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1270

  而且现在一队队军队在运输大批量的银钞。
  正在做准备,等来年了,就会在省府大力推行银钞,来推动惠泽田购买的进度。
  崇祯道:“曹化淳,你说说现在雅兰堂开设了多少家了。”
  曹化淳这几年,没干别的,就干了两件事。
  一是搞皇帝自己的皇家彩票局,在各地开设。
  二是开设雅兰堂的全国各地的分店。
  曹化淳道:“回禀陛下,目前雅兰堂在北直隶有的几座城分别是北京城、真定城、保定城、大名城。在南直隶的南京城、苏州城、松江、扬州、常州和镇江。在山东有济南城,山西有太原城,陕西有西安城。湖广有武昌城、江陵城和长沙城。”
  “每天售卖出去的仅仅香皂就有50万只,目前因原料已经充足,大部分地方的香皂售卖30文钱一个。每天的收入15000两,一个月就有45万两的收入。”
  “如果加上香水、卫生纸、洗发水,一个月的总收入在120万两,处于所有的成本,雅兰堂的收入是25万两(至少1.7亿元)。”
  曹化淳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深吸了一口气。
  已经这么赚钱了么?
  要知道,一个月就25万两的净收入。
  一年就是300万两(约20亿元)的净收入!
  而且这还只是铺设了北方部分城和南方两个省。
  真正对香皂有很大需求的是南方。
  目前,覆盖到的人口最多也就3000万。3000万人中真正购买过的也不多。
  如果要覆盖2亿人,在300万的基础上再乘以3,一年的净收入就是900万两!
  如果将老百姓的钱袋子搞起来,2亿人每人都会用到。
  那时候收入就会更多。
  当然,那是后话,是进入商业时代后的事情。
  其实雅兰堂隶属于北京制造局,北京制造局又是找的银行贷款,银行里的钱又是老百姓的钱,定期还要给老百姓利息。
  所以,其实北京制造局赚的一部分钱,是要以利息的名义给银行,再转到老百姓手中。
  按照这种商业玩法,银行要开心飞起来。
  因为银行有放贷的压力啊。
  银行里面有许多钱,都必须放出去有收益,不然来年怎么给老百姓利息钱?
  如此看来,这轻工业已经拉动了一批经济增长了。
  众人听到曹化淳说的,都露出了笑容,并且开始称赞。
  这不仅仅朝廷找到了钱,不少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崇祯道:“别光顾着报喜,一大堆的问题,每一个都要说出来,说清楚,说透彻,不要有任何隐瞒。”
  似乎是担心曹化淳不敢说太多不好的,崇祯补充道:“任何一件事,在发展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有问题才是合理的,说出来,要实事求是面对问题,才能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是!”
  曹化淳开始说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开始关乎到银行的问题。
第172章
商业布局
  其实张凡心里非常清楚,雅兰堂很快就会到一个瓶颈期。
  原因主要有好几个方面。
  一、市场的消费能力有限,也就是说,还有许多老百姓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哪来的钱买这些生活用品?
  也许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
  但对于大明朝的不少老百姓来说,吃饱饭才是头等大事。
  所以啊,别看大明朝有2亿人,真正能消费的起的太少太少。
  二、受到基础建设的制约。
  为什么这么说?
  记住一句话就行了:交通体系是商业的大动脉。
  三、原材料的制约。
  例如卫生纸木浆、竹浆、草浆等等,你需要木头,需要组织人去砍,去扛,去装载。
  你要清楚,古代没有大货车,无法实现规模化的装卸。
  四、民间的竞争对手很快就会冒出来。
  一个赚钱的生意,大片的蓝海市场,民间商人又不是傻子。
  明末的南方可是商业气息非常浓厚的。
  所以,即便是皇帝,即便是朝廷要做生意,也面临着竞争问题。
  总不能皇帝一道指令不让民间做吧?
  那不可能!
  从本质来说,张凡搞这些,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扶持产业,发展商业,打通产业链,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
  如果有更多的民间商人愿意加入进来,这是好事。
  更何况,真正赚钱的不是这些。
  真正赚钱的是最基础的材料和能源。
  例如矿山、土地等等。
  只是现在因为产业链落后,商人对矿山和土地没有需求,等张凡将产业都拉起来后,那些山啊,那些地啊,不就有了经济价值了么?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让曹化淳说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些吗?
  当然不是。
  曹化淳说的很细,也说了这四点。
  可崇祯认为这四点并非主要的问题。
  曹化淳说的简单清晰且明了:“其实有许多人愿意购买香皂,但是银子实在无法满足。”
  “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大大制约了许多人的购买。”
  “现在北京城已经开始普及银钞,最小面额的是1文钱的,我们每一个香皂售卖30文钱,北京城的人可以直接拿出30文钱购买。”
  “但是苏州城的便不能了,目前除了北京城,几乎所有地方的雅兰堂都必须准备许多称,要非常精确称出银子的多少,有的碎银子非常麻烦,例如50文的碎银子,他要买一个,找回给他20文,零钱许多时候是不足的。”
  “南直隶尚且好许多,有不少人一出手就买一个整数,可开封府、江陵城,已经受到这方面影响太大。”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商品流通中货币标准化的问题。
  古代当然有方圆铜钱,可是方圆铜钱也不够啊。
  以前只有北京城有雅兰堂的时候还好说,可以慢慢对付着,现在慢慢铺开了,扩大了,问题就集中爆发了。
  不仅如此,大明朝的许多银子是集中在东南的。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年隆庆开关,吃大航海时代的红利。
  欧洲在美洲发现大量白银,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大明,不过大多数集中在东南。
  这也是东南最富庶的原因。
  但是中部、西部和西北不少省的地区,其实都是以物换物。
  大明朝在历史上最大的短板就是金融,皇帝和大臣,在朝堂上没有一个会玩金融的。
  宋朝在这方面就强太多太多。
  而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摆在面前,就直接影响了商业的原始布局。
  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快推广银行,做货币的更新迭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