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6/1270

  而英国和荷兰虽说联合起来,有60艘战舰,但也打了几个月了,人心颇有些疲惫。
  于是,在三月初十这一天,联军暂时缓下来,没有立刻找巴塞罗那的麻烦,双方进入对峙阶段。
  费利佩四世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然而并没有,法国人转眼就越过了西班牙的边境,进入贝尔敦,三万法军一路打得势如破竹。
  法军快速向马德里挺进。
  这中途虽说也有战败,但并没有影响法军的进程。
  直到四月初的时候,费利佩四世接到消息,法军已经打到了萨拉戈萨。
  法军在萨拉戈萨遇到了西班牙陆军顽强抵抗,终于被遏制住前进的脚步。
  即便如此,这也是法国自和西班牙开战以来,插的最深的一次。
  四月份的时候,联军和西班牙进入僵持阶段。
  局势并不明朗,不能说西班牙扳回了局面,但也不能说联军占据了优势。
  联军已经打得很深,一旦不能快速打破目前的对峙阶段,就会陷入粮食短缺。
  欧洲人打仗打的也是粮食,欧洲士兵也是人,也要吃饭。
  如果严格来说,局势甚至对费利佩四世有利。
  一旦他在地中海的海军回援,可以一鼓作气将英荷联军击败。
  至于那一路法军,他认为不可能攻到马德里的。
  就在费利佩四世认为局势稳定下来,甚至他已经给奥地利写信让奥地利和德意志出兵法兰西的时候,瑞典的克里斯蒂娜女王突然宣布对神圣罗马帝国新一轮的战争。
  随后,一直是支持态度的沙皇俄国也宣布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
  欧洲大陆一时间风起云涌,剑拔弩张。
  瑞典在经历了上一任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改革后,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古斯塔夫二世是杰出的军事改革家,他被欧洲人尊为现代战争之父。
  可惜死的有点早,38岁就英年早逝。
  如果他不死,欧洲的局面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现在的瑞典,也不容小觑。
  在瑞典和沙俄宣布对神圣罗马帝国开战后,随即法兰西也宣布对神圣罗马帝国开战。
  战争立刻从三国围殴西班牙,变成了多国参战。
  这还没完,接下来德意志的萨克森候选国、普法尔茨候选国、勃兰登堡普鲁士和布伦瑞克吕纳堡也先后对神圣罗马帝国宣战。
  并且,这些国家也同时宣布对波兰立陶宛联邦宣战。
  一时间,战争从西线燃烧到东线,再一次进入全面战争阶段。
  费利佩四世准备联合神圣罗马帝国夹击法兰西的计划,在局势陡变中,灰飞烟灭。
  欧洲各国打成狗脑子,无疑是利好沙俄和奥斯曼的。
  莫斯科已经喜出望外,如果东欧各国在这一次战败,沙俄就可以大举进攻。
  眼看东方的蒙古人被削弱,沙俄进入深入东方,现在西方又发生大变。
  莫斯科的沙皇不禁对上帝祈祷:上帝赐福沙俄。
  但他不知道的是,也正是在同年四月,远在东方的那个国家,开始运转起她的国家机器。
  从三月初,皇帝开始做总动员,分别从中央军调出10万大军,从辽东调出10万大军,从北府调出5万大军。
  25万大军从不同的方向,浩浩荡荡进入西北。
  三月中旬,西部战区的动员令也下发到了总督府。
  西部战区动员了25万大军,总兵力达到50万!
  无数年轻的小伙子,穿着军装、皮靴,扛起火枪,唱着军歌,坐上了前往西部的火车。
  各省囤积的战略储备粮开始被调拨出来,各地军政衙门的人连夜加班加点。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钢铁巨人身上的螺丝钉,他们各自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让这个钢铁巨人行动起来。
  三月底,西部战区一半的军马被征调出来。
  西部军工厂的军备也被搬出来了一半。
  到四月初一的时候,西部战区督师阎应元接到皇帝的御令,前锋军团率先挺进天山以北,消灭一切潜在的敌人,为后路大军清扫道路。
  四月初一当天,西部战区先调动一万铁骑,由李定国打先锋,大军以闪电般的速度出了达坂口,像一柄锋利的剑,进入了天山以北广袤的草原。
  他们的打击目标是南下的那一批俄罗斯人。
  此时,整个西域移民近200万汉人。
  轻工业、农业、交通等等全部已经搭建成型。
  西京长安、中原各城,以及湖广省,都通过铁路,每天向西域输送着大量的经济血液。
  干枯的西域,就像一个正在重新长出肌肉的小伙子,逐渐散发出活力。
  崇祯二十年四月,第三次西征开始了。
第1070章
史无前例的西征
  战争前的准备,是方方面面的。
  例如这场战争需要多少钱?
  崇祯自己给了一个预估的数字,3亿两!
  要么不打,要么打得莫卧儿灭国,打得莫斯科颤抖!
  30年前,大明朝20年的国库收入。
  30年前,整个大明朝的白银也只有4亿多两。
  而这一次,皇帝竟然一口气就拿出了3亿两!
  国库还有多少钱?
  这几年最费钱的是移民,这几年移民消耗了5亿两之多!
  崇祯十九年,朝廷的总收入就是5亿两!
  拿出3亿两没有压力吧?
  有!
  而且压力很大!
  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社会多元化形态的不断发展,官员人数在急速增长。
  崇祯元年的官员才几万人。
  崇祯二十年,朝廷养着100万官员。
  每一个官员每一个月的平均开支是6两银子,一个月的开支就是600万,一年就是7200万两。
  全国养着近200万军队,每一个军人一个月的开支大约在4两,一个月是800万两的军费开支,一年就是9600万两。
  你看,仅仅养着这些人,就要1.68亿两。
  这是硬性开支。
  其他开支就另算了。
  去年朝廷划掉了3.2亿两。
  如果不是建立起了民间风投和股市,崇祯十九年的总收入不可能达到5亿。
  而且,今年崇祯也不敢拿这么多钱出来西征。
  他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是因为大明社科院、国营商社总府和经济研究院都给出了一个预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