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319

  礼物都堆在驿馆的天井,送礼来的是个小黄门,他大约也不知道为什么王仁会给人送礼,心中惶恐,也不敢多说话。见叶行远出来,交付了礼物便自告辞,除此之外一问三不知。
  那些器物倒是寻常,叶行远也没放在心上,但居中而放的一口鲨鱼皮鞘的长刀看上去有些面熟,应该就是李成的佩刀。
  叶行远一伸手,将那刀提起送到李成手上,笑道:“李兄你看看,是不是你家的刀,我只见过一面,认不真切。”
  李成浑身颤抖,握住刀柄,轻轻一抽拔出半截,只见刀锋雪亮,耀得人睁不开眼睛,身子剧震道:“正...正是李家家传的宝刀,只是开锋之后,刀光更盛了!”
  这刀在李成手上的时候,刀如其人,顿讷藏锋,只有在他用心催运的时候才会偶露峥嵘,平时都显得平平无奇。但是出去转了一遭,却像是洗尽铅华,尘落光生,刀光耀眼之极。
  王仁给这口刀换了个刀鞘,也顺便开了锋。
  叶行远那天月下见此宝刀,也未曾有这般锋芒,不由也是啧啧称奇,从李成手中接过刀仔细端详。
  刀长两尺,刀背甚厚,似是乌金所铸造,入手极为沉重。刀锋一侧有两道血槽,暗生毫光,看上去就是杀人的凶器,李家将转战天下,也不知道这口刀上有多少条人命。
  叶行远还刀大笑道:“这刀正如李兄一般,经此一番磨折,反而重现光芒。如今物归原主,刀生光华,人必也有前程,我观李兄脸上晦气之色尽去,不日必有大喜。”
  李成不敢领受,“叶贤弟,这是王仁公公送给你的礼物,我怎能收来,这刀我已经作价卖给了别人,他既愿意送你,那便是你的东西。”
  叶行远连忙摇头,“我一个读书人,要这般凶器作甚?何况王公公也写了完璧归赵四字,想来便是通过我的手,将这李家宝刀还你,这也是一段佳话。”
  李成推辞不得,只得接刀,摩挲不停,显见还是极为珍爱。李夫人在他身后,也是不住的盯着刀身,热泪盈眶。
  叶行远还没摸清王仁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他就是个有原则有道德的太监,听说干儿子行事不当,所以就来补救?这觉悟未免也太高了些吧?
  可要说他还有什么其它目的,叶行远实在想不出来,双方的身份相差太远。司礼监秉笔可算是朝廷最顶儿尖儿那一批人中的一位,王仁虽然为人低调,但大家都知道他得天子宠幸,又能安抚提督东厂的江公公,与内阁几位大佬也交好,可说是这隆平帝丰亨豫大天下的润滑剂。
  这样的人物,能谋算他叶行远什么?
  或者说,能谋算一个破落的李家什么?
  叶行远从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的行为,但这一回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王仁有什么不善的动机。就算是曲意笼络,都显得有些太热切了,完全没有必要。
  叶行远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也就没有拒绝礼物的由头,再说李家这宝刀总得留下,也就干脆不管不顾,暂且将王仁的好意收下。
  但这消息就很快传了出来,在叶行远入宫之前已经开始发酵,毕竟让秉笔太监王仁主动送礼的人物,即使是在京中也只有那么几位。
  叶行远何德何能,能收这位大人的礼?
  尤其是因为王仁本来是叫王礼负荆请罪,上门致歉。王礼却抹不下面子,只含糊其辞,让一个小黄门上门送礼,话更是没说清楚,传出来就更五花八门。
  有稍微知道些内情的人言之凿凿道:“叶行远此人来历不简单呐,他不过十七岁年纪,却已经是定湖省的解元。更让抚台、藩台、臬台三位大人退避三舍,让他独占献祥瑞之功。
  你猜猜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嘿!知道了吓死你!”
  有人心痒痒便追问道:“他一个少年人能有什么身份?无非是娘老子厉害,只本朝并无姓叶的勋贵,朝中也无什么知名的叶姓大臣......”
  开口那人哂笑道:“儿子姓叶,老子一定要姓叶么?就算是勋贵大臣的公子,又怎能让一省封疆与司礼监秉笔都如此重视,你们大胆往上猜!”
  “难道是......”猜测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向上指了指,心惊胆战。
  一开始那人大笑,“你们总算猜到了,除了这份血脉,哪里会在这般年纪就如此尊贵,而且看上去上面那位对这少年还不一般,只怕早早安排好了他的前程。
  什么科举,什么祥瑞,全都是给他机会,日后便能够常伴君侧,这才是天伦之乐呢!”
  市井之间言语无忌,甚至涉及到了皇家隐私之事,虽然有人吓得赶紧闭口离去,但也仍然有人好奇心起,不住追问,一开始说话的人更是肆无忌惮,说得更是夸张离奇。
  “...却说那日天子游猎,叶行远冒死闯入围场之中,拦在天子驾前,口中只说一句‘陛下可还记得大汉江畔的秋雪莲么’,天子动容垂泪,自此便将他视作亲儿......”
