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0/2006


第074章
判若鸿沟
  当然,刘备只是打个比方。货币发行总量,当考虑流通状况。
  上计令陈逸,最有发言权:“年前,各州郡船商,贩购稻谷,计一亿二千余万石。其中,万石以上海船(商队),往来三百六十五回;万石以下河船(商队),往来二万三千二百七十三回。随船贩来各地皮毛珍货、铜铁矿石、丝麻木料,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有买有卖,钱币往来。”刘备欣然点头:“无需足额发行。”钱币是来回流动的,实际用量远小于价值重量。
  “正是如此。”陈逸脑筋飞转:“今季盐、谷二项,共收千三百亿角钱。国中名产,如寝器、丝绸、铁器、牛马、机关器(车、船皆属此类)、城池营造等,大宗贸易往来……或,只需百亿券钞足以。”
  “可也。”刘备欣然点头:“可分‘布钞’、‘器钞’、‘畜钞’、‘盐钞’、‘谷钞’。各发二十亿。‘楼钞’暂且不发。”
  “遵命。”右国相耿雍这便领命。
  将作令苏伯又问:“敢问主公,五钞当如何区分?”
  刘备答曰:“布钞,可购布匹绸缎,桑麻缫丝,诸如此类。器钞可购寝器、瓷器、铁器、机关器,诸如此类。畜钞可购禽蛋肉奶,猪马牛羊,诸如此类。”
  “羊毛又当如何?”苏伯再问。
  “布钞。”刘备答曰:“除看出处,亦虑用途。羊毛用于织造,当入布钞。”
  众人这便心领神会。
  左国相崔钧又起身奏问:“敢问主公,五钞之间,当如何兑换。”
  “等值兑换。”刘备笑答。
  “若与一般券钞等同,何必再分。”苏伯不解。
  刘备早有定计:“当收‘兑率’。”便是指“兑换率”。
  “兑率几何?”崔钧再问。
  “暂定‘百取一(1%)’。”刘备答曰:“若兑换成铜钱,亦收‘百取一’。”
  “先前所发券钞,又当如何。”耿雍起身奏问。
  “先前所发,可称‘通钞’。百无禁忌,不收兑率。琉璃宝钞,亦如此例。”此乃点睛之笔。
  耿雍奏道:“敢问主公,可将‘通钞’、‘楼钞’、‘布钞’、‘器钞’、‘畜钞’、‘盐钞’、‘谷钞’,合称‘蓟钞’乎?”
  “可也。”刘备欣然点头。
  将作令苏伯再问:“敢问主公,角钱还铸否。”
  “自然要铸。”刘备答曰:“此乃货币之本。乃蓟国‘本币’。”
  刘备开始将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布武天下所建立的赫赫威信,巧妙变现了。
  赀库收取兑率,是其一。发行券钞,乃其二。抬升宝钞币值,乃其三。百取一,等于“千取十(10‰)”。为便于购买全部蓟国名产,自会有人出“千取五(5‰)”的兑率点,购买琉璃宝钞,或是收购通钞。一张面值千万的琉璃宝钞,当最少增值五万钱。
  当然,用铜钱自无需支付兑率。然正如贾诩所言,一缗钱重十三斤。一千万钱,重十三万斤。若以亿计,足重几何。不说丝路游商。便是船商,往来贩运蓟国名产,需用一艘千石商船,来专门运送一千万枚铜钱。若改用券钞,这艘千石商船,便可用来运送珍货,贩往蓟国。赚取的利润,又何止区区百取一的兑率。
  一言蔽之。赀库开始盈利了。
  『货币只有流通,才有价值』。右丞贾诩,豪掷百亿琉璃宝钞,足额支付蓟王罚金。其中大半被藏于密室之中。毫无价值可言。等同于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类似工艺品,蓟国将作馆,想做多少,便可做多少。
  当然,说是全无价值,也是不对的。
  《周礼·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贾公彦疏:“云‘营后宫’者,谓若《典命》注,公之宫方九百步,天子千二百步之类也。”
  上古时,公之宫方九百步,天子千二百步。
  实在是有些小。
  前汉时,每户齐民宅地九百方步,其中屋舍占百二十方步。换成蓟国通行说法,此为“一进院落”。为体现楼钞的价值。四大谋主商定,将九坂悬楼万户齐民“一进楼院”,悉数阔建成公卿“三进楼院”。总数骤降至三千户。
  其中二千户,用来支付百亿罚金。剩下一千户,当获利五十亿蓟钱。
  改造后的微缩模型可见:豪宅从山脚,沿坂而上,六街七宅,直与山头齐平(九坂坞建在山头之上)。三层宅院,如梯台逆升。玉宇琼楼,鳞次栉比,金碧辉煌,气象壮观。
  面积扩为三倍。价格暴增至五倍。值五千万钱。然对外所售,仍作价楼钞千万。
  董承欣喜若狂,告知太皇董太后。然手握琉璃宝钞的太皇窦太后,却倍加珍惜琉璃宝钞不提。
  此账不难。先前千万宝钞,能买九坂悬楼一座。今悬楼价高,值五千万钱。等同于,宝钞的购买力,亦增至五千万。若楼价再涨,宝钞自当再增值。等增至一亿钱,再出手不迟!
