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1270

  现在能再次入阁,他内心狂喜不已。
  但老谋深算的韩爌并不知道,在崇祯心中,他入阁,其实就是做做样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南现在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杀掉李元起,灭掉屠家,必然会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这个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再给那些人一颗糖吃。
  这颗糖就是韩爌。
  韩爌在历史上是东林大佬,天下有名的清流,他虽然是山西人,但在东南一带的名气可是非常高的。
  你们不是很喜欢讨论朝政的么?
  来来来,你们看看,朕现在任用的可是清流哦!
  这实在是属于一种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手段,让所有人都看不清楚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至于另外一个入阁的人,崇祯也想好了,温体仁。
  温体仁虽然卑鄙无耻,但好歹也是劳苦功高。
  不过得等温体仁将南直隶那些报纸全部整顿好了,再让他入阁。
  总之,现在辽东打了胜仗,主动局面已经完全回到崇祯手里来了。
  虽然蒙古的局面还有异数,可辽河之败,恐怕现在皇太极在沈阳已经要原地爆炸了。
  蒙古之危,已不足为惧。
  接下来就是放开手处理南京的事了。
  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
  第二日,关于辽东大捷的邸报从京师出发,被送往全国各地。
  邸报是这么写的:崇祯三年七月,建州小奴不自量力,妄图挑衅天朝,王师东出,斩首两万,群奴皆俱,仓皇而逃,煌煌大明,四夷莫有拂逆。壮哉!
  消息传到南京,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震撼之中,有些人已经闻到了政治风向的重新转变。
  在杭州的钱龙锡得知这个消息后,说了一句话:皇帝要对东南下手了。
第105章
报纸案
  其实,现在还有一件比东南更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
  当然是表彰天雄军。
  这是一件非常紧急的事。
  军报里说,卢象升率领一万天雄军打突袭战,战死的天雄军就高达五千三百六十二人,受伤的又有三千六百七十二人。
  这种数字,几乎都是全军带伤了。
  胜了,但也是惨胜啊!
  所以,接到军报的当天夜里,崇祯就圣旨一封,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到辽东,先表示对军队的慰问和赞扬。
  随即,又派了御医亲自奔赴辽东,为卢象升医治。
  军队一定要重视,而且必须要皇帝本人拿出非常鲜明的态度来表示关怀,这样军队对国家才有归属感和凝聚力。
  不仅如此,大明日报的头版就是天雄军。
  那位写新闻的用一种比较标准的手法,描述了这位当下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
  主要讲述卢象升的过去,出生地,告诉大家从小咱们的卢军帅就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再叙述了他在大名府当知府的过往,随后才开始大篇幅写天雄军。
  当然,绝对少不了在神圣仁德的皇帝陛下的英明指导下,卢军帅才成长为一位绝世名将。
  总之,满版的赞美之词,全部送出去了。
  一时间,卢象升在京师,无论是上流圈子,还是在民间,都收获了太多声望。
  这就是崇祯要的效果。
  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就应该大肆的表彰,给所有人立榜样,就像他当时表彰李自成在湖广省反腐一样。
  有表彰,当然就离不开处罚。
  七月二十五日,身在南京的温体仁,送来了一份奏疏。
  是关于《金陵日报》的。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温体仁,那就是阴险。
  如果要用两个词语来形容他,那就是阴险、心狠手辣。
  温体仁在南京到底干了什么?
  当然是与醉花楼的小红……啊呸!当然是派人去贿赂了一个叫张德才的年轻人。
  张德才是谁?
  他是《金陵日报》的主编,也是李元起亲手提拔的,相当于李元起的学生。
  李元起因为和驸马冉兴让勾结东窗事发后入狱,现在还在刑部核审,张德才是不太愿意和这位老师再有什么联系的。
  不过,南京城内有不少读书人都认为李元起是冤枉的。
  据说东林书院那边也来人了,也在说李元起的冤枉的。
  这就给温体仁钻了一个空子。
  贿赂张德才的人叫田佑铭,贿赂张德才不准确,应该说用钱来怂恿他写一篇文章。
  写什么文章呢?
  替李元起鸣冤的文章,发布到《金陵日报》上。
  贿赂的金额还不少,有500两(32.5万元)。
  张德才一看到这么多钱,又想起现在有那么多人都在为老师伸冤,听说有不少官员都递奏疏上去说情了。
  如此看来,在《金陵日报》上发一篇倒也没有多大问题,说不定还能博一个清流,给自己攒足一些声望。
  这样一想啊,张德才就在《金陵日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大明第一冤案!
  于是,第二天,锦衣卫就登门了,然后《金陵日报》就关门了,再然后张德才就进了南京的昭狱。
  在张德才踏进昭狱的那一刻,贿赂他的田佑铭被温体仁私下买道上的人给做掉了。
  这下张德才喊冤都喊不了了。
  转眼,温体仁立刻就写了一份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
  奏疏内容很简单:东南报纸众多,口舌混乱,流言蜚语,不辨是非,儒以文乱法,妖言惑众,朝廷当严查东南报纸!
  没错,温体仁的玩法就是在南京立典型。
  为什么《金陵日报》这篇文章可以立典型?
  丫的李元起私通建奴,已经铁证如山。
  不信?
  现在南京刑部尚书冯英为了自保,已经把李元起案的定了一个罪名了。
  接下来李元起就是押送到北京去审问,按照他这种级别,就是三法司会审。
  既然刑部都定了罪名,而且铁证如山,一个小小的报纸在那里嚼舌头,当然要查!
  结果这一查,好家伙,《金陵日报》背后的资助人就是李元起。
  那还能怎么处理?
  永久性关闭,凡是有关的人,全部抓起来一一盘问。
  这是《金陵日报》案,这个案子看起来其实是个小案子,是李元起案的延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