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319

  隆平帝嗤笑道:“他们那些正人君子,素来谋定而后动,哪里肯亲身上阵,还不是找人去当炮灰?事到如今他们当然会做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只让下去的三法司诸人背黑锅。”
  他喜滋滋的喝了一杯茶,只觉得口中甘冽,笑道:“大理寺少卿莫近山平时我就觉得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老是一本正经端着,这次灰头土脸,真想看看当时他脸上的表情。”
  内阁几位大学士没受牵连,不过三法司派下去的人都吃了闷亏,不但搭进去了名声。又在天机舌战之中失败,精神、根基都受了震荡。尤其是莫近山都请了病假,可见其受创之深。
  阿清一案,经过沸沸扬扬的炒作之后,又以一种啼笑皆非的结果迅速的平息下来。哪怕是以此攻讦叶行远最凶狠的京中读书人,现在也都闭紧了嘴巴,没人再自取其辱。
  被控杀夫罪的阿清,原来还是个处子,连“妾”的身份都编排不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甚至只是一个被掳的弱女子,就算是持刀杀人脱逃,也可以“正当防卫”来免除刑责。
  叶行远从善如流,在朝廷发令重审之后,找出了真相,同时也主导着推翻了上一次审案的结论。改判阿清无罪,当堂释放,连杖责和流刑都免了。
  而“处子杀夫”和“二十两都不给我”这两个笑话,也传遍了整个天下。
  朝中诸人都猜测叶行远其实在一开始就掌握了所有的情况,只是故意在判决的时候含糊其辞,留下漏洞,然后狠狠的反击。让想趁着他立足未稳给他当头一棒的家伙一次下马威。
  于是重重的咬了朝中诸公一口,至少在上述那两个笑话彻底平息之前,内阁大学士们绝对没脸再来对付叶行远。也就意味着叶行远在县中应该有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平静时光。
  如果这一切真的是他事先计划好的,那这人的智慧真是不可限量。无论朝野,有识之士的目光在这一段时间,都不由自主的投向了琼关这么一个西北边陲小县。
  宇文经静静的坐在李宗儒家中,闲散的在榧木棋盘上落子,神色之中看不出有什么沮丧之色。作为他对手的李宗儒却有些沉不住气,每下一步,都不免唉声叹气,口中嘀嘀咕咕说个不停。
  “这小贼真是狡猾,这一次却让他逃过一劫。宇文老弟,我现在是彻底相信你的话了,这人一定是圣教大敌,我们必须再接再厉,把他干掉!”李宗儒几乎丢了布政使衙门吃闲饭这种清贵工作,他当然对叶行远恨之入骨。
  宇文经却很沉静,他耐心的拔了李宗儒两子,在棋盘中腹形成了厚势,看上去在实地上稍有落后,但全盘仍旧有可战的机会。
  他摇了摇头,对李宗儒认真道:“这一次的阿清案,不但让我对叶行远此人重新评估,也对自己进行了审视和反思。如果在此之前,我只是觉得此人是文教的威胁,只要花些力气将他压制即可。
  那么在这件事之后,我就对他多了一种敬畏和恐惧之心。此人不知道在将来能够做到什么地步,想要维护圣教,只怕仅仅压制他还没有用,非得将他杀了不可。”
  宇文经的口气很平淡,说起杀人,就和说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一样没什么语调的起伏。李宗儒吓了一跳道:“老弟,他到底是朝廷命官,再说这小子虽然可恶,但也罪不至死......”
