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1270

  苏州府和松江府的确没有抵抗。
  但是目前的局面却绝对不是终局。
  地主们是必须交出田来的,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他立刻给洪承畴回了一封信,主要是表彰洪承畴。
  但也给洪承畴提了一个要求:必须严查所有的田产,让老百姓参与进来,举报所有有不良行为的地主乡绅,老百姓的举报,必须严肃对待。
  给洪承畴写完信后,崇祯转身又给曹程写了一封信,让他加紧对南直隶腐败的整顿,并且再次强调了严查田产,廉政督察总府必须鼓励老百姓参与进来,举报所有有不良行为的地主乡绅,做好全面彻查的准备,一个也不许漏。
  随后,崇祯又立刻让毕自严的户部和郑三俊的国税局遣人到南直隶做田产的调查。
  如此三方同时进行调查,崇祯最终才会放心。
  洪承畴的信看完后,就是卢象升的了。
  卢象升此时已经进入浙江省。
  卢象升一般汇报,都会先说结果。
  结果就是杭州城已经被他攻破了。
  但是过程上有许多问题,需要让皇帝知道。
  鉴于南直隶这几个月的腥风血雨,不少地主老爷拖家带口南逃,他们当然是逃到浙江省,这就造成了浙江省现在民间的恐慌。
  这些人在浙江省肆意散播谣言。
  不过崇祯也早有准备,在一个多月前,李邦华就组建了宣传队,进入浙江,开始宣传新政。
  可以说现在的浙江是两种声音并存的。
  据卢象升的军报所言,浙江省的官员现在都在打太极,明面上都是支持新政的,不过暗地里却是极其不作为。
  有不少官员已经拖家带口连夜潜逃,甚至带走了不少的钱财。
  而且在杭州城,并未抓到周可言、黄锦和许宏纲他们。
  据守城的人招供,早在一个月前,这几个人就已经开始准备撤退了。
  守城的最高将领叫李弘,他是周可言的心腹,他留下来是组织反抗,给周可言等人撤退拖延时间。
  看完后,崇祯大致是明白了。
  早在南京城破的时候,周可言就计划撤退了。
  但是周可言在杭州有不少财产,他显然不想放弃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东西。
  崇祯叹了口气:看来此事还是得将郑芝龙宣到京师来谈谈了。
  崇祯现在还并不想动东南海域,因为海军尚未组建起来。
  然而,周可言、黄锦和许宏纲这些人,明显是出海了。
  “宣郑芝龙进京。”
第266章
东方海域霸主郑芝龙
  转眼到了九月下旬,北京城已经彻底转凉,路边落满了落叶,人们也添加了衣衫。
  现在是南方秋收的时候,而北方夏收的统计已经汇报上来。
  崇祯在乾清宫见宋应星,两人正商议着第一代蒸汽机(主要是抽水用)的普及。
  目前北方五省全部都装备了蒸汽机了,而且为农业服务的水渠开发得非常顺利。
  从数据就可以看出,今年北直隶粮食较去年增加了近30%,山东省因为袁可立设置了登莱军镇,在大肆屯田,增加的更明显,近50%的增长幅度。
  山西省20%,而河南省则直接飙涨了50%。
  陕西省呢?
  陕西是旱灾大省,但经过这几年张凡狂砸钱,疯狂整顿吏治,大力动员民众,仅仅开出水渠就有18条。
  将陕西境内诸多水系分流出来。
  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陕西进入暴走模式,疯狂开凿水渠,这也为后来陕西农业的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长安的复兴,以及丝绸之路的重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崇祯四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推行出来的第三个年头,陕西比崇祯元年的粮食增长了近十倍!
  当然,这与陕西基数本身很小也有关系。
  不过十倍,已经是在创造奇迹了。
  看到这个数据,崇祯一时间都感慨起来。
  中国的农民,只要你不瞎折腾他们,他们自己就能把产量提升起来。
  如果你再好好扶持扶持,那真的就能腾飞。
  勤劳和勇敢,永远都是这片土地最宝贵的品质。
  陕西的灾情已经得到大大的缓解。
  相信明年的粮食产量会更高,而随着红薯在陕西的大量种植,那些成片成片饿死人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崇祯道:“陕西农政指挥使史可法有功,宋爱卿,你去跟他说,让他再做两年,做好了,调他回北京农政院升官。”
  “臣领命。”
  崇祯心情大好,不仅仅这几个省的粮食都翻倍了,连湖广省的粮食都暴涨了30%。
  湖广省的粮食产量增长起来并非产量提高了,而是整顿完吏治后,真实的数据被上报上来了。
  以目前的整体数据来看,新农政肢解了地主的田产后,下面上报上来的数据更加接近真实。
  也说明了自由农的数量大大增加,佃户的数量在急剧下降。
  从银行的贷款买田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
  再加上农税的降低,要不了几年,民间必然会形成粮食富余的局面。
  不要怀疑中国人种田的本事。
  这个局面意味着什么?
  意义重大!
  一旦粮食出现富余,酒类商品将会大增,小吃类也会大增。
  老百姓的粮食吃不完,就会拿出来卖了换钱,有了钱就会买几件新衣裳,进一步拉动对服装产业的需求。
  而崇祯的“大明版珍妮机”早就开始在北京制造局量产了,湖广省的桑树、苎麻等等衣服的原材料也在大规模种植了。
  不仅如此,随着贱籍制度的被废除,劳动力逐渐解放,一旦产业规模增加,就业人数自然会随之增长。
  那个时候,一个新的时代不会用力去呼喊,它自然而然就来了。
  不,这还不够,必须加快进度将安南收回来。
  安南有一年四熟的水稻,一旦将安南收回来,打通东南沿海的航线,那个时候粮食将会进一步增加。
  商业时代才会真正降临。
  小太监急匆匆走进来道:“皇爷,郑帅在宫外听宣。”
  刚刚想到大同东南沿海航线,郑芝龙就来了。
  崇祯放下手中的汇报,道:“徐爱卿,这蒸汽机尽快给南直隶和浙江省派发一批过去,让当地的官府出卖购买,找银行贷款。”
  “是。”
  “陈子龙,你速速去一趟南直隶,配合将南京银行筑建起来,必须逐渐起来,以后江南制造局从朝廷的行政体系里独立出来,独立到商政体系里,让它自负盈亏!”
  陈子龙连忙道:“是!”
  重臣告退后,崇祯很快让人将郑芝龙宣了会进来。
  正统的历史上,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说服下,郑芝龙于崇祯元年归顺朝廷,受封游击将军。
  游击将军相当于军区里的师长军衔。
  而穿越者崇祯却早已给郑芝龙加封了南安伯的勋贵头衔,而且官职是台湾总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