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1270

  但如果你真以为它的小案子,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已经说了,它只是一个典型,温体仁的玩法就是抓住这个典型,来把民间报纸的危害扩大化。
  崇祯查封民间报纸,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温体仁给的这个理由就十分充足。
  这份奏疏一到北京,朝中某些人就完全坐不住了。
  例如皇帝最忠诚的那条狗,杨所修杨大人,立刻就站出来,把民间的报纸喷得一无是处,啥也不是!
  只要接下来谁敢为民间的报纸说话,都察院就盯上谁,就是那种派一个人整天用死鱼眼盯着的那种。
  看得人毛骨悚然。
  而且崇祯已经罚了所有为李元起说话的官员俸禄。
  现在辽东大捷,政治风向陡转,攻击李元起自然成了政治正确了。
  于是,一大堆人拿着《金陵日报》这件事开始说事了。
  接下来,就是崇祯开始在朝堂上尽兴表演了。
  唉,朕是非常鼓励民间自由言论的,朕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可惜啊,这民间有些人居心不良,竟然利用报纸,来扭曲事实,颠倒黑白!
  在“征求”了所有大臣建议之后,崇祯立刻圣旨一封,自今日起,民间所有报纸一律查封。
  由《金陵日报》引起的“报纸案”正式登场。
  在这道圣旨发出的同时,崇祯立刻又宣布,召兵部侍郎韩爌入阁辅政。
  还没完,立刻派韩爌前去南京主持“报纸案”。
  正在家里吃肉的张维贤不由得感慨:陛下这手段,非常人能及啊!
  这两套组合拳,打得是相当漂亮。
  一是借机迅速查封报纸,这必然引起东南不满;二是立刻让在东南素有威望的韩爌入阁并前往督办,以服众人心。
  如此,朝堂上下、里外的重大危机,已经解除了不少。
  至少现在京师的官员已经安分很多。
  而民间报纸,也终于开始关门。
  为什么崇祯一定要关闭民间报纸?
  报纸不是普通的东西,它是舆论阵地。
  大明朝的现有国情是内部极度撕裂、扭曲,贫富差距极大,地方放飞自我。
  都是因为中央朝廷不管事的结果。
  那么,要推行改制,是要从上到下推行,就必须以朝廷为中心,使用强势手腕来全面执行下去。
  这个时候,民间的报纸,朝廷是无法管控的,必然就会沦为某些人反抗朝廷的武器。
  那么是不是以后民间都不能办报纸了呢?
  也不是。
  要等朝廷对地方的行政掌握加强后,再慢慢放开,至少现在是不行的。
  报纸案后就结束了么?
  还没有,东南的事,才刚刚开始。
第106章
诛九族!
  七月的沈阳虽然没有北京热,但又白又胖,看起来还有些萌萌哒的皇太极,是非常怕热的。
  他的寝宫里摆放了不少冰块,都是冬天的时候采集,存在放地下冰窖里的。
  皇太极的心情好啊。
  好个屁啊!
  当时他在吃肉,本来还在和范文程商量着要不要让济尔哈朗出点散兵去打打牙祭,也就是去周围村落、甲里、小城去抢点东西。
  只要不将大规模的战火燃烧起来,广宁的明军肯定不会大举出兵。
  结果,前线的消息传来了。
  当时的皇太极刚好吞了一块肉,肉还在嗓子眼,结果听到这个消息,眼睛突然瞪大,嘴巴张开,身体开始颤抖,手指着桌上的水杯。
  他差点没有噎死。
  接下来,就是砸东西,暴怒的皇太极,把所有东西都砸了。
  清宁宫内传来愤怒的咆哮:“狗皇帝,本汗与你不共戴天!”
  一次战死两万八旗,皇太极的心在滴血啊!
  皇太极捂着胸口,怒道:“快!快把济尔哈朗这个败家子抓起来!抓起来!”
  他全身都气得发抖,范文程等人跪在一边不敢说话。
  东西砸完后,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重新坐了下来,闭上眼睛好半天才平复了内心的暴怒。
  皇太极的心腹舒穆禄·扬古利突然开口道:“大汗!汉人实在太狡猾,请大汗下屠汉令,奴才这就去杀一批汉人,为我八旗子弟报仇!”
  皇太极破口大骂道:“你还嫌我们损失不够惨重!滚下去,要是敢乱动,本汗剁了你的手!”
  “嗻!”
  不得不说,皇太极比他老爹努尔哈赤要高明太多。
  绝非皇太极仁慈,这是属于政治手段。
  若是换做努尔哈赤,前方兵败,必然会拿辽东汉人出气,搞一场大屠杀,来平定建奴内部的愤怒情绪。
  例如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强攻宁远不下,反而被明军的红夷大炮轰得损失惨重,便转头将怒火发泄到了觉华岛的汉人军民身上,屠杀了一万多汉人。
  这样的后果就是在辽东引起了许多汉人的反抗,民族矛盾尖锐到极点。
  自皇太极继位后,才开始实施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
  这是政治手段,皇太极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是靠各种政治手段给建奴积攒的资源,完成了从部族到国家的转变,才有后面顺治入关。
  如果没有皇太极这个人,建奴不过是个只会杀人的部族而已,就算把中原拱手送给他们,很快也会被赶出去。
  可以说顺治入关后,也一直秉承着皇太极留下来的各种政策。
  例如坚决联合蒙古,以满族为核心,拉拢利诱、分化和弱化汉人。
  一个只知道杀人的对手并不可怕,那最多是个脑子简单的屠夫,做不大的。
  但一个懂政治、懂谋略,深谙人性的对手,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连穿越者崇祯也承认,皇太极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辽东的一举一动,崇祯都在关注着。
  当他得知辽东并未发生大规模反汉的行动的时候,就知道,皇太极在这个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次,皇太极损失不可谓不大。
  在与崇祯的这场角逐中,皇太极还有一次翻身的机会。
  那就是对蒙古喀喇沁部的掌控。
  只要喀喇沁部的万丹伟征成功政变,便依附于皇太极,皇太极面临的局面将会翻转。
  为什么这么说?
  喀喇沁部沦陷,对皇太极有两大好处:
  一、西进战略往前推进一大步,多了一个盟友。
  二、国内的战败情绪得以释放,皇太极内政改制的阻力将会变小。
  而对于崇祯来说,保住喀喇沁部,就是在大明朝宣府北边保住了一个屏障,继续稳定了大明内部的政局。
  所以,双方最后的一场终极较量,已经从辽东转移到蒙古草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