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319

  年轻人喝道:“啰嗦,我说这鱼是我们家的,便是我们家的!不是咱们越国人的,难道还是你们吴国人的不成?”
  他摇晃着醋钵打的拳头,威胁道:“今天若不好好教训你们,你们不知道爷爷的厉害。”
  叶行远面色越发沉了下去,眼看阿大脸上满是血痕,显然那几个越国人下手极重,痛心道:“是我连累了你!这世上争斗不绝,便是我想按照这秩序平平静静做人,又安能如愿?今日既然如此,我也不必再忍下去了。”
  他长笑一声,心中豁然开朗,恰逢此时湖上云开雾散,一片阳光照下,湖面波光粼粼,令人心怀大畅。
  这几年来,他一直潜心思索钟奇的行动,心中已经略有了眉目。钟奇此人,受《周礼》影响极深。一举一动,都万分的符合规矩,也正是因为这种规矩,形成了他的“节”。
  所以他当初即使在朝堂上被逼到了绝境,也绝不会采取叶行远的弑君之举。所以他被迫在越国牧羊,也甘之如饴。
  这与圣人此时在周王室所推行的大道无形中暗合,故而圣人当初最看重钟奇这个弟子,觉得虽然不曾言传身教,却有神交之妙。
  这二十年间,师生不曾见面,但在圣人的语录中,却屡屡提到钟奇。更把钟奇当作自己的得意弟子来看待,还以他的行为来教导一众弟子。
  以规矩礼法,来匡正世间的丑恶,就是此时圣人“克己复礼”之道。
  只可惜,这条路即使是无所不能的圣人都走不通。他花了二十年,扶植周王室,震慑四方。但仅仅是因为换了个天子,便将他一脚踢开,乱世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
  后来圣人周游列国,再悟大道,才改了原本的初心。以天机与天命相辅相成,达成了读书人与天子的平衡,缔造了未来的三千年盛世。
  叶行远不是钟奇,他无法坚持“克己复礼”,尽管这三年间他精心参悟,他终究还是以前那个叶行远。
  他所行之道,更接近于实用主义,不让一切僵化,讲究“权变”之道。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何须还有太多顾忌?阿大对他忠心耿耿,他又怎能让这等忠仆受到欺负?就算是得不到钟奇的认可,得不到“节”的宝物,他也不能随随便便放弃。
  想明白了这一关节,叶行远仰天长笑,威严道:“尔等欺行霸市,恃强凌弱,还不幡然醒悟,更待何时!”
  清心圣音火力全开,那几个越国年轻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只觉得脑中嗡然一响,突然感觉到自己真的是禽兽不如,怎么做得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来?
  看着阿大身上的伤痕,他们更是后悔无及,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到:“小人行事,何等丑陋,幸得君子教诲,吾等悔悟了!还请君子重重严惩,方能稍稍减去我们的罪孽!”
  他们磕头如捣蒜,真心悔过,额头一片乌青,看得阿大都呆了。
  叶行远一笑,伸手将阿大扶起,得到他的谅解之后,才将这些越国人斥退。对阿大拱手一礼,叹道:“你劝我的都是金玉良言,可惜我一直未曾细细体悟,以至于累你至此。今日我已悟道,之后断不会如此,请受我一拜。”
  这不但是为了感谢阿大不离不弃的帮助,更重要的事他的行为,对自己悟道的帮助。
  阿大手足无措,连连摇头道:“公子,折杀老奴了,这怎么敢当!”
  叶行远直起腰,笑道:“从今日起,海阔天空,咱们就离开越国,前往北方吧。”
  钟奇是钟奇,叶行远是叶行远,各有各的执着和坚持——也就是说,有他自己的“节”。
  轩辕五十五年冬,叶行远版“钟奇”终止了自己在越国大湖边牧羊的日子,泛舟北上,一路往燕国而去。
  燕国此时文君在位,求贤若渴,铸黄金台招揽天下人才。年前有一老先生名叫徐周的,被文君封上大夫,赏赐千金,有“千金市马骨”的美誉。
  叶行远正是要去燕国招贤台,他与钟奇的选择不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越国南蛮之地,他们对这个人质早就不再关心,纵然走失,也不放在心上。在天下这个范围之内,更没什么人关注区区一个沉寂了许多年的落魄贵族。
  但在洛邑,圣人在席上忽然睁开了眼睛,面露微笑。
  高华君随侍在侧,好奇问道:“老师何故欢喜?”
  圣人笑道:“你的好友,终于走出了自己设置的藩篱,从此海阔天空,定有一番作为。”
  高华君一愣,他的好友不多,大多都是在洛邑求学的师兄弟,一时没反应过来圣人指的是谁。良久才一拍脑袋道:“老师说的,是钟兄?”
  圣人点头道:“他已离开了越国,恢复自由之身,若我所料不差,他必北往燕国,求其大节。”
  大节?高华君琢磨半天,不明所以,再问圣人,圣人笑而不语。他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满心为叶行远欢喜,默默祷祝他一切顺利。
第494章
  叶行远一路北上,这一段时间因为有圣人镇压,春秋乱世相对来说进入了一段平静的时期。
  一路上虽然仍旧民不聊生,但至少战事减少了许多,不至于经常见到白骨露于野的惨况。光这一点,圣人便可说是功德无量。
  “昔日庄子行于路上,与骷髅对谈,趣味横生,但也可见乱世之惨......”叶行远深深叹息。
  阿大憨憨问道:“公子,庄子是什么人,是你的好友么?我们可要顺路拜访?”
