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006

  庆幸的是,大半路途都是水路。辽东田氏船大而稳,舱下有专门的马间。还是专人喂养清扫。河口处再换乘百石商船,入了白湖水砦。人会晕船,马却不会。问了苏双,或与耳水相关。正如蒙上双目,马匹也能奔跑如常。
  先有公孙瓒换走白牺的十匹乌桓良马,再加此次贩回的两百匹乌桓战马,一举解决了白毦精卒的骑行难题。
  黄忠、黄盖、崔霸、韩猛,正加紧操练精卒骑术。骑马就好比后世骑自行车,北人皆会。所谓骑术,无非是磨练对胯下战马秉性的熟悉。练到人马合一自是最好。即便不能,也需做到心有灵犀,身有默契。如臂指使,方能发挥出最大战力。
  两百白毦精骑,一百乌桓突骑。
  分成三阵。百骑结一阵,捉对厮杀。初时,乌桓突骑横扫白毦精骑。后来,精骑亦能稍稍扳回。如今依就是负多胜少。黄忠却说,终有一天,白毦卫能与突骑斗个旗鼓相当。
  刘备深信不疑。
  当然,突骑能胜,是在黄盖、崔霸等部将没有上场的缘故。但凡是有一人在,白毦精骑便可所向披靡。
  兵为将胆,将是兵魂。
  黄盖、韩猛、崔霸,皆能以一当千。所谓一当千,除了言指自身战力外,也意指麾下所将之兵。更别说还有黄忠这个万人敌。
  说起来,孙、曹、刘,三家斗地主。刘备也抓了一手好牌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军师联盟。还有魏延、陈到,马良、孙乾,诸如此类……
  怎么就打输了呢?
  虽比不了‘通邑大都’(大城市),楼桑邑中却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有酤酿、醯酱、盐豉、木器、漆器、陶器、铜铁器、布锦、皮革等商肆。
  除了寝垫和陶器是楼桑特产,余下货品,皆从外地运来。
  此时的民力运输,主要有两种。
  其一,雇用‘将车人’驾车。如《史记·田叔列传》:“(任安)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将车’即是驾车。‘为人将车’、‘将车人’即是指受雇赶车的车夫,类似于后世的代驾。豪商巨贾为运货而打造许多车辆。人手不够,便需将车人代劳。
  其二,雇用‘僦人’运输。如《盐铁论·禁耕篇》:“良家以道次发僦运盐铁,烦费,百姓病苦之。”又曰:“雇载云僦”。以‘僦载’谋生者,乃称‘僦人’。将车人与僦人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只是代驾,而后者是包车。
  ‘雇值(代驾费)’与‘僦费(包车费)’,随时间、地点及运输条件之不同,而有所差别。《九章算术·均衡》有载:“一车载二十五斛,与僦一里一钱。”
  一里一钱。这约莫就是僦费的通价。
  看似不多。然而再想想五铢钱的购买力。这僦费,着实不菲。
第111章
计程马车
  需知,以上说的乃是牛车。
  马车价更高。
  马拉货车,并不常见。常见马车,多是载人。
  马车多为豪门贵族所有。一般编户齐民甚至都无法乘坐,何谈雇佣。刘备之所以打起出租马车的主意,乃因学坛内的四位鸿儒,芊芊学子,皆常要出行。三五成群,相互为伴,出楼桑,入涿县县城。或寻师访友,或休学归家。牛车实在太慢。
  刘备已是亭侯,可建造自己的出行车队。
  拿出三五辆安车,赁给士子们使用,亦无不可。当然,刘备最大的动因,是不想恩师穿木屐往返二十里,去看望族亲好友。
  可是,这马车又该如何计算里程,又该如何计价呢?
  说与苏伯听。
  苏伯笑道:我有一图,可解少东家心忧。
  待苏伯取来珍惜图卷,将发黄的娟卷徐徐展开。刘备不禁一愣:这是何物?
  苏伯笑答:此乃‘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是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改进而来。记道车的记载,最早见于《西京杂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阳,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早在西汉时期,已有了可计算道路里程的马车。后因加了‘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
  据说,记里鼓车乃是张衡发明。
  听闻此名,刘备如雷贯耳。
  果然是他啊!
  依图所绘,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十里,木人击鼓一次。当击鼓十次,就击钟一次。外形为独辕双轮。车箱内设‘差动齿轮组’。齿轮始终与车轮同转,其最末一只齿轮轴在车行一里时,正好回转一周,车子上层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牵动右臂击鼓一次,以示里程。
  敲钟击鼓,都是形式。关键是上面的差动齿轮组。
  和指南车并排而行的记里鼓车,同为天子出行时的仪仗车。旁人不可擅用。
  然而只需稍加改造,改头换面后,便可成为计程马车!
  击鼓敲钟的木人,被舍掉。改成了一卷皮尺。车行一里,皮尺便会向外徐徐吐出一截。上面准确排列着马车行进的里程数。
  马车行进了多少里程,便可对照皮尺吐出的数字,准确度量!
