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0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7/1270

  内阁对于接下来南洋的各种贸易政策草案也拟定了出来,并且在各省布政使、知府到北京述职的时候,专门与地方官员详细讨论了具体的方案。
  二月初一一大早,崇祯就亲自带着早餐,去了赵清月的寝宫。
  “陛下。”
  “躺好,好好的坐月子。”
  “陛下为何今日如此早到我这里来了?”
  “好几天没有见到你,朕心里就不知不觉想起你了。”
  赵清月像个幸福的小女人。
  “来,趁热吃。”
  “嗯。”
  崇祯喂赵清月喝完一碗热粥,赵清月突然说道:“陛下,我听说最近朝廷在计划进一步开通南洋商贸一事?”
  “是的,满剌加城已经被朝廷王师拿下来,下一步孙传庭就要去巴达维亚(雅加达),现在是要开始准备扩大商贸了。”
  “我给陛下推荐几个非常可靠的人,他们都在南洋。”
  “哦?”
  “他们都是之前我在南洋的时候结识的,一定可靠。”
  张凡握住赵清月修长细嫩的手,深情地说道:“你已经为朕做了那么多了,现在还要帮朕操劳国事,实在辛苦你了。”
  其实张凡等的就是她这句话。
  赵清月在南洋肯定还有很多人,这些人若是能被朝廷所用,在接下来的南洋战略中,进展必然还会加快。
  “陛下也给了我以前没有的温暖。”
  赵清月忽然又说:“陛下,那些西夷人的许多事务,其实我朝都还是可以吸取并合理利用的,我在南洋曾经多次与西夷商人有做买卖。”
  “朕知道,现在他们都在北京城,大多数人在写书。”
  时代在变。
  以前的人不知不觉,但现在的人,切身感受到时代真的在改变。
  太多新鲜事物和观点在北京城出现。
  许多人的视野,也随着大航海的到来,在变得越来越宽阔。
第956章
南洋的新政
  从赵清月那里离开后,崇祯转身就跑到红娘那里,把赵清月的名单给了红娘,嘱咐她让军情处赶紧找到这些人。
  接下来干什么?
  接下来当然是好好找南洋诸国算算账!
  之前又是走私火器又是走私蒸汽机的!
  大明的《专利法》懂不懂?
  来来来,敲黑板,各位跟朕一起念:《大明专利法》!
  南洋诸位,你们都侵犯了大明专利法知不知道?
  什么,你没走私火器?也没走私蒸汽机?
  你说没你走私你就没有走私?
  不管各位信不信,朕反正不信。
  要不朕派军队上去查一查,看到底有没有大明的火枪和蒸汽机?
  放心,查得很快,也就挨家挨户搜一遍!
  过了几天,也就是二月初七的时候,崇祯主持了一次廷议。
  参加廷议的人有内阁,以及各部院大臣,来的级别上是正部级以上的官员。
  “陛下,这是关于南洋经贸的安排。”
  李岩将内阁这一个多月讨论的汇总,以及拟定的初案呈递给皇帝。
  其中还有吕宋岛巡抚罗开文的奏疏。
  罗开文是去年九月抵达的吕宋岛,这货可能是大明朝最走运的巡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一到吕宋岛,当地的土著为了跪舔他,就帮他发现了一座金矿。
  现在郑芝龙在那里亲自主持人开采,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可以挖出多少黄金。
  李岩简单做了一些说明:
  “陛下,据福建、广东的官员反应,沿海民众对下南洋热情极高,大多数人在故土没有田地,现在朝廷在各个港口的船只颇多,也方便他们南下。”
  “臣预计,截止到今年,移民到吕宋岛的汉人,将会增加10万人。”
  “有了大量的汉民做根基,朝廷在吕宋岛的政策也会更加有力地落地执行。”
  李岩一边说着,崇祯一边翻阅着。
  “另外,福建和浙江,还会各自移民3万人,抵达满剌加城(马六甲城)。”
  当翻阅到马六甲的政策的时候,崇祯停了下来,他仔细看完后,说道:“马六甲现在的汉人已经不少了,但他们都是郑和时代的汉人的后代,对朝廷的归属感不强。”
  “朕觉得,有必要吸引他们这一辈的年轻人,到北京来读书,等读书后,回到满剌加城,为建设满剌加省做贡献,诸位觉得呢?”
  教育部尚书刘宗周说道:“陛下,臣已经在规划这件事,这是臣的提案。”
  王承恩将他的提案呈递上去,崇祯快速看完:“嗯,你规划的很好,不过他们都是汉民,长期在海外,朕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立刻感受到天朝对他们的关怀。”
  “所以,你在里面提到的漂洋过海旅程艰辛,朕觉得朝廷的国营商社远洋商船,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乘坐,并且提供食物,只要他们能够在考试中及格,获得来北京读书的机会,都可以享受免费乘坐和食物。”
  施凤来立刻出来说道:“陛下,若是如此,那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偏远之地的学生,想来北京,是不是也要提供免费的交通和食宿,否则不公。”
  “一事归一事,现在朝廷要尽最快的速度,将南洋汉民的心收回来,为朝廷在南洋的事业站稳脚。”
  局部的特殊对待是有必要的,根据大局来做调整,是为了接下来的国家战略落地。
  但口子不能放太大,若是全国都效仿,不是朝廷出不出得起这个钱的事,而是必然有大部分人在里面作假。
  那样会造成国家秩序的混乱。
  “施凤来,你身为内阁大臣,要做的是平衡大局。”
  “是,陛下教诲的是,臣铭记圣训。”
  皇帝扫视一转,说道:“天下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朝廷面临的都是全新的局面,诸位都是治理国家的能臣,所以朕要求诸位要有大格局,如果连朝堂上的你们都还在为局部的事情争论而影响大局,那下面的人岂不是要内讧起来了!”
  众人连忙说道:“陛下圣训,臣等铭记于心。”
  “就这么定,吕宋岛、满剌加的汉人都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来北京读书,此时交给教育部去做。”
  “诸位要记得,朝廷要在四海之内笼络人心,这样大明朝的路,才能越走越顺。”
  “是!”
  崇祯又开始加速翻看各项政策。
  内阁的政策主要可以归纳这样几点:
  一、兴建银行,货币改制,宣发银钞,以后统一认定银钞为唯一合法货币。
  二、兴办报社,抢占舆论高地,做好王化宣传,进行舆论疏导。
  三、大力宣传意识形态,将地主和大商人做定调。
  四、以租代购当地农田,用此来收买当地一部分人的人心,同时将愿意种田的人与田联动起来,保证粮食生产的正常运转。
  但是农业政策,包括农税,即大明朝的新农政。
  若有地主,则当地官府要做好土改措施。
  五、组建治安司,维护当地秩序,并且建立按察司,作为民事、刑事等司法衙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7/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