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319

  李夫人虽然不怕叶行远独自行动,但叶行远还打算要借助李夫人的力量。何况五德之宝和圣人灵骨都是他的,他也没必要冒险去吃独食。
  与李夫人说定之后,叶行远再度安排唐师偃和朱凝儿两人。唐师偃原本打算还乡,听说叶行远远赴不毛之地,心中担忧,便斟酌道:“此去山高路远,又说西面不太平,贤弟孤身一人怎好上路?不如为兄陪你一起,等到了琼关再转到回乡。”
  叶行远心中感激,不过还是想也不想便拒绝了,笑道:“唐兄的孩儿也该出生了吧?你既不在朝堂,洒脱而去,何必随我搅这摊浑水?你不必担心,此行乃是我心甘情愿,早有安排,有惊无险。”
  唐师偃叹道:“早知贤弟你神机妙算,行事自有道理,如今你成就大儒,更无凶险。我便回转定湖,贤弟若有什么事,尽管找人捎信来,虽千里之外,我旦夕必至。”
  朱凝儿也想跟去,但她暂时要留在京中主持鸦神大庙的修建,也脱不得身。叶行远叮嘱她在京中为耳目,若有消息,随时通报,她也只能咬牙应了。
  一切安排妥当,叶行远选了黄道吉日准备出京。在此之前,早就对他有过承诺的隆平帝果然又微服出宫,约见了叶行远一次。
第275章
出京赴任
  隆平帝召见叶行远仍然在常去的茶楼,叶行远见到皇帝的时候。皇帝心情正好,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听楼下说书人讲述公子平妖传的故事,眉飞色舞,似是已从废太子的阴霾之中走出来了。
  “你来了,且坐。”隆平帝看见叶行远到来,点头示意,还非得听完一回书。等那说书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后,这才笑眯眯的回头打量叶行远,神情像是个慈祥的长辈。
  皇帝笑道:“我下旨让你入翰林院转一圈,本只想恶心一下内阁那几位老先生,没想到你倒抓住机会成就了大儒。让我瞧瞧,这十七岁的大儒,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
  叶行远毕竟是后世来人,没什么骨子里的尊卑观念,与微服的皇帝交往一开始还有几分小心,现如今放开了许多。便打趣道:“依旧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也没多出块肉来。”
  隆平帝哈哈大笑,拍掌道:“正是!什么大儒贤人,也不比旁人多个眼睛鼻子,凭什么便高人一等?你这次做得极好,夺状元争气,自请戍边解气,让我这个看戏的拍案叫绝。
  不过此去西边,危险重重,你倒是说说,要我赏你个什么好?”
  叶行远胸有成竹,听皇帝发问,便即答道:“陛下封赏已厚,给了我翰林资历,又给我恩荫爵位,实在已赏得太多,学生哪敢再有所求?只愿为陛下分忧,前日所说锦衣卫事,学生愿一肩担下。”
  隆平帝大喜道:“你果然是个实心眼的小子。你以状元之身,为一贫瘠下县知县,实在是委屈了你。我便授你锦衣卫百户之职,巡查西北,暗访官民不法情事,可秘折上奏。如遇急难,可便宜行事。”
  安公公从怀中取出一块腰牌交给了叶行远,正是锦衣卫百户的凭证。她听到皇帝说“便宜行事”四字,手臂都抖了一下,心道这荣宠真是无以复加。
  叶行远也有些意外,隆平帝一向慷慨,一上手给个百户倒算不了什么,毕竟要与他状元的身份相称。但秘折上书言事的权力倒也罢了,这便宜行事讲究可就大了。这意味着在特殊情况之下,叶行远将在西北一地拥有等同皇权的权力。
  虽然这种权力不可滥用,受到许多节制,几乎没有真正“便宜”的时候,但也就意味着叶行远多了一张底牌。
  叶行远求锦衣卫之职,本来就是为了行事方便。除了琼关知县这么一个官方身份之外,锦衣卫秘职可以调动的资源,将会让他的西北之行变得轻松许多。而这个“便宜行事”则是给了叶行远更多的便利。
  “谢陛下隆恩。”叶行远赶紧谢恩,接过了腰牌,心中感慨万千。
  在轩辕世界混了这么几年,总算在体制内都混上去了,官印腰牌在手中,一内一外,一显一隐。回想当初区区一个七品周知县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的那种感觉,已经荡然无存,再也无法寻觅。
  隆平帝叮咛道:“你出京之后,便会有锦衣卫的暗子与你联系,你路上若有什么需求,尽管向他们提出便是。等到了琼关县,你的下属也会陆续报到,县中之事,可就全拜托你了。”
  一个偏僻的县城实在犯不上放一位锦衣卫百户,虽然也有特务网络,但最高也不过是个小旗。叶行远这个百户入猛龙过江,一到此地当然是接手一把手的工作。
  锦衣卫在暗中的力量虽然不能与一县主官相比,但是更好掌控。叶行远有此倚仗,在县中行事便可更加肆无忌惮。
  安公公悄悄擦汗,本来就觉得皇帝对叶行远宠幸过头,现在仔细想想,更觉得叶行远在那偏僻地方除了无法掌握军权之外,一明一暗控制县境,简直就如土皇帝一般。
  就是藩王,隆平帝都不可能给这么大的权力,难道这小子还真是皇家遗珠?
