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1/2006

  除去寥寥数人,周围百姓皆无人知晓,这栋位于巷陌深处的幽静馆舍,竟是大宦官曹节居所。这日,一辆幕府车马停在后门处。通禀后,车内访客,自入角门。与曹节相见。
  “下臣贾诩,拜见老大人。”
  “右丞何须多礼,速速坐来。”榻上曹节,慈眉善目,面色红润。似已无大碍。
  “谢老大人。”贾诩便起身落座。
  “右丞所为何来?”曹节笑容亲切。无事不登三宝殿。贾诩日理万机,乃蓟王刘备左膀右臂。总理洛阳政务。深为蓟王所倚重。洛阳贵胄争相攀附,然贾诩初心不改。忠心不二。位列蓟国六谋主之首。
  贾诩从袖中取出一卷白绢,徐徐展开:“近日闲来无事,打理主公书阁时,偶然翻出此物。这才想起,许多前朝旧事(灵帝时之事)。此画像,乃门下游缴所绘,被主公束之高阁。不知老大人可识得此人?”
  画像乃是扶风公子,侯殷。
  “咦?”曹节细细观摩,忽惊呼出声。眼珠忽又一转,便摇头笑道:“右丞但有所问,老朽当知无不言。何故出言相戏?”
  “老大人何出此言。”贾诩不动声色。
  “时人皆言‘神鬼奇谋贾文和’,今老朽有幸得见。”曹节笑道:“画中之人早已作古,门下游缴如何能绘其貌。”
  “此,究竟是何人。”贾诩急忙相问。
  “此人姓宋名奇,字元异。”曹节深看贾诩一眼,娓娓道来:“扶风平陵人氏。家世显贵,乃章帝宋贵人之从曾孙。明识经典,少有才华。后因事株连,身死族灭。”
  “章帝年间旧事,老大人如何能记忆尤深。”贾诩再问:“可否……记错?”
  曹节摇头道:“其人,便是先帝宋皇后之长兄。宋氏一门因而显贵。其父宋酆,拜为执金吾,封不其乡侯。宋奇亦得封濦强侯。后与沛国曹氏结姻,娶侍中兼领长水校尉曹炽之女。又与妻舅曹操,相为挚友。”
  “濦强侯,侯殷;侯殷,濦强侯。”贾诩眸中精光四射,神机急转。
  曹节却未曾得见,自顾言道:“初,中常侍王甫,枉诛勃海王(刘)悝及妃宋氏,勃海妃即宋皇后之姑也。王甫恐宋皇后怨之,乃与太中大夫程阿,共构言皇后挟左道祝诅,先帝信之。光和元年,遂策收玺绶。宋皇后自致暴室,以忧死。在位八年。父及兄弟并被诛。诸常侍、小黄门在省闼者,皆怜宋氏无辜,共合钱物,收葬废后及宋酆父子,归宋氏旧茔皋门亭……”
  啪嗒!
  一滴冷汗,自贾诩鼻尖,重重砸落。
第049章
覆水难收
  须臾,忽听榻上鼾声四起。再抬头,大宦官曹节已安然入睡。曾经生杀予夺,不可一世的内廷权臣,如今独卧榻上,垂垂老矣。
  岁月又曾饶过谁。
  将白绢小心收起,轻手轻脚起身,贾诩不告而别。
  入车驾,贾诩一时思绪万千。
  侯公子竟然是濦强侯宋奇。若宋奇未死,宋皇后又当如何?
