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0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2/1270

  随着朝廷对于南洋政策的抵达,一些人被提拔成当地的官员。
  例如马六甲曾经的商人张春来,他现在是马六甲商务司的主簿,虽然是八品小官,却是朝廷正式官员。
  同时,他还成了薛彬的岳父。
  据说张倩已经怀孕,现在在马六甲城内安胎。
  当然,张春来同时还是赵清月的人,他在被任命为主簿后的第二天,就被军情处的人找到,并且验明了身份。
  军情处的人当然不可能知道皇帝的妃子之前是个反贼,但是他们得到的命令就是拉拢并且监视赵清月的人。
  张春来就是名单内。
  被军情处的人访问后,倒也没有发生什么事。
  在作战会议上,张春来对孙传庭说道:“元帅,下官可以为诸位介绍一下巴达维亚的实际情况。”
  孙传庭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马打兰王国与红夷人是面和心不和,马打兰军队在20年前两次攻打巴达维亚,想要夺回来,都失败了。”
  “后来科恩为了快速建设巴达维亚城,采取了对汉人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汉人抵达巴达维亚建设城池。”
  “可以说,巴达维亚有今天,都是汉人一手建立的。”
  “而其中杨昆和潘明岩是当时建造城池的主要承包商,他们后来在巴达维亚定居,成为当地的上流人物。”
  “他们与我曾经做过买卖,有过交际。”
  “另外,汉人的首领叫苏鸣岗,他是科恩的好友,是巴达维亚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下官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这个人一定是站在红夷人那一边的。”
  正统历史上的苏鸣岗,的确是科恩的密友。
  科恩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开创者,不仅仅对爪哇采用了铁血的屠杀政策,还对华人在巴达维亚采取了笼络政策。
  其中苏鸣岗这样的人物,就是笼络对象之一。
  并且,还设置了汉人领袖,这个职位叫甲必丹,他代表汉人,与荷兰人对接,展开商贸交易合作。
  张春来继续说道:“不仅仅苏鸣岗会站在红夷人那一边,巴达维亚不少汉人商人,可能都会站在红夷人那一边。”
  孙传庭表示赞同他的话,因为有不少汉人商人,一手参与建立了巴达维亚,与荷兰人合作,这些年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自然担心朝廷收回巴达维亚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最不希望当今局势有变化的就是他们了。
第961章
狗皇帝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对于苏鸣岗那类亲荷派,他们最大的经济来源是通过南洋贸易体系与西方做买卖。
  这句话如何理解?
  南洋的贸易体系,其实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市舶司就是唐朝时候设置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中原王朝的主要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还是比较穷的蛮夷之地。
  唐宋时期,贬谪一些官员,就是往南方贬。
  例如韩愈被贬官到潮州,韩愈为潮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苏轼,被贬官到惠州,苏轼则在惠州吃起了荔枝,还跟京城的官员写信说卧了个槽,这里的荔枝真他妈的好吃,多谢你们把我贬官到这里。
  结果京城的那些高官一看苏轼都被贬到那个鬼地方了还这么嗨,于是又把他贬到南海的儋州。
  可见那时候,南方沿海是很荒芜的地方。
  直到北方好几次动荡,中原人南逃,出现了客家人。
  随后南宋无心北望,开始向南边海上发展,南方才正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南宋的市舶司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其财源也不少来自海贸。
  到了明朝就不用说了,朱元璋就是定都南京的。
  而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商人下南洋之频繁,就是继承自南宋。
  到了明末就更不必说。
  而正是这一千年的经营,汉人在南洋是搭建起了一套完整的贸易体系的。
  例如沿海配套的造船厂,陆上配套的种茶、丝绸、陶瓷生产。
  还有更关键的配套固定航线。
  直到欧洲人来了,尤其是荷兰人来了,他们先与南洋的汉人交往,惊奇的发现,原来中国民间的商人已经在这里搭建起成熟的贸易。
  荷兰人之所以将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在巴达维亚,其实就是想要享受中国在南洋搭建起来的成熟贸易体系。
  荷兰东印度公司只需要在巴达维亚拉拢汉人,利用汉人牵线搭桥,就可以轻易将源源不断的来自明朝的丝绸、茶叶、香料运输到西方,赚大钱。
  这是一条花费一千年时间搭建起来的完整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上的商品,因为荷兰人的到来,大规模运往西方。
  简而言之:荷兰人在这条产业链是拉出了一个分支,连通东西方贸易。
  所以,如此看来,荷兰人其实比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会做生意。
  荷兰人的精明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
  巴达维亚西边200里有一个狭窄的海峡,那就是与马六甲并称东西方海运冲要的巽(xun)他海峡。
  南洋的商船,除了马六甲海峡以外,还可以通过巽他海峡到印度洋。
  只不过对于北边的商人来说,走巽他海峡时间会更久一点而已。
  但对于把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建立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来说,走巽他海峡则更近。
  而苏鸣岗那些人,其实是荷兰人构建的新产业链的受益者。
  若是大明朝的王师占领了巴达维亚,苏鸣岗那些人肯定就会担心他们的利益被分走。
  张春来继续说道:“目前巴达维亚城有汉人大约3000多人,红夷人约有近2000人,其他土著有3000多人。”
  他此话一出,在场的军官们都议论起来。
  贺人龙说道:“就这点人,还不够老子塞牙缝的!”
  的确,驻扎在马六甲的明军就有近7万人。
  为此,马六甲城现在在快速扩容中。
  孙传庭说道:“这不是人多有少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巴达维亚城的汉人归附朝廷的问题。”
  贺人龙说道:“发最后告令,不归附就杀无赦!”
  “不能如此粗暴,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在海外的汉人,能以怀柔政策对待,就以怀柔政策对待,除非万不得已。”
  拉拢海外汉人,是目前朝廷对海洋战略最重要的一步。
  海外的汉人,对南洋非常熟悉,你要是把他们都杀了,其他南洋汉商必然寒心,海外汉人不支持朝廷了,就很容易被南洋土著给钻空子。
  所以啊,对外的灭国战和国际战略。
  杀和安抚,那是要同时进行的。
  这是一门艺术活,如果只靠杀就能解决问题,岂不是任何头脑简单的人都能治理国家了?
  现在是一边笼络海外汉商,一边尽快往海外移民大陆的汉民。
  等汉人在海外足够多了,那里自然就是华夏能够牢牢控制的了。
  贺人龙砸了砸嘴,说道:“那就发告令,让他们来马六甲见元帅,元帅跟他们谈谈,这给足面子了吧。”
  孙传庭说道:“巴达维亚现在的兵力部署如何?”
  薛彬说道:“我们调查过,巴达维亚城一共不超过50门火炮,红夷士兵只有800多人,其余的都是红夷商人。”
  “他们现在什么态度?”
  “他们现在想跟我们议和的声音很大,不过不排除他们在向西边求援。”
  孙传庭想了想,没有再说话,他说道:“今天先到此为止。”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终止会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