  终于有人听得忍无可忍,恨不得要拂袖而起,要阻止这般刁民胡言乱语,却被他的主人阻止,“不妨,民生无聊,不过说些闲话,何必在意?这些话本世间皆有流传,难道当皇帝的能将人都杀光不成?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保柱不可不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不是这么用的吧?名叫保柱的魁梧护卫一脸无奈,只好听之任之,而他身边的主人却饶有兴致的听着这些市井故事,脸上还带着几分好奇。
  他是个清癯的中年人,脸上带着酒色过度带来的倦怠,但一双眸子却还是充满了对生活的兴趣。他穿的像是个商人,形容举止却一点儿也不像是个商人。
  “保柱,再点一壶这家自酿的桂花酒来,我今天要将这故事听完。”中年人听到有趣处,拍掌大笑,“这个叶行远的事迹倒也有趣,若真是我的儿子,那不是也挺好玩的么?”
第207章
初进宫
  这些古怪谣言对叶行远没造成什么困扰。实际上他虽然知道收了秉笔太监的礼,坊间必有谣言,但他正在面圣进祥瑞的关键时刻,无心旁骛。
  这几日就连唐师偃都老老实实呆在驿馆之中,顾不上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北地烟花。
  面圣对于他们这样的读书人可以说是巨大的荣誉,尤其是唐师偃这种自认举人就是自己超水平发挥的极限,进士绝对考不上的老油条来说,能有这种机会自然倍加珍惜。好在这两天那位黄奇公子也没有来找唐师偃,倒省了他艰难的选择。
  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叶行远也只小睡了片刻,寅时三刻便被唐师偃催着起身。奉特旨入宫的叶行远、唐师偃和朱凝儿三人,早早出门,护送麒麟鸦神石像,跟随宫中太监的接引,一路朝着进宫而行。
  京兆府清晨的空气干冽而寒冷,天边仍然是一片漆黑,未见丝毫曙色,唯有马车中石像顶端的神鸦仍旧偶尔闪烁红光,代表着祥瑞与神力。
  几个小太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所谓鸦神祥瑞,都是颇为敬畏。他们宦官身体残缺,难见天机,除了少数天子近人能借天命修习神通之外,大多也是走小吏敬拜阴神的路数。
  对这些正神更是敬拜,不敢有丝毫怠慢,小太监们早就准备好了香烛,出发之前就先行供奉,连带着对叶行远等人的态度都好了许多。
  原本这种初次入宫之人,怎么也会被敲一笔竹杠。但一来小太监们消息灵通,知道连王仁王公公都给这位叶公子送礼,二来也是因为这鸦神祥瑞所在,他们不敢亵渎。因此虽然叶行远早就有准备了红包,小太监们还都是坚辞不受。
  卯时一刻,叶行远一行人已经到了宫门前等待。这时候就没什么优待了,叶行远只能露天站着等候辰时天亮开门。寒风凛冽,他虽然穿得厚实,依旧是冻得手脚僵木,深恨来得太早。
  然则面圣大抵都是如此,就算叶行远有心多睡一个时辰才起,宫中之人也绝不容他这般怠惰。想想不远处午门外候着早朝的文武百官,叶行远心态也算平衡了些。
  如今隆平帝怠政,往往三五日方才一朝。但皇帝不出面,早朝的规矩却未曾偏废,自有内阁诸位大学士代理主持,所以当官这早上的辛苦还是免不了。
  当官虽然京官清贵,但这早起的苦头还是得吃。地方官相对就自由许多,只是眼界有限,更难涉入国事。叶行远想着日后如果进士及第,随后几十年的宦海生涯,预先就觉得辛苦。
  要是有的选择,还真是在乡下当个土财主,有屋有田过得逍遥自在,平时无聊调戏一下胖丫头,人生方才惬意。但叶行远穿越而来,似乎在不经意间就承载了天命,如今盛世之下危机四伏,实在没办法安心过小日子,只能戮力向前。
  叶行远打了个呵欠,勉强抖擞精神,转头问冻得直打哆嗦,却强自挺直身躯的唐师偃,“我们辰时可以入宫,进去之后应该能在室内等待了吧?这要是西北风吹两个时辰,唐兄你尊体只怕吃不消。”
  宫中的规矩唐师偃记得最熟,他点头道:“一入宫门,我们便在偏殿等候,到时候记得要多给点红包,小太监们多烧些炭。”
  想到要见皇帝,唐师偃本也是胸中一腔火热,可惜这凛冬的寒风实在猛烈,扑熄了他心头热火,此时牙齿打颤,脑中所想只是四面避风之墙与一盆红炭。
  那还算好,叶行远放心了。他抬起头,在微曦中打量着禁宫之中朦胧的殿阁轮廓。举目望去,只见飞檐巍峨,凤阁龙楼,却只能见其一角。
  禁宫重地,地势本来就偏高,而周围山坡高楼尽皆铲平,便是不让人能够轻易一览全貌。但仅从这一角看来,轩辕世界的皇宫与紫禁城比起来,还是有许多的不同。
  首先便是建筑工艺和水平上的巨大差距,虽然同样是以土木结构为主。但是因为神通的存在,轩辕世界的宫殿更加高大巍峨,宫墙之内便有几座观景高楼,足有八九层数十米高。
  这种大面积多层的宫殿,在皇宫之中为数不少,据说皇帝日常所居的大明宫位于皇城中央,更是最高的建筑,只是在宫墙之外却看不见。
  “民脂民膏。”朱凝儿同样看着这些古老华丽的建筑,惊叹之余,却只有四个字的评价。
  她声音甚轻,细如蚊蚋,偏偏就能钻到叶行远耳中,令叶行远只能苦笑。这位小姐贼心不死,幸好也是因为她所图甚大,所以也算知道分寸,这些话只会让自己听到。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凝儿之言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在轩辕世界待得时间日久,叶行远就越发感觉到“神通”这东西虽然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却并不如另一个世界的科技一般普惠于民,而是将权力、财富和资源更加的集中了起来。
  就以建筑来比较,在科技昌明的世界,每一座城市之中都充斥着高楼大厦,大部分人都享受到便利。但在这神通世界,能够拥有这般神奇瑰丽高楼的,只有皇家。
  神通难得,不可轻施,能够获得这种高级建造神通的,只有工部营造司之类少数高官,他们殚精竭虑,也不过能建设这一座巍峨宫殿,哪里能够有时间去为民生营造?
