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7/2006

  廊下所立之人,名唤张津,字子云,荆州南阳人。因与何进同乡,故被引为“亲客”。意为“亲近之门客也”。
  “主簿安好。”张津廊下行礼。
  “子云好兴致。”陈琳下阶相见:“欲游何处。”
  “城东马市。”张津答曰。
  “莫非欲买乘马。”陈琳笑问。马价奇高,常人难以支付。
  “非也。”张津抵近笑道:“乃有一至交好友,为天下豪杰,欲引主簿一见。”
  陈琳心中一动:“既是英雄人物,自当前往拜会。”
  “主簿请。”张津欣然一笑,尽在不言之中。
  公车入城,穿城而过。绕行上东门,转东郭马市。
  胡姬酒肆,三楼春晖包房。推门视之,正是司隶校尉袁绍,及一众好友。
  “袁绍见过主簿。”
  “陈琳拜见校尉。”
  袁绍言道:“久仰主簿大名,恨不能早见。今得偿所愿,足慰平生。”
  陈琳回敬:“司隶校尉名动京畿,今得相识,陈琳何其幸也。”
  四目相对,起身皆笑。袁绍执其手,引荐与会宾客:“陈留卫公子。”
  “襄邑卫兹,字子许,见过主簿。”便有一儒服公子,翩然行礼。
  陈琳号称“过目不忘”。回忆大将军府往来公文,遂有所得:“可是以家财资曹轻车起兵之人。”
  “正是在下。”卫兹奇道:“我与主簿素未谋面,何以知之?”
  一旁张津笑答:“主簿天下奇才,过目不忘。必是在往来公文中,窥见公子大名。”
  “原来如此。兹,钦佩之至。”卫兹再拜。
  “雕虫末技,实不值一提。”陈琳谦辞。
  “东平张孟高。”袁绍又引一人相见。
  “寿张张超,见过主簿。”此人颇为雄壮,当是豪杰。
  “陈留太守,‘八厨’张邈之弟也。”陈琳亦识得。
  “主簿大才,心悦诚服。”张超再拜。
  “献丑。”陈琳回礼。
  “从弟袁胤。”袁绍殷勤备至。
  “袁氏千里驹也。”陈琳红光满面。与会众人,虽名不见经传,然背后势力却各个非同小可。若能攀附结交,引为助力,仕途必一帆风顺。
  待宾主落座,大摆筵席。与会众人,有心结交,故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酒过三巡,见时机已到。袁绍遂离席相敬,落杯后试问:“主簿高才,过目不忘。天下能比肩者,凤毛麟角。闻昨日大将军霞楼设宴,与魁首击掌为誓,共诛内宦。然却不欲速战速决,雷霆除之,永绝后患。反顾后瞻前,色厉内荏(sè

nèi
rěn)。且又好大喜功,大张旗鼓,唯恐天下不知。主簿谏阻,奈何不纳。绍,窃以为,此乃取祸之道也。”
第195章
名门大姓
  此言,可谓一语中的。陈琳叹道:“既为谋臣,当倾我所言。然大将军不纳,如之奈何。”
  袁绍趁机又道:“大将军既要世人皆知,诛贼之功。必广招名士豪杰入京,引为助力。主簿何不寻机进言,劝谏大将军结好天下名门,收为己用。”
  “哦?”陈琳反问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何须陈琳进言。”
  袁绍终道破心声:“煌煌四百年天汉,‘郡国并称,家国天下’。然,天下大乱,谁之过也?蓟王,绍之挚友也。然却视我等名门大姓,如同宗贼一般无二。何也?只因蓟王,汉室宗亲,家国同构也。”言下之意,在整个大汉,家、国、天下,三级权力架构中,并无“名门大姓”立锥之地。一言蔽之,袁绍及其背后势力,早不甘心如今的利益分配体系。想通过结盟何进,染指朝政。改“实授”为“虚封”,先以“世家”取代“列候”,成为三级上层建筑中的一员。而后彻底终结“分封制”,变“家国天下”,为“家天下”,裁撤“郡国并行”双轨制,为“郡县官僚”单轨制。
  达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政治生态。待天下十三州成无主之地。“国民”皆被豢养为门内“家奴”。如此,世家大族便可合纵连横,垄断锦绣江山。再无可掣肘。
  制度为上层建筑服务。孰优孰劣,只相对于既得利者而言。在“家国天下”的现行制度下,如蓟王等,便是既得利益者。而蜕变成“家天下”后,世家门阀,遂为最大获利方。又一言蔽之,皆是利益之争。无有优劣之分。
  对于广大百姓而言。垄断一旦达成,所有的“定价权”,皆握于人手。是福是祸,且看价高价低。正因利益冲突,不可调和。故袁绍才与刘备,若即若离。历经宦海沉浮后,终痛下决心。为名门望族,大姓豪右发声。
  断不可让蓟王,问鼎天下。更不可令蓟国一切,放之四海而皆准。只因蓟国有爵民,而无豪右。蓟王更不许,豪右垄断良田,宰割天下。
  再一言蔽之。作为封建时代最珍贵的资产,蓟王断不会坐视,土地被大肆兼并。并经由兼并土地而发家致富,而后洗白自身宗族,文武并进,进而把持朝政。最终秉笔修改律法,让一切违法所得,皆化为合法资产。并一笔抹去原始积累时,那段血腥黑历史。于是,后世再无饕食社稷血肉之“宗贼”,唯有高高在上之“门阀”。