  他虽然是姜桂之性老而弥辣,但到底是个读书人,哪里见过什么刀光剑影,听说杀人,心气便弱了三分。
  宇文经一笑道:“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舌尖,莽夫才用刀剑杀人。我对叶行远虽然除之而后快,但也不至于效仿聂、豫之行,而是要另外想办法。”
  李宗儒这才松了口气,点头道:“那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老弟你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当然是有把握对付他的。”
  宇文经又摇了摇头,叹息道:“我自问熟读兵法,了解人心诡诈,胸中也可说有甲兵十万,设谋害个把人还真不放在心上。但是此人却不同,我并无什么十足的把握,只能说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李宗儒知道宇文经素来自傲,从来都是沉稳自如,计必中,谋必成,什么时候说过这种没有自信的话?如此说来,他是真把叶行远看成了一个可怕的劲敌。
  这么一来,叶行远可真的是倒霉了。李宗儒默默为他叹一声,宇文经全力以赴,这小年轻肯定是脱不了魔掌,那还有什么可说。不过此人离经叛道,当受天诛,也算是他自作自受。
  他想了一想道:“这边陲之地,还能有什么置叶行远于死地的办法?朝中诸公,只怕短时间之内也不会再伸手了吧?”
  宇文经面色凝重,微微颔首道:“内阁几位大学士,行事自然光明正大,岂会走这种凶险之路。这全是我自己的意思,你也明白,正是因为琼关县是边地,我才有机会要他的命。”
  李宗儒并未意外,只苦笑道:“那么便是要等九月了,听说那小贼一开始也得罪了西凤关的人。果然是自作孽不可活,老弟你是从这里想办法了?”
  宇文经眼神黯然,他垂首良久,终于是还默默点了点头。要借用异族之力来除掉叶行远,实在并非他心中所愿,但在阿清一案之后,他突然有了一种更敏锐的直觉。
  要是叶行远不死,轩辕世界,危矣!
  叶行远本身却没有这样的觉悟。在解决了阿清案之后,他正意气风发,打算趁这个空当好好建设发展琼关县,把自己当官的第一岗给站好了。
  当日公堂之上,他一番针对妖蛮的话,那也是他有意为之。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威名太盛,还是因为怒山“不行”事件大大打击了蛮族那些人的士气,妖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县中并没有爆发各族之间的冲突,还是保持着平静。
  叶行远也不去深究,他知道这三族混居的问题早晚要解决,但既然不爆发,他也乐得向后拖延。便借着阿清案之后近乎爆棚的声望和影响力,开始大刀阔斧的县治。
  首先一直在进行的环境改善运动很快收到了成效,原本居民们虽然也不满妖、蛮到处便溺的问题,但要他们建旱厕收集粪便,大部分人实在是没有动力,也觉得知县未免有些多管闲事,太注重小节。
  有好事者还给叶行远起了一个“屎尿知县”的外号,不过在雷厉风行裁定阿清案,让三法司会审都吃了瘪之后,再无人敢如此私下称呼叶行远,这旱厕运动也顺利的推行了下去。
  县中每隔一条街道,乡里每隔三户,便搭建凉棚,挖地埋下粪缸,作为便溺之所。除此之外,叶行远还雇佣了一批苦力,每日挑粪清理,运送出城。
  如此一来,妖、蛮随地便溺的情况大为减少,城市的卫生环境立刻大有改善,空气之中也少了许多骚臭之气。光这一点,城中百姓便对县尊大老爷的善政大为感激。
  此后沤粪成肥,用于种植庄稼和菜蔬,一开始当然受到了疑问。不过琼关县也有些个老农懂得稼穑之道,祖传“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道理,加上县尊的威望高,小吏们又因为拿了工资行动积极,因此此事推动也颇为顺利。
