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2006

  “奴婢,拜见王上。”车入王城,登临正殿。左丰心悦诚服,五体投地。
  “少令请起。赐座。”刘备笑道。
  “谢王上。”左丰起身。见左右皆是笑脸,容貌依稀可辨。不由心头一暖。蓟王乃长情之人。殿中就坐百官,便是少年时楼桑家臣。多曾与左丰对酒当歌,通宵达旦。
  “一路辛苦,陛下可好。”刘备笑问。
  “洛阳一切皆好。奴婢恨不能插翅来见。”左丰真情流露。
  到了今时今刻,所谓金银珠玉,皆是蝇头小利,不值一提。早已可有可无。得新帝重用,左丰正权倾二宫。黄门署一众中黄门、小黄门,唯少令马首是瞻。便是先帝身边十常侍,亦日渐势衰。各自绕行,避其锋芒。足见一斑。
  左丰心似明镜。蓟王一日安好,他便一日稳坐。
  “如此,甚好。”刘备起身让位:“且宣诏吧。”
  “喏。”左丰收拾心情,殿中宣诏。
  刘备领百官伏地听宣。
  诏毕,左丰将诏书奉呈刘备。侧身相避后,刘备领百官起身。再各就各位。
  三日后,行和亲大典。
  左丰乃陛下使节,自当与会。饮酒又何须等三日。二位国相已在国宾馆,备好宴席。左丰来者不拒,不由酩酊大醉。送入精舍安睡不提。
  邪马台三十余属国国主,称“大倭”者,已随蓟国明轮舰队,先行渡海。入驻泉州港,倭国大使馆。亲眼所见,天朝上邦。才明白,一辈子都活到了狗奴身上。要说狗邪韩国,真乃半岛毒瘤。早日铲除,皆大欢喜。
  至于世代仇敌,狗奴国。诸大倭,亦七嘴八舌,交代清楚。
  话说。狗奴国,位于邪马台属国奴国之南,是唯一不附庸于邪马台的父系主导国。狗奴国主,名唤“卑弥弓呼”。其国政,皆握于一名唤“狗古智卑狗”的倭人之手。狗奴与邪马台素来不和,两国时有战争,互有胜负。
  见三十余大倭,抱怨纷纷。苏飞试言道:两国和亲,不分彼此。何不代倭女王向我主进言,出兵剿灭狗奴,永绝后患。
  一语惊醒梦中人。三十余大倭,如醍醐灌顶。酒醒后,各自预备不提。
  三日后,蓟王刘备与倭女王那美,和亲大典,如期而至。
第197章
福莫大焉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千里国土,万物生长,葱翠欲滴。
  自王宫造毕。蓟王蜜月已无需外出规避。横竖一里,绵延楼宇。城外车水马龙,人声沸鼎。何差蓟王枕边美眷,鸾唱凤吟。
  蜜月中,得邪马台三十余属国大倭,联名上疏。求蓟国出兵,剿灭狗奴国。疏中列举,可谓血泪斑驳。谓生死大仇者,莫过如此。
  刘备看后,将奏疏转倭妃那美。那美亦轻轻颔首,疏上所言,句句属实。狗奴国不服王化,乃邪马台生死大敌。
  这还了得。
  刘备即传王令。自年前便守护黑山大寨,预备转移最后一批白波众的锦帆校尉甘宁,与白波二校杨奉、韩暹交接军务。领军速归。
  为攻略狗奴,蓟王顾不得新婚燕尔,专开朝会。
  “拜见主公。”甘宁年少英发,已是蓟国宿臣。
  “兴霸且看。”刘备手指将作馆绘制,最新版倭国列岛山川地形图言道:“狗奴不告而取,擅据汉土。麾下五千精锐,可敢一战而灭否。”
  “回禀主公。一群化外野人,视之如土鸡瓦犬。何须五千精兵,携麾下五百悍勇,足可屠尽。”甘兴霸百骑踏营。天下知名。
  “攻岛为下,攻心为上。”王傅黄忠笑道:“主公欲行,降服驯化。立为邪马台,狗奴属国。再取其健勇,训练成兵。攻略倭国列岛。如此不出数载,当尽取百万野民,收归己用。”
  甘宁笑问:“六尺岛夷,取来何用。”
  大夏令刘晔起身对曰:“正因身短,利于航船。滨水而居,渔猎晒盐;随船出海,待命甲板。皆可一用。”
  “主公之意,臣已尽知。”甘宁抱拳道:“何时兴兵。”
  刘备笑道:“待苏飞返回,十日后渡海。”
  “臣,领命。”甘宁接过虎符将令,自行入列。
  “孟初。”蓟王又看向楼船校尉郭祖。
  “臣在。”郭祖起身抱拳。
  “与兴霸同行,转运辎重,互为照应。”
  “喏。”女官捧来将令,郭祖双手接过。
  “叔龙。”
  “臣在。”首任济州港令何夔,身长八尺三寸,容貌矜严。
  “对马港今已造毕,尚缺长令。今,渡海征讨狗奴,对马港扼咽喉水道,又新设水军大营,断不容有失。叔龙可愿为孤分忧。”
  “臣,敢不从命。”何夔肃容下拜。
  “加封王宫行人。”刘备这便下令:“择日除为对马令。”
  右国相起身奏问:“敢问主公,为何省‘港’字,只称对马令。”
  “孤欲将对马岛,建为对马藩。划归倭女王名下。”刘备笑道。
