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319

  首辅严秉璋却只略略一惊,之后便一直微闭双目,似乎胸有成竹,淡然道:“绝世文章,亦有天时地利之说。一流的才子,未必篇篇都是一流的文章。二流的读书人,机缘之下,亦可有惊世之作。
  尔等负天下之重望,不可大惊小怪,且从容观之。不过今日这状元,想来应该便是此人了。便请巡考查访,将他的卷子取上来吧。”
  文气冲天,长虹贯日,便是大学士文章也难有如此景象。有这异象在,状元断不会花落别家,三位主考也绝不会拗着天意。
  严秉璋既这般说,另外两位大学士当然也并无异议,便在高台之上静静等待。
  叶行远在考棚之中又坐了一阵,等胸中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些,这才起身交卷,恍恍惚惚离了考场。唐师偃等人早在外面接他,簇拥他上了马车,急回驿馆休息。
  这时叶行远才知已经过了三日,恰好是会试的考期。回想幻境中的兵戈杀戮,只觉得脑中昏昏沉沉,回去之后倒头便睡,一睡便是一日一夜。
  会试本身就是对精神和身体一次严格的考验,试题的难度如何另说。在恍如真实的幻境之中待那么长的时间,若无坚韧的意志,很容易就会忘却本心,在考试结束之后,精神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叶行远心志坚定,灵力充沛,但在考完之后也觉得浑身疲惫,实在不想再来一次了。
  现在对那些屡试不第的老举人,他充满了敬佩,就算才学本领略逊一筹,但这些人屡败屡战的劲头就让人不得不赞叹。
  一日夜后,叶行远才恢复了些精神,朱凝儿准备了稠稠的白米粥喂他。叶行远吃了几口,肠胃之中多了几分暖意,才有活过来的感觉。
  “会试之难,我今见矣,惟愿此生不必再重来。”叶行远慨叹不已。
  唐师偃忙问道:“这次考的如何?听考场外的人说,场中有云气直冲天际,就如同一道白虹一般,长久不散。定是有人做出了传世的文章,我想来想去,京中举子有这本事的就只有贤弟你了,不知是也不是?”
  叶行远笑道:“唐兄莫要小觑了天下才子,此次赴试的举人上千,我们又能认得几个?藏龙卧虎,都非等闲之辈。”
  在幻境之中接触下来,无论是“抵抗派”、“投降派”还是“殉国派”,都有极高明的读书人。叶行远在诸多贤人的辅助之下,才能完成逆天的功业,而与投降派诸人斗智斗勇,也并非易事。
  唐师偃看他神色轻松,笃定道:“贤弟莫要谦虚,我自然知道天下自有人才,但能闹出这么大动静的,舍贤弟又有何人?”
  叶行远道:“我做完文章已经浑浑噩噩,实不知最后到底如何。不过此次侥幸,我扭转乾坤成功,应该不至于太差吧。”
  二十年征战未休,叶行远一手挽回了南晋末年的危局。百崖矶一战的辉煌,与苦守荆襄十六年的艰苦,铸就了丰碑,在这一场考试当中,应该没有人能胜得过他。
  唐师偃欢呼道:“我就知道是如此!我们就等着状元的捷报吧!贤弟你便是本朝第一个大四喜!”
  县试、府试的案首,省试的解元,此次叶行远也是剑指状元,大四喜眼看便要诞生。
  而与此同时,封闭的贡院之中,三位大学士正在为定下状元的人选争论不休。
  次辅奚明生抱着叶行远的考卷,横眉竖目道:“此等经天纬地之才,若不点这个状元实在是说不过去!你们要是因为他早得爵位,有幸进之行便以人废言,这如何是儒者公正之道?”
  他气势汹汹,东阁大学士沈孝却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道:“此人确实扭转乾坤,建不世之伟业,便是吾等亲往,也未必能成。但听其言观其行,每每有乖张之举,离经叛道。况且此人德行有疵,不可为天下年轻士子的表率,便压他一位,又能如何?”
  奚明生冷笑道:“你要压他一压,那我且问你,这场中千余考生的卷子你都看过了,有何人有面目居于其上?”
  沈孝一时语塞,但仍然咬牙不肯松口,“纵然如此,我们可从长计议,断不可让此人上了状元之位,导致流毒无穷!此行乃是为正天下风气,以儆心存侥幸之徒!”
