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319

  “状元一定归我贤弟,不会错!”唐师偃不住与人重复这句话,也算是在心理安慰自己。
  叶行远此时却无悲无喜,亦不觉得心有波动。经过会试一次试炼,对他来说更明世事无常之理,心如止水,更加的淡定。
  如果是状元,那当然最好,也算是善始善终,是科举的一个终点,官场上一个最好的起点。
  如果没有,只要入仕,一样有他要走的路。在此之后,他的命运再不会被一场考试左右,也不会被少数几个人的把握,他将会开辟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送捷报的差官到了门口了!”门外传来惊呼声,叶行远浑身一震,捏紧了拳头。
第262章
天意状元
  这是科举的最后一试,轩辕世界因为依靠天机,一场考试已经十分完备,不须再行殿试由皇帝来择才。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剥夺了天子再这方面的权利,故而进士不称“天子门生”而称“圣人门生”,正因此理。
  一考便定终身,叶行远再怎么修炼心境,到这最后一刻,终究心还是怦怦直跳。他抬起眼皮,静静的瞧着驿馆花园月洞门,众人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便是如李夫人这般的美人也不顾形象的瞪大了眼睛。
  “大喜!本府老爷大喜!”差官头顶捷报,飞奔而入,笑得合不拢嘴,口中叫个不停。
  “这畜生!还不赶紧说名次,光喊大喜做什么!”唐师偃急得跳脚,却也明白送捷报人的规矩,他不冲到正主儿面前,绝不肯揭开最后的悬念,否则这打赏钱可就要大打折扣。
  从月洞门绕过池塘,奔到叶行远面前,总共不过几十步,但众人心悬结果,只觉得时间几乎过了一个世纪这般长久。等到差官噗通在叶行远面前跪下,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叶行远定睛细看,只见报贴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叶讳行远高中乙卯科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状元两字入眼,叶行远胸怀大畅,忍不住仰天长啸。
  “赏!赏银百两!”唐师偃在旁看得分明,大笑大叫,比自己中了还要兴奋激动。毫不吝啬的大手笔打赏,令那报讯差官眉开眼笑。
  驿馆之中上下人等,一律打赏二两银子,外面看热闹的都有几百个铜板酒钱。一时间京兆府上下都知道新科状元手面豪阔,人人交口称赞,直道是文曲星降世。
  一朝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叶行远这两年多来辛苦,终于扬眉吐气,心中欢喜无限。
  隆平帝坐在贡院对面的酒楼,听着底下人报信,转头笑道:“小儿辈还真争气,我说让他争个状元,其实也无非是勉励一番罢了。想不到他居然真能在严秉璋手里拿到这个状元。若真为吾子,岂不快哉?”
  身为皇帝,想要第一时间得知进士名单,仍旧得在贡院门口守候。平日里隆平帝可不会受这种窝囊气,但如今心有所系,关心叶行远的名次,这才纡尊降贵在此。
  “这是陛下给他的大福气。”安公公陪笑,心中却如惊涛骇浪一般。不光是惊讶于叶行远能够突围而出,争得状元之位,同样也是惊诧于皇帝的口气。
  这真是把叶行远当成自己的子侄辈来看待了,甚至说出希望这小子是自己儿子的话。看来前几日祭天正式废太子之后,隆平帝的心境又有变化。
  “叶行远得了这个状元,那他们可难办了。”隆平帝乐呵呵的,似乎已经看到了群臣的尴尬面容,为之促狭而笑。按照惯例,状元授官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但叶行远身有爵位,有幸进之嫌,清流绝对不会让他入翰林院。
  这种矛盾放在内阁诸位大佬面前,只怕他们再怎么神通广大,也得抓耳挠腮焦头烂额吧?
