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1270

  这就像后世的村长突然见到了国家元首一样。
  人生,突然就来了一个扶摇直上是什么体验?
  大概刘惜君此时就深刻体会到。
  到现在她还一头雾水,皇帝陛下找自己一个小小的指挥使来议政为何?
  崇祯接过话来:“李岩,知道朕紧急召你来南京城有何事么?”
  “天心莫测,臣愚钝。”
  “看这里。”崇祯指着松江府入海口。
  两人的目光都集中了过去。
  “这里叫上海县。”
  崇祯在上面画了一个圈圈。
  “这里是长江入海口,这里有一条江名曰黄浦,它在这里与长江汇聚,一起入海。”
  “再看看这里,黄浦一路延伸到西南,进入江南密密麻麻的水网之中,嘉兴、湖州、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等城镇,尽数在江南水网之中。”
  “若是在上海县设置一个海港渡口,海上的贸易商品,尤其是从南洋运来的货品,都可以沿着黄浦江,进入整个江南,大大降低了运输的难度。”
  皇帝此话一出,两人已经震撼得无以复加。
  “朕在此设立一个渡口,便能覆盖半个东南,同样,东南的商品也可以通过水运,抵达上海,从此出去,远渡南洋,甚至更远。”
  崇祯又在浙江和南直隶画了一个大圈。
  这里相当于成了海洋时代的一个重要商业圈,而上海则成为大明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国际中转站。
第297章
稳扎稳打
  事实上,大明在隆庆开关的时候就已经加入到大航海的贸易了。
  当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大明朝,才导致了银本位的局面,进而朝中有人提出“一条鞭法”,才有后来的张居正对税政的改革。
  不过,隆庆开关开得实在有些扭扭捏捏。
  为什么这么说?
  隆庆皇帝是谁?
  嘉靖的儿子,万历的老爹。
  当年嘉靖在位的时候,大明朝的财政就已经出问题了。
  朝中就分了两派,一派是开海赚钱,一派是反对开海。
  嘉靖时代,民间的海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戚继光抗倭就是那个时候的事。
  那一次开海,大大缓解了大明朝的财政危机,算是中兴大明朝,给万历留下了一个大好的局面。
  可惜万历太败家,这是过去的事。
  现在开海呢?
  现在开海肯定不是扭扭捏捏了。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海。
  那么问题来了。
  明明广州离南洋更近,为何不将大航海的第一个战略前哨设立在广州?
  原因有二:
  一、这一次的开海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发展经济,而是开通从东南到辽东的海运,给辽东运输粮食。
  其实杭州湾也定位的是港口,双方离得很近。
  杭州湾主要从属于浙江。
  现在朝廷对广东的控制还很薄弱,如果设置在广州,要从广州调集粮食支援辽东显然难度更大。
  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广州地处岭南。
  广州自然要开,但开放广州后,最多也就覆盖在广东,使广东沿海富裕起来。
  而江南的水网,打通各个城镇的交通运输,是有天然优质的商业基因在里面的。
  这将带动整个江南的发展,使长三角以后成为一个经济圈。
  李岩和刘惜君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两人大为震撼。
  尤其是刘惜君,她的从政经验不足,而且还只是刚刚下的基层做新农政指挥使不久。
  现在突然接触到国家顶层战略,一时间,不由得心潮澎湃起来。
  看皇帝的眼神,更加充满了崇拜感。
  崇祯平静地看着李岩,道:“李岩,朕需要你来上海,做这个总督,替朕将上海建设起来,第一个阶段,朕不需要把步子迈太大,港口建立起来,朕要在这里开通海线,调运粮食支援辽东。”
  李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皇帝陛下召见自己来南京,是有这样的任务。
  按理说,他现在是河南布政使,从二品,副部级的大员,而且政绩非常好,再调派应该是调到更好的位置才对。
  例如入京,例如南直隶总督的位置。
  而这个上海,只是松江府下面的一个县而已。
  难道皇帝要让他去做知县不成?
  李岩并未多想,连忙道:“陛下让臣去哪里,臣就去哪里。”
  “李岩,这个上海县现在属于松江府,朕会将它从松江府划出来,就叫上海府,由你来管,朕赐你尚书头衔。”
  李岩连忙跪拜道:“臣身受皇恩,不敢再邀功请赏。”
  “官阶大了好办事,朕对上海的期望是非常大的,虽然它现在这个阶段是调粮的渡口,但以后,它承载了大明朝商业的未来,你一定要将它办好,要什么资源朕都给你。”
  “它直属朝廷辖制,你直接向朕汇报。”
  李岩深吸了一口气,这不是降职,这是升职,而且是直接升成了部院大臣,封疆大吏。
  刘惜君都呆住了,她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官员,竟然能成为部院大臣。
  “臣领旨谢恩!”
  “在上海建立银行,一律全部用银钞,过些时日,朕与你亲自去上海一趟,等考察完,你要给朕一份规划,朕才好给你调派资源。”
  “是!”
  说完李岩的事,崇祯的目光落到了刘惜君身上。
  “刘爱卿,你认为朕单独设置一个上海府,如何?”
  “陛下睿智如大海,愚臣不敢妄测。”
  “无妨,你刚与朕接触,生分了许多也属正常。”崇祯语气和善,他对人才从来就很有耐心,“知道朕为何找你来么?”
  “臣不知。”
  “他的这个上海府有两项很重要的事,吃饭和纺织,松江府的纺织业是大明朝最发达的,但任何一个地方都需要粮食,尤其是上海府将来会有大量的人口迁移过去,对粮食的需求会与日俱增。”
  “现在南直隶的新政已经在全面推行,一旦上海府的渡口建成,往后推移,半个江南的纺织业都会被拉动起来,纺织业需要女工,大明朝女人的地位太低了。”
  “朕打算建立一个妇女联合督府,专门保证女子的权益,在大明律法健全之前,这个妇女联合督府很重要,它有直接向刑部提案的权力。”
  “这人,你必须得让她得到起码的尊重,她才能安心做事。”
  “人,是人,不是工具,也不是牲口,是活生生的人,立法院已经在立法,朕推算,最晚今年年底就出来了,以后随便打人者是违法,打女人也是违法。”
  刘惜君眼泪竟然夺眶而出,然后她连忙擦干道:“陛下恕罪,臣一时没忍住。”
  她没想到皇帝会建立这样一个衙门,这是古往今来第一次。
  “这个妇女联合督府的总督察,朕就交给你来做,如何?”
  “臣才疏学浅,资历不够,臣只是一个新农政指挥使,恐难胜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