  看叶行远兴高采烈的去了,安公公才壮起胆子向隆平帝询问,“陛下,如此厚待叶行远,真的好么?”
  隆平帝满不在乎道:“这又何妨?看这年轻人闯荡天下,我便想起了少年之时。多给他一些便利又如何?若他能扬威边关,我心中才欢喜。
  可惜边关贫瘠,无甚美人,他身边的狐狸精和剑仙又跑去哪儿了?那位鸦神教圣女年纪还太小,似乎不便下手。还有一位制使夫人,与他似有暧昧,不过这次似乎也不能随行吧?不知道妖、蛮这边有什么公主,他可有机会拿下?”
  皇帝连叫可惜,安公公冷汗涔涔,这才恍然大悟,把握住了皇帝的一丝心态。隆平帝看叶行远,便像是看自己的替身一般,叶行远能做什么事,就好像是他也做了什么事。
  故而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给叶行远加恩,期待他能做出一番事业,多收几位美人。可惜边关美人是稀缺资源,只能指望番邦公主了。
  安公公心道皇帝是听说书听入魔了,不过好在叶行远其实还算稳重,不至于恃宠而骄,或者说在边境这种地方就算恃宠而骄也干不出什么事来,便不再多想。
  却说数日之后,叶行远趁着春暖花开,离京赴任。唐师偃与朱凝儿送行,一干新进士也出于礼节一直送到了十里长亭。
  叶行远口占一绝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众人惊叹不已,道是诗魔又作传世警句,来的人都觉得不虚此行。
  叶行远此次赴任,只带了少许老实仆役,这其实也是从唐师偃那边借过来的。他虽然崛起得快,根基却浅,没有忠心耿耿的家生子奴仆,行这种远路就显出了劣势。
  要是没什么意外还好,要是遇上盗匪或是中途生病,这些仆人全都排不上用场,只会一哄而散。
  所以叶行远才需要锦衣卫的力量,本朝锦衣卫势力极大,在全国形成了一张大网,几乎每一处都有联络点。有锦衣卫照应,叶行远方才不怕路上的意外。
  他雇了几辆大车,缓缓行路,也不着急。清早太阳升起便出门,到了下午便找宿头,早早安歇,并不贪赶夜路,如此三日。
  离京三日,叶行远走到了西面的玉楼关,过了此关便出了北直,踏入河东之地。他照旧例,仍是下午便投了驿站,心中却有些疑惑。
  隆平帝说过出京之后,锦衣卫之人便会与他联络,但至今已经三天,却依然杳无音讯。难道是锦衣卫系统也比较官僚,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
  叶行远琢磨着继续放慢脚步,在与锦衣卫联系上之前还是悠着点为妙。他在驿站之中读了几本书,因为有了一目十行神通,几乎半盏茶时分就看完理解。
  闲着无事,叶行远也就顺便琢磨琢磨锦衣卫百户所授的神通。
  他这锦衣卫百户乃是实职,自有神通。不过与恩骑尉授的弓箭神通一样,也是武斗之用,而且因为是肉搏之法,更血腥些。叶行远身为高贵的读书人不甚喜欢,不过他心知西北凶险,有此一技傍身总是好的。
  此神通名为“八方刀轮”,乃是用刀的神通,可于十步之内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锦衣卫标配是绣春刀,叶行远也得赐了一把,不过不能露于人前。好在他有裴将军宝刀,运使起来更比绣春刀还得用些。
  这门神通等于是御刀之术,可以心念控刀,令其在空中急转,速度极快,枭人首级。虽然一得官职,这门神通便已获得,但运转之间滞涩不灵,未免呆板。想要增加威力,就得与刀通灵感应。
  叶行远少年时也曾读剑侠传说,心向往之,只遗憾这是用刀而不是用剑,稍嫌不够风雅,但还是兴致勃勃的将宝刀横于膝前,以神通之法控制,将其慢慢升起。
  只将宝刀虚空托起了半尺,叶行远便觉得眉心酸胀,仿佛是举着千斤重物一般。其实以他体内的灵力数量,控刀练刀是足够了,但是毕竟不习武斗,所以不太习惯。
  “看来这刀法还真难练来着。”叶行远一声叹息,运使神通,宝刀在方寸之间翻翻滚滚,虽然杀气惊人,但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
  照这样神通运用,只怕来不及砍到别人,自己就成了活靶子。想起恩骑尉的“霹雳弦惊”神通叶行远也只练了个半吊子,不觉意兴阑珊。
  与之相比,心念通神的进士神通他现在虽然不能说得心应手,但至少要好用得多。叶行远心道,果然我更适合法师和召唤师路线,冲锋陷阵的战士实在不适合,以后还是让宝宝顶在前面,自己在后面用清心圣音挑衅就好了。
  什么弓箭、长刀,这种万不得已的拼命之法,只作为隐藏的底牌就好。
  叶行远正想收了神通,就听窗外传来一声嗤笑,“锦衣卫百户八方刀轮,可震慑群小,但这一刀实在是孱弱不堪。要是这样的刀法都能杀得死人,那才是笑话!”
