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319

  叶行远知道其中厉害,连忙答应。隆平帝目光一转,在船舱之中寻觅,却未见同入幻境的最后一人,皱眉道:“那个荒唐书生去了哪里?难道死在了虚像之中?要是这样倒好了,他要是回来在外胡言乱语,那可是自寻死路。”
  叶行远这时候才想起来除了他们几人之外,还有一个陈简混了进来,但从刚才脱离虚像的时候就未曾见到此人,难道真是死在了未来?
  保柱苦笑道:“我只是将他制服,扔在沙漠之中,按说一日之间应该并无凶险。”
  虚像原本并不会伤人,但是因为偏偏这桩大劫勾连了幽冥黄泉,阴间冥界的时间与人世间又不同步,故而连司马诤等人都会再虚像之中重伤致死。
  要是陈简遇上了骷髅阴兵,只怕凶多吉少,或许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被干掉了。虽然此人讨厌,但到底罪不至死,叶行远也为他嗟叹了两声。
  安公公却有些疑惑,犹豫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他死在虚像之中,按说尸体也该在这船舱中,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难道被那些骷髅挫骨扬灰了?”
  这一疑问无解,本来“现世所见”的点谶虚像就极为少见,冥界也是迷雾重重,便是回去向钦天监其他的专家讨教,只怕也是不得要领。
  反正陈简就是未曾回来,隆平帝也就不想多为区区一个秀才操心。他急着回宫,便留下安公公在此善后,自己则是携保柱先行离去。
  临去之前,皇帝勉励叶行远道:“你好好备考,三月间会试不要让朕失望。你尽管放心在驿馆住着,若得空时,朕再去找你。”
  这是把自己当成宫外玩伴的意思?叶行远受宠若惊,叩谢君恩。看着皇帝离开,他才带着朱凝儿回返驿馆,回想昨夜所遇光怪陆离的恐怖,心中犹有余悸。元宵灯谜会原本只是闲暇休息,没料到居然惹出如此结局。
  一宿未眠,叶行远有些困倦,便再叮咛了朱凝儿几句,各自回房休息,一觉睡到了黄昏时分。
  叶行远不想再去回忆谶言之中的可怖之处,便静下心来,再读圣人之作。如今距离会试已经只剩两月时间,他暂时丢开其它一切,先要用心去博一个进士功名。
  然而此事余波,远未平歇。
  却说四凶一离开画舫,立刻便分散四方,各自向故乡而行。他们所受反噬虽然没有司马诤那么严重,但是就算各展神通保命,剩下的阳寿也都不足一年。因此便急于回返故土,向弟子们传授衣钵。虽然不可明言,但他们也会隐晦的让族人早日为即将到来的大劫做好准备。
  妖丐一路向北,他一开始就大意受了伤,虽然强行治愈,但终究伤了元气。如今走得急了,只觉得胸腹疼痛淤塞,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出了城门,沿着官道穿过一片树林,妖丐扶杖而行,约莫走出三十里地,突然顿住了脚步。他眯着双眼,警惕的四面张望,只见群山围绕,山中却传来凛冽的杀气。
  “是哪一位朋友埋伏?这等小伎俩,可奈何不得我!”妖丐冷笑,木杖一指,只见草丛之中黑气氤氲,将所有的危险之地都标识出来。他最擅长趋吉避凶,想要暗算他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妖族一向不识天命,一味好勇斗狠,能出妖丐这样的人物,也实属难得。”草丛中传来一名女子的叹息声,缓缓步出。
  这女子一身白衣,身姿曼妙,面庞却仿佛被迷雾遮罩,无论如何也看不清楚。妖丐一见浑身发颤,汗如雨下,涩声道:“姑娘世外仙姝,何以到此?”
  白衣女子淡然摇头,“君既通天命,自然应该知道我的来意,如今你已走投无路,不如让我省点力气?”
  妖丐惨然笑道:“既然仙子到此,老乞丐必无幸理,只是无论人、妖,生死关头总要一搏。我也绝不会束手待毙。”
  他呼啸一声,木杖轻摇,化作一团乌云,一跃而起,竟想要腾云逃生。
  白衣女子冷笑一声,“妖族这爬云神通,也敢拿出来现?你既然要垂死挣扎,那我就断了你的念想。”
  她举手一指,只见天上一道闪电掠过,惊雷劈下,正中妖丐顶门。妖丐惨叫一声,从云头跌落地下,浑身抽搐,眼见是不活了。
  “一个。”白衣女子仰首望天,似乎意兴阑珊。
  一日之内,宗山先生被刺于东海之滨,招提法王坐化于西城白塔,影人被人以秘法神通困住,以烈火焚之,灭却其无形无质的化身。这四位谶讳大家万万料不到这一次的京城之行,竟然如此大凶!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回返故土,与司马诤前后脚同一日内故去,也算是缘分。
  而与四人一起见过谶言虚像的叶行远诸人,对他们的死暂时还一无所知。
  被众人遗忘的陈简在一张华丽舒服的大床上醒来,一睁眼就瞧见一个窈窕的白衣女子背影站在窗边,不由失声叫道:“锦织姑娘?这莫不是在做梦么?”
