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8/2006

  “原来如此。”何后一声叹息:“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操既得四方助力,讨平黑山余贼,指日可待。”
  “皇后所言极是。”大将军府僚,亦如此想。
  何后忽问:“若得黑山余众,曹操可募多少人马。”
  “传闻,黑山数将西逃,沿途不断有水匪山贼,裹挟入伙。对外‘称众百万’。料想,当不下三十万余。除去老弱妇孺,或可得精壮三万。”
  “四万。”何后目光已说明一切:“兖州牧,必为其夺得。”
  何进张了张嘴,又不发一语。窃以为,还是不答为妙。
  东郡,顿丘大营。
  忽听营外人马嘶鸣。便有校尉乐进,奔入帐中:“明公,子许至矣!”
  曹操喜大起身:“子许既来,大事成矣!”
  卫兹,少年成名。讨平黄巾时,曾与曹操、张邈有一面之缘。然“始与相见,遂同盟,计武事”,敬酒时曾谏言曹操“乱生久矣,非兵无以整之”。
  先前,曹操命李整送信张邈,求代募兵。岂料那日恰逢酒会,高朋满座,张邈当堂拆封,遍示众人。卫兹遂散尽家财,为曹操置办粮草兵器。
  “(卫)兹弱冠与同郡‘圈文生(人名)’俱称盛德。(郭)林宗与二人共至市,子许买物,随价雠直(不讲价),文生訾呵(呵斥商家),减价乃取。林宗曰:‘子许少欲,文生多情,此二人非徒兄弟,乃父子也。’后文生以秽货见损,兹以烈节垂名。”
  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则必为孟德肱股重臣。
  得乐进通报,曹操遂领麾下将校,出营相迎。
  不等卫兹抵达,队伍中便有数骑,奔冲而来。
  “一别经年,孟德安否?”人未至,声已到。
  曹操定睛细看,喜从心起:“可是元让!”
第015章
正视己心
  “正是夏侯惇!”马背骑士笑答。
  快马加鞭,转瞬即至。待勒停战马,不等曹操伸手抓缰,夏侯惇已翻身下马:“见过兄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曹操)于惇从父兄弟。”然孟德自父嵩,便已过继给大宦官曹腾为养子,因改姓曹。自当分数二家。二人为避嫌,故称表字。私下无人,才以兄弟相称。正如此时,一马之隔。
  “妙才何在?”曹操执手忙问。
  “夏侯渊在此。”又见一壮士,拍马赶到。
  夏侯氏,乃出前汉太仆夏侯婴。曹氏、夏侯氏,皆为谯县大族。二家又属世交。
  先前,曹操因受宋皇后牵连,加之为洛阳北部尉时,以五色大棒,棒杀宦官蹇硕叔父蹇图,遂被蹇硕寻隙构陷,本应入狱。乃夏侯渊代其抵罪。后曹操设法营救,夏侯渊才得以免罪。黄巾时,兖、豫大乱,夏侯渊因饥乏而弃幼子,养活亡弟孤女。或便是此女,十三四岁时,出城砍柴,被张飞所得,纳为内室。称“夏侯夫人”。
  毋庸置疑。夏侯兄弟,皆忠义之士。
  “得二位贤弟相助,便有百万蟊贼,又有何所惧!”说完,三人把臂大笑。
  待卫兹领兵抵达。曹操又急忙赶去相见:“得子许,大事成矣!”
  “明公谬赞。”卫兹乃谦谦君子,倾囊相助,自不例外:“半路知明公佯败诱敌,大获全胜。恐明公乘胜追击,血战黑山,故星夜前来相劝。”
  “哦?且入帐一叙。”曹操双目精光一闪。却不知卫兹有何妙计,能不战而胜。
  “分粮诱敌之计,何人所出?”宾主落座,卫兹起身问道。
  “乃我新募长史陈宫,陈公台。”曹操答曰。
  “可是先前敖仓令。”卫兹亦知此人。
  “正是。”
  卫兹欣然点头:“明公既得此良才,何不引来相见。”
  “公台调运军粮,尚未归营。”操操答道:“稍后,必引子许相见。”
  “陈宫在此,明公欲引何人与我相见。”声出帐外,正是陈宫回营。
  曹操抚掌大笑:“公台何不入帐自观。”
  陈宫掀帘入内,羽扇纶巾,自有风仪:“在下陈宫,见过诸位。”
  卫兹、夏侯兄弟,急忙起身见礼。
  曹操逐一介绍。知卫兹倾尽家产,资以军用。陈宫肃容行礼:“公子高义。”
  “同为明公效力,公台无需见外,称我表字即可。”卫兹亦回礼。
  陈宫从善如流:“敢问子许,因何‘恐血战黑山’,莫非以为不能与敌?”