  皇帝对于叶行远进不进翰林院这件事毫不在意,虽然本朝以来已有“非翰林不得入阁”的传统。但皇帝早有为儿子留贤相的意思,这日后的烦恼,想必以叶行远的聪明才智,必能够自己应付。自己不用操心,只需要安心看热闹就行。
  安公公知道隆平帝的心意,笑道:“他们定不能让叶公子如意,这几位大人都是老奸巨猾之辈。叶公子如今在朝中还是没有臂助,只怕要吃些小亏,陛下可不能寒了此人之心。”
  现在叶行远在朝中毫无根基,当然是随便让人捏扁搓圆,被踢出翰林院是理所当然的结局,这点安公公都能看得出来。
  叶行远之所以不容于清流,是因为他主动向皇帝示好,这种人才隆平帝若是不安抚好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真心的“帝党”。
  隆平帝大笑道:“年轻人受受挫折,日后方能成大器,我这次不便出手帮他,也是有磨砺之意。何况他若是普通进士,馆选被排除翰林之外,那是他丢脸。
  但现在叶行远是状元之才,清流硬要挤他出翰林,只怕他还只会涨名声。当然不管如何,我也不会亏待他,看来锦衣卫那边,得给他高升一级了。”
  安公公明白皇帝所说的锦衣卫再升一级,便是一个实授锦衣卫百户,正六品。这与虚职荫封不同,可是多少将门勋贵子弟、皇帝亲信辛苦奋斗的目标。
  一般人至少也得在锦衣卫干上几年,纵然不经力士、校尉之职,也得从小旗而至总旗,再当上几年试百户,才有机会争到这个位置。
  叶行远轻轻松松,连锦衣卫的衙门都没进过,转头就拿到了这个实职,圣眷之浓,实在是令人心惊。不过回头想想,他堂堂状元来给皇家卖命,不给个好品级也说不过去。
  安公公跟着皇帝几十年,到四十岁上才跨过正六品的门槛,如今也不过只是正四品的御马监,看着叶行远的官运,只能暗自眼红。想到此处便心气稍平,不住口在皇上面前夸赞叶行远,逗得隆平帝大笑不止。
  消息同样也传到了一直饮酒通宵达旦的宇文经耳中,他翻开报贴,一字一句看完,然后又默默将纸片折其,镇静的放下酒杯。
  “如何?”陈直性急追问道:“有严首辅掌舵,叶行远应该拿不到状元吧?”
  宇文经淡然一笑,摇头道:“计划有变,叶行远不知走了什么运道,三位大学士会商,终于还是将这状元给了他。事既不谐,唯有另想他法。”
  陈直大惊道:“难道严首辅居然会同意给他这个状元?这...首辅与兄长一直都心有灵犀,对兄长之谋言听计从,此次虽然不置可否,但也该想到兄长所言利弊。这怎么会......”
  宇文经苦笑道:“严首辅最后是出言反对的。”
  陈直一怔,不解道:“兄长说过沈大学士反对定叶行远为状元,加上严首辅,三位主考中有两人反对,叶行远怎能得到状元之位?难道是圣人显灵不成?”
  以二对一,三位主考可以分出结果,就算奚明生力挺叶行远,也只能接受这结果。除非是天机震动,圣人降旨,才有可能驳倒三位主考的意见,定下叶行远为状元。
  但若是如此,也就意味着三位主考昏聩,获罪于天,哪里还能在京中安坐?这等圣人显灵之事,古时最腐败的时期才出现过,本朝至今尚未有先例,只当时科举中的传说而已。
  宇文经一叹道:“如今天下已有乱相,清流之中偏还意见不一。严首辅久占相位,有不少人已经心中不满了。沈大学士起初言辞如刀,反对叶行远,但严首辅摆明态度之后,他反而暧昧起来。最后投票的时候,他投了弃权。”
  千算万算,宇文经都没有想到沈孝竟然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他为政争计,万事绝不与严首辅同一立场,连这种场合都负气而为,却便宜了叶行远。
  陈直跺脚道:“此等禄蠹腐儒,害国之贼也!只知党争,不明大义,实在可恨!”
  他顿了一顿,又问道:“只是即便如此,三位主考一赞成,一反对,一弃权,似乎也不能定下叶行远状元之位?这应该是禀告陛下决断,还是交于内阁?”
  难道是禀告了皇帝,最后皇帝点了叶行远这个状元?
  宇文经道:“贡院之中发榜之前,内外消息隔绝,无论是陛下或是内阁,都不能影响考试的结果。若是三位考官意见不一,无法达成共识的话,便是请天机掣签,以求吉凶。”
  抽签?陈直啼笑皆非,不过他知道这也并非儿戏,贡院之中文气浓郁,与天机勾连极紧,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天机影响。这抽签的结果,或许便真的是天意。
  “于是叶行远便掣中了签?这是他运气太好,还是天意如此?”陈直忽然觉得沉重起来,又劝宇文经道:“兄长,若此人有天意加身,你可万万不可逆天而行啊!”