  这两人争得不可开交,奚明生认为天兆已现,文章碾压其余考生,叶行远必须拿下这状元之位。但在揭开糊名之后,沈孝却死活不同意。
  他也有理有据,叶行远妄言祥瑞之事,献媚于当今皇帝,这为文人士大夫所不取。再说叶行远这篇策论虽然已建奇效,但也并不是无可指摘。
  首先叶行远的战略思想就不符合“礼”,尤其是弃地弃民的游击战术,更被沈孝视为“不仁”,认为这并非堂堂正正之师,与流寇无异。
  此后百崖矶水战,叶行远僭越主帅之职,纵然能说是事急从权。但之后借朝廷名义胡乱封赏,惹得江南各处军头割据,互相攻伐,亦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
  此后荆襄守城,叶行远更是各种奇谋妙计,运用各色古怪兵器,劳民伤财,只求效果,不计后果,非圣人善始善终之道。
  更关键的是他还用清心圣音蛊惑百姓,以圣人降世自居,这等狂悖实乃罪不可恕!若不是推演幻境之中,沈孝觉得都可以依律论罪了。
  现在不过只是拿掉他的状元,还不算将其黜落,沈孝自认为已经很是退了一步。
  但奚明生却觉得他这些话全是无稽之谈,圣人亦有“权”“变”之论,值此家国危亡之际,叶行远为得民心,善用流言又算什么?至于战事之中的种种奇诡之行,那更是兵者诡道之正论,真要大军野战,有谁能打得过全盛时期的妖族骑军?
  两人争执不下,只能等最后一位主考首辅华盖殿大学士严秉璋做决定。他们各自将理由都陈述完毕,一起转头看着低头不语的严秉璋,等待他的发言。
  状元之选,就要由老首辅一言而决。严秉璋睡眼惺忪,似乎是在阅卷之中又偷懒打了个瞌睡,这时候听完两位内阁同僚的话,方才睁眼,叹息道:“以老夫之见,是万万不能让这个叶行远当上状元的!”
第261章
会试放榜
  轰隆隆!方当三月,春雷惊蛰。会试已完,京城之中滞留的上千举子,都是翘首以盼着结果。考得好的沾沾自喜,但也不免患得患失;考得差的哀哀戚戚,但也存着一分侥幸。
  不过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却还是今年考场之中出现的异象。有人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就站在考场外瞧着,约莫从第二日上,场中西南便有一道云气盘旋而上,其形如龙。
  等到第三日完卷的时候,那云气仿佛一下子受了刺激,直冲青天,到得天顶又化散成一大片华盖,遮天蔽日。有老人家说,这可不光是才气文运,甚至有可能是人皇之气!”
  有人骇然道:“老兄岂能胡言乱语?考场之中都是忠孝节义的读书人,头一条就是尽忠圣上,哪里会有什么人皇之气?这...这可是大逆不道!”
  一开始开口那人不屑道:“所以说你懂个屁?人皇之气可不一定就出现在皇帝身上,要是精忠报国,君臣相得,大臣亦能借皇者之气,救国救民。我看是这一场会试之中,要出一位忠臣良相!”
  这一番话才有许多人附和,都纷纷在猜测做出此等文章的才子到底是何人。
  “不用猜,一定是叶行远。”在京中一处简陋的小宅之中,白衣大儒宇文经愁眉不展的喝着闷酒,与好友陈直哀叹。
  陈直惊道:“宇文兄何以如此肯定?若能做出这样的文章,那岂不是国家之幸?兄长何以又处处要针对他?”
  宇文经苦笑道:“此人文章我反复读过何止百遍?当世之人无一个能望其项背,除了他之外,还有谁能够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此次会试考题南晋之变,本是无解之局,没想到却被他硬生生翻盘,这种人物岂能不让人惊惧?”
  陈直皱眉道:“宇文兄是怀疑他有不臣之心?这等英雄,确实难雌伏于人下。但他若中了进士,以文官入仕,不掌兵权,只要小心防范,也就罢了。何必这么早就操心?”
  武将想要造反,只要有几千悍勇亲信部曲,趁乱世占据一城之地便就够了。但文官想要谋逆,那非得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不可,否则就算是一省封疆,以本朝制度,也难调动军兵,难以作乱。
  叶行远就算一路顺风顺水,十七岁上考中进士,想要升官到大学士至少也得二三十年功夫。二三十年之中,谁知道有什么变故,宇文经为什么要这么早就杞人忧天?
  宇文经摇头,“本朝沉疴已深,便是真有野心之辈谋朝篡位,我也不以为异,这原本就是命数。要只是担心这个,我也就不必如此担忧。”
  他是明智之士,知道本朝虽然还看不出什么大问题,却处处着火,纵然有几个裱糊匠勉力维持,但国运终究已经不久了。
  改朝换代,本是天机中理所当然之事,作为明哲的读书人,并不会觉得多奇怪。宇文经对叶行远的担心,可不是怕他窃国。
  陈直骇然擦汗道:“兄长总是作此骇人之语,只我们两人说说倒也罢了,在外面可不能如此。”
  宇文经笑道:“这我还不知道么?这些牢骚无非是我们兄弟间说说,便是在严首辅面前,虽然他与我都心知肚明,却绝不会说此一字。”
  站在严秉璋的高度,又怎么不知国事艰难?作为他的心腹谋主,宇文经却反而不会与他探讨国家兴衰之事,这事就算说明白了又有何用?倒不如难得糊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陈直又问道:“既然兄长连这都不担心,那对此人何必如此忌惮?兄长不欲入仕途,与此人也该没什么矛盾才是。”
  宇文经为人光风霁月,两袖清风,不求权势,所以才一直不赴会试,甘愿隐于市中。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与叶行远不会有什么矛盾。
  宇文经叹气道:“叶行远此人大才,若是他遵循圣人之教,必是国家之幸,人族之幸。但我从他的字里行间,却读出了桀骜不驯,只怕此人将来会是文教之罪人。
  以圣人之学,绝难挽回南晋局面,他能够再起风云,想必又是用了他的杂学。原本圣人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些许杂学无法动摇其根基。但我越是细读叶行远的文章,越是觉得他的立论与圣人南辕北辙,一旦日后成了气候,必将成异端之学,流毒无穷!”