  对洛阳勋贵而言。迁籍名额,从一万骤降至三千。僧多粥少。唯破釜沉舟,砸锅卖铁。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安身立命。惜财更需惜命。
  何以至此?
  只因蓟王威信天下。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双传奇难度),信立而霸(传奇难度),权谋立而亡(极难难度)。”
  时至今日,蓟王若“信立而霸”,传奇难度当可通关。若要“义立而王”,双传奇难度下无伤通关,解锁三国完美真·结局,还力有不逮。
  所差,便是从“立信”,到“立义”的“判若鸿沟”。若此时兴兵,是为不义。不义如何立义。
  若要活得容易。三墩无需改名。叫刘平,远胜刘备。
  “阿母,名字能改回来吗?”
  “那为娘先把这些吃穿用度还回去。”
  “哦,那算了。”
  “名字是族长所赐,不可轻改。再说,刘备刘平,又有何谓,不都是你么?”
  何为豪杰。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虽千万人吾往,纵百死不悔。
  这便是,刘备。
第075章
永不更迭
  琉璃宝钞之妙用,随处可见。
  比如,时人兴厚葬风俗。无数铜钱埋藏地下,不再流通,造成市面缺钱之困。琉璃宝钞当可迎刃而解。
  再有勋贵豪强厚葬,何必费劲堆积铜钱。只需携几块琉璃宝钞入土,足可颐享黄泉。事死如事生。
  《汉书·食货志》载:“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共计119年),成钱二百八十亿万(280亿枚)余云”。自五铢问世,铸币从未间断。
  据此推算。两汉官铸五铢,当不下五百亿枚。若再算郡国五铢,及私铸钱等诸多劣币,或有千亿规模,亦未可知。
  时下。良莠不齐,琳良满目之各式五铢,正经由四海商贩,源源不断贩来蓟国。回炉重铸成四出五铢。蓟国来者不拒。诸多私铸钱,皆可按铢重折算成两汉五铢,再以五兑一,兑换成蓟国角钱。若不愿再受铜重之苦,可足额兑换琉璃宝钞,亦或是各式券钞。若在赀库开设账户,更为方便。可随用随取。
  天下铜钱,为何皆运来蓟国?
  比起缺钱之困,天下更缺粮。去年,各州郡船商,贩购蓟国稻谷,计一亿二千余万石。
  看似惊人。然以壮劳力一年口粮三十石计。不过活四百万口。以一家老小计,正好二千万口。乃时下大汉全部人口。
  天下皆不种田乎?
  非也。乃因有太多人口,隐瞒未报。
  上计署据此估算:黄巾乱后,减口三千万,至少有一千万,被豪强隐匿。
  天灾之后,必出人祸。
  如何解决。
  陇右之法,或是出路。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若豪强皆知,换用农作机关器后,二三老农,便可日种一顷。还会豢养如此之多的人口么。
  何为天下共主。
  不选边站队,亦不区别对待。可称“共主”也。
  少时,恩师谆谆教导:豪门寒门,皆是百姓。若豪门越豪,寒门越寒,乃政之失。寒门亦能出贵子,方为“君之道”。
  血洗一部分人,去拯救另一部分人。待另一部分人变成被血洗的那一部人时,再血洗一次。如此反复,便是所谓“皇朝更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