在两汉之交,又觅得兴盛之契机。事实上,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到新莽篡汉,再到光武中兴。沿袭自先秦的严法苛政,日渐松动。正如前汉时,那条“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的汉律,已渐无人执行。便可佐证。
  更有甚者,光武便出身南阳。
  《光武本纪》上,那些匪夷所思的文字,当做何解?
  比如“昆阳之战”:“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时为偏将军的光武帝与部下数千人,被新莽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帅四十余万大军,团团困于昆阳。眼看破城在即,是夜天降陨石,正中莽军大营,死伤无数。新莽四十万大军,一朝溃败。终被光武绞杀,成就了中兴大帝,赫赫威名。
  须知。以上文字,非出自稗官野史。而是并称二十四史之《后汉书》。史家惜字如金,郑重其事,录入史册,传于后世。也正因字里行间,太过匪夷所思,故才有后世网友,戏言此乃光武开挂,“位面之子”,“大魔导师”祭出七阶禁咒“陨石天降”,打败了穿越者王莽。
  然而,以后世科学的眼光来看。“流星坠营”,与其说是“陨石天降”,不如说是“火焰投石”。
  一辆火焰投石车,便可实现上述奇迹。
  科技和魔法,不过一线之隔。
  试想。正因光武出身南阳,军中必有墨门子弟。而后张衡、杜诗等,纷纷出仕,成为仕墨代表。与门内先人暗中辅佐光武,成就帝业,为日渐式微的墨门,觅得一线生机,终在朝堂获一席之地。大有干系。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如“天降陨石”,令四十万新莽大军,一夜崩盘。墨门奇术,神鬼莫测。光武岂能不慎重以待。故而,后世即便有张平子,匠心独运,创浑天地动。终被深藏灵台暗阁之内,名为国之重器,实则其中关窍,并不为天下所知。
  于是乎,墨门短暂中兴,再次式微。所谓病急乱投医。生死存亡,逼上梁山。不惜与太平妖道同流合污,欲令天下大乱,再造新朝。为墨门续命。
  历史的走向,本该如此。岂料天降麒麟,开启炼狱拯救模式。楼桑一切,不断吸引匠墨北上。先前,聚集南阳,醉心技艺,不问政事的匠墨,以夏馥、苏伯为首,遂与仕墨,分道扬镳。待随广宗一战,黄巾三贼授首。见胜负已分,大势已定。天下匠墨,皆归蓟国。
  此,便是墨门视角,整个时局之走向。亦是那条隐藏剧情线(看出来没有?)。
  又谓三岁看老。正因如此,恩师卢植才对至交好友,密语相告:刘备可比光武(醍醐灌顶否?)。
  此语,不仅是说刘备本身的修养与才德。亦暗示他对“墨术(科技)”的理解与使用,也如同光武一般无二。
  再如前所说。
  史家惜墨如金,善用春秋笔法。隐藏在《光武本纪》中的墨家机关术,终在刘备身上,重见天日。
  还是先前那句话。不活在当下,如何能将支离破碎的史家文字,还原成鲜活的情境。如能有幸遇到,定要珍惜。
  “拜见河南尹,见过袁校尉。”收到急报,南阳太守秦颉,马不停蹄,返府相见。
  “见过秦府君。”何苗笑容可掬:“上命难违。此来贵宝地一游,若有打扰,望府君海涵。”
  “不敢。”见何苗一副外戚嘴脸,南阳太守秦颉,不由心头暗松。
  无非多耗费些钱货,便可送走瘟神。
第171章
北蓟南宛
  “荆州刺史王叡,上表劾奏府君监守自盗,克扣军粮。不知,可有此事?”宾主落座,何苗笑问。
  南阳太守秦颉大惊而起:“此乃弃市大罪,岂敢轻犯!”《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
  何苗又笑:“王刺史,疏中言道:为灭黄巾,州郡所募兵丁,奋勇争先,多立战功。然若有功不得赏,且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久必生乱。”
  “刺史所言极是。正因兹事体大,又岂能不慎重以待。”秦颉言道:“自我到任以来,讨贼安民,不敢有一日之疏。今,南阳民生安定,百业兴盛,足见成效。”
  “府君劳苦功高,当居首功。”何苗笑着宽慰道:“如前所说,此来不过是奉命行事。先前亦是代主发问。府君既已实言通禀,何某自当如实上告。”
  “多谢河南尹体恤。”秦颉心领神会:“今日匆忙,未有准备。待略备薄酒,改日当请河南尹,与袁校尉过府一叙。”
  “好说,好说。”何苗更加笑容可掬。这便与袁术双双起身,告辞离去。
  出太守府,袁术低语道“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你我既手握天子诏命,里里外外自当过得去。”何苗笑道:“且先去馆舍安身,再往兵营一行。如何行事,且看‘薄酒’备的如何。”
  袁术轻轻点头:“南阳乃龙兴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蓟南宛’,足见一斑。”
  “哦?”何苗顿时来了兴致:“此处,竟能与玄德藩国媲美乎。”
  “叔达有所不知。”袁术娓娓道来:“蓟国善冶铁、利机关。传闻,蓟国诸多机关术,皆南阳匠人北上带去。稍加改造,遂成利器。故凡有蓟国机关器流出,南阳不日必可仿造。然‘用人物,须明求’。不告而取,与盗贼无异。于是,南阳冶家多北上蓟国,开设分号。甚至举家迁往蓟国,南阳旧肆,反成分号。如此一来,蓟国机关器,便可在南阳制造。故有‘北蓟南宛’之说。时至今日,河北(大河之北)商家,多往蓟国购买机关诸器,而河南商贾,多就近前来南阳。”
  “原来如此。”何苗心中一动:“诸如机关兵车等,集机关术之大成者,南阳亦有售卖乎?”
  “机关兵车、机关舫车,诸如此类,国之重器,皆出蓟国将作馆。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非常人可及。然若重资买来,稍有损毁,却可在南阳就近修补,无需再运回蓟国。”袁术言道。
  “原来如此……”何苗终于醒悟:“皇后让你我据守南阳,可是此因?”
  “然也。”袁术言道:“‘工善其事,先利其器’。玄德南征北战,未尝一败。除去兵精将猛,广借机关之利,亦是主因。”
  “机关之利。”何苗一通百通:“皇后莫非是让你我,借南阳之便,锻造机关诸器,运往……洛阳?”
  袁术眼中精光一闪:“正是如此。”
  “莫非……”何苗猛地瞪大双眼。
  “噤声。”袁术低声呵斥:“小心隔墙有耳。”
  “如此说来,秦颉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何苗吁了口气。
  “不将其拿下治罪,南阳太守一职,如何能轮到叔达。”袁术笑答。
  “我本就是南阳人氏,理应避嫌。”时至今日,何苗焉能不全知:“然公路却百无禁忌。皇后之所以许你我结伴同行。便是想将南阳太守之大任,稍后交给公路吧。”
  袁术笑道:“若皇后真有此意,你我又恩若兄弟,岂能不效死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