  见陈琳不置可否。袁绍再道:“大将军欲与蓟王相争,又如何能将我等,拒之门外。”
  陈琳已醒悟:“校尉可是虑废帝之事,为大将军所忌。故绕行此策。”
  袁绍抱拳进肺腑之言:“袁氏女嫁合肥侯,天下皆知。后随废帝,徙回封地。却在广成驿中,被刺客所袭。若非蓟王门下绣衣所救,早已横尸当场。天人永隔。袁氏家门遂与大将军结下私怨。今国难当头,大义为先。个人荣辱,家族私仇,皆可抛矣。
  蓟王雄踞河北,称霸数州。今又遣海市,往来江表。另有水衡都尉,为其兴港造津。依绍所料,不出十载,六百万蛮夷,皆为蓟王所用。那时,四海皆握于蓟王掌心。我等再无出头之日。
  宫中阉宦,癣疥之疾。蓟王实乃,心腹大害。大敌当前,同仇敌忾。还望主簿,如实上告大将军。我等实无二心。”
  袁绍言尽叩首。
  陈琳感同身受,遂离席搀扶:“校尉公心,陈琳已尽知。自当代进忠言,令校尉如愿。”
  袁绍大喜:“若得偿所愿,他日定不辜负。”
  陈琳等的便是此句:“身逢家国大难,我辈当互相提携。”
  四目相对,心有戚戚。
  十里函园,二崤城。中堡,瑶光殿。
  袁绍等人,宴后不久。
  便有门下游缴,将手绘图卷,送入地宫耳室。记室掾遂将与会一干人等之生平履历,一并呈报右丞贾诩。
  贾诩看后,传阅众谋主。
  “袁绍与曹操,注定与我主为敌乎。”沮授叹道。
  “曹孟德非出名门,或有转圜。许是被袁绍伙同为之。然袁绍、袁术……”左丞荀攸,未尽之言,众人皆已领会。
  “旧时好友,各有所求。”田丰一声叹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速报主公知晓。”荀攸言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好。”右丞贾诩,秉笔封函,六百里送报蓟国。
  南宫,玉堂前殿。
  少帝细看蓟王上表,问计座下群臣:“蓟王请开江表十港,先前已有定计。只是表上罗列地名,朕闻所未闻。莫非年幼,孤陋寡闻所致。”
  九卿之少府张俭,起身奏道:“启禀陛下。蓟王所择,或是蛮夷徼外,或是海外荒洲,皆为人迹罕至,不毛之地。非大汉治下,故陛下无从知晓,情由所原。”
  “蛮夷徼外,海外荒洲。”少帝轻轻颔首:“少府可知,中山洲、夷洲、澶洲及珠崖洲,皆是何处?”
  “中山洲,位于会稽东海外,春秋时属越,时称‘甬东’。”张俭斟酌答曰:“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互)市。洲在会稽东南,去郡二千里。”
  “二千里外?”少帝惊诧可想而知。
  “正是如此。”张俭答曰。
  “蓟王名为立港,实则辟土开疆。”少帝又问:“珠崖洲又是何处?”
  张俭再答:“珠崖在大海中。隔海遥望,洲大如菌。经徐闻对渡,北风举帆,一日一夜可至。周匝二千里,径度七八百里,有十万家。乃前汉旧郡。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于岛上置珠崖郡、儋耳郡。昭帝时,废儋耳,并入珠崖。元帝初,又罢珠崖郡,只设朱卢县。今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耻,省朱卢。至此,珠崖洲上,再无汉治。”
  “原来如此。”少帝面露惭色:“蓟王复辟汉土,开立港津,扬我天威。朕,空守大汉万里疆土,别无寸功。夫复何言。”
  太傅杨彪起身劝谏:“陛下年幼,尚未元服。待他日亲政,当‘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第196章
百年大计
  又瞥身后不置一语的窦太皇,少帝自行言道:“朕当谨记太傅教诲,励精为治。”
  “陛下明见。”群臣下拜。少帝自登基以来,言行举止,并无差错。着实不易。
  “蓟王所择港津,皆在‘蛮夷徼外,海外荒洲’。乃‘人烟罕至,不毛之地’。朕若应允,是否有失公允。”蓟王之事,少帝皆谨慎以待。
  “无妨。”身后窦太皇言道:“蓟国千里国土,未并之前,多是一片白泽。举目汪洋,无有立锥之地。蓟王通渠修路,筑堤圩田。活四方流民无数。纳五胡四夷许多。诚如张卿所言,海外东鯷人,分二十余国,据夷、澶二洲,广有数万家。珠崖洲,周匝二千里,径度七八百里,更有十万家。蓟王虽设一港,然却可向化百万岛夷。不出数代,荒洲皆为汉藩。单献费一项,便得大利。”
  闻“献费”二字,少帝不禁眉开眼笑,又急忙忍住:“如此,当谨遵太皇命。”不愧是先帝与太后所出。对钱财,天赋极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