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1270

  曹程连忙道:“臣就算豁出去这条性命,也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
  “那你先好好准备一下。”
  说完,皇帝就离开了,这一次才是真正的离开。
  东南是一块顽疾,崇祯派了许显纯那种屠夫去监视做情报工作,又派了温体仁去管理民间的报社,还派了韩爌去平息骚动。
  并且,将东南的屠家满门抄斩,拔掉了南京的户部尚书,封锁了杭州湾。
  可是,还远远不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真正派过去任职的,属于皇帝信任的人还太少。
  温体仁和韩爌都是要回京的,他们一个是礼部尚书,承担着改制新学的重任,一个是兵部侍郎兼内阁大学士,枢府重臣。
  只不过临时派过去。
  而曹程这种人,派过去是有具体职务的。
  什么职务?
  廉政督察府南直隶总督察。
  南京也是国都,他这个南京总督察,和北京总督察,在名义上是同级别,只不过只统管南直隶而已。
  当然,这是灵活的,如果哪天皇帝要找浙江的麻烦,南京总督察也可以去浙江转一转。
  要想让曹程将东南某些人往死里磕,就得先制造他和东南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查处这一次涉嫌低价购粮高价卖给朝廷的商人。
  这是他的投名状!
  完成不了,就乖乖去死。
第171章
开始赚大钱了!
  为什么是曹程?
  这也透露出了张凡的用人标准。
  曹程拦下路过真定府的赈灾粮食来赌博,就说明了这个人还是有些魄力的,并且还懂得手段。
  最重要的是,还很有上进心。
  这几条全部符合标准。
  第二天,又多了三十三封弹劾曹程的奏疏。
  崇祯知道,现在耿如杞在赈灾中立了大功,有不少人是想借此结交罢了。
  这些奏疏一律留中待发。
  上午的时候,崇祯刚接到了来自大同镇的消息,说满桂已经找到了。
  丫的满桂当日溃败的时候,败走进入了内长城,由于伤势过重,在一个家里养伤。
  这次大同镇败得这么惨,总督张宗衡被剐了,满桂身为总兵自然也是有责任的。
  惩罚肯定要惩罚。
  不过为了显示皇帝的仁德,崇祯还是先派人去将满桂接到北京来养伤,处罚的事往后放。
  这事皇帝暂时不要介入,由军事法庭按照规矩执行,也好树立起军事法庭的威信。
  处理完满桂的事后,都御史杨所修就来了。
  “陛下。”
  “怎么样?”
  “按理说,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有王圭的一份遗书,遗书可能是被迫写的,所以,可以不必立案。”
  什么叫可能是被迫写的?
  什么叫可以不必?
  这些术语听起来都是非常寻常的术语,但是你仔细去品,里面却有许多东西。
  这些君臣之间只不过不点穿而已。
  崇祯道:“那当如何?”
  “撤案。”
  “那就撤案。”
  “遵旨!”
  这调查是属于廉政督察府的事,立案则是都察院的事。
  都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便有权驳斥而不立案。
  就是这么个流程。
  而廉政督察府在这件事上,也拿不出充足的证据。
  至于遗书的事,都察院给的说法就是这是栽赃嫁祸。
  当天下午,曹程就出狱了。
  当天晚上,曹程便请杨所修去春华楼喝了一顿,好生感谢。
  当然,他心中清楚得很,是皇帝保住了自己。
  第二天曹程的任命书就下来了,并且,第二天他就上路了。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曹程并没有去拜访钱龙锡。
  按理说,他这种靠钱龙锡坐上真定府知府的人,应该在出狱后去拜会。
  可是他没有,说明了他心理上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总体来说,曹程案很快就暂时告了一段落。
  年底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在忙着,都在关心吏部给自己打的考评,因为关乎俸禄的。
  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上,曹化淳从苏州回到了京师。
  十二月二十六日,一大早。
  崇祯就出了皇宫,直奔皇家银行去了。
  陈子龙很早就在那里恭候。
  陈子龙面色依然有些苍白,显然是尚未痊愈。
  “臣参见陛下。”
  “进去说吧。”
  众人从银行的后面走了进去,上了二楼的会议间。
  “身体好些了么?”
  “承蒙陛下垂怜,臣并无大碍。”
  “你还是要多注意身体,若是你身体垮了,谁来给朕推行银行?”
  “陛下教诲得是。”
  崇祯颇有些感慨,陈子龙年少气盛。
  这半年来,银行任务非常重要,在北方各地都设了分行,他经常亲自出去奔波,从山东济南跑到太原,又从太原到开封,再从开封到西安。
  每一个地方,都是自己亲自去看的,深怕哪里出了问题,进度耽搁了。
  本身陈子龙是个读书人,身子骨相对弱不少,这么一来,又是冬天,肯定就病倒了,这才送回了京师。
  不过,在他这硬抗之下,银行在各省省府的开设工作倒是落得非常有效率。
  北京、济南、太原、西安、开封,还有武昌,现在都有皇家银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