  “非也。”卫兹答曰:“新帝继位,废史立牧。兵之兴者,自今始矣!天下大乱,唯高才疾足者先得之。蓟王威信天下,黑山为避锋芒,不惜远遁东郡。此乃‘丧家之犬’也。轻军疾行,本就缺粮,沿途又不断裹挟群贼入伙。东抄西掠,入不敷出。不出数月,必将粮尽。那时,当不攻自溃。此战,明公当稳操胜券。”
  陈宫与曹操相视而笑:“一切,皆不出子许所料。征集船只,乃虚实之计也。正欲陈兵左右,引而不发。令黑山不战自溃。”
  “果然如此。所谓‘狗急蓦墙’。为防黑山铤而走险,亦防一朝崩盘,溃成小股贼众,长久成害。何不收为己用,一劳永逸,除尽后患。”卫兹再出奇谋。
  “哦?”此谋,曹操与陈宫皆未想到。略作思量,曹操遂问道:“我与黄巾,生死大敌。先扑杀黄巾渠帅卜己以降,数千降众。后火烧长社,亦出我之谋。黑山贼众,焉能降我。”
  “此一时,彼一时也。”卫兹言道:“明公可还记得彭脱此人。”
  “波才授首,此獠继为渠帅。战败后,不知所踪。”曹操亲历此战,焉能不知。
  “彭脱非但未死,且还占据葛坡,收拢余部,声势复起。日前与许褚斗将。若非蓟王门下督郑泰,口出‘刀下留人’,已身首异处。后领麾下人马,悉数投归蓟国。黄巾渠帅,尚且如此行事,何况黑山余贼乎。”卫兹之言,夏侯兄弟,皆可佐证。
  “贼心已死。”曹操幡然醒悟。先前,大量信徒被大贤良师鼓动,起兵谋反。屡战屡败,形势急转。大贤良师三兄弟,亦惨遭杀戮。白波、黑山,昙花一现,又相继被灭。此时已知,谋反终究无望。为下半生早做打算,亦是人之常情。
  “若如此,黑山余众,何不北上投奔蓟王。反要投我帐下。”曹操再问。
  卫兹遂以直言相告:“蓟王忠义两全,恪守道义,有礼有节。为人处事,将兵治国,尽善尽美,无可指摘。所谓瑕不掩瑜,世间又能有几人,如蓟王这般完美无瑕。听闻,白波四将投靠蓟王时,有宿贼数万,不愿跟从。只因虑及背负累累人命,蓟王断不能相容。故投并州牧董卓帐下,保全性命。窃以为,黑山余众,之所以望风而逃,或亦是此因。”
  沉思许久。曹操哑然失笑:“名满天下之蓟王,皆不能相容。子许因何笃定,我必能容之。”
  卫兹坦诚相告:“明公虽出夏侯氏,却是‘宦官之后’。自幼‘负俗之讥’,为名士党人所不齿。正因美玉微瑕,故能以己度人,唯才是举。容小过,而全大义。”
  “此言大善。”陈宫击节赞曰:“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
  曹操肃容起身:“闻君一席话,(曹)操茅塞顿开。子许可愿久居大营,为我出谋划策。”
  “明公在上,受卫兹一拜。”卫兹当即认主。
  “恭喜主公,再得大才。”帐内众校,纷纷抱拳相贺。
  曹操畅快大笑。郁结胸口的闷气,竟一扫而空。卫兹忠言逆耳,却不啻当头棒喝,令曹操正视己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孟德已“知己”也。
  待笑罢。曹操遂看帐内心腹:“玄德用人,德才并举。孟德用人,唯才是举。”
  陈宫笑道:“恭喜明公,天下英才,半数待入彀中。”
  曹操又问:“招降黑山余贼,当遣何人前往。”
  不等陈宫开口,卫兹已先行出声:“当仁不让。”
  “如此,甚好。”曹操欣然点头。
  陈宫言道:“若能招降黑山,兖州牧唾手可得。”
第016章
乾坤倒悬
  卫兹又道:“若得兖州。安天下者,必有明公一席之地。”
  曹操欣然起身:“命人备宴,为子许等接风洗尘。传令,犒赏三军!”
  “喏!”乐进大喜领命。
  找回自我,曹操意气风发。先时为苟活于世,颇多逢迎媚俗。为北部尉时,年少气盛,意气风发。置五色棒,约法三章。若非是‘宦官之后’,‘负俗之讥’,生怕为名流所不齿。故狠下杀心,将蹇硕叔父蹇图棒打致死。
  唯有如此,方能堵天下名士,悠悠众口。试想,若北部尉换成袁绍,略作惩戒,放其活命,又有何妨?
  四世三公,重名天下。天下又有何人,敢乱语袁绍私通内宦。
  正因出身,为清流名士所不齿。故曹操,才成为今日之曹操。即便是至交好友,亦不敢轻易坦露心迹。然听卫兹一席话,令曹操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
  乱世至矣。
  清流名士,苟活于乱世。自保尚且不易,还有何气力,再去言他人长短。便是创“月旦评”之许氏兄弟,黄巾乱下,亦各奔东西。依附权贵,苟且偷生。时至今日。还有何人,敢搬弄曹孟德之是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