  圣人截取天机,承载天命,授读书人神通。人皇将神通分门别类,定设官职,以官职品阶大小授予不同的神通,这一方面当然是稳固了统治,也让国家更为安定,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将阶层固化的更加严重。
  朝廷若是无道,百姓忍无可忍,本可揭竿而起,但是因为天命神通的存在,将这种条件更压制到了最极限的状态。
  身在局中之人,未必能知道这种圣人所传制度的痼疾。但叶行远自天外而来,有着领先数千年的见识,神通虽异,理却一也。
  他越是站在高处,就越觉得脚下的根基不稳,仿佛是站在炽热的岩浆之上,虽然为厚厚的地壳所裹,但只要一旦这圣人所创设的天命天机神通制度出现了一道微小的裂缝,就可能天翻地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不管天命是否变化,吃苦的永远不是上层而是下层人民。叶行远轻叹一声,惊觉自己又开始悲天悯人,赶紧眼观鼻鼻观心,让自己从这种情绪中摆脱出来。
  只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又让朱凝儿兴奋起来,她崇敬的望着叶行远的背影,越是思索这八个字越觉得高妙,从此可照见叶行远的胸怀与高深境界,对他更是五体投地。
  “辰时已至,定湖省归阳县举人叶行远、汉江府举人唐师偃、荆楚省元中县民女朱凝儿,准备入见。”他们三人闲谈之际,天光发白,咔啦啦启锁开门之声响起,太监们提着尖细的嗓子呼喝,推着车,引领他们三人进入森严的宫门,一路穿行,转到一处偏殿歇下。
  为首的小太监客气道:“叶公子,此处不远便是鹿苑,你们在楼上可见鹿苑景致,在此暂歇。万岁爷约莫巳时会到此,到时候自会传唤你等,不必着急。”
  叶行远笑道:“那就多谢公公费心。”
  这座偏殿甚是温暖,虽然平日无人,炭也烧得足足的。唐师偃怕冷的问题倒是可以解决,朱凝儿心中只怕又要嘀咕“民脂民膏”。
  叶行远从袖中取了红包,硬塞给那几个太监,太监仍不肯收,叶行远又道:“就当是我们请几位公公喝酒,你们若是不收,只怕我这些朋友心里不安。”
  太监不要钱那还是太监么?唐师偃第一个就要胡思乱想。叶行远这般说了,那几人才勉强收了,其中一个苦笑道:“公子与我们这些下人客气什么?别人的钱我们敢收,公子的钱...那哪里敢要?”
  为首太监连忙喝止他,“休要胡说八道,免得打扰了公子休息,公子好意打赏,你们还敢挑三拣四不成?”
  他转头陪笑道:“这人是新来的,不懂礼数,公子莫要见怪。那我们便谢了公子打赏,先行退下了,如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太监们恭敬退出门外,朱凝儿狐疑道:“怎么觉得这些人好像特别怕你?还是平时太监们都是这样,戏文里唱的那些奸佞都是骗人的?”
  叶行远自己也有些糊涂,摇头道:“他们是宫中太监,天子近人,虽然成事不足但是败事有余,能怕我一个无名之辈?就算是王公公有礼物往来,他们也不必如此拘谨......”
  刚才那太监都自称下人,没错他们确实是下人,但那是皇家的下人,天子的下人,在他一个举人面前何必如此谦卑?
  却说那一群太监退出门外之后,为首那个狠狠踹了一脚胡乱说话的,“你这人要作死,莫要连累了大家,叶公子的身份也是能胡乱说的?今日他进宫之后只怕就要一飞冲天,但他的来历乃是不可说的大事,你真不要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