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1270

  杨延枢苦笑道:“不但制造局在五省大肆推行,还要加印银钞,并且将税政也下放到了地方官府。”
  方以智似受到了刺激一样,差点要跳起来:“竟还有这等事!这不是要让那些官员顶上天了贪吗!”
  张溥百思不得其解道:“当今陛下算英主,为何会推出这些恶政?”
  “英主?”方以智抱怨道,“以某看,陛下是糊涂了,被小人蒙蔽!他们是越来越过分了!”
  张溥接过话:“镇抚司衙门那边情况如何?”
  杨延枢摇头叹气:“不放人,现在大家要求见温大人,温大人不见我们。”
  方以智骂道:“温体仁这个老匹夫,老奸贼!”
  “黄大人那边呢?”
  “黄大人也不见我们。”
  他们说的黄大人自然是指黄锦。
  陈贞慧站起来,叹了口气,无奈道:“看来我得去找我父亲出面,相信黄大人会给他一个面子。”
  陈贞慧的父亲就是南京吏部侍郎陈于延,他可是东林党元老,天启朝的时候,在北京担任吏部侍郎。
  他素来与温体仁不和。
  此时,黄府。
  陈于延坐在黄锦旁边,论资排辈,陈于延可比黄锦资历更深。
  今年已经六十五岁的陈于延须发皆白,一脸肃然,不怒自威。
  “黄大人,南京国子监归南京礼部统管,现在温体仁在南京兴风作浪。”
  “陈大人,他们围攻了镇抚司衙门,此事可不容小觑。”
  “是么?”陈于延面色更加冷,“文安之府上的人可是找过老夫,说当晚去镇抚司衙门之前,见过黄大人。”
  黄锦神色微微有些变化,淡定道:“陈大人这是何意?”
  陈于延继续道:“而且十天前,你还见过张溥对吧?”
  桌案上青烟缭绕,黄锦不紧不慢端起一杯龙井茶,香茶沁人心脾。
  “本官不太明白陈大人是何意。”
  陈于延沉声道:“黄大人如果想要对付温体仁,何必拿年轻人当刀子,不如直接上奏疏弹劾便是!”
  黄锦也不掩饰了,笑道:“如果不是他们心中所想,老夫之前提点两句,他们又为何会去做呢?”
  “陈大人,你我都不赞同陛下的新政,你何必来找本官的不痛快?”
  “老夫只是觉得,到了这个时候了,黄大人应该站出来说话了!”
  “何必着急,不出一个月,就会有更多贡生参与进来,到时候北京的风浪就会把朝堂给淹没,不需要我们出面了。”
  “你的意思是?”
  “南京国子监所有人都闹起来,这个月举行的会试,也就没必要举行了,科举是朝廷的大事,关乎国本,陛下现在一定已经妥协了,赦免的诏书很快就会传过来。”
第190章
暗中调兵
  二月初六,北京,晴。
  卢象升起来的很早,在北京城西南郊区整顿天雄军五千人,神武卫2000人,迅速南下。
  这一次的调兵非常快。
  调兵并非去南直隶,而是去河南省商城。
  调兵对外的理由是河南正在组建一个小军镇,属于中部军区的一个军镇,需要天雄军做支援。
  北京城的大臣们倒是也没有多在意。
  中部军区现在正在快速组建,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中部战区包括了北直隶、山西省、河南省、湖广省。
  但是,在二月初八这一天,南直隶国子监500名贡生游行静坐在镇抚司衙门这件事已经以正式奏疏到了北京。
  这立刻轰动了整个北京城的官场。
  500个贡生游行静坐在南京城的镇抚司衙门,要求镇抚司衙门放人。
  这显然是正月初一文安之带着三十三个贡生去闹事的延伸。
  竟然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韩爌、钱龙锡等人一大早就进宫,要求面圣。
  大臣们之前已经上奏疏劝谏皇帝最好把人放了,不然事情会闹大。
  而现在事情果然闹大了。
  在南京城送过来的紧急奏疏里,应天府府尹夏定文将问题描述得非常严重,以至于通政司衙门、内阁看过奏疏后,许多人都惊了一身冷汗。
  大早上的,崇祯早就已经起床,并且运动完,洗了一个热水澡。
  王承恩走出乾清宫,走到韩爌、钱龙锡等人面前道:“诸位大人,陛下今日有些困乏,诸位还是回去吧。”
  “王中官,眼下事态紧急,还请王中官通融一下,跟陛下说说。”钱龙锡立刻掏出50两银子要递过去。
  王承恩连忙回避了:“钱阁老,非咱家不愿意,只是陛下今日实在困乏得很,现在还在龙榻上歇息。”
  王承恩聪明着呢,出来之前,皇帝专门嘱咐了,一律不见。
  他哪敢拿这个钱。
  众人只好悻悻离开。
  成基命道:“韩大人,你说陛下为何不见我们?”
  韩爌是保守派中智囊级别的人物,遇到难题,大家第一自然就是问他。
  “陛下是觉得极限已经是五百人了,这件事闹不大。”
  “为何极限是五百人?”
  韩爌道:“要知道,南京国子监有贡生1万人,既然都已经500人参与进来了,如果其他人真的愿意参与进来,早就参与进来了,这说明许多贡生不愿意参与进来。”
  钱龙锡不由得点头,还是韩爌分析问题更加透彻。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正月初一那件事挺身而出的。
  500人确实已经是极限。
  只不过,应天府知府夏定文将此事描述得更加夸张一些。
  这个到底崇祯知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
  甚至这背后到底是谁推动的,他现在都已经清楚了。
  温体仁在南京城可不是白待的。
  为什么要温体仁去南京城?
  因为温体仁在南京城有一大堆的死敌。
  准确的来说,南京城有一大堆人看温部长不爽,双方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例如南京礼部尚书和温体仁就是死对头。
  当晚刘建德找了谁,黄锦又见了谁,锦衣卫是摸得一清二楚的。
  毕竟连某些官员的内裤颜色可能都明明白白,毕竟做运动的时候,内裤是要扔到一边的。
  500人是极限了。
  毕竟,人性的本质是避害。
  即便是当年天启朝七君子被害,也没有贡生大游行。
  更何况,张凡还为七君子翻过案,在江南儒生们心中,皇帝的名声还不算太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