  叶行远一惊,沉声喝问道:“什么人?”
第276章
桀骜下属
  心念一动,刀气便化作一道虹光,嗤得一声破窗而出。窗外那人轻描淡写,手腕一抖,想要用一根浅黄色的丝带收住叶行远的神通。
  没想到叶行远这八方刀轮虽然是初学乍练,招式生疏,几乎不堪入目,但他灵力深厚,其中酝酿的力道却极为生猛。那人猝不及防,丝带被一削而断,刀光扑面,情急之下一个凤点头,刀锋擦着她头皮掠过,这才避过了断头之厄。
  宝刀在空中旋转几圈,回返叶行远手中,外界那人云鬓散乱,面色苍白,甚为狼狈。见叶行远出来,不甘心的低头行礼道:“大人神威惊人,是卑职小觑了。锦衣卫小旗陆十一娘,见过百户大人。”
  原来是属下到了。叶行远见那人原来是个女子,约莫二十余岁,作妇人打扮,一张脸倒是素净。束发的簪子被他一刀削落,还带去了几缕青丝,头发披散,脸上带着诚惶诚恐的神情。
  一开始陆十一娘开口讥讽,看来是地方上并不欢迎他这位空降的状元上司。不过巧合之下一记下马威之后,对方应该会老实了些。
  叶行远想及刚才她的言语,并无尊卑上下,心中有些不喜。便问道:“你是几时来的?我已等了你数日,为何不早些来拜见?”
  陆十一娘答道:“北直境内卑职等人便留心大人的安全,只是路上不便,故而不曾现身。如今出了玉楼关便是河东,听闻路上有些不宁靖,卑职便想问问大人有什么差遣处......”
  叶行远摆官威道:“你便是如此拜见的么?你以前的上司不曾指点过你礼数?你一个小旗,哪里懂得八方刀轮神通的奥妙?还敢口出狂言,若不是本官看清你是个女子方才手下留情,否则当场杀了也不冤枉!”
  陆十一娘心中暗暗叫苦,哪里敢反驳,只不住求饶。锦衣卫中女子本身就是少数,她容貌姣好,颇受娇宠,因此有些无法无天的性子。听闻这次要跟的上司是个读书相公,心里便有些瞧不起,所以拖拖拉拉不愿来拜见。
  今日看到叶行远练刀,处处破绽,更是不屑,便想要出手给他一个下马威,日后也好拿捏。没想到对方拙劣的一刀却既快且劲,回想刚才那生死一线间,陆十一娘还心有余悸。
  难道这位上司还真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在千钧一发之际,还能够收手留自己一命,陆十一娘有些将信将疑,但再也不敢小觑。
  叶行远知道她还有些不服帖,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就是这女子的顶头上司。日后慢慢收拾,必能合用,训斥了一阵便转回正题。
  “河东、河西听闻闹匪患闹得厉害,本官前往剑门赴任,这一段是必经之路。你将一路上的情形细细报来,也好择定路径,免生事端。”今年开春,两省突然闹土匪闹得厉害,真乃乱世之兆,叶行远有心避开。
  陆十一娘不敢欺瞒,便将锦衣卫收集到的第一手情报一五一十向叶行远报告。
  有河东大盗王泥鳅,流窜两省,劫掠客商,来无影去无踪。官府下了海捕文书,画影图形,不过这数月来都一无所获。光从这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得出朝廷的控制力已经远远弱于开国之时。
  河东河西两地自古易出巨盗,但今年闹起来有些古怪,锦衣卫都摸不清这王泥鳅的动向。只知他是圣人同乡,少年时横行乡里,但亦无特别出色处。到了三十几岁突然当街杀人,变得凶横无匹,聚众数千,在中原大地上纵横来去,竟无一人能制他。
  “地方上都在传,这王泥鳅是被妖怪附体了,但卑职查无数据......”其余盗匪的窝点行动路线,锦衣卫都清清楚楚,只有对这位王泥鳅却无法把握,陆十一娘只能小心翼翼的报告一些传闻。
  叶行远更加不满,责问道:“锦衣卫何时开始只能报告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了?若不能切实掌握地方,本官要你何用?”
  陆十一娘汗湿薄衫,勉强道:“并非卑职敢不尽力,实在是因为这王泥鳅行踪飘忽,无从捉摸。河西一地已死了七八位兄弟,仍旧未能探知其老巢所在......”
  一般的强盗都有老窝,但这位王泥鳅偏偏没有固定的据点。他那三千儿郎,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今儿在东,明儿在西,无从捉摸。
  所以锦衣卫怀疑王泥鳅是受妖族指使支持,派了好几个卧底潜入王泥鳅军中,结果却都被人挑了出来。只折损人手,根本没来得及传出来什么有用的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