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2006

  当然,刘备也做了必要的改进。比如定滑轮的运用,让停靠楼层更为方面。并将绞盘置于吊厢内。厢内设有专人转动绞盘。上下楼层,只需将定滑轮翻转,十分方便。
  上行而下效。
  少君侯发明的升降‘天梯’,遂被邑民仿建。于是乎,一部部直上直下,高台观景的‘云霄天梯’,遂成楼桑一景。并列八景之一。
  楼桑八景:霜晚稻浪、桥楼归市、三足擎波、三坛胧月、白湖水榭、青池漾月、西林烽鼓、云霄天梯。渐广为人知。
  去了趟右北平,对远行,刘备很有些抵触情绪。
  离开了自己亲手督造的楼桑。刘备总会被沿途中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所累。即便回府后,他也总会时不时记起那对投井而亡的母子。又不由自主的联想当时究竟是何种惨况。
  楼桑富庶繁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然而,天下又能有多少个楼桑?
  千万个楼桑而成华夏。华夏又可是千万个楼桑?
  母亲说,刘备长大必能造福一方。可是母亲,天下十方,剩下九方又该如何?
  春末夏初,骄阳似火。
  白湖水榭,已近收尾。大半邑民搬入新居。此时的住宅,已无需刘备安排。宗人附民,自愿调换。许多惧水的人家,便与善水者交换住所。只需勿忘登记在册便可。
  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四人饮酒,必有来由。
  单此一律,便知楼桑为何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正如不设邑门,来去自由。来楼桑,享的便是这份难得的自由。
  也不知,隔壁雅座坐着何等身份的酒客。休沐只有一日。华灯初上,白日里停在泊楼里的马车,这便整齐的排在汤池、酒垆、客舍……门前。接回各自的主人。
  忙碌了一整日的邑民们,这便三三两两,走上街巷。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太平盛邑。
  最近有一新职业,颇令刘备感兴趣。
  虽皆名为‘市侩’。却与后世‘帮闲’、‘清客’、‘向导’、‘导游’,诸如此类,以及当下‘门客’、‘养士’颇有几分类似。这群人,即熟悉楼桑,又善于言辞。接人待物,自有风度。且不失世俗诙谐。很受初来乍到者的欢迎。
  从新生出的市侩这个职业,就可得见,楼桑真是繁华。
  刚放下大建,今年的稻作便又将开始。
  刘备最近常去白湖船坞,督造专为稻作设计的新船。
  圈地甚广的船坞,两个并列的船台上,左边安置着一艘新船,右边安置着一艘旧船。新船正忙于建造,旧船正等待改造。
  新船与普通的一叶扁舟最大的不同,是在船舱内层层搭建起的木质‘秧屉’。秧屉和抽屉类似。层层叠放,可任意抽拉。一艘‘屉舟’,能运送十亩秧苗。
  为便于农人就近劳作,船舱内还设有榻座、食柜,马桶等生活必须。
  十分方便。
  刘备正在黄忠等人的陪同下,饶有兴致的看着船匠在船底钻孔、打钉、艌缝、刷漆。
  旁边的木料加工场,工匠们正在下料、划线、锯木,忙的不亦乐乎。只等船台上的屉舟建造完毕,便会开建新船,改造旧船。如此反复,隔三差五,便有屉舟下水。
  屉舟亦是扁舟。用于农人往来清溪和渠道之间。此舟窄而有篷。长不过丈五,宽不过五尺,载重不过十余石。造、改此等小船,两座船台看似大材小用。然而对少君侯和他的邑民来说,却是重中之重。
  北地一年一熟。稍有差池,一年心血付之东流。来年必定无米下锅。不得不慎重再慎重。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刘备羽翼日渐丰满。楼桑如此体量,想要再推倒重来,几无可能。
  遇到诸如稻作这样的大事,刘备势必躬亲,绝无假手他人的可能。
  除了晚间课业,刘备的时间几乎都被稻作沾满。
  恩师亦知他诸事繁忙,并未布置许多功课,还让他量力而为。是夜,刘备刚走出楼桑学坛,便被公孙瓒等人堵了个正着。问过方知,阎柔明日要走,知刘备白天无暇他顾,这便拉着他去夜宴。
  刘备恩师,号称酒豪。刘备又岂能不善饮酒?
