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2006

第108章
天下名骑
  本以为是不修边幅的胡女。不料却颇知礼仪。面见母亲时的礼数十分周全。并无不妥。
  让刘备大为惊奇。
  可再一细想,也就不奇怪了。毕竟是乌桓贵族,又内迁日久。汉话都如此流利,更何况礼仪。想必身边就有儒师,日日随之研习。
  说到底,她也是大汉子民。
  最让刘备欣喜的是百位乌桓突骑。
  精于骑射的乌桓武士不算。便是坐下那一匹匹乌桓战马,也是好大一笔奔驰的马蹄金!哪一匹不作价十万钱!
  无需多言。恩师的笑容已说明一切。
  见刘备顾左右而言他。恩师便说道:明日且把乌桓王妹唤来,为师为她寻个西席。
  西席,便是指授业恩师。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
  翌日,待刘备将乌莲带进学坛,只见除去恩师,堂内还端坐一人。
  此人亦是刘备熟人。乃寄居白湖水榭,自号沉月阁主的士异。
  冲刘备狡黠一笑。士异这便将目光投向乌莲。审视胡女片刻,又不禁凝望刘备,眼神颇多深意。
  刘备直接用白眼怼回。
  根本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好吗。
  再说,彪悍如王妹,又怎会是良配?
  乌桓不习跪坐。
  父子男女,相对踞蹲(蹲坐)。以髡头(光头不留发,只在前额或两侧留一小绺)为轻便。妇人至嫁时乃养发,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汉女有‘簂(guó)步摇’。
  也就是说,此时的王妹,也是髡(kūn)头一个!
  以至于习惯了大汉风仪的刘备,根本没发觉嘴里叼着个羊腿的髡头少年,会是个女人!
  恩师和挚友的意思,刘备都明白。想要天下名骑,笼络这位乌桓王妹是必须的前提。可是……行美人(男)计,是不是有些下作啊。
  再说,自己还年幼,根本不通男女之事啊。
  看向恩师。
  恩师笑着抚须:徐徐图之。
  “……”
  恩师果然是恩师。
  乌桓突骑对外的身份是王妹护卫。乌桓内政,皆由其自治,涿县官吏不便插手。本朝对乌桓多行怀柔之策,只要不发生恶性事件,也就听之任之了。
  人马具穿铠甲。
  锻造技艺很粗糙,防护力自然也就一般。当然,这是与楼桑精卒相比。
  马铠最初起源于战车时代对战马的防护。始有皮制‘当胸’对马匹进行单独防护,到了当下,已有十分完备的铁制全身铠,魏晋时称之为‘具装’。
  现在,就叫‘马铠’。或叫‘大铠’。
  马铠有铁质,亦有皮质。一般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组成。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全身皆有铠甲保护。
  乌桓突骑的马铠,和骑士铠一样。都是铁衣、皮甲混搭。甚至还杂有兽骨缝合其上。
  总之,很符合蛮族的时代风貌。
  然而,在我‘桑麻为裳,楼高成夏’,的楼桑,蛮族的风格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尤其是在校场,被崔霸、韩猛为首的骄兵悍将,连番挑落马背。尤其是楼桑众将身上,竟能令箭矢尽数崩落的搪瓷札甲。看的这群突骑险些崩掉眼珠。
  即便是号称射雕手的乌桓神射,也不过在札甲上崩出一个白点。
  比起能挽三石弓的射雕手脸上的震惊,韩猛更是满脸肉疼。崩掉一块搪瓷,这块甲片就要整个摘去,换上一片新甲。虽说炉工烧制搪瓷已十分熟练,可那也要空费少君侯私钱!
  端坐在场外的刘备却欣喜若狂。
  百名突骑中竟有十多位射雕手。真不愧是王妹护卫!
  黄忠亦笑。终有几个可充作陪练的神射了。
  左右看过,刘备这便向黄忠言道:校场阔而空旷,不如建满重楼。改成竞技场?
  黄忠问道:敢问少主,何为竞技场?
