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319

  金师爷扬长而入,一把抓住了穆百万的胳膊,哈哈大笑道:“穆老爷,无须担心,我们东家不要你的钱,是要跟你做一笔生意!”
  做生意?穆百万狐疑不已,读书,他不通,但是做生意的本事,穆百万放眼天下,自认自己至少也该能排进前十。至于定湖省中,更是寂寞如雪的第一。
  只是布政使能跟他做什么生意?本省粮食是要解送上京的,穆百万虽然手眼通天,却也没去碰过粮食生意,这东西利润太不稳定,不符合心意。
  况且今年定湖省收成不好,粮食本就不足,几个大粮商都在叫苦,穆百万也不会去凑这个热闹。而且流民入境,藩台大人应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哪里还能够有什么心思做生意?
  他沉吟半晌,反问金师爷道:“老金,你跟我说实话,这所谓的生意,是不是与入境的流民有关?”
  莫非是变着花样来要钱?还是说藩台大人也变聪明了,换了种说法与他们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打交道?
  金师爷大笑,“穆百万果然不愧是穆百万,叶公子眼光敏锐,就知道找你便是对了!你尽管放心,这次的生意乃是大手笔,绝对亏不了你的!”
  “叶公子?”穆百万愣神,“是哪一位叶公子?”
  从金师爷口中突然冒出一个陌生的人名,穆百万觉得有些古怪,这叶公子,不会是前阵子文会上见到的那位吧?
  金师爷微笑道:“还有哪一位叶公子,便是你家文会上,与唐先生一起的叶行远!他如今为藩台大人出谋划策,解决流民之事!”
  果然是叶行远,穆百万不出意外。当初叶行远说这篇文是唐师偃所教,穆百万其实是不相信的。
  那篇文章他研读了许久,自觉大有所获,能写出这文章的人,除了天才别无评价。他不通圣人之学,但对经济账却算得明明白白。叶行远的路数与唐师偃迥然不同,怎么可能是他教出来的?
  穆百万当时就在怀疑叶行远是藏拙,如今听金师爷之言,更是肯定了,能写出那种文章的天才,在经济之道上肯定别有见识,就是听一听他的道理,也是非常值得的。
  如此穆百万便笑道:“既然是叶公子提出的,必然是一盘好生意,老夫这就前往布政使司衙门,拜见藩台。”
  官府看流民是祸端,但穆百万一向笃信,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只是以前手伸不到长,也没有什么靠谱的办法。今次如果有机会,不妨试试看。
  金师爷暗暗吐槽,藩台请你会面你不肯去,一听说有生意就积极了,不愧商人本性,完全不出叶公子的预料。
第158章
过路费
  穆百万来到布政使衙门的时候,只见后衙里早有省内其他几个大商人来到,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看上去也是被征召而来,在为募捐之事操心。
  这次荆楚七八万流民入境,谁都知道官库已经救济不动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会轮到大户出血了,这叫他们怎么能不担心?
  如果只是破财消灾也就罢了,但这次都被叫到了衙门,肯定摊派会很重,叫人怎能不怨声载道。
  有人说,“这次无论如何,我这里最多只能挪出五百两银子,再多,不如拿了我这条命去!”
  又有人苦笑道:“这次还不是银子的问题,最惨的只怕是我们几个粮商。我们商量过了,每家最多承担一千石陈米,再加一千石杂粮,其余的一升没有。”
  这几个都是存心抗拒的,也有人担忧道:“若是我们这般硬顶,潘大人只怕要雷霆震怒,大家可千万要互通声气,共同进退,不可有人软骨头!”
  这些商家在官府面前,单枪匹马时终究是弱者,但要是联合起来,声势就大了,哪个背后没有点门路关系,这张网铺开了,就算是堂堂布政使,也不敢把他们怎样。
  穆百万的地位要比其余人更高些,他脾气有些古怪,众人说话的时候,只敢旁敲侧击,希望穆百万也能加入他们的攻守同盟。
  愚昧!穆百万不屑的望了他们一眼,这时候藩台大人的玩法已经跟之前不一样了,瞧他们这副畏惧又嘴硬的模样,真是令人厌恶!
