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603

  通常的建筑物,往往包含了地基、框架、填充墙三部分,而且框架内部的组合,也不是完全一体连接的,通常是一层层拼接起来。
  很多人都玩过乐高积木,现代建筑说白了,就是放大版的乐高积木,哪怕是地下隧道,同样是用搭积木的方式拼凑而成的。
  这种积木式的建筑物,在抵抗震动的时候,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
  而新材料打造的一体化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就好比一块铁块。
  其实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用积木加上胶水,和直接用塑料网加环氧树脂,打造一条管径一样的管道,在同样的高频震荡下,积木粘成的管道,肯定比不上塑料网和环氧树脂。
  了解其中的详细情况后,两地的负责人才放下心来。
  在海安镇的海边临时会议室内,一众专家学者,热情高涨的讨论着,对于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路线,大家并没有达成一致。
  这讨论,时间就不知不觉来到了中午饭点,徐闻县的人,给众人安排了午餐。
  林百杰和蒋海霖,看着眼前的菠萝炒饭、菠萝咕咾肉、菠萝汁,胃不由自主的泛酸起来。
  徐闻县的负责人,看众人面露难色,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今年徐闻菠萝滞销,我们县里面帮忙消化一些。”
  “理解理解。”林百杰吃了几口菠萝炒饭,然后开口说道:“今年菠萝多少钱一斤?”
  “一公斤才一块钱,都没有太多贩子来收。”
  一旁的蒋海霖诧异起来:“徐闻菠萝年产虽然挺高的,但是我看丰民农业的产业调研报告,上面说我们还向南波湾购买了不少菠萝?为什么徐闻菠萝会滞销?”
  徐闻县的负责人苦笑道:“那些水果店说南波湾的菠萝叫凤梨,所以销量非常好,咱们自己的叫菠萝,一块钱两个都卖不出去。”
  “凤梨?菠萝?难道有很大的区别?”蒋海霖不解的问道。
  徐闻县负责人摇了摇头:“两者就是同一种东西,只有一些不同的品种,比如巴厘、金菠萝之类的区分。”
  吃了半盘子菠萝炒饭,林百杰笑着说道:
  “菠萝这东西偶尔吃一次,确实不错,如果经常吃嘴巴可受不了,我待会给丰民的老肖打一个电话,让他安排冷链货车和冷链货船,反正今年的龙眼荔枝要北上,加一个菠萝问题不大。”
  蒋海霖点了点头:“那倒也是,徐闻年产菠萝70万吨,全国人民一人一个都不够分,更何况又不是集中上市。”
  “我代果农,向林总和蒋总表示感谢。”徐闻县负责人激动不已,毕竟县里面的水果滞销,一直是当地的烦心事。
  吃了午饭后,王院士和张天望等人,又继续讨论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线路。
  目前众人拿出的规划线路,一共有七条之多,其中距离最短的一条线,是徐闻海安镇到琼州海口,长度只有19.5公里。
  这条线距离短,造价才65亿左右。
  但是反对的声音最大,因为海安—海口线的地震带最集中,而且海口的地质条件并不好。
  虽然造价便宜,但是为了一时的省钱,给以后留下安全隐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张天望指着勘探地图说道:“如果从地质和施工上来看,四号线是上上之选。”
  四号线,就是从徐闻的尾角乡到临高的雷公岛。
  “四号线确实比较好,就是太长了一点,达到了33公里,造价要108亿左右。”王院士也有些举棋不定。
  经过再三考虑,众人最终选择了安全性最好的四号线,走徐闻的尾角乡到临高县的雷公岛。
  作为合作的一方,燧人系和湛江、琼州两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其中燧人系出资40亿,拥有该海底隧道12年的收费运营期限。
  确定了路线,接下来就是细节的设计,以及更加深入的实地勘探,做好海底隧道的规划建设方案,然后送项目上去审批。
  本来这一条隧道,是只打算通行铁路的,但是有了燧人系的加入,改为了公路和铁路混合,而且成本也没有上升太多。
  毕竟东瀛人建造的青函隧道,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参照物。
  签了合作备忘录后,林百杰和蒋海霖又和丰民的肖源沟通一番,让对方尽快安排人员,入驻徐闻县这边,收购菠萝、荔枝、龙眼,通过冷链运输到北方销售。
  听到这件事,肖源便立刻派人过来。
第三百一十五章
树和水
  距离银川东北大约260公里左右。
  这里屹立着一座城市——杭锦旗,被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南北夹击,仿佛那千年的胡杨树,深深地扎根在这片风沙地中。
  从石嘴山市被盘问后,又被警告教育了一番,朱莉和薇薇安又来到了杭锦旗的锡尼镇。
  带着牛仔帽和牛仔马甲的薇薇安,和剪了短发的朱莉,雇佣了当地的一个导游,坐着旅游观光车,从锡尼镇出发,沿着省道向盐海子过去。
  公路一旁,有一条巨大的管道,和公路平行,时不时可以看到主管道延伸出去不少小管道。
  而在公路的两侧,是密集的固沙草格,或者小片的稀树灌木草地,偶尔可以看到路旁的小型居民聚集地。
  放下望远镜,朱莉转过头来问道:“哈娜,这条管道是天然气管道吗?”