  刘备这便细细说来。
  黄忠听罢,这便笑道:原来是‘演武场’。
  《说文解字》上说:“场,祭神道也。一曰田不耕,一曰治谷田也。”场,意为祭神的平地。不事耕种的土地,以及收打、翻晒谷物的平坦地也称之为场。
  因是校场的升级建筑群,所以演武场,又叫‘大校场’。
  一般来说,演武场的旁侧要建一排主持练兵、教官休息、日常办公之设施。如‘阅兵台’及其‘三合院’形式的附属建筑。又在三合院附近或在大门外设立台基。台基上做旗杆台,以便竖杆挂旗。有的演武场还设双旗台。
  演武场可大可小。一些大户人家,往往在后花园辟演武场供家人练习武艺。刘备少时随三叔练习射箭的老宅后院,便可算是一个小演武场。
  比起一侧建重楼的普通演武场,刘备却决定围绕校场,建满一圈。
  将汉代三合院,变成后世的四合院落。
  三合式建筑,是当下岭南民居的建筑类型之一。此建筑主要由三幢房子组成一个‘凹’字形。前面一幢横置长屋,其余两幢对称于长屋背后两侧,当中用矮墙连接,构成后院。房屋两侧或一侧,有走廊。并设斜梯通往后屋。后面的两屋,一为厕所,一是畜舍,诸如此类。
  少君侯又要大兴土木?
  哦。
  为何我要说‘又’?
  又为何我还要问?
  白湖边渐渐撤去的脚手架,和越发填满湖岸空隙的天际线,让早已习惯大建造的邑民们,颇为不适。听闻藏在宗祠后的校场,要扩建成演武场,邑民们纷纷弹冠相庆。少君侯对这片哺育他的热土,从来都满满的热爱啊。
  君不见就连高楼的屋檐轮廓,都被小手指粗细的钢条包满。
  据说此能防雷击。
  反正,无论电闪雷鸣,疾风骤雨,楼桑依旧稳如泰山。
  规划中的演武场四周重楼,高低有序。地下为囚牢。一层为大马厩、草料房、鞍具房、工具房、兵器室。二层是兵营、学堂、医馆、病舍、南侧二层之上建观礼台。
  东西二侧,设有进出的门洞和谯楼(城楼)。
  北侧还有三楼、四楼、五楼。三楼前部是观礼台,后为部将精舍。四楼前部同是观礼台,后部亦是精舍。五楼为少君侯独享。
  待建成,名骑精卒皆驻于此。日日训练,杀声震天。恰逢列阵比试,宗人附民、学生游子皆登台观赏。遂成一景。又因校场在西,背靠野林。遂得名:西林烽鼓。
  “军中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形声相传,须臾百里,非人所及。”
第109章
旧友重聚
  春末远来一友,正是中山张世平。
  借助设在邑中的置驿,苏双和张世平常有书信往来。所说也多是马事。听闻刘备北上贩马,竟去了右北平郡。张世平欣喜若狂,这便日夜兼行,赶来相见。
  远远就见连绵的楼阁从一片碧水中缓缓升起。水鸟齐飞,雉鸭共舞。宛如人间仙境。
  沿着整修一新的官道,抵达楼桑。
  官道东、西、南,三个入口,皆建有双阙门楼。西阙后不远,便是宗祠。东阙后不远,便是陆城侯府。而楼桑南阙,乃和置舍连成一体。
  中山国在涿郡西南。自当入南阙。
  近前一观,有阙无门。大吃一惊。仰看横跨头顶的阙楼覆道,张世平不禁为好友担心起来。楼桑富庶,扬名北地。如今有阙无门,若有贼众来攻,如之奈何?
  带着满腹狐疑,张世平入了邑中。
  无需问路。邑中虽天翻地覆,可官道犹在。只需一路向东,便可抵达陆城侯府。
  重楼高阁,叠砖累瓦。堆高成阶,排铜成钉。气势恢弘,壁垒森严之外,还另有一新奇处。只见门楣上悬一匾。乃是恩师卢植手书:陆城侯府。
  本用来发布告示的‘扁书’,竟被用在了这里。刘备果然不拘一格。
  这便翻身下马。拴好马匹,整理衣冠,将名帖递给门前守卫。不多久,苏双便冲出门来。不由分说,这便拉起张世平向西折返。
  沿桥楼旁的集市,向清溪上游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