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0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1/1270

  他无非就是想瓦解皇太极坚强的意志,当皇太极感觉人生困难的时候,想到自己还有一条后路。
  但实际上,皇太极要是来北京,这狗皇帝就有一百种办法除掉皇太极。
  大玉儿还是一口答应了崇祯的要求,没办法,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已经是崇祯十四年五月。
  孙晚云嫁给李岩后,并没有其他的改变,她继续回北京大学研究院去工作。
  倒是因为之前那件事,杜充被查处,连同钱颂也被查。
  大时代的洪流还在继续往前奔涌。
  人口大普查也在继续,往辽东迁移更多的人口也在继续,出关去漠南草原做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
  北府的铁路也修的如火如荼。
  据说,西北的大铁路已经快要修到张掖城了。
  从武昌到长安,再到武威的铁路已经贯穿,运力得到了一次空前的暴涨,大量的粮食从湖广省被输送到西北。
  这还只是开始,铁路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当然,铁路的修建经费,都是朝廷从国营商社的收入里划出来的。
  而在这一年,关于巨额投资带来的财务危机问题,似乎也在朝堂上得到了空前的缓解。
  随着一揽子对南洋的新政颁发后,时代的步伐再次向前。
  五月初三,余大成抵达了马六甲城,他在这里见到了孙传庭。
  “孙督师,哦不,元帅,好久不见!”
  “余大人,你怎么来满剌加了?”
  “下官是奉皇命而来,出使亚齐王国。”
  余大成将皇帝的手谕给了孙传庭。
  孙传庭这才明白,原来朝廷要与亚齐王国联姻。
  南洋的局势在发生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明军横扫欧洲人后引发的。
  而欧洲人的集体大溃败,也在这几个月传遍了南洋诸国,南洋诸国为之震动的同时,也都开始打起算盘来。
  其中最为强大的柔佛王国,暗中以强势者,开始逼迫其他国家组成一个联盟。
  例如此时率领大军在亚齐王国准备打一场大规模海战的柔佛王国国王阿拉乌德丁就派使者到了马辰和三发国,希望他们能识抬举,乖乖加入联盟。
  只能说阿拉乌德丁运气好,当初科恩攻打马六甲结束后,阿拉乌德丁转身带着主力去找亚齐王国的麻烦,从而让大部分主力避开了明军强势火炮的打击。
  自从明军在马六甲取得胜利后,柔佛王国的战船就再也不敢进入马六甲了,那些被明军俘虏的柔佛王国士兵,这半年多都在马六甲干苦力。
  柔佛王国的国王阿拉乌德丁开始耍起两面派,一边暗自威胁其他小国,一边派使者要求孙传庭放人,被孙传庭断然拒绝。
  阿拉乌德丁又表达出想与大明议和的意愿。
  早在崇祯十四年的三月,他联合了马来岛的北大年势力,发动了一场对亚齐王国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他派人给孙传庭送了不少银子过去,以表达善意。
  总之,就是我既准备接受欧洲人的摊子,还准备拖住明军,等我把势力做大了,也未必不能打败明军!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他不仅仅要亚齐王国,等干掉亚齐王国后,他还打算出兵渤泥(21世纪的加里曼丹岛,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
  渤泥爪哇的北边,马六甲的东边。
  在渤泥岛上,有几个南洋国家,一是马辰国、二是三发国、三是苏卡达那、四是兰达克。
  其中苏卡达那国是效忠爪哇的马打兰王国的,马打兰王国就是荷兰人殖民的那里。
  现在荷兰人的主力被明军收拾掉了,马打兰王国开始奔放起来,他们在爪哇上开始自己筹备军队,国王露出了野心。
  柔佛王国和马打兰王国俨然想要成为南洋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而就在这个时候,皇帝关于南洋诸国走私火器和蒸汽机的问罪书,也发到了南洋。
  这道薄薄的问罪书,并没有被那些南洋国家当一回事。
第960章
南洋各国的态度很明显是让朕扩大战线!
  欧洲人在南洋风光了一百多年,现在欧洲人突然被团灭,自然是在南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的。
  与此同时,欧洲人的退出,使南洋出现了一大片权力空白。
  不过,针对这件事,南洋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
  一、明朝海军力量崛起了,他们非常强大,并且明朝有意愿取代欧洲人在南洋的地位,接管所有的商贸权。
  例如亚齐王国,他们在得知台海之战的战果后,就开始内部商议,要不要派使者去朝见明朝皇帝。
  当得知柔佛王国和荷兰人联合起来后,亚齐王国内部就达成了一致,于是卡蒂加公主被派了出去。
  卡蒂加公主被派过去也是有好几个目的的,一是向明朝示好,二是看能不能被明朝皇帝看中,三是打探明朝的实力。
  毕竟列国纷争,存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二、明军采用了纵横战术击败了欧洲人,其主要合作者是柔佛王国。
  之所以流传这种说法,就是因为柔佛国王阿拉乌德丁派人在渤泥散播的言论。
  渤泥的几个国家原本就相对封闭,弱小自然话语权就不够,他们对台海之战了解也不多。
  听说马六甲易主了,只是觉得明军竟然如此强大,正当疑惑的时候,柔佛王国的使者就来了。
  使者跟他们是这样说的:明军之所以能击败西夷人,那是在我们的国王的帮助下完成的。
  渤泥的几个国家:哦哦哦,俺就说怎么明军忽然牛逼起来了,从两百年前郑和之后,明朝的官方船队就没有出现在南洋了,不可能突然就变这么强!
  三、明朝之所以打到马六甲,只是为了向欧洲人报仇,明朝不会干预南洋各国的局势。
  其中这样想的是柔佛王国国王阿拉乌德丁。
  他这样想也是有根据的。
  在明朝初年,朱棣在位的时候,曾经大举经营南洋。
  明朝疆域在朱棣手中达到巅峰,除了草原各部被打得东躲西藏,南洋也都非常老实听话。
  朱棣还设置了吕宋总督,册封了旧港宣慰司,这个旧港宣慰司使还是郑和亲自过去册封的。
  旧港宣慰司是个什么鬼?
  旧港也就是21世纪的巨港,在马六甲南边的岛屿上。
  宣慰司相当于地方上的一个诸侯,这个职位是朝廷给的,他认可朝廷对他的领导。
  在朱棣去世后,南洋战略就全面收缩。
  南洋诸国非常清楚明朝对南洋的战略,不过问、不干预,民间有许多汉人自由在南洋做贸易。
  基于历史上的这一认知,阿拉乌德丁断定,明朝的军队不会在南洋待太久,报完仇,基本上就会撤走。
  而且他还算了一笔账,如果明朝真的要在南洋驻军,军费开支是非常庞大的,并且由于南洋海域广袤,明朝根本无法有序地维持整个南洋的秩序。
  除非明朝的商品能在南洋占据绝对优势,这样就有巨额的收入来维持南洋军队的运转。
  他认为,很显然明朝不具备海量商品输出的能力。
  四、明军很强大,不过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吞下南洋的地步,可以和明朝有合作,来为自己争夺利益。
  持有这种想法的是爪哇的马打兰王国。
  马打兰国王已经给孙传庭写信了,在信中,他痛斥了荷兰人这些年在爪哇的恶行,并且希望明军能够抵达巴达维亚彻底结束那里的荷兰人的势力。
  很显然,马打兰国王是想借明朝彻底干掉眼皮子底下的荷兰余孽。
  对于他这个要求……
  孙传庭当然立刻马上就答应了!
  随后,孙传庭就召集了参谋部开始拟定作战计划。
  这一次的作战计划拟定,还有几位在南洋世居的汉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