  导游白哈娜摇了摇头:“不是,是一条输水管道。”
  突然朱莉看到了前方一大片的“农田”,以及非常密集的黑色“森林”,她惊讶的问道:“这里不是沙漠吗?竟然有农田和森林?”
  “噢!太酷了!”薇薇安挥舞着牛仔帽,大呼小叫起来。
  白哈娜笑着说道:“农田是真的,不过森林不是真的,靠近了你们就知道了!”
  旅游观光车前进了两公里左右,停靠在路旁,朱莉看着眼前的景象,丰民农业的沙地改造机械队,操作各种各样的设备,改造大型的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
  在不远处,已经改造完成的沙地,由于去除了有害的盐碱物质,掺杂了大量有机肥后,变成了土灰色,和那些土黄色的沙漠一对比,显得泾渭分明。
  “这是在种植什么?”
  “应该是苜宿草,这种植物可以改善土质。”白哈娜用望远镜,看了看不远处的围栏牌子。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朱莉在感叹人类的工业力量同时,心里面又浮现出另一个思考,小声的自言自语起来:“大规模改造沙漠,会不会引发其他的生态问题?”
  带着这样一个疑问,她们来到了丰民农业在附近的作业临时驻地,在临时驻地的一侧,是一个面积达到上万平方的人工湖,一半面积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既给驻地供应电力,又可以减少人工湖的水分蒸发。
  西北农林大学的库布齐沙漠防治项目组的研究员张国栋,和丰民农业的几个负责人,讨论着改造库布齐沙漠的事情。
  突然看到三个女孩走过来,而且还有两个白人,虽然国内也有白人,但是在西北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张国栋,一眼就看出了对方是外国人。
  虽然不是什么保密单位,但是燧人系对外国人的警惕性非常高,立马就有保安上去询问。
  一会后,一个保安来到张国栋这边,向驻地组长汇报:“黄组,两个洋婆子,说想参观一下我们治理沙漠的事情。”
  驻地组长刚想赶人,张国栋笑着说道:“黄组,我去带她们看看吧!反正这几天我要考察盐海子。”
  “那就麻烦张研究员了,不过万事小心。”驻地组长提醒道。
  张国栋点了点头:“了解。”
  正在不远处驻足观望的朱莉、薇薇安和白哈娜三人,看到一个皮肤黑黝又带着眼镜的中年人,向她们走过来。
  “你们想参观沙漠治理?”
  “是这两位外国朋友,想参观一下,我是她们的向导。”白哈娜解释道。
  一番相互认识后,自来熟的朱莉,说出了自己心里面的疑问:“张博士,人类大规模改造沙漠,有没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生态问题?”
  “朱莉女士,你的问题非常有深度,如果是原生沙漠,本身就是生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沙漠的改造确实会引发生态问题。”
  朱莉有些担忧的问道:“那你们在这里的改造活动,是会影响生态环境的?”
  “NO,朱莉,你要弄清楚一件事,什么是原生沙漠和人为沙漠,我们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在几百年前,其实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张国栋指着脚下的沙地解释道:
  “这里变成沙漠,是因为过渡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了,我们现在的改造,是要恢复这里曾经的生态环境。”
  “原来如此。”朱莉恍然大悟。
  旅游观光车上,张国栋带着朱莉等人,向北方的盐海子过去,随着靠近盐海子,农田、稀树草原、“森林”,越发的密集起来。
  此时她们终于看清楚了,之前看到“黑色森林”,竟然是一片片密集的太阳能电池板。
  “原来是太阳能电池板,我还以为是森林。”薇薇安惊讶的说道。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是说是树。”张国栋笑着说了一句。
  其实他说的并没有错误,在库布齐沙漠中的太阳能发电厂,虽然将太阳能电池板设计成为树状,看起来有一些形式主义。
  但是太阳能电池树,具备树木的很多特性。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保持水土,维持当地的小生态。
  太阳能电池树,通过光电效应和热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变成为电能,发电厂可以抽取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制造碳粉和氧气。
  同样,太阳能电池树也可以保持水土,减少土壤的水份蒸发,让当地的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