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7/1270

  崇祯二十年,朝廷的总收入将达到7亿!
  这是因为辽东、辽北、朝鲜省、扶桑省、安南省这些年的建设效果已经起来了。
  这些地方的总人口已经超过1亿。
  这些地方带来的收入,在这几年出现了一个喷井。
  原因如下:
  一、化肥的制造。
  西域现在有最大的硝酸钾采集厂,大量的化肥被开采出来。
  并且科学院制造出了氯化钾。
  化肥有一个大爆发,导致粮食进一步暴增。
  崇祯十八年和崇祯十九的粮食翻倍。
  二、风投制度的确立,在沿海激活了一批民营商社,相对自由的资本,正在如饥似渴地寻找着下一个商业大佬,随着船只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外贸商社如同雨后春笋一般。
  在朝鲜省、扶桑省、安南省建立了更加密集的航线。
  三、十几年的新学普及,新一代的人才已经成长起来,并且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为时代的发展输入了全新的血液。
  他们是充满朝气的一代!
  四、大城市的制造业,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出现了聚群效应。
  大城市周围出现了产业链效应,交通进一步的打通,制造业成本、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
  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才涌入大城市,在这里挥洒汗水,成为这里的一部分。
  大城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塑。
  虽然它出现了许多城市病,但它带来的活力是空前的,是无限的。
  它创造出来的商业价值是磅礴的。
  五、内地城市的崛起,分担了沿海城市的产能压力,进一步促使沿海城市增加向海外输出商品。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在十几年前就归入大明的地方。
  南洋局势逐步稳定后,南洋各岛本身新政的落地,激活当地潜在消费市场。
  南洋这些地方本身自然条件优越,生孩子没压力,人口一直都保持着旺盛。
  它的经济价值也体现出来。
  不过,英国、荷兰、奥斯曼这三个国家的航线价值也明显在暴涨。
  所以,社科院、国营商社总府和国家经济研究院都给出了今年收入将达到7亿两的预测。
  年初的时候,国库里躺着2亿两。
  算上今年的收入,9亿两,拿出3亿两打,还是可以的。
  军委会做了全面的战略计划,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战争总预算。
  3亿两的总预算。
  二、总兵力。
  正规军50万人。
  后勤人员200万人。
  大约4个人养一个前线人员。
  三、分别从南直隶、浙江省、北直隶、河南省、湖广省、西直隶、江西省调度粮食。
  粮食包括:大米、面粉、糖、罐头、盐、腌制的肉干、蔬菜。
  其中最赚钱的大概是刚成立的罐头商社,由于硝酸钾的发现,罐头已经被研制出来,并且已经规模化投入到军队中。
  只不过这一次要扩大攻击。
  四、分别从甘肃、宁夏、西直隶、四川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广省、北直隶动员军民。
  这一次启动的是十几年就布局开始建立的军政动员体系。
  动员对象是地方的预备役,以及愿意参军的民兵。
  都是有经济补助的,若战死,一律按照军队的抚恤水平来。
  五、生活物资的调度。
  包括棉衣、靴子、牙刷、毛巾、夏天的衣服。
  六、武器装备的调度。
  包括最新的野战炮、火枪、刀、震天雷、甲胄、战马等等,这些全部由军政院启动军政体系,由各战区。
  七、大军推进部署。
  大军分为三路大军团。
  左右路督师分别是卢象升和洪承畴。
  中央军是皇帝亲自指挥。
  由于袁崇焕擅长打步步为营的防守战,这种大规模西征显然不适合他,所以并没有任命他加入进来。
  八、战略计划。
  先以前锋军团快速清扫路上的障碍(西北俄罗斯人),然后右路和中路压进布哈拉。
  不直接进攻布哈拉,借道!
  布哈拉答应,好说,不答应,就教他答应。
  左路走昆仑山西。
  九、在莎车城为后勤补给点。
  这份战略做的非常完善,厚厚的一本,基本上为这次的西征定下来一个框架,可能实际情况会有变动。
  但至少有指挥的依据可寻。
  动员令下发下去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连村头的老汉都在激动地说着关于那些热血沸腾的故事。
  一大早,基层的官员们就到了村子里,在村长和巡抚衙门的组织下,开始走访。
  村子里的民兵们开始自愿报名,他们充满了激动的心情。
  仅仅因为紫禁城里那个男人一句话,就点燃了他们,热血开始滚烫起来。
第1071章
太子监国,公主随征
  三月莺飞草长之时,北京紫禁城。
  皇帝又要西征了,按照惯例,是一大堆的人反对,只不过大家不敢说出来罢了。
  户部正在加急地准备钱粮,配合军委会调动各地物资,工部的人则配合着军委会到西域去做实地考察的军事工程建设。
  只有崇祯,在即将出发之前,竟然出现了短暂的清闲。
  他换了一身戎装,过了一会儿,太子朱慈烺便到了。
  “儿臣参见父皇。”
  “怎么样,事情处理的?”
  “父皇,是上海的一个叫陈志的商人,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办理了一家报社,刊登了关于反战的言论,儿臣已经让人查处了那家报社,停业整顿。”
  “人呢?”
  “人在上海的治安所里关着。”
  “为何不提审到北京来?”
  “儿臣觉得这件事是一件小事,并不需要提审到北京,倒是现在大战在即,人心需要稳定,不可再起风波,所以儿臣做了个主,让他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此人严厉批评教育即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7/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