  宇文经洒脱道:“我之前便已经说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此人威胁圣人文教,我断不能放过,只能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了。”
  陈直长叹,目送宇文经起身离去,但见他单薄的背影摇摇晃晃,脚步却极为沉稳。
  直到走出大门口几十步之外,宇文经方才身子一晃,弯腰吐出一口鲜血。他脚步踉跄,木屐踢中了道旁柳树,崩去了几个齿。
  远处传来喧闹的欢呼声,那是新科进士插花游街,准备绕京兆府一周,入宫赴琼林宴。
  宇文经遥遥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努力在一大堆红色袍服的新进士中辨认叶行远的踪迹。只见一个唇红齿白,头上簪花的少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当先而行,态度温文尔雅,得民众齐声欢呼。
  宇文经默然良久,掉头而行,只将一身寂寞与那热闹隔绝开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他如今脑中只盘旋着这两句平日最喜爱的诗。
  在这种时刻,最贴切的形容居然还是出自叶行远的手笔,这愈发让宇文经感觉到讽刺。
第263章
状元风采
  叶行远骑马游街,脑中仍旧有些晕晕乎乎的。一路上只记得无数人上来通名见礼,他也就回礼回去,又有无数娇俏女子于街边莺莺燕燕娇声呼喊,当真体会了一把“满楼红袖招”的滋味。
  “叶公子,你这次的运气很好,不过我觉得你的运气不会一直这么好下去。”一个同样身穿红袍的年轻人凑到叶行远身边,脸上堆着虚伪的假笑,言语却阴恻恻的。
  叶行远一看认得,这人正是同乡陈简,这次会试之中乃是投降派的首脑。或许是因为他投降投得早,做妖族伪朝的官做得够大,策论的成绩居然也不差,最后虽未入三鼎甲,却拿到了二甲第一,也就是总体第四名的“传胪”。
  这人对自己一直都有莫名其妙的敌意,原本在灯谜会之后叶行远便没再见过他,即使会试幻境之中,也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对于投降派叶行远一向没什么好感,何况此人脾气乖戾,叶行远懒得搭理他。反正我现在是状元我最大,就当你是败犬的哀鸣便是。
  旁人看不出来他们的关系紧张,还道是两个同乡叙话。今科榜眼文虚怀是个憨厚人,笑道:“今科才气尽数归于归阳县矣!一为魁星,一为传胪,此必成千秋佳话。”
  探花郎杨博也来凑趣,欣羡道:“素来我们江南多才俊,但也不至于一科一县之中有这般高的名次。日后若有闲暇,必要去定湖归阳县一游,看看到底是何等山河气象,才能养出出类拔萃的两位。”
  归阳县虽算不上穷山恶水,但也没什么景色可言,叶行远回想乡中景象,苦笑道:“怎比得上江南形胜?杨兄父子双探花,文兄一门七进士,这才让人羡慕!”
  江南一地文采风流,状元进士扎堆的出。杨博支付杨静斋也曾中探花,如今儿子也中了一个,一家功德圆满。至于长洲文家更是传承久远,名门望族,连上文虚怀他们文氏一门在世的便有七位进士,正是烈火烹油之际。
  叶行远口中恭维,心里其实对这种文化与神通的垄断不以为然。一门七进士,父子双探花,说起来是风流雅事,但细细推究就会发现其中不对。
  进士之位本来就少,这也是轩辕世界最直接的上升通道,想要翻身,贫寒士子大多只能靠读书。但当所谓的“耕读世家”垄断了大量的进士之后,他们与普通百姓的差距进一步拉开,而普通人的上升渠道也就越拉越狭窄。
  在叶行远原本经验的历史上,这种情况也曾发生,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最后也往往导致社会的动荡与剧变。但与轩辕世界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轩辕世界有神通存在,一旦族中有人为官,便能够以神通影响家族,更能够靠天机气运荫庇子孙,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文化的集中度会更高。
  当起跑线差得越来越远,平民与士人便开始渐渐分化为两个阶层,贫寒书生想要金榜题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叶行远乃是特例,他那些社学的同学们,仍旧是浑浑噩噩,最好的也不过日后混个童生,教书过活罢了。
  大部分人都要回归稼穑,在家务农,他们的学业自然也就荒废了。
  随着时间的累积,这种不平等会越来越明显,而因为神通的压制,平民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直到天命有变,这才像火山喷发一样,引发极大的灾难。
  叶行远知道这问题暂时不可解,也就不去深思。文虚怀和杨博两人客气几句,杨博也颇为自得,觉得自己这个探花就是给个状元也不换。
  文虚怀向叶行远诚恳道:“此次会试考题刁钻,在下原本束手无策,只想着为国殉城。若是如此,只怕今日琼林宴上,便无在下的身影了。
  幸得叶公子传檄天下,振聋发聩,吾方知叶公子之苦心。便举义兵,奇袭两淮,可惜本领不济,功亏一篑。远不如叶行远救国之功,侥幸居于公子次席,仍觉不敢当耳。”
  在会试中叶行远也听过这位文榜眼的事迹,便笑道:“文兄智勇双全,奇袭两淮之计大妙,只是时运不济,否则北伐早十年便能成功,你我只是运气有差而已,又何必谦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