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270

  洪承畴离开了,他一路去了宣府。
  洪承畴和许多读书人一样,心中有梦想。
  所以崇祯就给了他梦想。
  洪承畴和许多读书人不一样,他这个人在历史上办事相当狠辣果断,甚至心黑。
  心黑算缺点,但崇祯不是容不得别人缺点的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洪承畴过去后,是不是都交给洪承畴来改制了?
  当然不是,军事改制绝非洪承畴能改过来的。
  他新上任后,主要是调动当地的资源,重振军队,复盘、核查前任的记录,安抚军心,拟定明年的计划。
  至于接下来的清查、换人,这都不是洪承畴一个人能决定的。
  监察院会派出专门的调查小队前往宣府,一个个查。
  崇祯要确保这一次的调查,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必须严查,绝不姑息!
  这就是崇祯的态度。
  当然,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是不是只罚呢?
  当然不是!
  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鼓励出来的,勇士都是奖赏出来的,这是张凡上一世在工作中就得出来的结论。
  所以他从来不吝啬奖赏。
  要奖赏哪些人呢?
  宣府总兵侯世禄!
  为什么要奖赏他?
  因为他陪同卢象升一起去了张家口。
  如何奖赏?
  升左都督头衔,调回京营。
  为什么要这样做?
  告诉你,侯世禄也在汪正奇的名单中,虽然他没有参与卖粮食,但克扣士兵的军饷这种事他干过,扣的不多,但扣了!
  那为什么还要奖赏?
  这叫明升暗降。
  侯世禄是武将,而且是总兵,一品武将,武将与下面的军官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他和下面的关系,与沈棨与下面的关系是不同的。
  沈棨是总督,本身朝廷派总督去就是为了监军,为了辖制地方的武将跋扈。
  从权利这种游戏的角度来分析,总督、巡抚都是派去军镇做坏人的,且总督、巡抚是有任期制度的。
  到期之后就要调回京师,所以双方之间很难产生真正的依附,形成尾大不掉。
  但是总兵就不一样了,总兵的角色是统兵,带领将士们一起打仗,将士们很容易对总兵产生依赖感和归属感。
  所以要动侯世禄,就得用这种对付毛文龙的办法。
  将毛文龙从皮岛召回来,让袁可立去,崇祯就是用的这种明升暗降的办法。
  百试不爽!
  当时张家口开城门的那个游击将军李常山有没有问题?
  有!
  这货也参与了卖粮食,是大罪。
  但是也不可能立刻就捉起来,流程上得这么来。
  先赏,因为你开城门了,你是忠于朝廷的!
  这是告诉所有人,忠于朝廷的人该赏。
  等过段时间,再把案子翻出来,抓起来,因为你私下卖粮食!
  这叫什么?
  这才叫赏罚分明,赏与罚必须分开,才能让其他人感知到赏罚分明,如果放在一起,吃瓜群众能立刻分辨出来么?
  所以,搞人那都是有技巧的,别看崇祯天天发飙,但心里都有一杆秤!
  就这样,这一次配合的人,大多数得到了表彰,还额外得了一点钱。
  大家都喜滋滋,气氛比过年还轻松,都对天子感恩戴德。
  连朝廷的大臣们对皇帝的这种做法也非常满意,皇帝总算是想通了,知道妥协的手段了,知道眼下不应该大动干戈了。
  十二月初三,由黄得功主导的朝廷调查小组再次抵达宣化城,开始对宣化城驻扎。
  调查小组也表明了来意,主要是复查沈棨的案件,大家不要紧张。
  十二月初五,侯世禄回京任职,洪承畴上任宣府总督。
  一封新的任命书也在从京师到辽东的路上,新任的宣府总兵人选也出来了,辽东的曹文诏,在此次辽东战役中战功赫赫,被升为宣府总兵。
  曹文诏先是快马加鞭到了一趟北京觐见,崇祯又是一顿语重心长地重托,说得曹文诏声泪俱下。
  新的总督和总兵都悄悄上任,整个宣府的一切都很太平。
  直到两天之后,宣府副总兵张知远突然被宪兵抓起来,罪名是私卖军粮、克扣士兵军饷。
  当天下午,有人举报张家口游击将军李常山私卖军粮、克扣士兵军饷,也被捉拿起来。
  这两个人连夜被押送回北京。
  一场如同狂风骤雨般的清查,正式在宣府上演了,调查小队在宣府开始放飞自我,消息传到京师,震撼人心。
  这时,人们才真切感受到了皇帝对军政整顿的决心,才意识到之前那些不过都是皇帝稳定全局的手腕。
第12章
总算找到人了!
  十二月初六,张家口参将汪正奇和都司何忠祥被推到城外斩首。
  人头被送到宣府各城示众。
  这就结束了?
  当然没有!
  汪正奇和何忠祥全家被发配戍边。
  所谓的发配戍边就是去边疆干苦力活。
  一大早,就有一大堆的奏疏搬到崇祯的桌案上。
  崇祯简单翻阅了一下,竟然全部都是为沈棨求情的。
  这些人从沈棨的功劳上说事,表示沈棨在宣府的时候,军政还是很稳定的,军费也没有大涨,前几年,北边的蒙古人也不敢进犯。
  这两年和蒙古逐渐扩大互市,局面稳定下来,沈棨也有不小的功劳。
  然后还说了各种细节小事,都在证明沈棨是可用之才,陛下当从轻发落。
  还有人从党争的角度出发,说现在朝中有奸臣打算借这个机会扫清异己,独揽朝纲,败坏社稷。
  又举了天启年间阉党祸国的例子。
  就差没有指着以孙承宗为代表的新军派的鼻子骂他们专权了。
  崇祯也不理睬这些人,把奏疏扔到一边。
  沈棨的审问还在继续。
  沈棨这个人背景非常复杂,他在辽东干过,和袁崇焕以前还是同事,他的女儿又嫁给了大明朝知名的富商家族屠氏一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