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7/2006

  “太行八径乃进出并州,挺进河西之要道。孤已与冀州牧桓典商定,黑山营寨皆交由蓟国,改造成坞堡山砦。扼守太行八径。平日便于商旅往来,战时可挡十万雄兵。”刘备答曰。
  “主公设黑山校尉,便为守备太行八径。”王傅黄忠已想到。
  “正如王傅所言。”刘备目中杀机一闪而逝:“若并州生乱,八径齐出,旦夕可定。”
  “主公为防董卓也。”司马徽耳语笑道。
  郑玄疑道:“后将军董卓,庸人之姿。身居高位,多贿赂十常侍所得,非凭战功。此人,何须我主挂心。”
  司马徽却摇头道:“自袁绍离心。董卓乃大将军麾下第一宠臣。若大将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能趁乱攫利,收拾残局者,必是董卓此人。”
  “果如此乎?”郑玄又问。
  “十有八九。”司马徽轻轻颔首。
  两人联席而坐。故互相耳语,未被他人知晓。若蓟王得知,必对司马徽颇多另眼相看。
  常闻“窥破天机”。天机不可泄露,焉能被人随意窥破。与其说窥破天机,不如说是窥破时局。
  司马徽言下之意,“二宫流血”已不可避免。
  楼桑国医馆,病院精舍。
  葛坡黄巾渠帅彭脱,自一合落败,如愿投靠蓟王。携麾下葛坡黄巾,北上蓟国,安心休养不提。群臣议论,自成一校,力有不逮。或可命其为假司马。与许定一并守卫北平关。兼顾太行八径。
  自裹挟成贼,刀头舐血,围追堵截。未曾有一日安稳。然自入蓟国,彭脱临窗高卧,全然无忧,终得安枕。人生境遇,可谓云泥之别。
  又美美睡了个回笼觉,待睁眼。只见病舍内,正矗立一儒士。
  青衫如墨,长袖翩翩。看背影,似颇多熟悉。
  “你是何人?”彭脱出声相问。
  “一别经年,彭渠帅别来无恙乎。”
  闻其声,彭脱浑身紧绷,如临大敌:“竟是公子。”
  青衫儒士,正是扶风侯公子,侯殷。
  “蓟王治下,公子岂敢白日来见。”一想到今非昔比,彭脱顿时安心。我乃官军,惧他作甚。
  “彭渠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侯公子答非所问:“便是神宗,亦未曾料到。彭渠帅能有今日际遇。”
  彭脱乃太平道宿贼。对教中之事,知之甚祥:“莫不是神宗遣公子来灭口。”
  “非也。”侯公子摇头道:“太平道已成往事,任其随风逝去,无须强求。神宗功成身退,俗事尽了,不日当羽化登仙。恰逢紧要关头,无暇他顾。不过是,听闻葛坡黄巾北归蓟王。渠帅名唤彭脱,某正巧滞留蓟国,故来一见。果不其然。”
  “果真如此?”侯公子神出鬼没,不可大意。
  “果真如此。”侯公子和煦一笑,如沐春风:“面见故人,心愿已了。这便告辞。”
  “不送。”彭脱满腹狐疑。
  侯公子竟堂而皇之,出入蓟国。莫非……
  彭脱翻身下榻,推窗下窥。
  果见侯公子大摇大摆,登蓟国王宫车驾,扬长而去。
  “难不成……号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太平神宗,便藏身在蓟王宫中?!”心念至此,彭脱惊惧莫名。
  蓟王究竟是否知晓此事,彭脱初来乍到,又岂敢去追问。
  窃以为。侯公子此来,必事出有因。
  亦或者,正如侯殷所言,神上宗师对彭脱这尾漏网之鱼,颇多始料未及。故不惜白日现身,行“敲山震虎”。
  彭脱将信将疑,不知蓟王与太平神宗,是否暗有牵连。因其心有隐忧,自也不敢说破此事。
  所谓反常则妖。
  无论如何,侯公子乘王宫马车,往来蓟国。此等反常之事,或距揭破太平神宗,真实身份,已为时不远。
  且看彭脱,何时开口。
第014章
万象更新
  洛阳西邸,万金堂金碧辉煌。内中陈列,多出蓟王所奉。蓟国琉璃、鎏金、金玉等重器,价值连城,世间罕有。齐聚华堂,璀璨夺目。
  看得大将军何进,亦不由双目放光。左右抚弄,爱不释手。
  “大兄若是喜欢,尽管拿去。”何后自珠帘后言道。
  “臣,拜见皇后。”何进急忙收拢贪色,肃容相见。
  何后满头珠翠,虽白衣素镐,却难掩艳光。人逢喜事精神爽。孕前孕后,境遇大为不同。里里外外,万象更新。
  “这几日,常觉困倦。饱睡犹不知足,却不知何故。”何后似漫不经心,随口言道。
  大将军何军,急忙进言:“皇后腹中乃天家麒麟子,自当异于常人。”
  何后亦轻轻颔首:“许,正是如此。”
  何后手段,神鬼莫测。
  饶是大将军何进,亦叹为观止。话说,单此一项,便可迅速消除何氏外戚与蓟王刘备的诸多敌意。如果说“婚姻是最高等级的人质”。诞下子嗣,便是血盟之始。何氏姐妹二人,皆孕蓟王子。不牵扯到重大利益关切,何氏外戚与蓟国的关系,再差,又能差到哪去。
  说句诛心之言。若有一日,即便皇长子因故被废。若大将军力排众议,扶立何后腹中麒麟子继位。蓟王又当如何?
