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603

  这种致命缺点,就是它被作为毒云的根本原因,因为目前的常规动力中,吸气式发动机占据了绝大部分。
  一旦发动机吸入了N5分子,燃油一接触到N5,就会瞬间爆炸,而且N5分子本身有爆炸特性,会导致燃油的爆炸威力提升不少。
  发动机一旦大量吸入N5分子,连续不断的爆炸将在发动机燃烧室内产生,这种情况,对高速飞行中的飞机,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瞬间爆炸会对发动机内部产生损伤;第二个影响,则是破坏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造成严重的动力混乱。
  如果是在公路上的汽车之类,还可以停下来检查,但是在高空中的飞机,一出现动力问题,那离报废就不远了。
  更加可怕的情况是,由于N5属于气体分子,可以扩散到空气之中。
  目前的毒云1,战斗部配备了60千克N5,可以在十几秒内扩散到几公里的范围内,只要发动机吸入浓度比较高的N5,不用十几秒就可以报废一台高精密的发动机。
  不过N5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物质暴露在空气中,最多可以存在90~120分钟左右,之后就会分解成为其他分子。
  这东西一旦在战机周围爆开,或者出现战机的前进方向中,战机根本无法躲避,因为雷达是探测不出N5气体分子的,加上本身没有颜色之类。
  混杂在空气中,鬼知道哪一片空气有高浓度的N5,而且随着时间推移,N5会在使用寿命之前,扩散到几十公里的范围内。
  虽然低浓度的N5,不会一瞬间致命,却会引起发动机毫无征兆的爆燃,影响动力输出。
  而且低浓度,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可以通过在同一片区域加大引爆数量,从而实现N5浓度的提升。
  这种东西对于飞机而言,简直是无形陷阱,无法探测又无法观察,只能通过导弹爆点来评估大概区域。
  但是大气层中气流异常复杂,特别是在大气活动强烈的对流层中,加大了避开毒云的难度。
  更加难缠的地方,是拦截都不一定有效,甚至因为了拦截成功,导致飞机放松警惕,冲进了毒云区域。
  李永辉评估了一下,感觉这东西的用途非常广泛:“这个东西对付常规动力的水面舰艇、地面车辆、发电厂之类,效果可能更加好。”
  “确实。”何嵩栢点了点头。
  毕竟水面舰艇、地面车辆的速度不快,除非船只和车辆改用电动动力,或者和飞鹏级运输船那样,采用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
  不然舰艇和车辆,一旦被毒云笼罩,基本可以宣告完蛋,而且舰艇和车辆的发动机,更容易让N5产生更大的威力。
  例如柴油机都是压燃式的,需要将空气吸入和柴油喷入,然后采用压燃式点火,一旦柴油机吸入N5,就会导致燃烧室提前爆炸。
  这种情况下,柴油机一下子就会完蛋了。
  对于舰艇车辆而言,发动机就是心脏,心脏一歇菜,直接变成固定靶子,无法机动的装甲车、坦克和战舰之类,在战场上基本可以等死了。
  显然这种专门对付机器的“机器毒气”,在大规模机械化作战中,可以直接瘫痪大批机器。
  除非有办法给机器戴上防毒面具,才有可能扛住这种特殊武器,或者不用吸气式发动机。
  只是作为目前最成熟的常规动力系统,吸气式发动机的性价比最高,突然之间要改变动力系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给机器配备“防毒面具”之类,难度同样非常大。
  毕竟N5是保密物品,一暴露在空气中的分解速度又非常快,短期内被发现具体化合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根本防不胜防。
  更何况,给机器加装“防毒面具”,还会导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动机效率问题。
  因为“防毒面具”肯定会阻碍空气进入的速度,造成发动机整体效率下降。
  签收了这批物资后,李永辉笑着说道:“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试一试,让那帮弱鸡知道厉害。”
  “有机会的,毕竟你们要去波斯湾和红海基地,现在那边都乱成一锅粥了。”何嵩栢耸耸肩笑道。
  李永辉也不想发生什么:“希望他们多长长记性,不要成为我们的试验场。”
  “难说,脑袋进水的家伙哪里都有。”
  俩人离开甲板,向港口的食堂走去,一路上都是配备外骨骼的战士,还有不少多足机甲之类。
  这一次李永辉带领的大编队,将在三亚布局完成后,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锡兰洋,最后抵达波斯湾和红海。
