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1/2006

  一言蔽之,家国天下。
  若只顾“小家”枉顾“大家”。只存“私利”而枉顾“公益”。趁天灾,行人祸。囤积居奇,重利盘剥,占地圈民,大发国难财,皆是宗贼无疑。
  “报——”便有府掾,趋步入堂:“大将军,大喜,大喜!”
  “喜从何来?”何进忙问。
  “八及之首,天下党魁,山阳张公!今,今……”府掾竟情难自禁。
  “今在何处。”许攸喝问。
  “正在门前。”府掾脱口而出。
  “嘶——”堂内无不倒抽气。
  大将军何进,满脸横肉,无风自动。环顾左右,抖擞精神,起身言道:“某,当亲迎。”
  十里函园,二崤城,中堡,瑶光殿前。
  新任守邸丞刘平,轻车到任。因是蓟王族兄,留守官吏不敢怠慢。便是右丞亦亲出相迎。
  推门下车。见阶下列队相迎者,皆是二千石高官。
  刘平亦不敢托大,趋步近前,先行礼:“拜见诸君。”
  “见过守丞。”贾诩领三谋主及五校尉还礼:“请殿内一叙。”
  “请。”
  殿内已设家宴,为刘平接风洗尘。
  刘平为宗亲,贾诩等为家臣。此宴,自称得上“家宴”二字。
  刘平少时游学天下,见多识广。接人待物,圆润风趣而不失礼。此来洛阳,当可助蓟王一臂之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贾诩笑问:“守丞此来,主公可有交待。”
  “王上命我行走禁中。多与三宫及贵戚交通。”刘平答曰:“国中抵京官吏,衣食起居,亦由我妥善打理。”
  贾诩轻轻颔首:“如此,便有劳守丞。”
  “不敢。”彼此同殿为臣,划分权限,谨防越界,亦是为官之道。
  “刘平初来京畿,还望右丞,及诸位,不吝赐教。”刘平举杯相邀。
  与会众人纷纷回敬。
  抬眼偷看右席二哥,张飞沾唇即止。
  关羽微微侧目,似已察觉有异。
  待罢筵,二人同车出行,返回军堡。
  关羽问道:“三弟因何闷闷不乐。”
  张飞瓮声答道:“刘五貉,争强好胜,俺幼时没少受他诓骗。”
  关羽轻轻颔首:“少时,你与大哥楼桑相伴,彼此亦识得。”
  “自然认得。”张飞言道:“便是他撺掇俺去争食那颗金熊胆。”
  “原来如此。”关羽笑道:“幼年之事,三弟倒还记得。”
  “想俺先前,也如大哥这般俊逸。岂料自吃了那金熊胆,便成了如今这副模样。黑也无妨。却害得俺从此往后,再不能出家门半步。便只与大哥书信往来。身逢巨变,如何能忘。”张飞翁声道。想来,那段被禁足在家的日子,张小胖定过得十分艰难。
  “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后少见便是。”关羽宽慰道。
  “唉!”张飞重重点头。
第169章
改弦更张
  八及之首,天下党魁。张元节应辟出仕,轰动京畿。
  自古便闻,良禽择木,良臣择主。今张俭应大将军府之辟出仕。令大将军何进,声名日隆。天下名士,三公四府,为何争相徵辟。除为朝举良才,赢的身前身后名与利,亦是主因。
  又谓“传承有序”。今张俭应大将军徵辟,何进便是其“恩主”。若募为府掾,则有“君臣名分”。换言之,张俭乃出大将军府一脉。日后飞黄腾达,位极人臣,亦会感念旧主之恩。对大将军何进及何氏后人,颇多全护之意。如此,代代相传,遂成今日之大汉吏治。亦令察举制,大行其道:茂才、孝廉、光禄四行;另有特设科目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至孝、敦厚,不一而足。
  类似诸情,两汉比比皆是。话说,当年蓟王豪掷十亿,向先帝索来兰台小吏李文优。时先帝令李儒转投蓟王家,当殿行认主大礼。亦是“传承有序”。得前主应允而转投后主,合礼法,循伦常。乃世间常态。若为属吏,由恩主举荐给朝堂,或举荐给上官,亦是“传承有序”,无可厚非。家国同构,家国天下。只需有序,便无“贰臣”之毁。否则“背主负恩者,人臣之首恶”。被天下唾弃。
  换言之。何人举荐,时下亦至关重要。许多屡辟不就,亦因“择主而待”。辟与应辟,二相得利。便是后世所谓“双赢”。
  党人愤世嫉俗,隐居避世,不在少数。正因不与世俗苟同,不与奸佞合污。又才华横溢,品行高洁,故引天下敬重。
  前后二次党锢,悠悠二十载。党人多半凋零,十不存一。硕果仅存者,尤显重名。张俭乃士林人望。古稀之年,折身出仕。如何能不轰动天下。
  先前。对出身屠户之大将军何军,颇多轻慢的权贵士人,如今纷纷改弦更张。朝野遇见,争相下拜,道一声:“大将军安好。”
  试想。名高如张俭,皆应大将军之辟。天下还有何人,能望其项背。
  君比张公何如?