  他全然忘记了金师爷拜访之前,自己也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子。商人重利,但凡有让他们白花钱的地方,一定是变成乌眼鸡一般。
  金师爷与那群商人打过招呼,先进去禀告潘大人,不一会儿又出来,将穆百万先引了进去。一众商人担心,不少人急急忙忙使眼色,希望穆百万能给他们做个表率。
  穆百万昂首阔步穿过人群,进了后堂,金师爷先陪笑道:“东家,我将穆员外请来了。省里大兴土木,若无穆员外操持,只怕事情难成。”
  潘大人从堪舆沙盘上抬起头来,满面倦容,对着穆百万笑了笑,“你且来看看,这一条渠路,是否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穆百万只是一瞥,就见那沙盘上的地形甚是熟悉,正是定湖省风貌,南北有一条长渠贯穿,曲曲弯弯,却可灌溉半省,水道不顺畅的地方,又有驿道相连,再向南就进入了荆楚省。
  若这路渠修成,就真如潘大人所说,乃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只是必然耗费巨大,朝廷主持才行,而现在定湖省这状况,哪里是大兴土木好时机?
  这难道就是金师爷说的布政使要跟他做的生意?那可是敬谢不敏,穆百万连忙装糊涂,“大人雄才伟略,定此路渠之计,自然是了不得的。”
  你们要去修就修,反正我死活是不搭话,要出钱更是没有,穆百万又心中打定了主意。
  潘大人手指轻轻在沙盘上拂动,沉吟道:“这南北长渠,自前朝周磨周老大人已有规划。试图以这一渠一路,贯通定湖南北以及邻省荆楚,从此让两省再不愁灌溉运输,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
  只是耗资巨大,数百年都不得成形,到了本朝,各段偶有施工者。年前又逢天命所归,汉江雨水冲开汉西渠,如此一来,需要挖掘的工程就减少了许多。所以本官想要借这机会开通南北长渠,不知穆员外意下如何?”
  穆百万哪里肯搭腔,只哼哼唧唧道:“大人此举,不啻亿万功德,须得上表朝廷才是,若是需要木料石料,在下也愿尽力而为。”
  顶多就被坑一点材料呗,何况这种计划在朝廷肯定通不过,穆百万十分笃定。
  潘大人不动声色道:“穆员外说笑了,如今荆楚流民入境,定湖省中自顾不暇,若是上表朝廷请款,肯定被批驳回来,岂能成功?今日请穆员外前来,正是为了商量此事。”
  他也知道荆楚流民入境,情势危急,那他怎么还有闲情逸致去规划等大事?还是是觉得布政使这位子反正坐不稳了,所以就孤注一掷,求个名垂青史,就算是不成,剩下的烂摊子也是后任的?穆百万心中腹诽,越想越有这种可能。
  金师爷看穆百万这样子,知道他肚子里打的是什么主意,也不着急,开口道:“大人莫要着急,如今本省大商家都已在门外等候。一会儿要商议关卡收费,这个挣大钱的生意,他们一定不会放过。”
  潘大人叹口气道:“也只能如此了,金师爷,我们这费用到底该收多少,叶公子怎么说的,你再给我解释一遍?”
  挣大钱?听到这三个字,穆百万竖起了耳朵,再听到什么关卡收费之事,更是觉得心中怦怦狂跳,仿佛突然触及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穆百万做了几十年生意,依旧是乐此不疲,一生之中最大的爱好,就是挣钱;其次,就是做以前没有做过的挣钱生意。
  关卡他知道,这是建于交通要道上,然后有把关小吏收税的。当然关卡范围里也有歇脚住宿的地方,但这从来都是朝廷运营,私人不得插手。关尹也是体系内的人物,虽没有品级,但也是有编制吃皇粮的。
  所谓收费又是怎么回事?关卡开销从来都是朝廷拨付,关税之外哪里又有什么收费了?就听这两句对话,穆百万就心痒难搔,不知不觉像穆大人靠近。
  “敢问潘大人,这关卡收费又是什么意思?在下愚钝不知,实在不明白。”做生意的人第一脸皮要厚,穆百万知道有些机会要是自己不抓住,立刻就会被别人抓过去,千万不能放过。
  上钩了!潘大人与金师爷对视一眼,会心一笑。叶行远在此之前已经给他们大略讲过策略,但是具体执行,还是有种种难度,锦囊之中穆百万三字,让他们俩茅塞顿开。如今穆百万已经入彀,这计划中最后一块拼图,也就补上了一半。
  叶行远的策略,其实并不复杂,但却必须是官、商、流民,三波合一,才能够完成。官府开南北长渠大工程,以工代赈,解决迫在眉睫的麻烦。商人出钱,流民出力,一起完成这千古伟业,同时也将定湖省目前最大的隐患给拔除。
  这就必须是三方都得真心诚意,流民要活路,官府要政绩要稳定,这都不会有差,但对于无利不起早的商人来说,要让他们出钱不容易。
  以往这种情况,官府出面向省中大户募捐,虽然能募来杯水车薪的钱粮,效果不不会有多好。大户们都不乐意,哭穷抱怨,钱粮多半也不敷使用,最终就是各方面都不讨好。
  叶行远的主意,却将这以工代赈,变成了一盘生意。商人投资后就能在这个工程之中获取利益。只要这利益大于之前的投资,那不用求他们,他们自会趋之若鹜。
  当然,在如今的形势下,想要商人们相信也不容易,所以必须要找一个领头羊。在定湖省中,当然毫无疑问就是穆百万。
  说有钱穆百万是第一,做生意的眼光也是远迈众人。只要他看出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就能够带动全省乃至省外的豪商一起来,困扰潘大人的钱粮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这关卡收费么...”金师爷狡狯笑了笑,摇头晃脑道:“说起来,又得先提及叶公子的《原富》十三篇,这当真是仙人所授的天书,我们都只见到片光零羽,便已经惊叹不已,难以索解。
  那日叶公子在你桃花文会之中的释租一文,其实也是这原富十三篇中所得,你要不要从头听起?”