  这一支力量的进入,将可以有效增强国内在西北锡兰洋的威慑力,保证航道通畅,和在附近的投资。
  另外燧人安保这个马甲,也订购了一支两栖大编队,两栖舰目前在江南造船厂铺设龙骨。
  毕竟很多时候,属于民营企业的燧人安保,在做事情上更加的方便,用俗话来说,就是有比较灵活的底线。
  一夜过去。
  东方的太阳,在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光芒映照着甲板上,那寒光闪闪的战机,显得更加锋芒毕露。
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
  鲁省,泉城。
  燧人公司科研部下属第二科研区,即泉城—德州大科研区,273材料实验室。
  此时该实验室内,陆学东和黄修远通过替身机器人,来到了这个材料实验室内部。
  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唐华鹏,拿着一块巴掌大的金属片,这片金属片和普通的黄铜片相差无几。
  黄修远接过来,放在灯光下,仔细的观看了一下。
  “董事长,这就是根据您的分子纳米结构理论,用纳米合成技术,形成的铜碘镧合金。”唐华鹏在一旁介绍道。
  所谓的分子纳米结构理论,就是一种特殊的纳米理论,物质在正常状态下,与特殊纳米结构下,可能会表现截然不同的物化性质。
  而黄修远提出的“黄氏纳米结构理论”,其实就是未来五十年代中期,发展出来的一种成体系纳米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指导科学家定向寻找特性材料。
  此时黄修远手上拿着的铜碘镧合金,就是根据该理论合成的新材料,这种材料非常轻,仿佛拿着一块塑料泡沫。
  陆学东看着眼前的铜片,情不自禁的感叹起来:“我们距离常温超导体越来越近了。”
  没有错,这种铜碘镧纳米合金,其实是一种超导体。
  “华鹏,你们的技术报告我看了,我认为问题可能出在以下几个地方,第一是纳米结构,虽然你们生产出来的纳米泡沫合金,大体符合设计的纳米结构,但是在电子显微镜下,仍然有非常多小缺陷。”
  对于黄修远说的问题,唐华鹏也跟着点了点头:“多谢董事长提点,我们会按照这个方向努力。”
  黄修远提醒道:“不要害怕失败,材料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就算有理论,也不要一味地局限于理论,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一旁的陆学东也跟着吩咐道:“你们要牢记董事长的教诲。”
  “明白。”唐华鹏等人急忙点头。
  众人说了一会超导体的技术问题。
  然后又观看了材料的合成过程中,要形成泡沫合金状态,合金中的镧元素至关重要。
  合成的很大一部分过程,都在液氢中进行,因为镧元素有一种特性——氢海绵。
  即镧元素组成的合金,可以高效吸收氢气。
  在液氢环境中合成,可以形成类似于太空失重状态下的泡沫结构,这种泡沫结构,也是该合金出现超导体特性的核心因素之一。
  看了一会,黄修远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转过头问道:“华鹏,你们用的液氢是纯液氢吗?”
  唐华鹏一愣,随即点了点头:“是的,这是咱们公司自己提炼的,纯度达到了12个9,影响应该不大吧?”
  但是黄修远却摇了摇头:“不,纯液氢中,不一定就是真的纯粹。”
  “修远你的意思是同位素?”陆学东已经想明白什么了。
  黄修远点了点头:“毕竟氢有三种同位素,而且其中的重水和轻水是混合在一起的。”
  “言之有理,普通情况下,两者区别不大,不会严重影响合成效果,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超精密纳米分子结构,确实需要采用超纯净水。”陆学东赞同这个观点。
  蓝色时代的在东营市那边,就有一个重水提炼工厂,实验室立刻向那边申请了一批纯轻水、纯重水。
  三天后。
  重新改良后的合成技术,利用纯氕液氢替代普通液氢,作为合成的液体环境。
  这一次合成出来的铜碘镧合金,在电子显微镜下,分子之间的纳米结构,整齐程度提升了一个量级。
  黄修远和陆学东再次过来观看实验。
  泡沫合金被浸泡在纯轻水中,两侧开始通电,当水的温度下降到273.16K附近时,电压数据瞬间归零,超导特性出现了。
  “不可思议!”
  “零度?我们竟然将超导温度提升到零度。”
  唐华鹏也浑身微微发抖起来,他们被卡在216.5K大半年,竟然一下子就突破了极限,开尔文温度273.16K就是零摄氏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