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603

  多达374万吨的原材料、零部件,足够工程队迅速在海面上,建设起一个浮岛群。
  所谓的浮岛群,其实是为了方便海面施工,而专门设计的临时海面基地。
  浮岛群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一片临时的落脚点,作为临时码头、仓库、生活区、施工场地。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有特定功能的浮岛模块,比如发电站、加工厂、海上养殖场、农业工厂、机场和防御模块。
  随着那艘核聚变发电船——奋斗号抵达后,浮岛群的能源也不再是问题了。
  浮岛的海水淡化模块拼接上去后,紧接着是生活区的各个模块,包括员工宿舍、餐厅、运动场、娱乐区、亲属招待所、生活物资仓库之类。
  这就是联邦的硬实力。
  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海面上,建设起一个面积5平方公里的海上浮岛群,这里最大可以容纳1.5万人在此生活工作。
  加上贝克岛本身的陆地面积,联邦迅速在这里完成了初步改造,第一批8237名员工,各司其职的进入工作状态。
  一个星期后,运输船陆续离开,返回澳洲运输下一批材料。
  而浮岛的西侧海面上,已经建设了一个大型的机场,可以容纳大型运输机的起降。
  黄修远这些天,也忙着和项目的其他负责人,商讨地面站、同步站,以及缆绳、厢车的事情。
  有初步方案,并不代表高枕无忧。
  技术时刻在进步着,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材料,或者替代技术,他们需要及时跟进和修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黄修远忙碌着太空电梯的事情。
  而其他人也没有停下脚步,比如谢清团队,就在月球主持电场合成新材料;陆学东和张镜鉴等人,忙碌着碳基芯片的研发工作。
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
  10月3日。
  黄修远从太平洋的贝克岛返回本土。
  在长安城,与许久不见的陆学东见了一面,陆学东给他介绍了近期的一些科研项目。
  十月份的关中平原,此时已经秋风瑟瑟,大街小巷的行道树,被天气染得红黄相间。
  在陆学东负责的6036研究所,黄修远看到一种非常奇特的新技术,之前说过陆学东和张镜鉴等人,一直在从事半导体的技术革新研究。
  但是两个人的方向是不太一样的。
  张镜鉴主打芯片工艺的研发,陆学东则主打新工艺的应用。
  只见陆学东从一个小盒子中,取出一个小瓶子,拧开瓶子后,将瓶子扔向眼前的测试场地之中。
  这个测试场地,是模拟自然环境中的荒地,有杂草、石头、沙子和土壤,甚至还有一些人类社会残留下来的生活垃圾。
  在瓶子被扔进去后,陆学东拿起一个平板电脑,在上面输入一些指令。
  一旁的一台机器上,一排类似于探照灯的设备,不断调整着照射方位,然后向瓶子掉落的位置,发射一股连续不断的高能微波。
  顿时小瓶子的周围,开始发生剧烈变化。
  一个模型在瓶子所在的位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生长”着。
  不到半个小时,一栋两层高的小楼,被生长出来。
  “这就是你们成果吗?”黄修远看着眼前的楼房,似乎并没有太多意外,他挺了解这种技术。
  陆学东点了点头:“是的,可以初步应用的纳米机器人,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
  没有错,这就是纳米机器人的效果。
  这种提前设定好固定程序的纳米机器人,利用高能微波作为无线充电能量,通过小型超算作为程序主体和计算力,实现纳米机器人的操控。
  至于纳米机器人如何合成化合物,这是利用谢清团队的“电场合成技术”,加上陆学东团队进一步研发的半导体技术,让纳米机器人具备了设想之中的一部分功能。
  黄修远转过头问道:“建筑物的强度如何?”
