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2006

  富不过蓟国,神不过蓟王,仙不过蓟妃,美不过蓟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谓“秀色可餐”。
  后人诚不欺吾。
  侍寝虽有定员,却无定属。只因各信有期。换言之,虽夜幸七妃,却无固定人组。“一回生,二回熟”。一来二去,彼此坦诚相见。再加夫君一视同仁,自然心无芥蒂。
  侍寝名册,常换常新。再加蓟王每每兴趣所致,亦多出人意表。然总归是泽被后宫,肥水不流外人之田。
  餐毕。
  宫妃纷纷前往东宫,哺育幼子。刘备则往正殿,朝会群臣。
  五日一朝,雷打不动。便是无朝之日,刘备上午亦会亲往正殿理政。若事发紧急,二位国相可随时入宫面奏。蓟王酌情专开朝会,传命国都内肱股重臣与会。下午则返宫中,入藏书阁审阅公文,或研读名篇佳作,百官贺帖。日日不缀。
  今日亦不例外。
  正殿内,郑泰等门下署吏,列席作陪。无家臣时,私臣可就近落座。若遇左右国相,或王傅黄忠等重臣入内,再移位侧席不迟。侧席、正位,以排列整齐的立柱为分界。相邻立柱之间,常置帷幕竹帘,分割内外。内中为百官正位,帘外及墙,乃称侧席。
  汉家阁楼,集先秦木构之大成。每层用斗拱,承托腰檐,其上铺地板,外置大平坐,并以此将楼划分数层。此种檐上加栏杆的造法,战国时已见,时下被广为运用。满足遮阳、保暖、防风、避雨及凭栏眺望、赏月独酌等,诸多生活需求。各层栏檐与平坐,或次第出挑,或循序收进,外观稳重又富有层次,并产生虚实、明暗对比,创造出汉式阁楼所独有之风貌。
  自汉以后,再难觅高楼。
  华夏,只剩华服,再无大夏。试想,筑台百丈,上起高楼。楼楼之间,高架覆道飞阁。是何等壮阔:“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木衣绨锈,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
  无百官在场,郑泰可落座正位。类比三独坐。
  “公业。”刘备思前想后,水镜先生之事,还是宜早不宜迟。
  “臣在。”
  “且往四方馆一行,替孤拜会远道而来的水镜先生。”
  “喏。”郑泰这便领命。
  “若方便,请来宫中一见。”刘备又叮嘱道。群仙汇聚,假言神鬼。敬而远之,刘备实不想蹚这趟浑水。
  “喏。”凡豪杰,视神鬼,皆相似。刘备之心,郑泰自能体会。
  群仙之中,刘备只想见水镜先生一人耳。
  安车驷马,朝发夕返。
  郑泰幸不辱命。将水镜先生迎入王都国宾馆。
  水镜先生,在颍川士人中,享有盛名。知其入馆,便有蓟国高官,连夜登门拜见。
  饶是刚刚入职的双博士服虔,亦难免俗。深夜入馆,与司马徽促膝详谈,又抵足而眠。
  翌日。刘备早起,沐浴更衣,驱车亲往馆舍拜见。
  司马徽与服虔,下阶恭候。以礼相见,引王入室。
  宾主落座。
  刘备笑问:“不知子慎也在。”
  服虔自居臣席,俯身行礼:“荥阳一别,意犹未尽。知先生到访,臣恨不能插翅来见。”
  “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知子慎与先生乃是旧识。”
  水镜先生笑道:“月前,老朽曾往荥阳访友。席间与子慎相识。言及《左氏春秋》,颇多同感,故相谈甚欢。”
  服虔亦笑:“正因与先生数日长谈,故才晚来。”
  言下之意,若非与水镜先生结识,服虔早已北上蓟国。换言之,正是水镜先生的出现,让服虔与何苗、曹操等人,亭舍偶遇。
  当真,只是机缘巧合。还是说……
  见刘备低头沉思,有失礼之嫌。服虔正欲起身轻唤,却被水镜先生抬手所止。
  本该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大殿,一时落针可闻,气氛尴尬。
  须臾,刘备忽问:“敢问先生,天下大势,究竟如何?”
  “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王上也。”水镜先生直言。
  刘备轻轻颔首:“若苍天未死,天命有归。不知先生,可愿出山相助。共襄大业,匡扶汉室。”
  本以为会妥妥婉拒。岂料水镜先生笑问:“不知王上,欲授老朽何职?”
