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319

  王仁每天只肯喝一杯笼烟茶,滋阴润肺,压制自己两肺火气,从不可多饮,是极有节制之人。他正色道:“天地灵物,皆有定数,咱家不过残缺之人,因得天子青眼,方才能尝到这世间极品,又岂敢不惜福珍重?”
  这世上大部分人,只要拥有便会可劲糟蹋,绝不会收敛。而王仁却不同,他从来都知道节制的好处,这也是他这么多年一路爬上来的经验。小太监懵懵懂懂,哪里知道是金玉良言?
  “干爹!你的心事这回可了了!”他们正说话间,就听外间传来得意洋洋的叫声,门口的小太监尚未通报,王礼已经眉飞色舞的探头进来,“我...我拿到了!”
  王仁缓缓将奏章放下,皱眉看了王礼一眼道:“小畜生,你也老大不小了,怎的还如此莽撞?司礼监重地,不可大声喧哗。”
  他顿了一顿,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语气方才又温和了些,“你又得了什么华而不实的宝物?这么猴子上树一般着急献宝?且拿上来,给为父看看。”
  王礼赶紧表功,“干爹,哪里是什么华而不实的宝物,那李家的宝刀,我可弄到手了!”
  王仁漫不经心的将奏章一推,微闭双目,摆了摆手,身后两名小太监会意,齐齐无声退下。
第205章
祥瑞礼制
  屏退左右,王仁才开始教育干儿子,“不过只是一件身外之物,得了便得了,何必如此喜形于色?没得叫人家说你轻浮。”
  王仁微闭双目,虽然李家宝刀是他志在必得之物,但却能忍得住不多问一句。王礼嘿然一笑,他跟在干爹身边日久,最明白他的作派,知道他口是心非。
  便笑道:“这回真是巧了,李家那嫡孙李成在京中惹上了官司,我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这刀从京兆府中得来。知道干爹最喜名刀,是以我急急忙忙来报信,要请干爹出宫赏玩,一时情急失态,有负干爹教诲。”
  王仁淡然笑道:“你又做这等巧取豪夺之事,可有后患?不要今日得刀,明日弹劾你的奏章就到了干爹面前。”
  提及后患,王礼便有些尴尬,只含糊道:“李成本已落魄卖刀,我也出了实价三千两与他,此人甚为实诚,应该不会有什么后患。”
  王仁一怔,沉吟道:“你平素行事跋扈,既然此人招了官司,怎会还与他银钱?他当街殴伤人命,京兆府是怎么判的?”
  王礼没想到干爹久在宫中,耳目居然如此灵通,小小一个李成之事他都仿佛了如指掌。原本为了面子想瞒下京兆府中经过,如今却瞒不住了。
  只得干笑道:“李成有个得力的朋友,在京兆府面前有些面子,便为他脱了罪。故此我才未曾强要他的宝刀,而是由其人从中说和,拿三千两买了他的......”
  王仁一蹙眉,追问道:“李家满朝皆敌,而今败落,李成此人脾气暴躁又自傲得紧,哪里有什么朋友?这人是谁?”
  王礼发愣,不知道为什么干爹不关心宝刀反而关心这些杂事,他有些心虚道:“听京兆府刘师爷说,此人名叫叶行远,不过十六七岁年纪,从定湖省来,是今科的解元。一方面是进京赶考,另一方面,也是进献定湖省祥瑞进京。”
  “叶行远?”王仁听到这个名字,微微变色,眉头皱得更紧。这个名字别人没听过,身为司礼监秉笔,他可是听过了好几次。县试、府试、省试的文章全都封印入京,这种人千年不遇,他过耳不忘博闻强识,怎么可能没有印象?
  何况定湖省鸦神祥瑞进京,刚刚抵京就通过礼部报了上来,龙颜大悦,已经定下了接见的日子。
  这人怎么会搅合进来?是受巡抚指使?不可能,李家之事就算一省封疆也不能知其底细,难道说完全是碰巧?王仁生性多疑,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加的不敢忽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
  他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开口道:“乖儿子,你这件事办岔了。”
  王礼扑通就跪下了,干爹从来不动怒,但一旦说你哪件事办岔了,必是非常不满。他现在虽然稀里糊涂,但干爹的见识却从来不会有错。
  “既然李成有这样的朋友,你就不该要他的刀;既然要了刀,也不该给银子,夺宝之恨,哪里是银子能够解决的。”王仁喟然叹息。要是当场强索,不惜撕破脸皮,或许还能探探对方的底,现在最好的时机却已经过去了。
  王礼乃是色厉内荏之辈,虽然在外张牙舞爪,但遇事无能,又硬不起来,实在是不堪大用。本以为此事水到渠成,没想到终究还是横生枝节。
  “你今日便将宝刀送回去,再备一份厚礼,递上我的帖子,就说我管教不严,让你掠人之美乃是大错,特来请罪。”王仁略一思索,便下了决定。
  王礼吃惊道:“干爹,那宝刀你心心念念...难道不看一眼就送走?”
