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7/2006

  “陛下当面,岂有老奴坐席。”赵忠谄媚一笑:“我等习惯站立。”
  “如此也罢。”少帝亦不强求。遂将一手札,递给二人。
  二人四目相对,便由张让取来一观。
  “蓟国八王子同日入馆,蓟国四少师传授鸿学。”此条目,看不出所以然。张让问道:“陛下何意?”
  “蓟国二十七县,三百余城,九百万民。先前,蓟王已封太子刘封,为陆城侯。十余年后,诸子长成,可还再封否?”少帝随口一问。
  “此乃祖制推恩,蓟王自当分封诸子。”赵忠答曰。
  “若蓟王不欲再分,该当如何。”少帝又问。
  “此乃……此乃……”问到此处,赵忠如何还能不领会圣意。
  张让答曰:“此举有违祖宗家法,当(声)讨之。”
  少帝言道:“蓟王长朕十五岁。如不出意外,蓟王必先薨于朕前。蓟王若薨,该当如何?”
  “这……”饶是张让,亦心惊胆颤。
  “蓟王赫赫威名,忠义无双,然若薨后,诸子并无此、此等威望。陛下当,当……”深吸一口气,张让不顾鞭疮崩裂,五体投地:“予取予求,易如反掌。”
  “张常侍所言,有几分是真。”少帝追问。
  “老奴句句肺腑。”张让以头触地。
  “以常侍所见,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合三人之力,能守洛阳安稳,令朕坐等蓟王薨否?”少帝天真一笑,却杀气逼人。
  “洛阳号称八关都邑,固若金汤。且蓟王忠义无双,必不会轻易兴兵谋反。若有万一,三人皆陛下至亲,当鼎力相助。当可为陛下一用。”张让答道。
  “如此。我与二常侍歃血之盟,可行乎?”
  张让、赵忠心领神会:“老奴等,定助陛下除‘跋扈将军’,虽万死不辞!”
  少帝徐徐伸出手掌:“跋扈四将军。”
  少帝之意,张让、赵忠,时至今日,已全然领会。
  话说,后世有少年周处,危害乡里,时人将其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三害”。周处除三害,少帝欲除四害:大将军何进、辅汉大将军刘备、骠骑将军董重、车骑将军何苗。
  从少帝视角而言。外戚与宗室,并称心腹大害。欲行驱虎吞狼,先令外戚与宗室,相互制衡:若蓟王兴兵谋逆,则命外戚固守八关,传檄天下,共击之;若蓟王恪守臣节,至死不渝,则待蓟王薨后,国力大减,一战胜之。
  所谓恶虎相争,必有死伤。
  待外戚与宗室,两败俱伤。少帝自可坐收,渔翁之利。
  二崤城,中堡,瑶光殿前阙楼。
  贾诩眺望帝都灯火,欣然一笑:“如此年纪,能设此谋,亦称难能可贵。”
  荀攸叹道:“我主当世豪杰,情义无双。所谓‘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凤有虚颈,犯者必亡’。不求君临天下,却力保道义长存。我主当面,欲权谋立国者,必自寻死路也。”
  “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田丰言道:“少帝若敢动我主身后心思,乃天亡今汉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沮授言道:“逐鹿天下,已有定数。”
  后世权谋者,欲大行天下,必兴缛文,禁刀兵。阉割国人尚武精神。于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天下皆握笔,再无人握刀。如此,方可操弄权术人心,养蛊荼毒天下。笔墨唾沫,终归杀不了人。能奈我何?
  煌煌天汉,文盛武昌。
  断不可毁于一众阴谋家之手。
  颍川,舞阳县。
  宋奇并郭嘉,携龚都并吴霸所部,十万黄巾,迁入舞阳县。先入城安民,再荡平宗贼。大兴黄巾屯田。又举韩融为颍阴太守,治政安民。久必大兴。
  诸事皆入正轨。宋奇与郭嘉,遂马不停蹄,奔赴荆州长沙益阳县。
第130章
瑌石武夫
  殷商之世,长沙属扬越之地,为百越分支。春秋战国时,长沙又属楚国黔中郡。秦始设长沙郡,前汉另置长沙国。
  今汉复置长沙郡。改抚睦为临湘县,为郡治。隶属荆州刺史部,下辖:临湘、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容陵、醴陵十三县。凡户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五十四,口百五十万九千三百七十二。
  乃是一等一的富庶大郡。
  “此郡黄巾之乱虽未波及,然却饱受南蛮之苦。”郭嘉将长沙诸情,娓娓道来:“时有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等,枝属庞杂。更加宗贼祸乱,吏治败坏,纲常无存。荆南四郡荼毒尤烈。其中,武陵郡为荆南四郡中最西之郡,与长沙关系亦甚密切。武陵有‘五溪蛮’。因‘居武陵者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谓之五溪蛮’。主事农业,以染织著称。前汉初置武陵郡。光武中兴,趁天下大乱,武陵蛮夷特盛。常据其险隘,大寇郡县。被伏波将军马援等将讨平。后逐渐南迁。桓灵以来,趁黄巾大乱,群盗蜂起,渐有死灰复燃之势。更有甚者,蛮人常与当地宗贼,暗通曲款,里应外合,抄掠郡县。占据要津,阻断道路。渐成心腹大害。依嘉所料,不出数载,必生大乱。”
