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5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603

  拟重力机甲之所以这么快,那是因为拟重力舱项目的技术共享,之前拟重力舱在外太空的测试数据,对于拟重力机甲同样有用。
  负责拟重力机甲项目的商青松,打开一台机甲的驾驶舱,给陆学东简要地介绍了一遍:
  “机甲内部有三种模式,即抗荷模式、拟重力模式、常规机甲模式。”
  陆学东一听到抗荷模式,就反应过来了:“抗荷模式?呼吸液研发成功了?”
  “是的,陆总。”商青松点了点头,然后打开自己的平板电脑,递给陆学东。
  虽然陆学东负责整个燧人系的科研部,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所有的事,都可以做到面面俱到。
  哪怕是可以过目不忘的黄修远,也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最多比普通人记忆力更加强大。
  他翻了翻平板上的内部报告。
  呼吸液,是抗荷技术的重点,也是一个大难题,甚至比液压拟重力技术,难度还高很多。
  其难度,主要在于呼吸液的安全性,要用呼吸液替代空气,用于呼吸道、上消化道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甚至为了完成这项技术,商青松他们还和几个生化实验室合作,展开了人体改造实验。
  通过纳米内骨骼和其他纳米材料,打造了食管控制阀门系统、呼吸道控制阀门系统。
  在进入抗荷模式后,宇航员会先浸泡在液体中,然后使用管道连接食管阀门、呼吸阀门,直接注入食管保护液、呼吸液。
  其中食管保护液注入食管和胃部,然后食管控制阀门关闭,切断胃部液体、胃酸回流口腔的食管。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呼吸液,不受胃酸、胃部食物的污染。
  如果不关闭食管,在加速的时候,或许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在进入匀速的失重飞行时,问题就出现了。
  由于抽出呼吸液,脱离抗荷模式,需要大约15~25分钟的时间。
  而且在进入外太空后,要脱离抗荷模式,也不可能马上执行,这期间需要一个缓冲时间,用于确认航天器的安全。
  也就是说,宇航员在抗荷模式中,至少需要在失重状态下,维持30~6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在失重状态下,呼吸道和上消化道之间,如果都处于液体环境中,后果就是胃酸和消化液,会逆流而上,蔓延到整个口腔、呼吸道中。
  胃酸进入呼吸道,那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因此必须提前准备好,隔离消化道和呼吸道,保证胃酸不进入呼吸道,甚至连食道都不能让胃酸进入,要将胃酸锁死在胃里面。
  而且进入胃部、食管道保护液,也必须特别定制,确保与人体相适应。
  保护液的难度,倒是比呼吸液简单一些。
  呼吸液这边,也不是从嘴巴呼吸了,而是直接在胸腔开四个口,连接两个肺叶区,然后两个注入呼吸液,两个抽出废液,实现人工呼吸。
  这个系统被称为“人造腮”,专门为液体环境下的呼吸而研发的。
  而安全的呼吸液,这个项目已经研发了快两年时间了,直到四个月之前,一种O8—N4—H2O材料的出现,才让这个项目突飞猛进。
  这是一种富氧液体,进入肺泡后,可以和肺泡产生反应,生成4个O2、1个N4—H2O。其中氧气被肺泡用于呼吸,而超氮水和二氧化碳,则被作为废液废气排出体外。
  当呼吸液、保护液充斥着人体内部时,而体表也包裹在液体中,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人类就可以硬抗超过80~120G的加速度。
  虽然现阶段的运载火箭,加速度还没有超过10G,但是采用N20高能燃料的大中华,其运载火箭的加速度,一直处于比较高的范围,在大气层上升阶段中,平均加速度造成的负荷,在4~8G之间,平均值是6.34G。
  这对于需要频繁进入外太空的宇航员而言,会造成严重的身体负担。
  而身体改造后,通过抗荷模式,宇航员基本不会感受到太严重的负荷,哪怕是没有经过长期训练的健康普通人,也可以安全进入外太空。
  这对于开拓外太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毕竟中华航天局中,目前专业的宇航员,一共有1369人;预备航天员,大约在5000~6000人左右。
  非专业的宇航员,即科研人员之类,目前只有372人。
  毕竟,就算是科研人员要上外太空,运载火箭的加速度,可是众生平等的。
  因此可以上外太空的科研人员,都年轻力壮的,也是航天局最宝贵的人才。
  不解决加速度的负荷问题,人类就很难大规模进军外太空,这和人工重力技术一样,也是门槛之一。
  陆学东看完深潜者机甲的各项系统,满意的点了点头:“非常不错,目前制造了多少台?”