  一段时间之后,粮食长势喜人,而一茬茬的蔬菜肥美,更是证明了大老爷的正确。此时便进入良性循环,不用官吏们付费和催促,也自有农民挑粪回家肥田。
  乃至于到后来为了争夺一座旱厕的粪肥,有人拳脚相向,叶行远听说之后哭笑不得。最终还是与秦县丞商量了一个肥料的分配方法,再派衙役们执勤,才算平息了这些屎尿官司。
  叶行远算算今年的雨水虽然不太充足,但基本上还是能够保证县中的粮食种植。毕竟琼关县主要产业并不是农业而是畜牧业,这点雨水已经足够了。
  他在此地当官不顾数月,已经为老百姓办了好几件实事,琼关县平静之中有了欣欣向荣的苗头。叶行远并不着急,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从易到难,一步步解决问题罢了。
  如果时间能够再充裕一点,叶行远当然要在发展经济之外,再训练团练,以求在一年一度妖、蛮大草谷的时期能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但可惜时不我待,眼看夏季将过,九月即将到来。
  不过这时候也有个好消息,就是李成和夫人终于抵达了西凤关,李夫人为李成在这里谋到了一个把总的官职。叶行远在锦衣卫那几个人手之外,也终于有了可以接应的帮手。
第310章
  李夫人的信是八月到的,在此之前,双方虽然也有互通消息,但直接的信件往来极少。倒是李成热情的给叶行远写过几封信,叶行远也逐一回复。
  叶行远高中状元,官居从六品,身份更是清贵。而李成虽然得夫人之助,又勉强算完成了生辰纲,升了一级,但还不过是一个八品的芝麻绿豆小武官。
  两人身份愈发天差地别,李成信中几乎以下属自居,一口一个“标下”,叶行远虽然有些不大习惯,但是想到与李夫人的合作,又想到西凤关和琼关县现在的情况,也就默认了这种从属关系的存在。
  在信中,李成一开始主要表达了叶行远离京之后的惶恐,后来又柳暗花明又一村。听说要来西凤关任职,与叶行远相隔不远,喜悦之情几乎溢于言表。
  叶行远早从李夫人口中得知了结果,也不惊讶,只是对他们姚家的能力更有信心。
  李夫人的动作迅速,在搞定了李成的官职之后,很快就打入西军,谋到了西凤关的实缺,在八月随夫上任。出发前给叶行远发了密信,算算时日,他们九月就该抵达。
  叶行远在他们来之前,也对子衍墓略作了一些调查准备工作。
  与葬在故乡的高华君不同,子衍也算是实践了“马革裹尸”的理想,他一直在抗击妖蛮的北方第一线,最后也是死在战场上,就埋在琼关县外穿过妖族聚居区,接近西凤关的一处荒地。
  子衍本是文人,虽然作为圣人的亲传弟子,必然精通六艺,不能算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也绝非像裴将军那样的赳赳武夫。
  此人行战事,战略为其长,奇谋为其短,守城固若金汤。当初他在西凤关,曾以数千老弱军士,抵挡蛮族十万,在外无救援,内乏粮草的情况下,保孤城两月不失,堪称奇迹。
  也正是因为如此,西凤关曾经被视为不破的雄关--不过三千年过去,早已经时移世易,守城的终究是人,而不是靠着山川之险。现在的西凤关,在妖蛮眼中,大约就跟千疮百孔的筛子没有什么两样。
  高华君提供的宝物乃是代表“孝”的蹑云靴,裴将军的宝物是代表“勇”的宝刀。叶行远推测,子衍的宝物可能是代表五德之中的“忠”,这也可说是此人一生的写照。不管是忠于君、忠于民,还是忠人之事,子衍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
  如果正如叶行远所料,要怎么获得子衍的认可,得到这一件五德之宝,暂时还没有头绪。
  高华君陵之后,李夫人也得到了更多的经验,她除了掌握进入陵墓的方法之外,也开始考虑如何取宝。叶行远得到高华君的认可,可以说是误打误撞,这种成功基本上也不可能复制。
  而且叶行远和李夫人都认为,高华君那种抖M性格形成的死后世界,大约也不会与另外三大弟子会有什么共性,包括子衍墓在内,想要得到陵墓,会遇到真正的考验和切实的危险。
