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1270

  皇帝明知故问道:“什么冲突?”
  “孔府今年的夏税少了一些,臣要求孔府按照新政的规矩交税,孔府不愿意,就到知县衙门和臣发生了一些冲突。”
  “他们动手打你?”
  刘知远点了点头。
  “说是还是不是。”
  “是!”
  “岂有此理!是谁的命令?”
  “臣只知道是孔府的意思。”
  “那就是衍圣公的意思了。”
  崇祯坐回去,对王承恩道:“去将毕自严和郑三俊叫来。”
  “是。”
  不多时,毕自严和郑三俊都来了。
  他们两人一看跪在那里瑟瑟发抖的刘知远,就知道皇帝可能会问什么了。
  “毕爱卿。”
  “臣在。”
  “去年和前年,曲阜的税可有问题?”
  毕自严心头微微一沉,道:“陛下恕罪,的确有问题。”
  其实大家都知道有问题,并且毕自严曾经就跟皇帝提过一次,当时皇帝并没有多说。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玩政治的都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和时机有关的。
  毕自严心里也清楚,皇帝不会拿这件事怪罪自己,之所以现在这么问,就是想要在刘知远面前再将所有的事情再核实一遍。
  因为刘知远是第一当事人,曲阜所有的税收都是他在操盘。
  去年的确将税收的权力重新做了划分,由国税局来主导税收,知府和知县的税收权其实都被剥离出来了,
  地方上的税收应该是有地方税务局来主导收。
  不过大明朝太大了,就目前来说,山东省的税务局还只能对山东省和济南府进行辖制,到地方县了,人手就完全不够了。
  有一部分税还是知县在兼任着地方税务局的角色在收,曲阜就是这样。
  其实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在各个省都非常突出,甚至已经发展成朝堂争论的一个大问题。
  只是眼下讨论的是曲阜的税的问题。
  作为第一当事人,肯定是要认认真真还原所有的事情的,包括前两年的税。
  崇祯看起来心平气和问道:“什么问题?”
  “孔府并未缴税。”
  “从崇祯二年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缴?”
  “都没有。”
  崇祯道:“是不是刘知远将孔府的税私吞了?”
  刘知远连忙道:“陛下恕罪,臣万万不敢,孔府的确一粒米都没有交过,整个曲阜,就只有孔府不必缴税。”
  崇祯要的就是他这些话。
  崇祯看着郑三俊道:“曲阜的税务局尚未组建起来么?”
  “启奏陛下,六月山东税务局刚提交了各县税务分局名单,尚在吏部走流程。”
  “先不必等人到任,国税局亲自安排人下去,追收孔府的税,以前的朕可以既往不咎,全部补齐。”
  真的是既往不咎么?
  当然不是!
  因为崇祯绝不相信孔府会真的把税补齐,如果补,那就不是衍圣公了。
  他就是要派人去追收,然后衍圣公抗命。
  为什么要这样?
  这是一盘棋。
  衍圣公一旦知道朝廷用新政要求他,就会真切的讨厌新政,就会出现更加剧烈的反抗。
  按照这几天衍圣公派人在京师的活动,以及给自己写的那份奏疏,他联合东南,尤其是东林书院,来发动天下读书人,再借他衍圣公的名义公开反对新政的概率是大大的。
  不仅如此,朝中必然会有人站出来鼎力支持衍圣公。
  毕竟是圣人血脉。
  这不就一下子进了崇祯的局里了么?
  这不就一下子把自己的路走死了么?
  这真是一箭多雕的事。
  在全天下人面前,好好算一笔账,彻底废掉衍圣公爵位,将儒生们釜底抽薪!
  其实张凡并不是讨厌儒学,事实上,春秋时代的儒生非常健康、有活力,孔老夫子那是经常拿剑砍人的狠人。
  而且儒学还有六艺,又教人礼义廉耻,使社会井然有序。
  这些都是好的一面,只是被后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给扭曲了。
  崇祯彻底抹去衍圣公,绝不是否定孔子本人。
第245章
鱼儿进网
  孔老夫子,的确是华夏史上的圣贤。
  可惜的是,他老人家的许多东西都已经被扭曲了。
  有很多人认为孔子是思想巨人,但不知道的是,孔子也是一个坚定的行动实干家。
  为什么这么说?
  给你举个例子。
  年轻的孔子准备去论道,在大街上被人堵住了,那些人说:嘿,小伙儿,看你长得眉清目秀的,昨晚去调戏王寡妇的就是你吧。
  孔子道: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意思就是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但孔子又道:我不和你一般计较,让开,我还要去论道。
  那些人又道:虚伪小人,我明明就看到你调戏了王寡妇,还被人追着打。
  孔子挺直了2米的身高,撸了撸袖子,露出肌肉盘绕的手臂,将众人一顿吊打。
  众人道:“你是读书人啊,你怎么能打人?”
  孔子:“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你们不作死,我怎么会抽你们?”
  众人不服,要以多欺少:“下跪磕头道歉,不然今天没完。”
  孔子拔出青铜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你们要来硬的,拔剑决斗吧!”
  众人当场下跪。
  “知耻近乎勇,你们能承认自己的过错了,说明你们很勇敢,就算了吧。”
  待孔子走到前面的桥头,众人已经叫了一批人:“就是他,那个小白脸,他很狂啊,干他!”
  孔子不慌不忙,从马车上取出弓箭,一箭一个准。
  众人落荒而逃。
  有人便问:夫子,您不是读书人吗,怎么这么厉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