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2006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刘备要试试看,能否“永不更迭”。
  俗语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又说“得人钱财,与人消灾”。蓟王百亿罚金掷出。
  朝野上下,一团和气。再,无可指摘。
  至于蓟国公审右国令,亦听之任之。终归是“人死不能复生”。抚慰南北二宫,丧子、丧夫、丧父之痛。朝政终有起色。先帝皇长子继位,称“少帝”。如前汉旧制,今汉有“前少帝”刘懿,故刘辩又称“后少帝”。嫡祖母太皇窦太后垂帘监国,临朝称制。待少帝元服,还政于朝。少帝尊生母灵思皇后何氏,为太后。祖母孝仁皇后董氏,为太皇董太后。
  拜永乐少府杨彪为太傅。
  三拜蓟王刘备为太保,加九锡。蓟王上陈情表,谦辞不受。少帝欲再增封数县,亦被蓟王婉拒。蓟王如此淡泊名利,反令少帝不知所措。问过帘后太皇窦太后,这便和颜悦色,冲右丞贾诩问道:“蓟王何所求?”
  贾诩伏地奏曰:“我主位极人臣,已无欲无求。若还有一丝夙愿未了,便是未曾泛舟大江南北。敢问陛下,可否许我主,南下江左,择址营造港津,以利通商之便。”
  少帝又问计帘后。将太皇所言,默记于心,这才稚声言道:“江左广袤,枝津众多。蓟王欲建港津几何?”
  “当屈指可数。”
  “如此,便‘以十为限’,如何?”
  “下臣,叩谢陛下。”贾诩肃容下拜。
  “加黄钺”、“加虎贲”、“岛夷之事,蓟王自决”、“自建十港津”。几任陛下,皆待蓟王不薄。如何能行不义之事。
  蓟国将作馆,琉璃暖阁。
  公审已毕,条条大罪,皆已上报蓟王,择日再报朝堂。谋逆大罪,遇赦不赦。便有大功,亦不可免。
  右国令所作所为,蓟国上下,人尽皆知。咬牙切齿,喟然长叹,兼而有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右国令当世鬼才,一身奇技,惊天地泣鬼神。奈何与大贤良师,逆乱天下。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小弟甘愿罚铜百亿,认领连坐之罪。”张甯柔声道:“朝堂已有消息传来,阿父之事,当由小弟自决。事后再‘上表’、‘告庙’即可。”
  “如此,为父死而无憾也。”右国令笑叹:“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全人之义,服人之德。大汉三兴在望。”
  “小弟还说,阿父且安心静养,华大夫当细心诊治。一切各安天命,不必心急。”言及此处,饶是甯姐姐,亦落泪。
  “老臣,遵命。”右国令冲临乡方向,肃容下拜。
  起身后,反笑劝:“吾儿切莫做那‘小女子姿态’。我死之后,诸事还需女儿一力承担。”
  “小弟如今羽翼已丰,席卷天下,指日可待。又何须……”张甯欲言又止。
  “大业未成,无以家为。”知女莫若父。
  “阿父心中只有天下,却无女儿。”张甯委屈出声。
  “家、国、天下。”右国令笑道:“为父夜观天象,你与主公,乃金玉良配。必终成眷属。”
  “阿父此言,有几分真假。”
  “天机不可泄露。”
  洛阳西郭,十里函园。二崤城,官堡。
  “主公安然无恙,文和何故忧思不减?”荀攸登楼相见。
  “右国令之事,公达细观否?”贾诩反问。
  “然也。”荀攸又问:“有何不妥?”
  若论揣度人心,因势利导,贾文和堪称无可匹敌:“且看此句。”
  荀攸急忙接过,逐字诵读:“右国令问:‘少时,王上曾对甯儿言道,若彼此敌对,可饶三次不死。不知然否。’主公答曰:‘然也。’”
  “嘶——”细细琢磨,越发惊惧。猛抬头,只见神鬼莫测之贾文和,亦显露哭容:“参考右国令之所作所为。诩不禁窃惟,张甯犯下何事,竟需我主‘饶三次不死’!”