  “南蛮种出何处?”宋奇问道。
  “民间传说,高辛氏之犬名曰盘瓠(hù),帝妻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是为南蛮。其后滋蔓,今长沙、武陵蛮是也。与西南夷(云贵一带蛮族),上下呼应。穿山越水,聚散无常。”郭嘉答曰。
  “内有宗贼,外有南蛮。又无黄巾余部,引为助力。你我此行,当倍加艰难。”宋奇苦笑。
  “亦有利好。”郭嘉打趣道:“长沙兵素以勇猛著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瑌(ruǎn)石武夫’。疏云:‘瑌石出雁门,武夫出长沙也。’便是指长沙卒。”
  “奉孝之意,募兵讨贼。”宋奇言道。
  “此其一也。南蛮山越,同气连枝。王上少时南下,堆钱伐贼。平二郡山蛮之乱。后强宗骁帅,举族北上,迁入蓟国安居。若能得王上一道诏书,则大事可定矣。”郭嘉言道。
  宋奇忽笑带深意,从袖中取敕令一卷:“奉孝且看。”
  郭嘉不疑有他,急忙接过。
  展开一观,顿时泪洒当场。
  宋奇笑道:“王上知奉孝欲二千及冠。便成人之美,先授千石东曹掾,兼领王宫行人。待克定河南,再酌情升迁。”
  东曹掾,官名。前汉丞相府,今汉三公府皆置。自三公至郡县,皆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行选用,无需朝廷任命,长官与属吏有君臣名分。太尉府东西曹掾,秩比四百石,月五十斛。西曹掌府史署用,东曹初出督为刺史,后掌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属为副曹官,二百石。
  蓟王门下署,亦设诸曹。东曹掾,六百里授予郭嘉。秩千石俸,远非太尉府可比。
  “臣,领命。”郭嘉掸衣整冠,面北而拜。
  “王上亦有留白敕令随同送到。命我等便宜行事。”宋奇离席搀扶。正如郭嘉所思,蓟王早有准备。
  二人自江北登船,泛江而下。领浩浩荡荡蓟国海市船队,往长沙郡而来。
  “今,长沙太守,是何人也?”郭嘉问道。
  便有随船市吏答曰:“乃吴(郡)人苏代。宗贼首领,前任太守弃官而去,遂自领太守。”
  “武陵太守又是何人。”
  “武陵太守乃曹寅。”市吏亦有记录。
  “南蛮因何屡叛不止。”宋奇续问。
  市吏答曰:“武陵等蛮,朝廷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乃至蛮人,反复无常。”賨布(cóng
bù)乃秦汉时,南蛮所交人头税。蛮人谓赋为賨。据《后汉书·南蛮传》载,汉在武陵蛮区,“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在板楯蛮区,除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以外,余户每口每年交纳四十钱,是为賨钱。
  “大人一匹,小口二丈。”宋奇问道:“莫非此布,比蜀锦还珍贵否?”
  “非也。”市吏答曰:“乃寻常麻布。只因郡县官吏,多加盘剥。常借口品相不足,令蛮人多纳十倍,乃至数十倍賨布。故蛮人时常积怒而反。更加荆州宗贼甚盛,吴人苏代,华容贝羽,长沙区星,零、桂周朝、郭石、苏马,及江夏贼张虎、陈生等,各自拥兵,祸乱地方,州郡不能制,乃至乱象渐生。”
  “原来如此。”宋奇轻轻颔首。便又问道:“荆州之地,何人甚有威望。”
  “当属荆州从事朱治。”市吏答曰。
  “且前往拜见。”宋奇这便定计。
  “喏。”市吏遂去传命。
  郭嘉笑问:“明廷欲纳南蛮乎?”
  “正有此意。”宋奇笑道:“益阳不过一县之地,然南蛮却遍及荆南四郡。若以益阳为基,合众南蛮。则荆南四郡之土,当可为王上一用。”
  “若得荆南四郡,荆州半幅收入囊中。再有蓟国明轮船队,往来大江南北。蓟国风物,源源舶来。久必归于王化。”郭嘉已会其意:“‘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于我主而言,可谓‘名不虚传’。”
  宋奇笑道:“好一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诚如奉孝所言,王上虽威信天下,却非穷兵黩武,血战得来。而是潜移默化,如沐春风。令人欣欣然而向往之。”
  “此时当有酒。”郭嘉甚是可惜。
  宋奇又笑:“王上六百里来函,特意叮嘱:奉孝年幼,切莫令其沉湎于酒色……”
  “知我者,主公也。”郭嘉一声叹。
  舟楫士挥动旗语,船队这便列队转向,驶往洞庭湖西滨,州治汉寿县。
  汉寿县,前汉时为武陵索县地。今汉阳嘉三年(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取“大汉江山,万寿无疆”之意。位于洞庭湖西畔,既是荆南山区向洞庭平原过渡之地,又是各大水系注入洞庭湖必经之所。扼控汉寿,从防备及平定武陵蛮乱而言,乃上佳之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