  “咦?”服虔急忙掩口。
  刘备只微微一愣。果然喜怒不形于色。略作思量,这便言道:“门下署,门下祭酒一职如何?”
  “敢问王上,门下祭酒何职也?”司马徽又问。
  “门下署长令,类同侍中祭酒。乃门下之长,秩比二千石。”刘备又答。
  “乃王上近臣也。”司马徽肃容下拜:“山野黎庶,化外野民,得王上如此器重,敢不从命。”
  “咕咚!”闻此言,服虔已全然顾不得遮掩。
  刘备也微微一愣。
  招募……成功了?
第184章
天命有归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此《答人诗》,出自唐代隐士。居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
  隐士,古而有之。汉末隐士,何其多也。
  究其原因,除去看破红尘,欲求寡欲轻身,羽化登仙。知汉室国祚将尽,回天乏术,亦是主因。诸如郭林宗等,便是此类。
  还有一种,心念旧朝,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避世者,历代皇朝更迭时,亦多常见。如后世竹林七贤,便属此类。
  水镜先生,与郑玄出仕蓟国,情况雷同。
  本以为大汉气数已尽,无力回天,故行避世。不料蓟王麒麟天降,开启炼狱拯救,力挽狂澜,再续国祚。既得明主,焉能不效死力。
  商人(商朝人)不食周粟,与“既食汉禄,自为汉臣”是一个理。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此,便是时下最宝贵的义理承续。
  蓟王刘备,为中山靖王后。天家血脉,大汉宗亲。能三兴大汉者,非我蓟王莫属。于是乎:『今日食蓟粟,便是明日食汉粟』。几成天下共识。
  时至今日,蓟王刘备已身具时下最高贵之义理。亦是水镜先生口中:“天命有归”。
  黄金台上,群仙聚会。流程与后世大会,并无显著不同。议程繁琐,皆非一日之功。除去坐而论道,互通有无,协同精进。一较长短,亦是重要议题。神仙打架,俗人自当远避。
  群仙在蓟国聚会,轰动天下。话说,除去神灭无鬼王充门徒。普天之下,谁人不想沾沾仙气。除百病,益寿延年。
  逢五日小朝会,重臣莅临。
  “左国相,且宣诏吧。”蓟王冕服临朝,必有大事。
  “封常林为元素令,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兼领蓟王宫舍人。另赐黄金百两、铜钱十万、蜀锦百匹,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
  “臣,领命。”常林难掩激动。毕生所学,终得一用。
  “封司马徽为门下祭酒,秩二千石,‘银印青绶’,兼领蓟王宫中庶子。另赐黄金千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
  音犹在耳,百官轰动。
  “竟是水镜先生!”便有人惊呼出声。
  且与上庠令郑玄一样,蓟王将食俸,从比二千石,提升为二千石。蓟国官秩,兼领中庶子,便有“特进”之意。凡兼领“中庶子”,无论先前官居何位,皆加官至二千石。食双二千石俸。无有例外。
  “特进”,乃官名。始设于前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今汉仅为加官,无实职。《汉官仪》:“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
  众目睽睽之下,司马徽神色自若,白衣入殿,伏地行礼:“老臣,领命。”
  女官捧来坐席。二人各自落座。为蓟国第十三,十四令。
  郑玄本欲让出二千石列首席,却被司马徽坚辞,退居次席。先前二千石列,乃蓟都尹娄圭居首。后郑玄出仕,娄圭一再谦让,令郑玄后来居上。如今,郑玄亦学娄圭,却被司马徽坚辞。
  话说,官秩相同,比宫职。宫职相同,比“仕龄”。郑玄、司马徽、娄圭三人,皆二千石俸,兼领“中庶子”,官位、宫职皆相同。正常排位:娄圭、郑玄、司马徽。
  只因郑玄、司马徽,二人皆有重名。一个号“儒宗”,一个号“隐宗”。于是,娄圭退而让贤,甘居其后。此,亦是美谭一件。
  诸如五尹中,管宁、崔琰、陈群、钟繇,皆兼领“庶子”。宫职在“中庶子”之下,故位列三人之后,顺次下排。
  司马徽出仕蓟王私臣,其意义不可估量。前后西河侯君,后有颍川水镜,大汉隐士,皆投蓟王门下,再续国祚。如何能不引天下隐士仿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