  王仁严厉的目光打断了王礼,他不敢再说,只得垂首称是,喏喏而退,但依旧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一事,转头又问,“那三千两银子,是不是要回来?”
  王仁看都没看他,重新拿起了奏章观看,再无回话。王礼明白干爹的意思,知道不可小家子气,只心中更是肉痛,垂头丧气离去。
  与此同时,叶行远在驿馆之中也等到了圣旨。十一月二十八,进献祥瑞入宫。
  “这是刻意错开了大朝会,看来皇上也不喜欢那些喋喋不休攻讦的清流文官,这对贤弟来说也是好事。”唐师偃对这种文人圈的八卦还是比较了解,特意向叶行远解释这选日子的讲究。
  早几年进献祥瑞,隆平帝都会安排在大朝会上,还要大肆封赏群臣,大概有一种炫耀的心态。但可惜文官们却不怎么领情,对祥瑞带来的封赏往往坚辞不受,每次还必有大量的御史上书反对,言辞犀利。
  这样一次两次下来,皇帝也不甚其烦,既然相看两厌,他干脆选择了眼不见为净,进献祥瑞一般都在宫中鹿苑,这样也方便祥瑞之物的安置。
  毕竟有不少祥瑞是活物,如麒麟凤凰之类,只可惜这种高级货色隆平帝在位数十年尚未遇上,只有稍微差一层次的异兽,在鹿苑之中活得有滋有味。
  “能避开群臣确实是好事。”这虽然也在叶行远意料之中,但能够实现也让他松了口气,虽然直面清流诸臣他也不会怂,但如非必要,叶行远并不想与主宰着舆论的清流们起冲突。
  叶行远为人很实际,现在国家的现实情况也决定了他只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左右逢源捞好处是他最大的理想,而皇帝的安排也颇为符合。
  虽然指望清流对他们这些幸进之徒有好感不太可能,但只要不打照面不起冲突,日后也好相见。
  “不过咱们这祥瑞只是一座石像而已,皇上虽然喜好这些东西,但也最多只是看两眼。要是没人捣乱,我们辰时入宫,扣去等待的时间,午时便可回来。”没人攻讦也就意味着没热闹,皇帝的印象就未必会深,唐师偃知道这也是有利有弊。
  各省搜罗的所谓祥瑞都是珍稀有趣之物,虽然不像叶行远这鸦神石像有正神灵识,但至少好看好玩,说不得能够吸引皇帝的兴趣。皇帝高兴了,封赏自然更厚。
  而叶行远这祥瑞正正经经,只怕就走个仪式。这样也好,免得多生事端。
  叶行远笑道:“那可未必,鸦神寂寞了几百年,好不容易能够面圣,岂能轻易放过,说不定还有什么余兴节目。”
  鸦神复兴可不仅仅是定湖一地就能满足,叶行远既然选择了进献祥瑞,那当然要把利益最大化。鸦神能够得到更多,他也一样能得到更多。
  唐师偃抹了把冷汗,提醒道:“这可是御前,与平日不同,皇上有天命加身,你可不要胡来。”
  叶行远点头道:“我自有分寸。”
  唐师偃知道叶行远少年老成,在定湖省中运筹帷幄,翻云覆雨,见识本领实在并非自己所能比,即使是御前,大约也能够从容自如。叶行远既然如此说话,想必自有把握,便不再劝。
  从第二日起,便有宫人来驿馆,指点叶行远等人宫中礼仪。这些书中虽然都有记载,但是细节之处,还是得人处处说明,才能不至于犯错。
  叶行远用心记忆,朱凝儿都颇为好奇,悄悄问道:“主公这般在意做什么?日后宫廷礼仪还不是你重新再定的么?这般繁琐我可学不了。”
  “在京中休得胡言乱语!”叶行远赶紧呵斥,这小姑娘进京之后越发肆无忌惮,怎么说都不听。好在她总算还知道底线,不至于在他人面前乱说,否则自己说不定哪天就被定了诛九族的大罪。看来带着朱凝儿进京,向她解释明白的计划是彻底失败了。
  朱凝儿撇了撇嘴,傲然道:“彼可取而代之.......”
