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1270

  有不少人已经推测到,不久的将来,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全部要并入到司法体系里。
  至于司法的最高职位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至少现在皇帝还没有表态。
  而朝堂上权力中枢的结构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崇祯做了一个总结:“这就是朕要说的第一件事,每一个州府、县城、甲里,都必须写上反腐的标语,必须写下去,要让全国老百姓知道朝廷的态度!这件事交给礼部去操办!今年必须执行下去!”
  礼部侍郎刘宗周出列道:“臣领旨!”
  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写在墙上的标语。
  管理大的团队和组织,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即将你的想法简单、清晰的告诉给每一个人,并且不让人产生误解。
  这一点本身就很难。
  举个例子,你上台演讲,讲十句话,下面有一百个人,可能有一半的人和另一半的人对你讲的话理解起来不一样。
  组织当中,有90%的问题是信息不能正常、准确流通所产生的。
  所以,把反腐的标语,简单、明了的写在墙壁上,这是迄今为止,也是未来,最低成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比口头传播要有用一百倍!
  崇祯走到前面,道:“第二件事,全国全部重建军制,推行新军制!从军衔到编制、军规、军法,全部按照新军制整顿!”
  礼部侍郎何如宠出列道:“陛下,新军政固然更优,然则万事不可操之过急,老臣以为,还得徐徐图之,以免引起边军不适。”
  “谁不适?”崇祯剑眉微微一锁,握着剑的手,微微用力,“谁不适让他来北京找朕!朕看他有几颗脑袋感觉不适!”
  “臣……”
  “无需再言!此事由军委会牵头来执行,各地总督、巡抚、督师一律配合,不得有误!否则军法处置!”
  开玩笑,现在辽东局势稳定,唯一不稳的也就是宣府外的朵颜卫了。
  现在新军军威越来越强盛,不趁着现在全面推行改制,还等到什么时候。
  今年年初,宣府整顿,那只是军政改制的开始。
  再说了,就现在国内的局势,全面的军政改制已经迫在眉睫了。
  例如长沙府的指挥使司糜烂问题,这些全部都是军政问题。
  长沙府的卫所指挥使的确被崇祯砍了脑袋,可是军政却出现了真空状态,例如长沙府若是出现了大量的土匪,该怎么办?
  靠地方的衙差显然不现实。
  所以地方上的预备役武装力量是必须有的。
  这就是问题。
  军政权出现真空后,牛鬼神蛇就会跳出来了。
  例如浙江都指挥使司这种地方军户问题,就必须用军队来解决的。
  解决之后且必须在当地组建新军。
  这些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既然新军政已经定了,就应该以雷霆手段执行下去了。
  最后,崇祯道:“朕以为,新军要有一个特殊的意义,朕来定一个日期,给一个月的时间,以后每年九月一日,即为建军节!”
第111章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早朝结束后,所有官员都在私下议论起今日早朝皇帝的说话了。
  用钱龙锡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朝堂已经出现新格局了。
  李自成以前最多在地方上小打小闹,现在算是正式进入权力中枢了,而且是孤悬于行政之外的。
  也就是说,完全是可以和内阁辅臣、六部九卿相抗衡的。
  现在大家才真正明白皇帝用李自成的真实目的。
  从一开始,皇帝就已经做好提拔李自成到权力中枢的准备了。
  去年在河南,今年在湖广,都只是在练手而已!
  这下好了,大明朝不少官员估计晚上睡不着觉了。
  不过,你也千万不要小看大明朝的官员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本领就是了。
  现在已经不止100个人在想着接下来怎么整李自成了。
  退朝后,崇祯就在推测朵颜卫的变局应该已经开始了。
  刚到乾清宫,崇祯就接到了北边来的最新密报:万丹伟真兵变了!
  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最新情报里,最刺眼的是,有8000八旗精锐铁骑横跨草原而来,联合万丹伟征发动了这场兵变。
  崇祯之前是给固鲁思齐布写过密信的,可惜固鲁思齐布这货表面给崇祯回复了一封感恩戴德的信,私底下却并没有完全相信崇祯。
  兵变的时间在3天前,消息是八百里加急传过来的。
  兵变来的太突然,现在整个元上都已经被万丹伟征控制住。
  固鲁思齐布的脑袋就挂在元上都城的城门口。
  草原的局势突然恶化起来。
  喀喇沁部在什么地方?
  就在宣府和蓟镇北边,离京师也不远。
  喀喇沁部是朵颜卫的核心,朵颜卫是当年朱棣设置在长城外的番卫。
  两边派束不的被穿越者崇祯派间谍干掉了,亲大明的固鲁思齐布上位后,喀喇沁部尊崇祯为天可汗,双方互市往来频繁,关系密切。
  但现在固鲁思齐布死了,亲建奴的万丹伟征上位了,如果局面彻底不可控,喀喇沁部将会向历史上那样,全面倒向皇太极。
  这样会出现一个什么样可怕的后果呢?
  宣府和蓟镇外的蒙古防线崩溃,宣府和蓟镇全部暴露在建奴的兵锋之下。
  历史上著名的己巳之变,就是喀喇沁部倒向皇太极之后,喀喇沁部给皇太极让道,皇太极才能从喜峰口长驱直入的。
  而且,历史上的皇太极五次入关,其中好几次都是突破宣大防线直接入关。
  这和蒙古人全面倒向皇太极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说,皇太极继位后,提出征服蒙古的战略思想,绝对是正确的。
  那么现在问题的核心来了:争夺喀喇沁部的控制权。
  如此看来,皇太极在辽河以西布局三万,号称六万精锐,其本质就是声东击西,目的就是喀喇沁部。
  崇祯不由得感慨:皇太极果然不是一般人啊!接着大明内部的某些人在特殊时候搞事情,把重兵扔到辽河以西,吸引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其真实目的是征服喀喇沁部。
  这种手段、这种谋略,细想一想,在史书中,也称得上是顶级政治家和战略家了。
  难怪历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被皇太极算计得死死的。
  不过现在对手已经换了!
  他张凡也绝对是不好惹的。
  论手段、论智谋、论心性,张凡绝对不是善类。
  这盘局在辽东八旗军崩溃之前,崇祯是处于劣势地位的。
  为什么这么说?
  辽东有三万八旗精锐虎视眈眈,宣府和蓟镇外的蒙古内部暗流涌动。
  更重要的是大明内部动乱不安。
  可局面就是随着辽东之战的胜利,来了一个惊天逆转。
  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这不是喀喇沁部发生了整编,亲建奴的万丹伟征上台了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