  这个世界连老子都不存在,更未有庄子诞生,叶行远笑道:“只是一个有趣的读书人,我们不顺路,见不着了。”
  阿大这才放心点头道:“此人与骷髅聊天,只怕神经也不太正常,公子不见他还是对的。”
  叶行远被逗乐了,朗声长笑。他们星夜兼程,一月之间赶了千里路程,穿过鲁国、齐国,直抵燕国的边境。
  黄金台已遥遥在望,夕阳照耀之下,在天边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叶行远眯着眼睛,望着这一幕盛景,心中盘算着抵达燕国之后,自己要做的一切。
  燕国王宫之中,燕文君惊讶道:“钟奇?那个弑杀吴王伯虞,请出圣人诛杀越王的钟奇?他...他来了燕国?”
  徐周闭目点头,“正是那个钟奇,如今他已经到了黄金台下。”
  燕文君手足无措,钟奇身上背着两个国君的性命,这种人物纵然有大才,燕文君仍然有点犯怵——这会不会有点“克君”的嫌疑?
  他犹豫道:“钟家原都是大才,他乃是世家子弟,更有手腕有眼光。他来黄金台,寡人本该扫榻相迎,只是......”
  徐周看出他的犹豫,问道:“大王建造这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只是为了要一个明君的名声?还是想要恢复祖宗基业,压制强齐,乃至统一天下?”
  燕文君正色道:“当然不只是为了名声。”
  他抚摸着面前的长剑,凛然道:“燕国本是强国,本该进击中原,只是辟处北疆,为齐国所阻。二百年不得寸进,这数十年来,齐国因海盐而富,燕国积贫,受其欺压。
  寡人幼年也曾到齐国为质,至今不能忘怀当日之辱。我励精图治,招揽贤才,当然不是为了虚名,而是要剑指齐国,一洗当年的耻辱!”
  他眼中露出憧憬的目光,“若真能一举扫灭齐国,得齐国之富,再加上燕国的勇士,自然就有扫六合统一天下的机会!”
  燕文君乃是雄主,有着极大的野心,而且,他还有实现自己雄心的智慧、勇气和器量。
  更关键的,是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他的抱负。
  徐周微笑道:“如果大王有这样的雄心,那么钟奇此人就不能不用了。”
  钟奇虽有弑君之名,也未曾有处理政务的名声,但是在吴国两次大危机之前,都展现了关键的决断力和智慧。
  第一次,毫不犹豫的出手刺杀吴王伯虞,解决了吴国的内部矛盾,保证了吴国今后几年的稳定。
  第二次,则是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情况之下,求救于周天子与圣人,一举挽救了吴国的国运。
  这样的行动,任何人一辈子只要做一次,就能列名青史。而短短十年间,叶行远做了两次。
  徐周年纪大了,眼光毒辣,自然明白这种人物才是真正的大才。燕文君黄金台千金市马骨,终于引来了天上的凤凰,他徐周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燕文君若有所思,目光却越来越亮。
  叶行远带着阿大,在黄金台前安坐。所有前来黄金台的贤才,都会在这里等待。
  有人认得吴国钟奇,在一旁窃窃私语道:“此人居然也来了!听说他不是在越国为质,看来终究还是不甘寂寞啊!”
  有知情的反驳道:“也不是这个道理,刺杀吴王伯虞之后,他在家中闭门读书七年,绝非耐不住寂寞之人。只怕是越国人行事太过分,他才忍无可忍。”
  又有人道:“此人来此,必受文君重视,拜为上宾,咱们是不是要先打好关系?以后也有个倚靠?”
  有人冷哼道:“弑君之人,纵有才能,又怎堪大任?文君贤明,说不定还要将他拒之门外。”
  众人议论纷纷,也不刻意压低声音,叶行远淡然而坐,充耳不闻。
  黄金台已有盛名,如今来得人龙蛇混杂,叶行远也不急于结识。他来,只是想借用燕文君的平台,实现他心中的志向。
  当今天下,能够容得下他的,或许也只有这位雄才大略的燕文君。
  “钟公子在哪里?大王召见!”正思忖间,一个宦官急急忙忙从黄金台奔出,满头大汗,颇为紧张。
  叶行远瞥了他一眼,并未起身。旁边同样来黄金台应聘的人好心劝道:“钟公子,大王召见,你怎么...还不去?”
  到这儿来的人,都急着想要见到燕文君,只要得到燕文君的认可,便可扶摇直上,飞黄腾达。一听说燕文君召见,个个都急忙凑上去,哪里像叶行远这么稳坐钓鱼台。
  叶行远淡然笑道:“我听说上古明君,见大贤之时,不闻征召,只闻求见。我今日虽来此,也未必要奉召。”
  你还要摆架子?旁边人都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来,那传令的宦官也傻了,一溜烟奔了回去,向燕文君禀告道:“启禀大王,那人......不肯奉召,说是什么上古明君见大贤,只会求见......”
  他一头冷汗,觉得这简直是大不敬。
  燕文君也略有些愠怒,徐周却笑而劝道:“此言也有理,大王既然礼贤下士,便该请见才是,召见二字,未免太过施礼。
  不若我与大王一起下黄金台,亲自迎接大贤如何?如此也表示咱们的诚意。”
  说着徐周便要起身,燕文君大惊,忙道:“何敢劳烦老先生,寡人亲自去便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