  “第一批制造了50台,这些深潜者会在一个月内,运输到天宫空间站、月球基地,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后,如果没有大问题,就会进入量产。”商青松笑着解释道。
  “好,你们继续改进。”陆学东又提了一些小意见,比如防溺水、备用电源、备用系统之类。
  虽然初代深潜者比较笨重,但这是大中华迅速进军外太空的基本保障之一。
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
  2月28日。
  全球各地因为冬月事件,引发的大规模抗议,仍然在此起彼伏的汹涌着。
  大沙航天城,第5发射场。
  安全返回澳洲的詹姆斯,拿到了一个月的休假,便带着家人来参观火箭发射。
  此时第5发射场的跑道上,一架最新版的金翅大鹏—航天运输机,已经加好了燃料,做好了最后的检查工作。
  虽然金翅大鹏号,已经不是联邦最大的航天飞行器,但仍然是大气层阶段,性价比最高的航天飞行器。
  “爸爸,这就是我们的航天飞机吗?”一个小女孩,被詹姆斯抱着。
  詹姆斯眼神略带一丝复杂,不过很快就将那情绪收起来,他并不想向孩子传递什么,笑着回道:
  “是的,凯丽,说不定以后我们会去外太空生活。”
  一旁扎马尾辫的妻子露丝,操作着观光台上的特制望远镜,并没有注意到丈夫那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詹姆斯内心虽然百味杂陈,却不代表是傻瓜,能当双面间谍的人,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有非常明确的认知。
  他在澳洲的生活,和在不列颠、北美出差的见闻,简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以前的澳洲,虽然福利还可以,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生活压力在哪个地方,都不会低到哪里去。
  他居住的昆士兰州,也有很多生活一般般的普通人,詹姆斯一家勉强算一个中产家庭,但要负担两个孩子的教育、医疗、保险之类,生活只能算勉强可以。
  要不是澳洲是大农业区,本土有相对廉价的农产品供应,他们的生活可不一定会很好。
  很多人都以为西方世界的东西很便宜,但他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华国人难以想象的支出。
  比如保险、医疗、日常缴税、人工费、教育之类,这些支出加起来,可能会非常庞大。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北美那边,如果没有保险,叫一辆救护车,就要上千米元起步;消防队是私人承包的,同样要收费;上学可能要欠十几万米元的学贷;安装一台空调,总成本算下来要几万米元……
  这些事情,在北美表现得最淋漓尽致,但在其他西方地区,却并不代表不存在,只是没有那么严重罢了。
  在澳洲融入新的体系后,这种以前看似合理的东西,却变得越来越刺眼了。
  特别是随着大量移民的到来,澳洲的很多东西,正迅速转变。
  如果现在抛弃澳洲,估计绝大部分的澳洲普通人,不会同意这件事。
  以前是因为舆论的影响,加上双方存在交通交流障碍,很多本地人才在无形中,被别有用心的资本势力带偏了。
  现在哪个澳洲医院说叫救护车,要交上千华元,估计是不想做下去了。
  而取消了直接税后,改用间接税,更是免除了很多麻烦,不然购买一点东西,就要缴一次税,虽然缴纳的税收额度变化不大,但其中带来的麻烦,却一点都不小。
  直接含在商品中,然后在发票上标明缴纳了多少税即可,额外列出来,实在是太过于麻烦了。
  很多变化,一开始本地人并不太习惯,但渐渐的适应后,他们心里面都冒出一个词:真香。
  现在让他们回到过去,除非用武力硬来,不然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回到以前那种生活的。
  而詹姆斯更是如此,他见过更加黑暗的东西,才知道眼前的美好,是多么来之不易。
  就在他思绪万千的时候,金翅大鹏号航天运输机开始发动了,八台主发动机喷吐着淡红色火焰。
  强劲的化学能,推动着重达3372吨的机体,向东南方向迅速起飞。
  在观光台上的几百名观众,顿时欢呼和尖叫起来,哪怕是不是第一次过来观看,所有人都感到震撼。
  这几年的航天领域,联邦这边的进度不断提速,规模也在日渐扩大着。
  虽然金翅大鹏号系列,已经不是中华航天局最大的航天飞行器,但其惊人的性价比,仍然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
  要不然,就不会陆续制造了16架,用于航天器的发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