  刘备大喜。
  何等之神器,竟出现在如此年代!
  出租马车,无需另设院落。交由置长崔钧。将置楼左侧大屋,全部征用,改造成:‘僦(jiù)车馆’。
  僦车馆,便是赁车馆。
  汉代第一家计程马车馆,在楼桑村新鲜出炉。车舆(车厢)也是特制。能排坐四人。加上车夫,共计五人。
  价格分两种。
  单人计价:一里一钱。
  包车计价:一里五钱。
  因何包车价贵,乃因包车更加便利。若要清净独行,自然包车最好。
  僦车馆一开,举邑轰动。尤其是学坛众多学子。不少寒门庶子,家中养不起马,亦无车。往来颇为不便。如今有了计价马车,自当喜从天降。
  得知这些僦车,乃少君侯出行车队所用乘车时,众人尤为感激。亦多敬佩。
  须知,少君侯可不少那些许的僦费。
  刘备远未成年。便让将人在门前竖了两块上马石。
  上马石起于秦,兴于汉。相传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马下马,竖立上马石,乃成风尚。宋朝的《营造法式·石作制度·马台》记载:“造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八寸,广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两踏。身内或通素,或迭涩造;随宜雕镌华文。”由此可知,各地众多的马台地名,都应与上马石有关联。
  后世上马石多为汉白玉或大青石质地。一石分两级踏步,第一级高约一尺三寸,第二级高约二尺一寸,宽一尺八寸,长三尺左右。上马石侧面呈直角,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尺,高近二尺。底为须弥座,边框饰祥云纹饰;一级踏台长方形,朴素无华,长约二尺半;二级踏台比一级高约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边雕塑出繁缛精美的纹饰的锦缎和金钱,寓意‘锦绣前程’、‘福在马前(钱)’或‘马上前(钱)程’。诸如此类。
  之所以是两块上马石,而不是一块上马石,一块下马石。盖因‘下马’寓意不好。于是弃用。
  刘备设此石,本是为自己上下马方便。
  不料楼桑邑民纷纷效仿,遂成风尚。除了上马石,门口左右还设有拴马桩。亦称拴马石。同样,邑民纷纷效仿。此石甚高。刘备心忧贼人借此石,翻墙而入。这便悉数撤去。改为沿墙边,横置一根石梁。石梁上间隔着雕有麒麟瑞兽。将缰绳拴于兽颈,自当牢固。
  如此甚好。
  邑民亦纷纷效仿。
  邑中马匹、车辆渐多。汤池、酒垆、客舍……后院虽都能停车。奈何车辆众多,无法停靠。以至淤塞街道。还是因楼桑地小而楼高。市长耿雍和置长崔钧纷纷来找。
  刘备想了想,这便笑道:何不建泊楼?
  两人忙问:何为泊楼?
  刘备便将后世的垂直停车场,娓娓道来。
  两人听完,这便茅塞顿开。既能建楼住人,为何不可建楼停车?
第112章
泊楼车位
  泊楼的建造,全无技术难度。只看需不需要。时下地广人稀,一般都不需要。除非像楼桑这般,地窄而民多。
  楼桑寸土寸金。即便如此,想要在邑中繁华之地,另建一座专门用来停车的泊楼,也是不可能。站在书房微缩模型前的刘备,想来想去,只好再将置楼改建。
  置楼建在楼桑正南。楼高五层,入双阙后可见。乃是一栋横跨官道的门楼状建筑。传舍邮驿,分列左右。后院还建有马厩,车房。本就十分雄壮。
  如今左侧一楼长屋,已改建成僦车馆。右侧为传舍、邮驿,不可轻动。二楼以上,多是办公之所。移除不难。问题是,若是移除了官署,置中官吏,又改去何处办公?
  刘备左顾右盼,决定在置楼后部,再加建一楼。此楼横跨官道,与南门阙平行。如此,置舍便成了一个‘回’字型组合建筑。前面立阙,三面围楼。官道从前后门洞穿过。
  左右二楼与后楼相交之处,各辟一门。门内架设斜上覆道,马车可直接驶往上层。如此,二、三、四楼,皆为泊楼。五楼为官署。为方便官吏上下,刘备还在后楼,建了两座‘升降直梯’。
  其实就是提着一个坚木吊厢的起重辘轳。
  辘轳,在春秋战国时已被用于从竖井中提升铜矿石。《农书》还记载了一种复式辘轳:绕在轴筒上的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容器。“顺逆交转,所悬之器虚者下,盈者上,更相上下,次第不辍,见功甚速。”
  南朝《世说新语》上亦有:三国魏明帝建筑凌霄观时,误将尚未题字的匾先钉在高处,“乃笼盛韦诞,辘轳长縆(gēng,粗绳)引上。”的记载。刘备用的便是这种复式起重辘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