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4/2006

  刘备微微一笑:“原来如此。”凡事必有因。张让向曹节索要田圣,托言为保麻姑“千里投怀术”,万无一失。田圣亦不负所托,果以“巫山云雨术”,令麻姑得偿所愿。虽说过程略有出入,手法颇多参差。然殊途同归。终归是心满意足,未曾入宝山而空回。
  才有天降流火,麒麟送子。
  心念至此,刘备忽看向塌下当世麻姑仙:“美人飞针术,旁门可有雷同?”
  “回禀夫君,飞针术乃妾门内绝学,无有雷同。”麻姑仙自信言道。
  “知你身在蓟国,麻姑仙门当如何应对?”刘备又问。
  “一切如故。”麻姑仙又答:“除非妾自觉大限将至,飞升在即。便会下传道法,重筑吾身。”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刘备颇多感悟:“老子今已无身,然精神永存。如此存续,故而无患。”
  闻此语,麻姑眸生异彩:“夫君悟道矣。”
  换言之。历代麻姑仙,传承的亦是精神。或曰:“道”。
  “今夜当由二美人侍寝。”蓟王英姿勃发。
  “妾等,遵命。”田圣、麻姑,双双下拜。
  所谓“先入为主”。仙门所虑,非西佛东来,只分一杯羹而已。而心忧鸠占鹊巢,取而代之。仙门断绝,再无传承。
  如此想来。四方馆长朱建平、四海令左慈,二人先后来投,麦积山遇翟姜,窦妃请开群仙会,到如今女仙齐聚观天阁。种种或天意,或人为。机缘巧合之下,仙门似正向蓟王靠拢。甚至,少时与甯姐姐的茅房相遇,亦可视作一切之起源。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就仙门而言。扶立新主,问鼎天下。得无上大权。若能立为国教,自是最大得利。即便不能,参与国政,早晚面君,亦可护门下周全。
  一言蔽之,天将变矣。各门各派,皆需早做准备。
  又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得不说,自先秦至两汉。道门已渐入瓶颈。且大有与统治阶层及上层建筑,貌合神离,背道而驰之势。各地妖贼大兴,群盗蜂起。尤以黄巾逆乱,牵扯甚广。不乏权贵举家信奉太平道,乃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正因假托道门,蛾贼才能祸乱八州,荼毒天下。
  以先帝之精明。必会想到以夷伐夷,以外神制内仙之驱虎吞狼计。这才种下恶果,引来杀身之祸。
  或曰,佛教兴起,大势所趋。丝路沿线诸国,渐已背弃祆教,转奉西佛。足见一斑。先帝既喜胡俗,焉能不知西域诸事。
  眼看一手好牌,被打成稀巴烂。生死存亡之际,道门不得不断清心寡欲,纷入红尘,辅佐明主。只因“天下信奉”,实在利大。争权夺利,无人免俗。故卢暒才意味深长,口出:“天下,果是天下人之天下。”
  言下之意,对利益的诉求,仙门亦不例外。
  于刘备而言,决不允许神权染指王权,乃至皇权。此乃不可触碰之底线。在蓟王看来,只需因势利导,引人向善。任何教派,皆欣然接纳。然若暗行不端,谋取王权。夷“奉黄巾者”三族,便是先例。凡歪门邪道,必雷霆铲除。永绝后患。
  而王芬背后三方势力。亦需连根拔除,腰斩弃市,以谢天下。
  兖州,任城国,任城县。
  章帝元和元年(84年),分东平国置,封东平王刘苍子尚为任城王。治任城县。食任城、亢父、樊三县。立十八年薨,子贞王(刘)安嗣。安立十九年薨,子节王(刘)崇嗣。崇立三十一年薨,无子,国绝。延熹四年(161年),桓帝立河间孝王子,参户亭侯(刘)博为任城王,以奉其祀。博有孝行,丧母服制如礼,增封三千户。立十三年薨,无子,国绝。
  熹平四年(175年),灵帝复立河间贞王建子,新昌侯(刘)佗为任城王,奉孝王后。
  国相府前里道。
  一辆机关安车,徐徐停在道旁。
  便有女道,素纱遮面,翩然下车。上递先人信物,守卫不敢怠慢,急入府通禀。
  须臾,中门大开。
  国相携夫人亲出,下阶相迎,口出:仙师安好。
  女道风姿绰约,仪态风流。举手投足,仙风道骨,超凡脱俗。虽不见相貌,必惊为天人。
  迎入前堂,宾主落座。
  女道轻声慢语,不知年岁几何:“一别经年,见夫人气色丰润,心知隐疾尽消。可喜可贺。”