  “原来如此。”耿雍这便醒悟。主公乃是假倭女王名义,顺理成章,开疆辟土。邪马台对马藩,实为蓟国对马县也。此,便是和亲的诸多好处之一。虽说先帝曾金口玉言,岛夷之事,蓟王自决。刘备毕竟乃大汉藩国,众目睽睽,众口铄金,诸多掣肘。然邪马台女王,却是名正言顺,倭国之主。以女王之名行事倭岛,便是所谓“攻无道而伐不义”,“福莫大焉”。
  或待时机成熟,签两国合并条约。或封与倭女王子嗣,为下任邪马台王。皆可达成一统。
  时下,蓟王行事,仍需诸多顾忌,皆需面面俱到。务必不留人口实。假倭女王之名,乃极大利好。
  倭女王那美,亦非专权之人。试想,常年深居简出,将国政皆交于其弟打理。足见一般。以“汉倭国女王”获封蓟国侧妃。那美安心留在蓟王宫,常伴蓟王身侧。国中三十余大倭,仰慕蓟国繁华,皆愿追随女王,长居泉州大使馆。
  刘备好言宽慰。承诺,将仿照先前紫渊六国馆,在泉州与博多二港城,分建邪马台“三十国馆”。大倭可随时往来安居。如此一来,既可坐享大汉繁华,国中之事亦不会荒废。两全其美。
  蓟王思虑周全,大倭感激涕零。纷纷上疏,欲遣子入蓟国太学坛,修习大汉文化。并请立博多港校,传授邪马台人汉文汉字。汉风汉俗。
  刘备自当乐见其成。
  蓟国船户,已破十万。换言之,蓟国有民船十万艘。僦船往来四海十三州,转运蓟国名产。正因航运太过发达,乃至北上徙民,纷纷改乘蓟国明轮大舡,即方便又快捷。且有太史慈母子故事,凡欲迁徙蓟国,只需到附近港口,留言船商。约定时日及人数。便有蓟国大舡,靠岸等候。僦费,待抵达蓟国,由港口属吏足额支付。钱货两讫,绝无拖欠。种种方便利好,让江南山民、滨水人家,举族迁徙蓟国,蔚然成风。
  庐江陈策,携众数万,东牟王营,众三千家。
  另有:山越歙帅金奇、毛甘,黟帅陈仆、祖山,各率万户;丹杨费栈率众三万户,会稽山越大帅潘临,携五千户,渡海来投。
  问过方知,一众山越骁帅,乃因避江东猛虎之威,故举族来投。话说中军校尉孙坚,奉命重返江东,募兵讨贼。抵乡后,雷厉风行,所向披靡。所过之处,望风而降。饶是山越强宗骁帅,亦不敢争锋。纷纷举家奔逃。蓟国自然是上上之选。
  开春以来,竟陆续徙来十万山越。刘备大喜。遂封陈策为沙垒港长。王营为金州港长。山越各部,取其精锐五千人,入选白毦精卒。余下健勇,编入各部。其骁帅或为司马、或为军候,不一而足。皆归蓟王所用。
  年后,黄金台亦出良才。东莱长广人黄珍,登三层楼,授予三百石沓津长。
  有郦城令阴修“三举乡党”,珠玉在前。大夏令刘晔举少年好友,兖州任城国人吕虔,出仕蓟国。
  刘备遣门下督郑泰,亲往徵辟。见之甚喜。遂替何夔,拜为济州港令。吕虔,字子恪,世居泗水沛泽,深谙水性,乃蓟国急需善水良才。
  刘备命其驻守济州港,控州胡岛。转运青储饲料上岛,饲养牲畜,大行畜牧。待岛夷悉数向化,遂去“港”字,立济州藩。再待时机成熟,再“废藩置县”。统归为大汉治下。
  吕虔当不负蓟王所望。
第198章
狗邪灭国
  人名树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蓟王亦非一夜成名。少时随恩师南下平乱。堆钱伐贼,任凭自取。便有丹阳少壮,各取十万而回,后领亲族投军。再有周泰、蒋钦整取钱箱,杀贼以儆效尤,自投帐下。待讨灭贼乱,家眷皆随刘备返回楼桑安居。蓟王大名,口口相传。便有山蛮举族北上,落户督亢。悠悠十载,从未间断。
  江淮逆乱,盗贼蜂起。丹阳等地,又是精兵之地。可想而知。无论朝廷还是贼匪,皆垂涎不已。饱受兵乱暴政袭扰,山蛮有苦难言。此消彼长。于是举族北上投靠蓟王,遂成活命之选。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终归利益最大,卖个好价。
  普天之下,论出手阔绰。谁人能望蓟王项背。
  一骑绝尘。想跟蓟王一较长短,唯有吃灰。
  十日后,楼船校尉郭祖,并锦帆校尉甘宁,携一万精锐。兵发泉州港水军大营。破贼校尉凌操,提麾下水军,抢先攻入南部半岛,灭狗邪韩国。临行前,蓟王亲下屠城令。
  鸡犬不留,尽数屠灭。
  话说,蓟王乃当世仁主。勤政爱民,待人以宽。除去曾夷太平道信徒三族。并无暴政。然此次,竟亲下屠城令。
  足见对狗邪韩国,深恶痛绝。
  凌操久随蓟王。焉能不知主公好恶。兵锋所指,生灵涂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