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1270

  尤其是貂皮,在东南简直就是权贵们的标配,而盛产貂皮的地方,就是辽东。
  这些貂皮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用粮食换来的。
  屠家就把粮食给皇太极,皇太极要么给钱,要么就把辽东的貂皮、人参等等给回来,屠家再在东南高价卖给那些有钱人。
  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里面牵扯到了巨额利润,他绝不相信只有二十三人。
  “陛下恕罪!罪臣真的不知,罪臣只是被告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去管,至于是哪些人从杭州湾出了海,罪臣这里也没有名单。”
  赵文方也道:“陛下,看在臣等这些年在杭州兢兢业业的份上,饶了臣等吧!”
  “兢兢业业?”
  提到这一点,崇祯就有些烦躁。
  “好一个兢兢业业,杭州如此好的地方,你刘梦谦带头欠税,天启七年,欠了一百万石到现在还没交上来!”
  “不要以为朕不知道,朕在去年就发布了新政,所有人必须交税,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地方官员、乡绅,都必须按照新的税政交税,而你杭州府呢?天启七年欠税一百万石,崇祯元年欠税150万石,崇祯二年欠税500万石!可惜啊!是你们眼睛瞎了,看不清楚朝廷发到杭州的公文,读不懂朕的新政?还是你们带头包庇那些乡绅?”
  “这些账朕现在不想跟你们算,朕就问你们,还有哪些人,从杭州湾走了粮食?”
  “这……”
  “说!”
  “这……臣倒是知道一个。”一边的赵文方颤颤惊惊道。
  “谁?”
  “南京刑部尚书冯英,臣有一次接到通报说城外有一伙土匪抢了一批运往杭州湾的货,本来不放在心上,结果报案的人说是冯英冯大人的货,臣立刻派人去追了回来,就是这么件事。”
  冯英?
  好!好得很!
  难怪朕把屠氏案交给你查,你给朕查了半个月也没有动静!
  “好,你举报有功,朕免你死罪。”
  赵文方连忙磕头:“谢陛下!谢陛下!”
  一边的刘梦谦见状,微微一怔,也道:“陛下,臣也想起了一个人。”
  你看,效果就来了,当着一个人的面赦免另一个人,立刻就有效果。
  “谁?”
  “顾台硕。”
  顾台硕?
  刘梦谦连忙提醒道:“前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顾秉谦的儿子。”
  说到顾秉谦,崇祯立刻就知道了。
  这可是明末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
  “陛下,顾台硕与浙江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周可言关系甚密,臣怀疑……”
  “怀疑什么?”
第108章
朕心甚痛!
  “臣怀疑周可言与顾台硕联合起来参与其中。”
  “你可有证据?”
  “今年三月,下面的人擅自查了一批运往杭州湾的货,事情捅到臣这里来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背后是顾台硕,臣想着,就算顾家在东南家大业大,臣也得按照朝廷的规矩来办事啊!便要强行扣押货,岂料那批运货的人竟然是浙江都指挥使司的军户!臣这才不便多问了。”
  扯犊子的按照朝廷规矩办事,他这话一听就是一半真一半假。
  “那些人当真是浙江都指挥使司的人?”
  “千真万确,陛下可以派人前去杭州核查,当时不止臣一人在场。”
  崇祯站起来,扫了一眼这两个人,便离开。
  两人这才如释重负,又被重新关了进去。
  今晚,也没有人再对两人用刑。
  外面的雨下得很大,街头没有什么人,坐在马车内的崇祯,脑子已经飞快转起来了。
  顾秉谦?周可言?
  一个是前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品烂透了,但在东南也有很雄厚的势力。
  一个是浙江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这就更不必说了,管理着军户。
  明朝末年,军户要么逃亡,要么成了军官的私人财产。
  崇祯心中早已做了好几种推算了,例如还有没有大官参与进来,例如糜烂的卫所有没有在里面。
  现在看来,这趟水还真是深不见底了。
  难怪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根本不敢动地方上的贪官,按照这种局面,没有自己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动得了。
  好在张凡这两年,还真就锤炼了一支军队出来了。
  那现在要不要动呢?
  现在还不是时候,三万御林卫驻扎在锦州,两万天雄军,损了近一万,还有一万也在辽东。
  两万虎贲卫,有一万被张之极带到宣府,准备平定喀喇沁部的分割和叛乱。
  京师现在还留有一万虎贲卫。
  这一万虎贲卫不能再调走了。
  因为一旦要对浙江都指挥使司下手,最坏的局面是地方军户暴乱,到了那个时候,局面就彻底乱起来了。
  内部暴乱,外部还有强敌虎视眈眈,这不是好局面。
  再说了,仅凭那两个人一面之词,要去断定周可言的罪,也有些牵强。
  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悄悄去查。
  回到乾清宫后,崇祯立刻给苏州的曹化淳写了一封密信,让他悄悄去调查顾家。
  难怪许显纯的密信里说,当时抓李元起的时候,李元起大喊“去找顾公子”。
  原来这个顾公子,竟然是顾秉谦的儿子顾台硕。
  这顾台硕之前本来在内阁做中书舍人,去年辞官回了苏州。
  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一日。
  暴雨过后,紫禁城变得清凉起来。
  早朝,群臣在下面行完跪拜礼。
  崇祯道:“有事启奏。”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这是天雄军此次伤亡抚恤。”
  王承恩将汇报呈递上来,崇祯一看,包括犒赏,总费用达100万两(6.5亿元)。
  崇祯没有任何犹豫,对司礼监执笔太监方正化道:“准。”
  方正化接过申报奏表,现场就给批了,一边的掌印太监把印也盖了。
  王永光出列道:“陛下,这是湖广省最新一批官员的任职名单。”
  “准!”
  现在除了布政使、按察使,还有知府级别的崇祯会自己看,其他的官员,全部交给吏部来便是。
  这种权力还是要下放下去的,不然一个人哪里做得了?
  徐光启出列道:“陛下,这是北京到迁安的水泥路完结奏表,请陛下过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