  因为多喝了几杯酒,昨夜的记忆陈简已经极为模糊,根本想不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是他在醉中解出了谜中之皇,所以才得佳人青眼?
  陈简游学京中好几年,因有人提携,侥幸进过一两次芙蓉阁。自从看过锦织姑娘的倩影之后,便茶不思饭不想害起了相思病。
  正是因为这次射虎社的画舫,拿出锦织姑娘的歌舞作为谜中之皇的彩头,才令他心中怨愤,连带着对谁都不客气。
  如今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身在佳人之侧,岂能不喜出望外。
  白衣女子缓缓的转过头来,她的脸庞仍旧被迷雾笼罩着,但陈简看着她却露出更为惊喜的表情,眼神之中充满了恋慕。
  “能得锦织姑娘垂首一顾,在下何其荣幸,如今便是死了,那也心满意足了。”陈简稀里糊涂,心中却充塞了巨大的幸福感。
  白衣女子缓缓的走到床边,静静的看着他,漫不经心道:“既然死都愿意,那么如果我要你帮我做一件事,你一定不会拒绝喽?”
  陈简大喜道:“在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白衣女子的双眸之中闪烁异彩,陈简只觉得眼前一花,脑中嗡然一响,表情一下子变得呆滞起来。
  “起身。”白衣女子轻声指挥,陈简僵硬的如同傀儡一般坐直身躯,慢慢的下床站定,纹丝不动。
  “出门去吧。”白衣女子又下了一个指令,陈简滞涩的迈步,身体呈现出一种古怪的笨拙感。但走了几步之后,渐渐趋于灵便,他信手推开了门,走出屋外。
  白衣女子看着他的背影,满意的点了点头,“我要你参加三月份的会试,在最后的博弈智斗之中不必求胜,只要帮我对付一个人就行。”
  陈简转过身来,如今他脸上已经看不出任何异常,就与平日一般模样,只有眼眸之中偶然才会闪现一丝诡异的光芒,不细看也根本不会察觉。他低头拱手道:“不知锦织姑娘要对付什么人?”
  白衣女子轻轻一笑,“不必着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247章
祭天大典
  过了元宵,汇聚在京中的举子就越来越多,大家都是奔着春闱而来。当然又是一波又一波的文会掀起了高潮,唐师偃都收了许多帖子,每日出门,喝得大醉而归。
  但叶行远却放弃了装逼的机会,这次打定了主意低调到底,任何规格的文会都不打算参与。
  叶行远现在手头正事太多,务虚的活动只能暂时先停一停。而且上了一个层次之后,就会觉得再与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读书人置气,显得有些不够档次。
  在省城的时候叶行远就是与抚台、藩台、臬台这样的人物来往。如今进了京城,他与皇帝都已经见了好几次面,说了好些子话。既曾同院共嫖,也曾共经患难,要是不怕僭越,几乎可以称一声老朋友。
  这叫叶行远哪里还有兴趣去小儿科的去打那些书生的脸?
  随着时间的发酵,叶行远的诗名渐渐也传播出来,又因为他以举人身份得以封爵。一众举子其实对他都甚为好奇,他越是低调,越发显得神秘,反而他更加名声大噪。
  几乎每一场文会之中,都有人要提及叶行远,“今日定湖省的叶公子可曾来了?又不曾来?可惜,这少年才子,缘悭一面啊!”
  也有人不服气,嘲笑道:“叶行远不过幸进之辈,他有自知之明,是以不敢与我们正统士人来往,是怕被我们嘲笑吧?”
  这种言论立刻就被人反驳,“幸进之辈能够写得出‘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你可有与之相当的作品,倒是拿出来瞧瞧?”
  每次拿出来打脸的句子不一,凭着各人不同的喜好,而会选用不同的句子。不过“春风不度玉门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破楼兰终不还”、“古来征战几人回”、“犹是深闺梦里人”等句上镜率都很高。
  这种诗才上的碾压往往让人无言以对,要点面子的人就绝不敢再挑衅。但也有人强撑道:“吾辈读书人,讲的是圣贤学问,这诗词小道纵然叶行远有些浮才,又有何用?他的文章呢?”