  吾远不及也。
  既如此,不敬张公所敬之人,何其不敬哉!
  于是乎。文武百官,纷纷改换门闾。朝中骑墙派,更齐投大将军麾下。大将军何军,龙骧虎步,步履生风,尽显宿臣姿容。
  悉知张俭来投。何太后,亦惊喜莫名。话说,自家阿兄……竟有此神通。着实令人刮目。自天降流火,麒麟送子。何氏一门,光耀在望。祖宗庇护,苍天有眼。
  党魁出仕,扶立幼主。洛阳朝堂,气象一新。
  少帝拜为少府,位列九卿。不出数载,必为三公。自张俭入朝,党人自成一派。凸立于三宫及外戚之外。少帝每每以朝政相问,张俭皆直言不讳。不疾不徐,却振聋发聩。许多剖心之言,丝毫不避,令少帝钦佩不已。
  时,正值内宦势弱,少帝年幼,窦太后又无欲把持朝政,听之任之。朝中百官,更无人敢与张俭对峙。党人不断壮大。乃至张俭以观《熹平石经》为名,重游太学,引太学生万人膜拜。
  洛阳才子,慕名而来。车辆障道,阻断交通。京师纷纷传闻。唯郭林宗游洛阳时,方见此盛貌。
  世人皆知,郭泰出身寒微,家世贫贱而早孤。年轻时师从屈伯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京师,被太学生推为领袖。为“八顾”之首。第一次党锢之祸,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世称“郭有道”。官府辟召皆不应。他虽褒贬人物,却不危言骇论,故不在禁锢之列。后为避祸而回乡授业,弟子千人。建宁元年,闻谋诛宦官事败,“三君”皆遇害,郭泰哀恸不止,于次年正月逝世。年仅四十有二。
  时“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四方之士皆来会葬。蔡邕亲为其撰碑文。
  窃以为。大汉士人,与后世文人,云泥之别。断不可等量齐观。
  汉赋四大家之扬雄曾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蔡伯喈劝谏汉灵帝裁撤鸿都门学上书中亦说:“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事实也早已证明,书画辞赋,与治国安民,乃两码事。断不可,混为一谈。
  朝堂之上,董骠骑竟不敢与大将军相争,而避其锋芒。足见张俭之声名赫赫。
  何进志得意满,沾沾自喜。遂大宴宾客。席间,借敬酒,离席下问:“敢问张公,某当何为?”
  张俭答曰:“何不学前大将军窦武。”
  “前朝旧事,某所知甚少。还请公教我。”大将军何进,亦不见外。
  “前大将军窦武,任时,辟名士,纳才俊。廉洁奉公,不受礼贿。妻、子衣食,仅够吃穿。时对西羌连年用兵,又逢天灾,万民饥馑。窦大将军将所赐,皆分与太学生。又车载食饭,道施流民。故得号‘三君’,为天下所仰慕。”张俭谆谆善诱。
  大将军何进,似有心得:“得名重天下,又当如何?”
  “宜当挟重名之势,网罗名臣高士,结外镇诸侯,清君侧,扶幼主。如伊尹、霍光旧事。执宰朝政,安定天下。”张俭之言,仍不疾不徐,却不啻洪钟大吕。令何进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此乃外戚专属“威名变现”之路!
  与藩王专属之“威信变现”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归根结底,一句话: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多谢(张)公,指点迷津。”何进肃容抱拳,大礼参拜。时至今日,何进终于“活明白了”。所谓“追名逐利”。名利、名利,先名而后利。原是一回事。
  “大将军速速请起。”张俭急忙离席搀扶。
  待起身,倍思前后,何进忽一声长叹:“我差蓟王远矣。”
  张俭笑问:“大将军何出此言。”
  “有感而发,让公见笑。”大将军何进,一笑了之。
  张俭轻轻颔首:“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朽恭喜大将军,既‘知己’又‘知彼’也。”
  何进再拜,起身后放声大笑。与会众人,面面相觑。皆不知所以。
  倒是许攸,目光闪烁,亦喜亦忧。
  唉,粗鄙屠夫,亦得其道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