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270

  朕现在就只想知道背后到底他娘的是谁在搞鬼。
  这一锤子下去,陈忠行不停惨叫:“陛下,是有人跟小臣说要放了周允乐的。”
  “谁?”
  “是……是闵大人,是闵洪学闵大人!”
  “胡说!他一个兵部郎中,你是地方县令,你们二人毫无关联,他怎么会唆使你做这种事!”
  “陛下,真的是闵大人,他是小臣的推荐人,两年前就是他推荐小臣任的易县知县,他的话小臣不敢不听。”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道:“王承恩,立刻去吏部查陈忠行的推荐人。”
  “是!”
  大明朝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不通过内阁审批直接由吏部任命,可以说全国的知县,知州这些官员,那都是出自吏部之手。
  吏部呢?
  吏部里一个个也都只是普通人啊,不可能掐指算的,也不可能知道哪些人有才能哪些人无才能。
  所以官员举荐就成了一种常态。
  大明朝的耗羡、税收加派又有许多油水,身居上位的人不能直接捞到,上面的人当然想安插自己的人下去。
  于是就各种和吏部搞好关系,给吏部推人下去。
  这陈忠行就是这么上知县位置的,这两年来,也给推荐的人上供了不少钱,上面有人罩着,他自己在下面办事也稳当。
  这叫官官相护。
  陈忠行颤颤惊惊,疼得他眼泪哗哗出来了:“陛下,是真的……是真的,是闵大人让小臣这样做的,小臣也是被逼无奈啊!”
  崇祯摆了摆手:“带下去录口供吧。”
  “是!”
  陈忠行被锦衣卫拖了出去,凄厉的叫声还在外面回荡:“陛下饶命……臣是冤枉的……”
  崇祯重新坐回去,揉了揉太阳穴,一个人坐在那里发了会儿呆。
  不多时,王承恩便将吏部的备案取过来了。
  “皇爷,请过目。”
  崇祯打开一看,好家伙,还真是闵洪学那厮推荐的。
  崇祯依然先不下主观判断,只是道:“去将闵洪学叫来。”
  “是。”
  王承恩走之后,崇祯又开始写他的《矛盾说》。
  闵洪学接到传召,便立刻到了乾清宫。
  “臣参见陛下。”
  “闵爱卿,朕问你一个问题。”
  “请陛下明示,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是不是朕让你们吃太饱了?”
  闵洪学微微错愕,一脸懵逼地看了一眼皇帝,随即立刻低下头,不太明白皇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陛下,微臣愚钝,不知圣意何为,还请陛下明示。”
  “要明示?好,朕来问你,易县的知县陈忠行你可认识?”
  闵洪学全身一震,手心立刻冒冷汗起来:“陛……陛下,臣不认识,这大明朝有一千四百多个县,每一个县的知县都是吏部安排的,臣是兵部郎中,臣怎么会认识呢。”
  “不认识?”崇祯目光锋利地盯着闵洪学,将吏部的备案扔下去,淡淡说道,“自己先看看。”
  闵洪学微微一怔,从地上捡起来一看,脸瞬间苍白如纸。
  他迅速调整了一下状态,硬着头皮挤出笑容说道:“臣想起来了,是易县知县陈忠行!陛下恕罪,臣最近没有睡好,刚才一时间没有想起来,毕竟两年前臣推荐的他,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
  “很久没有见面了,书信倒是来往频繁?”
  “臣……臣不太明白陛下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崇祯突然将手中的笔砸下去,砸在闵洪学身上,提高了音量,“知不知道什么叫欺君之罪!”
  “陛下息怒,臣确实不明白。”
  这时,王承恩又走了进来,将骆养性对陈忠行的审问笔录呈递了上来。
  崇祯快速扫了一眼,直接扔到闵洪学面前:“自己看!”
  闵洪学双手颤抖拿起来看完,面如死灰。
  但如果你以为他立刻就认罪,也太小瞧大明朝文官的本事了。
  他连忙一脸正气,大义凛然说道:“陛下,这是诬陷,这是赤裸裸的诬陷啊!陛下!臣怎么会做这种事,臣是忠于陛下的,臣日日夜夜都在想着为陛下分忧!”
  崇祯剑眉一抬,又从桌上翻了一份都察院给过来的弹劾的奏疏,扔下去:“自己再看看!”
  闵洪学额头上都在冒冷汗,拿起那奏疏迅速扫完:“陛下,臣……”
  “还不够?”崇祯又拿出吏部昨晚呈递上来的奏表,扔下去,“再看看。”
  闵洪学已经面色发青,脸上的表情就像戴了一张面具一样难看。
  “臣……”
  都察院弹劾闵洪学在今年辽东之战中运输粮食私扣军粮。
  新上任的吏部郎中刘若宰弹劾闵洪学在今年辽东军粮中,并未完成任务,辽东收到的粮食少了3000石(36万斤)。
  还没完,派到宣府的调查小队今天早上送回来的消息,宣府今年的粮食统计缺口达3万石之多,在多次粮食交接备案上,都发现了闵洪学的签字和盖章。
  追查了三处,实际收到的和文件上的都不相符。
  “臣是冤枉的……”
  崇祯怒拍桌案,豁然站起来说道:“到现在还敢嘴硬!来人!给朕拖下去严加审问!”
第14章
朝局之变
  “陛下!陛下……”
  闵洪学被带下去。
  又一个兵部郎中被带下去了,这下许多人是真的睡不着了。
  人们甚至不知道闵洪学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抓起来的。
  一天之后,才从宫里的小太监那里传来一些断断续续的消息,说是好像与宣府的事情有关。
  后来又从都察院传出来消息说与辽东的军粮有关。
  一时间,朝堂风声鹤唳起来。
  最近又是政治敏感时期,监察院、都察院、吏部,这三个部门,一个都没有闲。
  监察院盯着宣府,都察院因为驿站的事情还在喷口水,吏部则在考核兵部的政绩,鬼都知道在抓问题,搞事情。
  而随着易县的事情的慢慢平息,朝堂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
  十二月初八。
  通政使韩爌拜访了内阁次辅钱龙锡的府邸。
  韩爌道:“现在朝局动荡,陛下要严查宣府案无疑,不知道接下来会有多少官员被查抄,但对我们来说,一定是一个机会。”
  钱龙锡让下面的人去门口值守,谁来了都不见。
  他说道:“年后新农政必然会大量铺开,按照新农政的发展势头,每一个州府都需要配置常态化的通判,这个职位至关重要,他在一个州府里负责了农业的建设。”
  韩爌叹了口气,自从今年年初新政以来,朝局的天平已经越来越向新派在倾斜。
  不过朝堂的势力向来复杂。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有意为之,至少重用袁崇焕,让朝堂的势力是非常微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