  当今天子重文章,妙文出世,必然哄传天下,比之诗词的口口传播要快得多。叶行远县试、府试和省试连魁,得了个小三元,偏偏没有文章、策论传出来,这一直是让人诟病之处。
  但也有知情人驳斥,“叶行远小三元的文章,尽皆封印进京。这一场考试或许是考官老眼昏花看不清。但连着三场考试都得此待遇,只能说是奇才,难道你敢说定湖省官场上上下下,都被他一人蒙蔽不成?”
  在省试之中封印进京的先例多些,便是去年秋闱,也有几篇文章入京,但数月之后便解禁放出,唯有叶行远的文章从前年的县试、府试,到去年的府试,都一直未曾解禁,有心人们也都纷纷在猜测其中厉害。
  能考中举人的都有些见识,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不寻常,硬要攀诬叶行远的文章水平不够,不但是把定湖省官场都骂进去了,同样也是在侮辱看过叶行远封卷的当朝几个内阁大学士的水平。
  那当然没人敢说个不字,于是叶行远即使不亲自出手,也有人无数粉丝拥趸帮忙打脸。唐师偃参加文会有时候耳闻目睹,得意之极,回来便向叶行远学舌。
  “现在京中都在说你是此次状元之选,朝廷必然要成全本朝以来第一个大四喜。”唐师偃与有荣焉,沾沾自喜。
  叶行远觉得这不算什么好事,苦笑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要这么大名声干什么?会试最后博弈智斗,只怕会被人群起而攻之。”
  最后的策论是众人一起进入推演空间,必然会互相竞争。叶行远要是被吹成了状元的唯一人选,那当然会被所有人当成第一目标来针对,最后甚至可能连个好名次都捞不到,这种先例屡见不鲜。
  所以少年成名,心高气傲者,第一次参加会试往往会遭遇挫折,这也是验证圣人所说“玉不琢,不成器”的至理名言。
  如果说之前叶行远还有些虚荣,想要一个大四喜的头衔。但自从献祥瑞进京之后,他就有了通盘的打算。
  叶行远的计划,是觉得乱世将至,他得尽快考中进士进入官场,为将来做准备,至于名次倒是不介意,只要不落入同进士出身便已足够。
  而有了李夫人的承诺和探寻圣人弟子陵墓的计划之后,叶行远的目标更加细化和明确。现在对他来说,状元还真不是那么重要,恨不得闷声大发财。
  谁知道他深居简出,名望也能靠一群脑残粉越刷越高,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所谓“一粉顶十黑”,诚哉斯言。
  唐师偃却不在意,大大咧咧道:“别人或许害怕太高调,不过贤弟你如天上谪仙人,哪里会在意这些?何况皇上对你也甚为赏识,这状元该是你的便是你的。”
  叶行远摇头道:“会试皇上的影响力极小,进士虽名为天子门生,但其实都是内阁几位大学士的弟子。这几位老先生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会在意我走幸进之途,但说有什么好感,那也欠奉。若无压倒性的优势,想要状元是没什么指望。”
  叶行远不敢小觑天下英才,会试之中哪个考生不是千挑万选考上来的?如果只比文章,叶行远自信自己有的是千古名篇可以占据先机略胜一筹。
  但经历省试之后,叶行远也明白从现在的考试体系来看,文章只占据一小部分成绩,更重要的还是策论。
  而策论在推演幻境之中进行,主要还是靠本身的能力和对天机的理解,文章辞藻,反在其次。
  在这一点上,叶行远虽然觉得自己确实也有优势,但并不是那种碾压式的。至少没有一挑多的绝对把握,在博弈智斗中他并不觉得自己能稳操胜券。
  叶行远有自知之明,但对他充满期待的人可不止唐师偃一个。在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突然安公公微服上门,说黄老爷约他喝茶,让他立刻便去。
  安公公口中的黄老爷当然是隆平帝,叶行远不敢怠慢,换衣出门。随着安公公绕过一条街,到了闹市的一座茶楼,上了二楼雅座。
  楼下有人唱戏,甚为热闹,隆平帝独占一处包厢,正自得其乐的一边享用凉茶一边听戏,倒像是个平凡的富家翁。
  看到叶行远来了,皇帝微微颔首,示意他就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叶行远也没什么忌讳,就自在的在皇帝下首坐着。他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轩辕世界人,没有那么重的皇权意识,这却让隆平帝更高看他一眼。
  “听闻这几日你在驿馆之中用功,连读书人之间常见的往来都不参与,吾心甚慰。”隆平帝听完了戏,这才乐呵呵向叶行远开口,口气更像是慈祥的长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