  但说到如何具体准备和行动,叶行远也仍然束手无策,李夫人信中倒是表示自己有了些腹案,等到会面之时再与叶行远详细商量。
  叶行远墓前也只能依赖她,圣人灵骨之事太过机密,叶行远连锦衣卫的力量都无法调用,免得惹人怀疑。他这些案头调查,也都是在行县事的时候顺带为之,务求不引起人注意为第一要义。
  九月初七,李成抵达西凤关。在交接之后,当晚就赶到了琼关县。叶行远为了掩人耳目,带上了秦县丞和方典史,在羊肉谷为他们夫妇俩接风洗尘。
  不过几个月功夫,琼关县的情况便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来往的客商似乎也略有增多,羊肉谷当然也就更加的热闹。
  当日叶行远第一天来琼关县,在这里还与西凤关一位校尉冲突,今日却在此地宴请一位把总。虽然品阶不高,但对方对叶行远也是恭恭敬敬,秦县丞与方典史暗暗称奇,只觉得能者无所不能。
  李成虽然是武官,其实也有些文青气,又同为下陈,经常受些夹板气,与秦县丞方典史甚是谈得来。这三人地位相仿,喝了几杯酒之后倒是甚为热络,不知不觉又多喝了几坛子,最后都醉的人事不省。
  李夫人远远看在眼里,并未阻止,甚至可以说是故意推动,等他们都醉了,这才派车将他们几人分别送走,开始与叶行远密谈。
  “叶公子来此不过数月,便做下好大事,真乃人杰也!”李夫人由衷赞叹道:“不对,此时该改口称呼叶大人了。旁人做官还得学,叶大人做官却像是天生便会一般,五德之宝圣人灵骨,合该为你所得。”
  叶行远苦笑,他自家清楚自家事,上辈子他就是个学者,无非是多读了几本书,把历史官场看得透彻。这才能够在穿越之后学以致用,哪有人真能生而知之?
  不过他也不打算向李夫人解释,只淡淡道:“莫扯这些闲话,但说正事。子衍墓位置偏僻,我治县之时,说偶然去凭吊一番,也是正理,只是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最好?你可曾做好了准备。”
  李夫人略一点头,又摇头道:“探索四大弟子陵墓,面对的全是未知,我又怎能说完全做好了准备?不过这一次准备当然要比进高华君陵的时候充足得多。
  在我看来,夜长梦多,叶大人若是能够抽得出空,我们最好这几天之内便去子衍墓,先动手试试看。”
  叶行远这一次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听她说说便去冒险,追问道:“高华君陵的死后世界,乃是他内心期待之处。子衍此人忠君爱国,他的理想之地,又会是什么地方?”
  难道会是四面围城的西凤关?这种地方想起来就要比高华君陵危险许多,但从四大弟子的德性来看,这还真不无可能。
  李夫人表示不同意,“西凤关虽然是子衍扬名之地,但以几千老卒守城,对抗十万蛮族,其实并非子衍最艰难的处境。若说真的走投无路,应该是苦渡城一役。”
  叶行远听到这个名字,只觉得舌头上都泛起了苦味,他眼神发直半晌,最后才涩笑道:“我倒是西凤关一战已经是够辛苦的了,倒是忘了苦渡城。
  那种地方,我们进去十死无生,真要去尝试么?李夫人你确定他死后理想便是再去打这一场仗?”
  苦渡城是史上仁人君子谈之色变的一场最艰苦的守城战,以兵力悬殊的比例来说,或许西凤关抵抗十万蛮族也不逊色。
  但是西凤关断粮最长不过三日,而苦渡城则是断粮三月之久。
  传说子衍一开始是斩杀了自己的爱马,让众士卒分食之,最后又斩杀了自己的爱妾给军士吃,这才最后抵挡了妖族的围攻。
  这故事以当时的道德观来说,也足够惊世骇俗,虽然众人都承认子衍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但食人还是太可怕,有违圣人之教。所以苦渡城一役,大家虽然都心知肚明,但在历史记载中却都能避则避,很少正面叙述和评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