  “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强一些,但是比不上一体化建筑的材料强度,好处是速度非常快。”陆学东一边说,一边从数据库中调出一份文件给他。
  黄修远接过文件,仔细浏览了一遍。
  名为“造物—52”的纳米机器人,就是眼前的纳米机器人,也是陆学东团队研发出来的最新版本。
  该款纳米机器人上,集成了纳米技术、电场合成、半导体、人工智能、无线充电、无线通信等十几个大领域的技术。
  刚刚测试的那一小瓶,重量才10克,仅仅是这么多的纳米机器人,就在24.3分钟的时间内,构造出一栋占地面积100平方,高8米的两层楼房。
  而且由于是纳米级的构造物,其强度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要强一个小量级。
  关键是速度足够快,只要有足够多的纳米机器人、微波充电器和控制电脑,瞬间构造出一大片建筑物,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这种纳米机器人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黄修远看到文件最后那一部分,就是该款纳米机器人的缺点。
  总结起来,这款纳米机器人的缺点,就是控制距离有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能耗太高、造价太高、寿命太短。
  目前的有效控制距离,极限大概只有170米左右,超过这个距离,纳米机器人就会失去控制,不是胡乱作业,就是死机沉默。
  这个有效控制距离,主要受限于微波充电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纳米机器人不同于大型机器人,这种精细到纳米级别的机器,目前根本无法做到长距离控制。
  至于危险性,主要是微波充电过程中的微波辐射,以及纳米机器人敌我不分的工作机制。
  要是在纳米机器人工作期间,误入其工作范围之内,哪怕是穿着外骨骼装甲,也扛不住几分钟。
  无孔不入的微波和纳米机器人,会迅速破坏工作范围之内的物质。
  这主要是因为纳米机器人造物的原材料,要么由施工方提前准备,要么就地取材。
  如果是就地取材模式,那工作范围之内的所有物质,都是纳米机器人的利用范围之内。
  纳米机器人可不会理睬,工作范围之内存在的生物,哪怕是在控制电脑之中,提前设置一些预防程序,也无法保证百分百安全。
  毕竟机器存在延迟,生物误入纳米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几秒钟将足以破坏皮肤,渗透到肌肉和血液之中。
  这还是大型的动物,如果是小动物之类,控制电脑也无法百分百检测到。
  “成本到不是什么问题,倒是使用寿命的问题,确实太短了一些。”黄修远中肯的评价道。
  陆学东也摊摊手:“没有办法,微波充电对半导体的破坏,暂时还无法解决。”
  目前“造物—52”纳米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在实验室阶段,大概只能连续使用85个小时左右,也就三天多一点。
  这和它每克7500万的造价比起来,性价比确实太低了。
  如果旧时代的房地产商,用这种纳米机器人来造房子,估计要亏到姥姥家去。
  这东西,暂时只能用在特定领域之中,比如:太空垃圾回收、外星基地的紧急建设。
  当然,这是因为这款纳米机器人的功能太过于复杂了,如果是功能相对简单的纳米机器人,成本倒是没有那么贵。
  比如之前谢清团队研发的“硅烯—超碳纳米管”,就是采用特制的纳米机器人,配合电场合成技术,实现快速制造的。
  黄修远将平板还给陆学东:“我还是看好你们的43号方案。”
  “分工型?”陆学东一愣,随即又点了点头:“短时间内,分工型的纳米机器人,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造物52纳米机器人并不是陆学东团队最成熟的技术,毕竟最先进的技术,往往代表着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成熟”。
  造物43才是可以投入大规模使用的类型,其造价只有35万每千克,使用寿命大概是1300个小时左右,电效率也不错。
  就是使用起来,需要分开来使用,陆学东团队将所有要实现的功能,拆分为15种特定纳米机器人。
  需要使用的时候,按照步骤一步步构造即可,所以速度会慢很多。
  同样是制造一栋占地面积100平方米,8米高的两层楼房,造物43纳米机器人需要花费273分钟左右。
  “航天部那边应该会感兴趣。”
  陆学东笑了起来:“确实,昨天航天部还来考察了一次,打算定制一批造物43,在月球进行测试。”
第七百三十五章
造物(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