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5/1270

  “但朕也花钱养着她们的呀,并且在宫中也重修规矩,善待她们,尊重她们,她们为何要断了这么好的路,而选择一条万劫不复的路?”
  赵清月沉默下来。
  崇祯话题一转,说道:“清月,有一点,关于这件事,我还是有些疑惑。”
  “哪一点?”
  “太子为他们说话,太子不止一次跟朕说商税太高了,为何他们还要牵连太子?”
  “按理说,太子未来登基,对他们应该有好处才对,这一点朕想不通。”
  崇祯提出心中的疑惑,他想听听赵清月的意见。
  他倒不是怀疑赵清月,而是赵清月本身就是一个谋略非常强的女子。
  她的过去,放在任何一本书里,都是一个极其出彩的人物。
  “夫君担心的这一点,我也想过。”
  “说说你的想法。”
  “一、他们既然行刺,必然是抱着行刺成功的想法来执行的。若是成功了,太子上位,商税降低,商人掣肘变弱。这是他们想要的。”
  “二、行刺失败,他们却在招供书里牵连到太子,太子被废,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可能他们接触的不止是太子。”
  赵清月这个想法,把崇祯心里吓了一跳。
  其实他早就有这个猜想了,只是,他不太愿意往这方面细想而已。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维。
  赵清月推理得并不一定对。
  因为赵清月是皇妃,赵清月的儿子也是皇子。
  太子被废,她心中未必不想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这是人之常情。
  为了让自己儿子做太子,她也有可能故意这样说,来扰乱这盘局,将矛盾转嫁到其他皇子身上。
  至于她的儿子,今年才七岁,对方肯定不会选一个七岁的去接触。
  当然,丁在年有没有跟她谈暗处收买官员扶持她的儿子上位,这件事崇祯不敢肯定。
  但大概率有谈过,丁在年是个聪明人,知道赵清月现在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太子被废,多方势力都蠢蠢欲动了。
  所以啊,狗皇帝直接来了一句:不立太子了。
  你以为皇帝真的是因为愤怒而不立太子的?
  不立太子,这是对目前局势的一种制衡。
  敌在暗我在明。
  敌人想要搅动风云,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储君。
  现在没有储君了,无论他们有没有接触别的皇子,现在局面都迅速冷了下来。
  因为就算他们接触了别的皇子,皇帝不立太子了,皇子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当然,他们不会这么快死心的。
  大臣们也不会这么快死心的,大家都还是想要皇帝尽快另立太子。
  然而,太子是肯定不能再立了。
  大不了就学历史上的胤禛,把传位圣旨密封,放在牌匾后面,搞成一套所有人都知道的规矩。
  这样就可以防止“赵高”出现了。
第1116章
皇帝的舆论威慑
  崇祯并没有追问,而是陷入到沉思中。
  五月初三,上海致来密报,名单上的人已经全部抓到。
  到五月十三日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扔到了镇抚司衙门。
  先是经过锦衣卫的审讯,随后所有人被提交到刑部和大理寺。
  这是一场震惊国朝的大案,刺杀皇帝,无疑是挑战了现有的大明秩序。
  从底层逻辑来说,皇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他在位期间,整个大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无数人是新政的受益者。
  皇帝在民间的威望,已经超越了历代明朝皇帝。
  五月十五日,顾炎武刚在海淀新区做完社科调研。
  休息之余,他跑到一间茶楼去喝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喧闹的声音。
  顾炎武有些疑惑,走到楼边张望过去。
  他看见一队队人正在大街上行走,为首的是一个青年人,正大声喊着:“捉拿凶手!严惩凶手!”
  “大人,他们这是在干嘛?”顾炎武手下的一个主簿管说道。
  “这还用问吗?”
  “那他们所说的捉拿凶手是指?”
  他话刚说出来,就有一个年轻人握着拳头大声喊道:“皇帝陛下是大明的再造者!现在有人要行刺陛下,我们要联合起来,把这些人全部抓住,让他们得到惩罚!”
  “这些人是妄图颠覆国朝!这些可恶的资本家!大家都来读读《阶级论》吧!”
  “抓住凶手!”
  “……”
  他们群情激昂,似乎有发泄不完的精力。
  那主簿说道:“大人,这些人这样做,恐怕不妥吧,会不会扰乱秩序,给非法之人钻了空隙?”
  顾炎武说道:“这事你就不要瞎掺和了。”
  他站在那里扫了一眼下面四面八方,周围有不少人在围观,还有不少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如果说这件事没有礼部在背后撑腰,顾炎武是打死都不会信的。
  在普通人来看,这只是普通事件。
  但在他看来,这其实是政治威慑。
  朝廷对民间的治理,已经从直接定罪、大杀,开始往舆论和司法结合转变。
  直接定罪和处死,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但如果从舆论和司法两个层面去做文章,完全可以起到更大的威慑作用。
  例如现在这件事,礼部作为皇帝身边对外宣发的部门,必然会从舆论战中开始着手。
  而此时发生的事,只是个开端。
  顾炎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喝了几口茶,便结账走下去。
  他跟着人群一路走。
  他是做社会科学研究的,这种情况,对他来说,无疑是难得的题材之一。
  人群里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一百多人,迅速壮大。
  而在半路上,加入进来的民众也越来越多。
  他们都有一个夙愿:惩罚凶手!
  到下午两点钟的时候,随着事件的传播,震惊了朝廷的所有官员。
  有人将这件事上报到宫内。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5/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