  穆百万原本就将叶行远释租这篇文章读得滚瓜烂熟,成日思考文中所提及却未深入展开的内涵,如今听说释租这篇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厉害的《原富》十三篇,哪里经得起金师爷的勾引,忙叫道:“愿听!还请金师爷教我!”
  金师爷哈哈大笑,这也是叶行远的交待,必须得把话跟人说清楚,对方才能够完全相信这次合作的可能性。关于这路渠费用的问题,乃是原富之中“释运”一篇的内容,叶行远深入浅出给金师爷上过课,如今他倒也可以再穆百万面前简单传授若干。
  关键就在于,运输本来是该挣钱的事,天底下的镖局靠着走路便赚的盆满钵满。但朝廷或是私人修桥铺路,却往往只被视为功德,并无经济上的收益。
  叶行远指出,这种情况不对!既然花钱修了路,花钱的人就该有资格向使用这条路的人收取费用,简称“过路费”。
  如果这条运输道路乃是交通要道,每日行人商队络绎不绝,在节点上设置关卡,自然可以坐地收钱了。陆地有陆关,水道有水关,即使这过路费只不过是毫末之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这也是一笔超大的数目!
第159章
最后一个锦囊
  “叶公子真天人也!”穆百万听完金师爷转述,如醉如痴。很多困扰他胸中多年的难题,仿佛醍醐灌顶,一扫而空。
  以穆百万的敏锐,当然能够发现,这其实是一次真正的颠覆,也正是他这几年来一直期待的属于豪商的曙光。
  定湖省到荆楚省的南北长渠,确实是一项大工程,但穆百万的眼光,却从这项工程延伸开去,看到了更久远的未来。
  有路则有权,这不是小小的过路费的问题,而是商人有权收过路费的问题!穆百万不屑的瞧着金师爷与潘大人,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
  这些读书人高高在上,每每诵着圣人之言,却哪里懂得实务与人心?他们蝇营狗苟,无非想要保住自己的官位,只要能平复省内流民之事,其余尽皆不问,称得上是鼠目寸光。
  这就是像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让士农工商四民之中最没地位的商人突然有了机会,通过道路的延伸,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权力。
  这与释租文章中的地租概念一样,是划时代的理念。原富十三篇,仅仅拿出两篇,就让穆百万看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还有十一篇,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想至此处,穆百万感到自己的心脏怦怦直跳,毫不犹豫有了决断。
  他大包大揽道:“大人不必多说了,此次以工代赈,成此大业,在下愿尽力而为,核算工程与费用之事,自有我商号中的帐房帮忙。至于外界的商人,我自会为大人联络!不用再要大人操心。”
  如此有效果?连金师爷很意外,穆百万竟然有这么高的热情。其实他自己算下来,觉得商人确实能够挣钱,但毕竟旷日持久,所以商人未必愿意做这种生意,也只有穆百万这种豪商才会一点儿都不在乎。
  但金师爷没想到,穆百万居然如此主动,也让潘大人喜出望外,果然还是靠着叶行远的锦囊妙计!
  与此同时,叶行远与唐师偃策马奔驰于山道之中,突然间心有所感,勒住马匹。只觉得识海之中的宇宙锋剑灵震荡,仿佛是又得了什么加持一般,金光闪烁,一道道灵力从剑身中涌出,反哺于叶行远自身。
  “怎么了?”唐师偃看叶行远脸色迷惘,关切的问了一句。
  叶行远摇了摇头,望向省城方向,如果时间没有算错,这时候自己安抚住流民的消息应该到了省城。那潘大人也应该开始计划的第一步,开启第一枚锦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