  “多谢仙师危难之中,出手相救。”任城相,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时,江山板荡,家父病急而危。弥留之际,人心惶惶。累及发妻险将早产。幸得仙师路过,出手相救。方才转危为安。后扶棺归乡,守孝期满。得公府辟为任城相。诚如仙师临别赠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女道轻轻颔首:“遥想桥公当年,独卧中门,夜半见东壁正白,如开门明。后得解语:白光如门明,乃光耀门庭之兆。果为三公。然解谶之人,却只言上句,未曾言及下句。今,特来证下句谶言。”
  既有救命之恩,又曾指点迷津,任城相自深信不疑:“凡请仙师,不吝赐教。”
  “时‘东壁正白,如开门明。左右莫见,因起自往,手扪摸之,壁自如故。还床复见’。只因时机未至,仙门虽肉眼可见,却触手不及。今,时机至矣。我欲携桥公后人,入仙门,续机缘。不知国相、夫人,意下如何。”
  “家父奇事,少有人知。”任城相惊问:“仙师如何知晓。”
  “此乃天机,不可外泄。”女道言道:“桥公虽终未得入仙门,然却屡历三公,位极人臣。今,天门将开。不知二位可愿割爱,择家中灵秀子嗣,随我入山修行。十年乃还。那时,桥氏当可光耀门庭。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羽化飞升位列仙班。”
  任城相与夫人,四目相对。虽有不舍,却齐齐下拜:“愿随仙师入仙门。”
  “如此,甚好。”女道云袖一挥,二人竟凭空起身。
  惊喜落座,任城相恭声相问:“不知仙师,欲择何子。”
  女道笑答:“非子,乃桥氏二女也。”
  “去往何处?”夫人追问。
  “楚之云梦。”
第191章
世衰道穷
  目送二女随仙师登车而去。想着两姐妹尚不足十岁。任城相夫人,终忍不住垂泪。
  任城相,安慰道:“仙师有言,十年便归。夫人切莫伤怀。”
  不说还好。闻此言,夫人泪流更急。“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别十载,母亲如何能不,日夜挂念。
  车厢里。二女童,并坐女道对面。剪水星眸透过垂帘遮蔽的后窗。双亲相伴远去的身影,依稀可辨。
  马车驶出里道,父母终不可见。妹妹年不过数岁,已忍不住低泣,姐姐年长数岁,正拥着她低声安慰。
  闻泣声,女道轻轻睁开双目,柔声言道:“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若无此时别离,何来彼时重聚。”
  姐姐稚声问道:“仙师,欲传我姐妹何术?”
  女道言道:“能令一介女流,青史留名之术。”
  妹妹撇嘴道:“不愿留名青史,只愿朝夕陪伴双亲。”
  女道欣然点头:“那就传你,长伴双亲之术。”
  “谢仙师。”女童心满意足,破涕为笑。毕竟是童子心性。
  女道又看姐姐:“你又作何想。”
  “乱世安身,不作他想。”姐姐目光清洌。
  女道轻轻颔首:“如此,便传你乱世安身之术。”
  “谢仙师。”姐姐亦得偿所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女道浅唱低吟,随风而逝。
  马车出城,一路南下。十年后,天下皆知,江东二桥。
  洛阳,长乐宫,长秋殿。
  昨夜,大将军何进,密令中署车驾,将足月宫女,送入偏殿。待万事俱备。鸡鸣时分,太医令张奉,奉命入宫。为何太后剖腹产子。
  平旦中,麒麟子破腹而出,呱呱坠地。
  便有宫女欢喜奔出,盈盈下拜:“启禀大将军,太后诞下麟儿。母子平安。”
  “啊……”何进心头重石坠地。车骑将军何苗更是抓耳挠腮,手舞足蹈,不能自已。
  长乐太仆郭胜,喜不自禁,近前言道:“恭喜大将军,后顾无忧矣。”
  何进朗声一笑:“天家麟子,与我何干。”
  郭胜嘿声一笑,又问道:“偏殿待产宫人,又当如何。”
  “悉数运回。路上小心,切莫动了胎气,有伤天和。”大将军言道。
  “喏。”郭胜遂去打理后事。
  “敢问大兄,为今之计,该当如何。”无外人在场,何苗言而无忌。
  “珍惜羽毛,以观后效。”大将军何进,自得党魁指点,宛若脱胎换骨,内外一新。然毕竟是自家兄弟,闻大将军种种义举,笔笔善行,何苗无不嗤之以鼻。不过是装模作样,收买人心耳。
  先前宰猪屠狗,如今宰割天下。何进瞒得过旁人,又如何能瞒过我去!
  “大兄所言极是。弟惭愧之至。”何苗趁行礼时,偷看何进脸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