第076章
世道无常
  永乐宫。
  废帝与废后,相伴入殿。向太皇董太后辞行。少帝本欲贬废帝为勃海王。勃海乃富庶大郡,得此善待,亦不枉称帝一场。然却被废帝婉拒。言,愿回封邑。于是,重为合肥侯。与妃袁氏,择日离京。
  “不孝子,拜见母亲。”废帝伏地行礼。
  “起来说话。”太皇董太后,一时感慨万千:“陛下已免合肥三年税赋,又并临近乡邑。此去封国,当洗心革面,万勿再生事端。”
  “谢陛下。”废帝再拜起身:“为帝一年,如梦似幻。今大梦已醒,当改过自新。”
  “万人敬仰,大位难坐。”太皇董太后叹道:“洛阳之事,本不该将你牵扯其中。遥想当年,凭空一场大富贵,砸中我等孤儿寡母。悠悠十余载,蓦然回首,能远避洛阳是非地,是福是祸,亦未可知也。”
  “母亲所言极是。洛阳深宫,明争暗斗。刀光剑影,生死一线。非,常人可久居。”废帝感同身受。
  “我儿能保住性命,全身而退,已殊为不易。”自帘后瞥了眼废后袁氏,太皇董太后叹道:“此去宜早日开枝散叶,延天家血脉。”
  “遵命。”废帝面无表情。
  “尔等皆退下。”太皇董太后,屏退左右。
  “遵命。”中常侍封谞领宫人婢女,各自退下不提。
  “我儿且近前来。”待殿中只有母子三人,太皇董太后言道。
  “喏。”废帝趋步抵近帘下。
  “入帘内相见。”太皇董太后又道。
  “喏。”废帝不疑有他,掀帘入内,对面而拜。
  太皇董太后,目光慈炯,伸手搀扶:“少时我儿不在身边,未能尽哺育之责。累及我儿身染狂病。今日,便补少时之缺。”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问过太医令张奉。言,心病还须心药医。废帝狂病,乃因少时母爱缺憾。只需得偿所愿,狂病自当不药而愈。
  语出太医令之口,太皇董太后自当深信不疑。
  须臾。待废帝面带泪痕,携废后出殿。整个人似放下千钧重担,内外为之一新。
  封谞猛地眨了眨眼,急忙躬身上前。恭送废帝、废后登车。
  车内无外人,废帝终是泪流满面。废后取手巾为其拭泪。二人自成婚以来,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起因,便是废帝身染隐疾,不能正常兴人伦。谁能想到。亲害二宫流血,险造社稷倾覆的废帝顽疾,竟如此轻松治愈。
  果然“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今隐疾痊愈,再无缺憾。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待回封国,必成一代贤侯。只可惜,若早知如此,先行治愈,又岂会有今日一别。总归是,人算不如天算。
  车驾驶出宫门前,忽听开道左驺喝问:“何人拦路!”
  便有同伴言道:“噤声,此乃程中大夫。”
  程中大夫,搀扶身受宫刑的黄纲,相伴走到车下:“奴婢愿同行。”
  废帝隔帘问道:“我已不是天子,合肥地窄民稀,二位何苦如此。”
  程中大夫答曰:“身受君恩,无以为报。今生已不作他想,只乞收留。”
  “如此,二位且登后车随行。”袁氏忽言道。
  “喏。”
  “夫人何故?”废帝问道。
  袁氏顾盼生辉,言语中似别有深意:“危难之秋,正是用人之际。岂能拒之门外。”
  “夫人言之有理。”废帝轻轻颔首,未能觉察有异。
  车驾出宫,再出南郭平城门,渡洛水时,百官在“三雍”之明堂前,列队相送。忆阿阁大平座上,百官舍命相护,废帝不由泪洒衣襟:“卿不负我,是我负卿。”
  一声叹息,随风而逝。唯有收拾心情,横渡洛水,寻路南下合肥。
  朝出洛阳,中至伊阙。后世称龙门。两山对峙,地势险要,伊水流其间,望之若阙,故称“伊阙”。伊阙为洛阳南下“内门户”,洛阳八关之伊阙关,便设在此。出关再向南行,便是广成关。广成关,因上古仙人广成子而得名。乃洛阳南下“外门户”。位于广成苑之南,世称“两山夹一川”。时下乃宛襄、荆楚,进出京洛之通关要道。
  “启禀君侯。天色将晚,关门已闭。便是赶到关下,亦无法出关。不若在广成苑中馆舍,借住一宿。”便有东园左驺,车前通报。
  “也罢,夜宿广成苑。”废帝隔帘言道。
  “喏。”车队遂转去广成苑。
  广成苑之前身,乃是广成泽。“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便是说此处。前汉时,关中置大型皇家御苑二处,一在西都长安,曰“上林苑”;一在东都洛阳,曰“广成苑”。及今汉,光武定都洛阳,长安上林苑日渐式微,遂在洛阳新置上林苑,并复梁县广成苑。光和三年,先帝曾命人重修广成苑,五年十月,又“巡狩于广成苑”。
  知是废帝就国,苑中丞不敢怠慢,悉心安置不提。话说不出二载,已换三帝。世道无常,焉知后事如何。若他日废帝复立,举手之劳留个善缘,岂不美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