  宇文经心中对叶行远极为佩服,不说他只手挽天倾之能,便是种种新学方向,都是引人入胜。除了考试文章之外,当初叶行远在省城中所做“释租”之文,宇文经同样烂熟于心。
  他目光如炬,看出叶行远杂乱无章的观点之中,其实隐隐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若是发展成熟,只怕与圣人之学抗衡也能旗鼓相当。这才是宇文经害怕的根源。
  宇文经知道这次会试会是一次关键的转折点,在放榜之前最紧张的时候,这才第一次在至交好友面前说出了内心的隐忧。
  陈直瞠目结舌,怎么也想不到宇文经竟然会为这种问题担忧。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宇文经认为叶行远以后的学说可能会动摇圣人文教的根基,那岂不是认为他这个年轻人有与圣人分庭抗礼的能力?
  此人当真有这么厉害?陈直尚未见过叶行远,却已经对他充满了好奇。
  宇文经喝了杯酒,又叹道:“三位主考,在考前我已经一一拜访过,奚次辅不假辞色,以他的性子必然会力挺叶行远为状元。沈大学士为人贪鄙,又有私心,我听他话中语气,也必然会下死力压制叶行远。
  如今的关键,便落在严首辅身上了,可惜他莫测高深,我们虽然宾主多年,但他心中到底是如何想法,却无从得知。”
  宇文经对做出惊世文章的人选丝毫没有怀疑,百分之百肯定就是叶行远,这意味着不让叶行远考中已经不可能了。他现在的指望,便是叶行远绝对不要夺魁,哪怕只是榜眼,那声势也将大大不同。
  “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宇文经肃然望着窗外,长叹一声,陷入了沉思。
  几家欢乐几家愁,相比从容等待的叶行远,争执不下的三主考,与忧心忡忡的宇文经。一心在会试中陷害叶行远的陈简此时却遭受了皮肉之苦。他滚倒在地,面色青白,眼珠上翻,容貌与恶鬼无二。
  “锦织姑娘!饶命!饶命啊!”陈简哀呼不止。
  在他对面,白衣女子怒不可遏,“妖族南下的局面,就算是一个傻瓜来操盘,也能够风卷残云。你竟然这么不中用,不但灭不得叶行远,反而让他风生水起,扭转乾坤?
  猴王拓不杀你,我也要杀你!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她柔荑一抖,陈简浑身抽搐,痛得几乎晕去,直磕头如捣蒜道:“是在下无能,中了叶行远的奸计。但求姑娘再给一次机会,我必为姑娘除了这叶行远。”
  白衣女子冷笑,“会试已过,叶行远中进士入仕已成定局,你一个无能之辈,在推演幻境之中争不过他,在官场上又岂能争得过他?”
  陈简急道:“此次我投奔妖族,立教化之功,虽然大节有亏,但亦有功劳。纵不能入三鼎甲,亦可中二甲进士,我与叶行远同乡,与他相争必能分薄其资源,瞅准机会就能将他一举拿下!”
  他浑身剧痛,头脑却甚为清醒,这番话说得颇有道理。白衣女子想了想,点头道:“倒是忘了,我们为你作局,让你身居妖族高位。虽然未能一举吞并南朝,但也因此少犯了许多罪孽,亦有功德,倒是便宜了你。
  要是有人为你使力,三鼎甲也不是没有指望。你和叶行远同时为定湖省归阳县人,又同年入官场,只要传出不合,便对叶行远声名有损,看来还非得用你不可喽?”
  她的目光冷冷扫过陈简身上,陈简如堕冰窟,拜伏于地,哀声道:“此次必不负姑娘所托!”
  他重重磕头,再抬起头来的时候,只见额头一块乌青,眼角亦有血痕,显得面容愈发狰狞。
  会试之后三日,定名次,放黄榜,在此之前的暗流涌动,在这天照样升起的时候,终于告一段落。叶行远留在驿馆之中,并不想去看放榜。唐师偃诸人虽然着急,却也只能陪着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