  只是年岁尚小,母亲严令禁止。
  便是此时,酒垆也高朋满座。夜市风情,非亲临不能体会。公孙瓒已订了包厢。刘备在白毦精卒和楼桑刺奸,一明一暗,两支部曲的保护下,乘天梯直升三楼。
  沿长廊一路走到名叫‘松涛’的包房,推门视之,旧友皆在。
  陈逸、胡辅,长兄刘文、二兄刘武、四弟刘修,以及公孙瓒、刘备,阎柔。
第113章
单耳陶杯
  阎柔要走,很是突然。
  自跟随刘备返回楼桑,便一直安顿在他家中。与同样爱马如痴的苏双成为好友。又和黄叙混了个脸熟,三人虽年纪不同,身高各异,却相当要好。后又拜了大儒陈寔为师,这才搬去学坛。
  学没多久,为何要走?
  刘备急急忙赶来,便是想当面一问。
  可只要瓒公子在场,想耳语几句,根本就是妄想。刘备被众人执意推上了主座。然后才按入学早晚,以及年岁长短,在两排依次坐开。如此甚好。最大程度的摒除了身份悬殊带来的差异。尤为学子们所喜。
  刘备之所以当仁不让的端坐主席,乃因他是卢植首徒。无可争议的大师兄。
  入学早晚,是座次。分上下。
  年岁长短,为主次。排左右。
  比如公孙瓒和刘文,同坐一排。因刘文年长,所以居右。公孙瓒年幼而居左。
  《礼记·曲礼》:“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东向西向,以南方为上。”说的就是座次。
  终于等到公孙瓒放下杯盏,刘备这才举起手中蜜浆杯,敬阎柔。
  “贤弟要走,备始料不及。今便以手中蜜浆代酒,愿一路顺风。”
  “少君侯,请。”阎柔郑重举杯,将杯中松泉酿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不等刘备发问,阎柔这便说道:“少君待我赤诚,阎柔不敢隐瞒。自从随少君贩马归来,在楼桑的日子,宛如置身梦中。然而美梦却总被噩梦惊醒。堂上恩师字字珠玑,柔听之却字字锥心。整日痛彻心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有些事,若不做,心怨难消!阎柔便一日无法面对席上诸位好友,无法承袭恩师的谆谆教诲。更无法承受少君侯厚爱。此去,待了结新仇旧恨,这便转回!从此洗心革面,聆听恩师教诲。鞍前马后,已报少君侯再造之恩!”
  说到最后,阎柔竟涕泪横流。
  耿雍曾说阎柔,心思深沉,时有愤恨之气,必身负大仇。
  如此看来,确是如此。
  阎柔虽小,身形却和刘备相若。幼时生活凄苦,固而年少老成。
  刘备让他拜在大儒陈寔门下,便是想借清静无为,明礼让、善德化的陈寔,化解他心头的仇恨。
  此举却有奇效。不然,听闻大儒教诲,阎柔也不会字字锥心,夜不能寐。
  纵然如此,心中愤懑却难以消解。必是血海深仇。
  阎柔声泪俱下,席上亦有人低声哭泣。公孙瓒也长出一口气,重重放下酒杯。
  刘备亦感同身受。这便悄悄拭泪,强笑举杯:“贤弟之心,备已尽知。如此,便再敬一杯。此去路途艰辛,生死难料。愿一路平安早回。”
  “愿兄(弟)一路平安早回!”公孙瓒、陈逸等人亦纷纷举杯。
  阎柔捧杯遥敬一圈,这便一饮而尽。
  喝完,阎柔从怀中取出个陶杯,离席捧到刘备面前。
  陶杯单耳,朴素无华。虽造型老旧,却并不值钱。然而阎柔贴身携带,必有不凡。
  “此乃阎柔在胡人帐中,取食之杯。我等汉奴,人手一杯。一日一餐,朝不保夕。此杯若有闪失,则活活饿死。若想活,便要将旁人食杯抢来。阎柔此杯,从未离身。今将食杯献与少君侯。从此而后,阎柔全族皆靠少君侯而食!”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阎柔便是借献此杯,举族托付于刘备。
  刘备这便起身,双手接过。
  陶杯离身,阎柔气势骤起。仿有千钧巨石卸下,一时畅快无比。这便起身告辞,脚步生风,一路长啸而去。
  众人纷纷冲到窗边追看。
  只见阎柔单人匹马,冲出邑中,消失在黑暗深处。
  等众人长嗟短叹的返回坐席,却见刘备正定定的望着手中陶杯出神。
  公孙瓒的目光最为复杂。
  想着与刘备的初识,再看今日之刘备。时过境迁。少时好友扬名封侯,自己虚长几岁,仍一事无成!
  倒是陈逸一语道破:“此杯乃阎柔取食之器。交给师兄,便是意指‘从师兄处取食’。乃是认主之意。”
  众人纷纷点头。
  哭的最惨的胡辅,以袖拭泪,泣道:“(胡)辅闻古人云: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今见阎柔和师兄之事,方知古人言之非虚!亦信‘牵招刘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