  还需谨记。此时此刻,何后所怀,乃是嫡子。绝非先前“妾生子”。
  “蓟王太妃,前日遣人送来安胎药材十车。闻长嫂亦有喜,大兄取回五车便是。”
  “谢皇后。”大将军何进,眉飞色舞。蓟王太妃送药十车。此举之意,何其明显。还有何话好说。蓟王太妃之贤良淑德,天下闻名,深受敬重。凡有所出,蓟王从未忤逆。想来,此次亦不例外。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何后纵有千般不是,然腹中子却是无辜。即便诞下麟儿,以刘备母子纯良德行,又岂能夺人子而诛人母。换言之,无论皇长子如何,何氏外戚如何,何后皆稳如泰山。无人敢擅动分毫。
  后顾无忧。何后自当安枕,日日酣睡。
  “史道人醒否。”何后又问。
  “未曾。”大将军答曰:“家人既得重资酬谢,自当妥善守护。皇后无需挂念。”
  “麻姑可曾找到。”何后再问。此二人事关重大,需永绝后患。
  大将军答曰:“音讯全无。然,昨日却有一函,送至千秋观,麻姑派之手。”
  “函中何物?”何后追问。
  “一支玉簪。”大将军再答:“门内已确认,乃麻姑仙随身之物。出自上古,传闻乃女娲石之精。断不可仿冒。”
  “函从何处来。”
  “陇右大震关。”
  何后欣然一笑,终得心安:“必是四海馆长,左慈无疑。”
  “传闻左仙人,道术高深莫测。史子眇与麻姑仙,必败于‘乌角大仙’之手。”大将军府中群僚,亦如此想。而左慈也已从乌角先生,乌角仙人,直升为乌角大仙。
  “如此,麻姑仙必入蓟王门下,为其禁脔。”何后眸中异色一闪而逝,脱口嗔道:“倒是便宜她了。”
  何进张了张嘴。窃以为,此处当不答为妙。
  要事谈完。何后再问政事:“时局如何。”
  “一片大好。”何进有备而来,出口成章:“董卓安定并州,得雄兵五万。此刻正陈兵壶关,厉兵秣马。二弟与袁术,在南阳收获颇多。太守秦颉等麾下一众属吏,贪墨成风,高价贩卖军粮,克扣兵士口食。引军心不满。有江夏兵赵慈暗中揭发,不日当获铁证。”
  “此人不过一小卒,证词焉能令人信服。”何后又道。
  大将军亦有准备:“南阳太守秦颉,曾为江夏都尉。江夏兵赵慈乃其旧部。久随左右。然屡立战功,却不得封赏。从军多年,仍是兵卒。故怀恨在心。”
  “原来如此。”何后轻轻颔首:“董氏又当如何?”
  “亦颇有精进。”大将军不敢隐瞒:“猛虎孙坚,于江东一地,所向披靡。兵锋所指,群贼皆平。得粮草辎重无数,并精兵一万。曹操领五百敖仓卫,并三千黎阳私兵,入东郡。鏖战黑山余部。先前小败数阵,乃是诱敌深入。后伏兵尽出,大获全胜。黑山军退避河北东武阳西山大营。曹操正征调船只,渡河围攻。”
  “曹操如今有多少人马。”何后又问。
  “先不过三千余众,再得郡兵千余。陈留太守张邈,又为其募兵三千。传闻,曹操已传书回乡,招募宗亲乡勇三千。时下当有万人。”
  “万余私兵,如何养活。”何后言下之意,东郡数县之地,如何能养兵丁万人。
  “有陈留人卫兹,倾尽家产,资助成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