  这时候刚好李成带着家眷过来向叶行远道谢,叶行远赶紧捂住了朱凝儿的嘴,生怕她又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
  李成入京带着妻子,前几日因为水土不服,一直病着,所以叶行远未曾见着。这次经京兆府一场惊吓,担心李成的安危,李夫人出了一身透汗,反倒好了不少,慢慢能进饮食。
  这一日眼看能起床,便硬要随着李成来拜谢叶行远。
  叶行远还没什么与朋友家眷打交道的经验,只粗粗看了一眼,觉着这位李夫人甚为美貌。虽然是大病初愈,但依旧是娇娇怯怯,袅娜风流,与李成的粗豪模样并不甚相配。
  朱凝儿又附耳过来道:“家有娇妻,只怕行事便有牵挂,主公既然已得李成效忠,这病弱女子倒是留不得。”
  叶行远赶紧将朱凝儿轰走,免得她成日胡说八道。
  李夫人吃力的恭敬行礼,诚挚道:“本该当日便来道谢,只小女子缠绵病榻未能起身,今日稍有好转便来拜见恩公,只盼恩公莫要见怪。”
  叶行远赶紧叫李成将她扶起,“嫂夫人哪里话来,这事情我也没出什么力。总之还是李兄的宝刀惹出祸端,却也因为宝刀而结。”
  李夫人垂泪道:“这家传宝刀乃是我家相公的命根子,每每午夜梦回,我都瞧他抚刀对月长叹,如今失了这刀,我只怕他心里落了病根。”
  李成听她这般说话,连忙阻止道:“在恩公面前,说这些做什么?一把刀不过身外物,失了便失了......”
  他话音未落,就见驿馆主人腾腾腾从门口奔了进来,满面谄媚之色扑到叶行远面前,“叶老爷,司礼监王公公给您送礼来了!还下帖致歉,说是冒犯了老爷的虎威!”
  司礼监秉笔王仁那是什么人物,他岂会轻易给一般人下帖子?这还道歉送礼,驿馆住的这位爷到底是什么何等来历,竟有这般威风?驿馆主人只觉得自己拍马屁都来不及。
第206章
失而复得
  “司礼监王公公?哪一位王公公?”叶行远也愣了,他料到自己身后有定湖省官场,便是阉党也不会轻易在这种时候找他麻烦。所以面对王礼的时候寸步不让,力保李成的性命。
  但就算如此,王礼的干爹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仁不找他的麻烦已经罢了,怎么还可能服软致歉?所以叶行远一时有些恍惚,心想是不是有哪位司礼监的小宦官也姓王,莫要搞错了。
  “还有哪一位王公公?”驿馆主人一拍手,喜道:“自然是秉笔太监王仁王公公,他久居深宫,便是朝中大员等闲还接不到他的帖子呢。还是叶老爷有面子。”
  果然是王仁,那自己与这位炙手可热的大太监别无交集,唯一的交汇点便是在京兆府中与他干儿子王礼的争执。这件事大家算是各得其所,谁也没占谁的便宜,认真说起来为了李成的命忍痛让出李家宝刀。王礼已经得偿所愿,纵然心中有气,也不至于让王仁出头。
  他如今下帖子送礼是什么意思?叶行远沉吟一阵,又问道:“王公公送来了什么礼物?”
  驿馆主人心中暗自佩服,你看这位少爷何等风度,司礼监秉笔给他送礼,他一点儿也没有惊喜之色,犹自淡然,漫不经心问一句什么礼物。难道王公公的礼物不好,他还要嫌弃不成?这真真才通身都是大家的气派。
  驿馆主人谄笑送上一页礼单,“礼单在此,除了金银珠宝各色器物之外,最要紧就是一口削铁如泥的宝刀,王公公还亲笔手书完璧归赵四字,想来这宝刀与公子家中有些干系。”
  驿馆主人未见叶行远带刀,而李成家传宝刀也藏得甚好,他哪里想得到这是同一口刀?只道是叶行远家中之物,王仁寻回给他送来,这面子可给得大了。
  李成和他夫人两人却浑身剧震,他们刚刚还在念叨宝刀,宝刀就让人送回来了,这岂不是如做梦一般?
  叶行远没瞒着李成什么,当初王礼要夺他宝刀之事也如实相告,最后知道是那太监出了三千两银子,算是买了宝刀。李成侥幸偷生,已经觉得万事俱空,对宝刀也没有以前那么执着,便将此事放下了。
  如今王礼的干爹王仁突然来给叶行远送礼,送的又是宝刀,你说不是他们李家这一口刀,那才叫出了鬼了!
  但这是怎么回事?这位叶行远真有这么硬的后台,连司礼监秉笔都得拍他马屁,干儿子买了刀,他还溜溜的给送回来?
  李成偷眼瞧着叶行远,只见他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心中更是起疑,是哪位王侯公子,还是什么皇亲国戚?也不对啊,他自报家门乃是定湖省今科的解元,哪有皇亲王孙考科举的?
  叶行远知道李成疑惑,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便笑道:“刚说到李家的宝刀,便有人送来一口。听王公公留书的语气,应该是想将这宝刀原物奉还给李兄,我们且先去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