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1270

  “现在怎么办?”保国公先发出了不太友善的责问,盯着许宏纲,还顺带着责怪起黄锦。
  其他勋贵也都惊恐万分。
  大家都看着许宏纲,显然都很焦虑。
  许宏纲大笑起来:“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许部堂,仪真城败了,现在洪承畴就在长江北边,只要他渡过长江,就会打到南京城下,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吧!”
  魏国公问道:“许部堂,现在再去找那个周可言,可否还来得及?”
  这下他也尝试到兵败的滋味了,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已经不是政权的时候,而是保命的时候。
  许宏纲心中笑起来,看来还真的得让魏国公吃点苦头,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现在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让周可言来揽起兵权来。
  许宏纲为何要让周可言揽兵权?
  因为他和周可言私交甚密。
  许宏纲道:“周大人此时还在浙江。”
  “快快让他调兵前来!”
  “诸位真的愿意让周大人来统兵?”
  “许部堂,现在是保命的时候,别说了,快!”
  “好,我这就给周大人发调兵函。”
  许宏纲又道:“不过诸位且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我刚收到江都的战报,我军已经重新集结。”
  魏国公颇为不屑:“重新集结又能如何,难道还能打败洪承畴不成?你根本没有见过洪承畴的可怕。”
  “魏国公稍安勿躁,且听我说来。”
  “我军能重新集结,说明我军是得民意的,现在东线的老百姓都是支持我们的,无论洪承畴在正面打胜我们多少次,我军都能重新聚集。”
  “洪承畴再厉害,精力终究有限,他也会疲劳。”
  众人微微一怔,保国公道:“你是说,我军能一直和洪承畴打下去?”
  “没错,因为我们掌握了民心,我们是正义的一方。”
  这对于这些从小就生活在贵族家庭的勋贵们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在他们眼里,那些底层的老百姓,就是贱民,他们和蝼蚁没有区别。
  但是许宏纲和黄锦这种都是读书读出来的,尤其是许宏纲这种,在军事上是有真才实学的。
  勋贵老爷们想了半天,觉得这件事这样解释似乎也说得通。
  “那若是后天洪承畴抵达南京城,当如何是好?”
  “放心,他不敢过江,过来后,就被包围了,粮食只能靠抢,他抢的越多,对我们越有利。”
  众人这才点头,似乎有点明白许宏纲所言。
  就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庐州府的合肥县。
  李邦华和卢象升做了最后的复盘,确定现在庐州府每一个角落都通知到了,底层的老百姓已经完全知道了新政,已经完全接受了。
  并且,皇帝陛下的声望,在庐州府出现了空前的翻转。
  之前,大家还认为朝廷的新政是暴政。
  但现在看来,那哪里是暴政,那分明就是千古仁政!
  应天府东边,战争氛围非常紧张,地主老爷们为了对付洪承畴,现在给老百姓各种制造恐慌焦虑。
  但是庐州府在短暂的那一夜杀完后,简直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如果你是庐州府的一个老百姓,走到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人很多人的笑容,他们走路都变得更有精神了。
  因为,他们心中多了一样东西。
  这样东西就是对生活的希望。
  有田了!
  而且减税了!
  而且朝廷还准备大力扶持农业了!
  一条条好消息传到普通人家里。
  佃户没有了,因为地主已经没了。
  农奴也没有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田了。
  现代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古人有自己的田是多么高兴。
  就像一个在城市打拼了很久很久的人,突然有了自己的房子一样。
  那是立身之本。
  在庐州府的这场欢呼中,老百姓已经开始奔走相告。
  四月二十五日,卢象升集结了天雄军,开始动身朝东挺进。
  此时的卢象升,与洪承畴的处境完全不同,因为,他的背后站着整个庐州府的老百姓。
  现在,庐州府的老百姓已经开始为他卖力做宣传了。
第224章
兵临南京城下
  卢象升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越过含山县,粉碎一切阻碍,深入到和州。
  天雄军隐忍了两个月,一朝爆发,如同一柄绝世神剑,飞骋在太平府广阔的大地上。
  虽然主要精力都被牵扯到东线了,不过许宏纲依然在和州调派了5万人。
  不仅如此,还派人在整个太平府做动员。
  几乎整个太平府的地主乡绅都在配合许宏纲。
  不愿意配合的地主都被当地官员以各种理由抄家,没收家产,甚至有的人被逼死。
  就在卢象升刚刚兵临和州的时候,许宏纲也已经派人进入到庐州府,使用同样的套路,准备将庐州府动员起来,将卢象升包围住,让他和洪承畴一样深陷入泥潭之中。
  四月二十七日,卢象升抵达和州地界后,叛军仗着人多,准备和卢象升打野战。
  连绵起伏的叛军,人山人海,声势浩大。
  可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和州叛军全线崩溃,尸横遍野,天雄军如入无人之境。
  叛军被杀得有多惨?
  惨叫声连绵不绝,十几里之外都能听到,仿佛十八层地狱的恶鬼在哀嚎。
  傍晚的时候,天空被残阳染得一片血红。
  卢象升看到前方的和州城上,有人从和州城跳起来,摔死在城楼下。
  还有人在大骂朝廷,大骂暴政,宁死不屈。
  甚至有的人全家自杀,里面就包括一些地方上的儒生,书香门第。
  卢象升心头还是有些震撼的。
  和州与他进入庐州府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和州的不少老百姓更加憎恨朝廷。
  在这里,新政已经完全被扭曲了。
  那些人义愤填膺、脸红脖子粗,痛恨新政如同痛恨杀父仇人一样。
  路边有小孩子脸上沾染鲜血,坐在死人堆里无助的哭泣。
  还有一些老百姓用板车在托运尸体。
  他们为什么要反抗?
  新政明明就是仁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