  宋奇化身侯殷,入伙太平道。难怪能笼络宫内中常侍,为其耳目。如此说来,菟园销金窟内金粉,必是宋奇盗掘。先前在主公面前服毒自尽之“马元义”,究竟与“宋元异”有何关联。传闻宋奇有一独子,尚在襁褓之中,侥幸躲过一劫。被曹氏收养。此子,或已有十余岁。
  此人不除,黄巾难灭。
  幕府车驾盘旋而上,驶入二崤城官堡。
  “右丞回城,速落吊桥。”阎行高举传符。
  “喏!”城头守军立刻搬下机关。齿轮传动,折叠吊桥徐徐展开,连通道路。如前所说,二崤城头,“串”字形九坂坞,各霸一座山头。各坂坞,四面出口,呈“十”字形,分列四周,以吊桥相连。九堡左右,互通有无。前后连通,二崤城。平时九堡相连,可通车马。然出入二崤城,则需落下吊桥。尤其是中堡蓟王行宫,及左右钱堡与官堡,平时皆折起吊桥,飞鸟难逾。
  以中堡为轴心,警备等级,次第降低:向东,六坂钱堡、七坂武堡、八坂仓堡、九坂营堡;向西,四坂官堡、三坂学堡、二坂民堡、一坂旅堡。
  多事之秋,兵乱在即。右丞贾诩已从东郭辅汉大将军府西楼精舍,迁入四坂官堡,府中安居。
  不待马车停稳,贾诩这便遣人召来三大谋主,幕府五校。共商大事。
  “太平余孽侯殷,竟是宋奇。”饶是足智如荀攸,亦颇多惊讶。
  “宋奇必是被太平道暗施援手,死里逃生。为报救命之恩,身入太平道。负责京师信众,暗中笼络宫中宦官,威逼利诱洛阳贵胄入伙。前永巷令徐奉,便是受其蛊惑,为黄巾贼内应。”路上,贾诩已想通大概。
  “换言之。徐奉之死,必出宋奇之手。”荀攸亦道。
  “此,便是我百思不解之处。徐奉忠心不二,曾暗中下毒,险害我主性命。如此死忠信徒,宋奇因何要灭其口。”贾诩又道。
  “且十常侍赵忠冠上‘附蝉’,因何遗落在黄巾内应,徐奉尸身之上。”田丰又想起一事。
  “宫中还有黄巾内应否?”沮授问道。重重谜题,交织一处。毫无头绪,越理越乱。
  “未可知也。”贾诩缓缓摇头。他总觉得,距离真相,已越发近了。
  “只需能寻着宋奇。神上宗师之真身,亦可知也。”荀攸言道:“先前于吉不知所踪。本以为线索就此断绝。不料又知侯殷之真身。我主果然,吉人天相。”
  “速将此人身份,六百里传回国中。让主公小心防备。”田丰直言道:“此人与兖州牧曹操,渊源颇深。许从此处,可寻着其破绽。”
  “元皓所言极是。”此亦是贾诩所思所想,却未曾言及。话说,蓟国谋主,性格各异。却皆一心为公,颇多互补。群策群力,每出奇策,必有奇效。
  关羽、张飞等人,坐听四大谋主,你一言我一语,娓娓道来。颇多真知灼见。各有心得。
  事不宜迟。贾诩这便手书一封,传阅众人。确认无误后,封函。六百里发回蓟国不提。
  十里函园,常建常新。已悄然纳民二万户,十余万口。
  迁入函园,便成蓟王刘备守陵人。皆以‘蓟人’自居。函园另辟园门,无需经由洛阳郭门出入。故往来客商,皆喜入住旅堡。一坂坞,居最西。内建汤池、酒垆、客舍、蕃邸、国宾馆、大使馆等,不一而足。
  贵客西来,宾至如归。
  不分早晚,全天营业。
  贾诩车驾,将将返回官堡。没鹿回朝贡使团,亦入旅堡。
  横竖一里的旅堡,繁华犹胜白檀城邑。城内高楼鳞次,招牌栉比。本以为浩浩荡荡数千之众,必住之不下。岂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雁归馆”,竟还未住满。馆中主事,笑容可掬。仆从婢女,喜笑颜开。殷勤备至不提。
  天梯直升,精舍排列。房门对开,南北通透。入大平座,居高远眺。京华烟云,一览无余。
  “此馆,何人所有?”重归汉家繁华,没鹿回单于吐气开声。
  “自是我家东主。”仆从乃归化胡人。口中东主,便是蓟王刘备。
  “坂中客舍,皆是蓟王所有?”
  “然也。”
  “若如此,又何必分成数家。坂中客舍,皆叫‘雁归馆’,岂不美哉。”没鹿回单于又道。
  “贵客不知,此乃东主有意为之。”仆人笑答:“东主曾言,‘群马驰逐’总有‘一马当先’。然‘你追我赶’,人人‘奋勇争先’。如此,‘取长补短’,皆可‘力争上游’。”
  一言蔽之,不做对比,如何能知长短。
  “原来如此。”没鹿回单于欣然点头,这便安心住下不提。
  西域五十五国使节,亦多入住旅堡。洛阳城中车马稀,无人再争抢入住国宾馆,倒令大鸿胪稍稍松了口气。
  永安宫,景福殿。
  皇太子前脚刚出,程璜后脚便到。
  “启禀太后,漠北故人已至。”
  窦太后表情无喜无悲:“人在何处。”
  “已入住函园。”程璜答曰。
  “甚好。”窦太后轻轻颔首:“执金吾处,可有消息传回。”
  “回禀太后,执金吾已允诺。待上寿礼时,便会遣人接应。”程璜又答。
  “永乐宫,可有异常?”
  “一切如旧。”
  “西邸又如何?”
  “别无不同。”
  “好。”帘后窦太后,再无言语。
  程璜再拜而出。转身时,又不禁驻足奏问:“所谓‘覆水难收’。太后可愿,先见故人一面。”
  “不见也罢。”窦太后轻声言道。
  “喏。”程璜暗叹而出。
  眼看秋末冬初,上寿礼如期而至。
  各路人马,争分夺秒。
  洛阳城,人头攒动。本该隆冬时节才成群出没的南蛮北胡,却在秋末便齐聚京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